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

作者:林維信
出版日期:2024-03-04
為了教青少年,大人要有「暫時」被青少年討厭的勇氣。《親子天下》翻轉教育 專欄作家 林維信諮商心理師從青少年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精準切入的教養教育書。22篇文章,皆有一步步靠近、貼近青少年的具體引導與做法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 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出版日期:2019-09-05
出版社:大好書屋
第一本融入「正向教養」理念與教學案例,在學校教室運用最完整、最暢銷的經典之作!獻給全球教師,現在開始,改變看待自己和學生的觀點。翻轉學業成績X引導正向學習X創造

尊重

與互助氛圍的教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該 ...

不打罵也不寵壞孩子的新時代教養法:相信、尊重、等待,讓孩子自信成長

出版日期:2022-01-25
瑪德葛柏RIE教養法的第一堂課從0歲開始傾聽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獨立、健康、有自信的成長!新一代父母的必修課不誤用「愛的教育」學習陪伴而非指導

尊重

的教養永遠不嫌晚「 ...

尊重與觀察:RIE創辦人瑪德葛伯教你如何讓孩子獨力學習

出版日期:2017-06-02
二手書徵求
~教養不是科學,而是一生的學習課程~RIE是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s的縮寫,指的是嬰兒教養者資源華德福和蒙特梭利的教師都會上RIE的課程以幫助教養、照護孩童RIE中 ...

要先問一下哦! :教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與了解「人際界限」 (2版)

出版日期:2023-09-28
本書告訴孩子們取得他人「同意」的主要原則——先問一下。你有說「不」的權利,也要

尊重

別人有「不同意」的權利。我相信,不會只有孩子們從本書中獲益。──桑德林.范德杜夫,一位善於性學教育的心理學家這是一本讓 ...

翻鍋的滋味:開平餐飲學校24個愛與尊重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10-02
出版社:商業周刊
二手書徵求
這不僅是一則則愛與

尊重

的教育故事,更是一則個人探索、團體改革的經典範例。 放眼台灣餐飲界五星級飯店中青代年輕主廚,開平畢業生就占了兩成,沒有教科書、沒有導師、沒有段考,開學時有拜師大典,家長要修八天六 ...

不做第一的教養哲學:尊重不放縱,中西教育文化大融合

作者:龍包媽
出版日期:2017-10-03
出版社:尖端出版
二手書徵求
讓孩子從跌倒中開始成長,不做第一也沒關係!堅持

尊重

但不放縱的教養價值觀,適當的放手,讓孩子有自主權完成一件事!汲取臺灣和紐西蘭的教養優點和正向價值,進而發掘孩子的天賦和潛能!龍包媽不藏私、大方分享小龍 ...

我所觀察到的美國小學教育:尊重、自然、自主、多元、開放、核心素養導向

作者:林政逸
出版日期:2021-05-10
本書是作者於2017-2018年至美國UCLA擔任訪問學者時,兩位小孩Tim 和Ian在美國就讀Rossmoor小學一年,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作者透過教育專業的背景,利用長達一年的時間仔細觀察美國小學 ...

正向教養師生互動工具卡:班級經營技巧,打造優質學習氣氛,尊重與互助的教室

出版日期:2024-06-14
出版社:小宇宙文化
如果你從事教學工作,有一套方法,不用懲罰、怒吼,就能讓孩子自律、有禮貌、學業成績更進步,你願意試試嗎?《正向教養師生互動工具卡》由全球數萬名教師、超過20年親身實證公認,融合「正向教養」核心理念,集結 ...

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

出版日期:2021-07-28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Amazon.com4.6星、goodreads網站4.22星高分好評《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佩吉•奧倫斯坦繼《女孩與性》後,為家有兒子的父母帶來最適用現代的性教育指南!「令人大 ...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暢銷珍藏版):尊重孩子權利、避免過度學習的107個快樂提案,培養 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同理他人 的特質

出版日期:2021-06-19
出版社:新手父母
風靡世界、暢銷多國、所有父母都推薦的教養寶典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理論家的經典鉅作快樂教育不是放任孩子,而是用快樂的方法教育孩子!必須知道揠苗助長和放任不管都是有害的,比這兩種方式更有害的,則 ...

尊重與負責-金牌教師系列3

作者:高強華
出版日期:1998-06-01
出版社:N/A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