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文女身中年之路更新粒線體長照閱讀全壘打語言展66折起抵抗行動高效人生房慧真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

織情達藝-邱錦緞竹編創作集

出版日期:2019-01-01
邱錦緞老師出生於竹子故鄉溪頭,早已薰染了竹子的氣質,同學習藝的竹編作品,讓她不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從此與竹編結下不解之緣。 邱錦緞將女性獨特的細膩思維表達於自己的創作之中,她的作品像有生命似的,同時散 ...

藝響30sena senai 三十週年紀念專輯

出版日期:2017-06-01
樂舞展演一直是本中心極為重要的工作,欣逢2017為本中心成立30週年,特別將過去至今曾製作而廣為熟知歌曲中遴選29首歌曲,集結專輯CD,作為日後相關專家學者與學生欣賞之工具書。Promoting th ...

VIBRANT VISION藝述部落:第六屆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成員專輯

出版日期:2014-12-01
本專輯記錄了藝術、文創及表演等三類別人才創作經歷及精彩的作品,延續紀錄傳統與創新開發的精神,藉由相關專業的論述及藝術工作者的努力,完整呈現多樣化的原住民藝術。. ...

傳藝季刊第143期(111/12)-奔跑吧!傳藝

出版日期:2022-12-01
傳藝季刊第143期(111/12)-奔跑吧!傳藝. ...

媽媽的假髮(南海藝教叢書161)

作者:李昱德
出版日期:2018-10-01
這是一本企圖非常大,以溫和舒緩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家庭與常態家庭風貌的繪本故事。它挑戰了兩性典型的社會與家庭慣常的責任分配等觀念、行為與認知,作者恰逢其時地提出需要正視的是社會議題。. ...

傳藝巧工叢書:漆工藝卷

出版日期:2016-05-01
本卷以漆工藝為主題,兼及其於生活、文化、技藝與審美等多元面向,並闢有「精選作品賞析」為讀者解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漆工藝之典藏特色及價值,連結為系列牽繫「物」、「人」與「土地」的美的循環。. ...

傳藝巧工叢書:竹籐工藝卷

出版日期:2016-05-01
本卷以竹籐工藝為主題,兼及其於生活、文化、技藝與審美等多元面向,並闢有「精選作品賞析」為讀者解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竹籐工藝之典藏特色及價值,連結為系列牽繫「物」、「人」與「土地」的美的循環。. ...

惠風樂藝:陳欽忠書法專輯

作者:陳欽忠
出版日期:2022-05-01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1年5月5日至111年6月5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惠風樂藝-陳欽忠書法展」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陳欽忠教授為新竹縣人,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 ...

沒有臉的人(南海藝教叢書189)

出版日期:2022-09-01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沒有臉,只有負擔得起價格的人才擁有五官。法蘭克是一個沒有臉的青年,普通而不起眼的他,希望傳遞自己的愛情,給一個和他不同有臉的小姐。高中組最常見的創作主題無非是「自我認同」和對「制 ...

藝綻神仙府:木刻造神

出版日期:2018-07-01
林貞鐃藝師,為臺南傳統藝術粧佛工藝之保存者。其作品承襲福州派,且保有傳統黃土底、牽粉線技法,具地方流派特色,形態與表情呈現較為誇張,善惡樣貌明顯。本片以製作一對《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為軸線,記錄從選材 ...

一隻大象ㄍㄡˊㄍㄡˊㄍㄡˊ(南海藝教叢書183)

出版日期:2021-10-01
故事從大象爸爸睡覺打呼的日常小事切入,經由媽媽捏下鼻子發出聲響讓劇情輕快又有趣的發展開來,圖文流暢,畫風簡單俐落,明亮飽和的色彩是相當療癒而舒服的,閱讀完除了會心一笑,同時也讓人感覺溫馨,尤其在疫情時 ...

長編竹夢:關廟竹編藝師技法專輯

出版日期:2016-09-01
記錄臺南市關廟區登錄的竹編藝師—盧靖枝、莫永崇與翁明輝3人之竹編技藝,並撰寫3位藝師之生命史、包括藝術性、竹編技術、對文化資產的重要性等,繪製各種竹、籐編織方法、圖案及作品拍攝;將3位竹編大師手藝予以 ...

藝采風華 林授昌薪傳展

出版日期:2019-10-01
市府自1993年起籌辦竹塹藝術家薪火相傳展,參展的藝術家無論在教學領域或創作思維的傑出表現等,透過展出讓更多學子及普羅大眾得到啟發,帶動新竹市的藝文風氣。今年第71檔薪傳展特邀本市知名藝術家林授昌老師 ...

海廢新視界–澎湖藝遊趣

作者:劉禹慶
出版日期:2021-10-01
海廢新視界–澎湖藝遊趣一書,以不同的視野呈現澎湖的多樣風情與藝術之美,相信可以讓人更貼近真實,更能帶領讀者深刻感受海洋新視野與文創藝術想像空間的心靈之旅,以及建立全民責任、優質、深度的旅遊觀念,讓離島 ...

府城針黼繡神綵:臺南繡黼藝師-嚴訓祥.王蘭貞.林玉泉傳藝誌

作者:王瀞苡
出版日期:2022-12-01
早期臺灣繡黼工藝大多源自中國移民,而臺南地區繡莊創辦者的原鄉多為福建,因此帶有濃厚的閩繡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繡黼在臺南結合生命禮俗與民俗信仰文化,並經由師徒傳承及推廣而開枝散葉,展現出屬於臺南在地化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