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平安鈔經組合《六字大明咒》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日期:2021-02-09
出版社:法鼓文化
六字大明咒:妙用無盡的觀音心咒一筆一畫,體驗安定身心的方法,得到平安的力量「抄寫一遍,勝過閱讀十遍。」——聖嚴法師蘊涵觀音菩薩——光明圓滿、妙用無盡的慈悲與智慧!〈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也是 ...

楞伽經精要,以佛心印心辨別修證真假 : 了悟第一義心,遠離各種外道及見解上的過錯

出版日期:2019-09-17
出版社:大喜文化
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圓頓無上寶典如何遠離各種自己不自知的相似佛法,以及各種外道等錯誤見解上的過錯。《楞伽經》由大慧菩薩提出一百零八問,為您解開修道上的迷霧,讓您徹底了悟第一義心,印證您所學與佛無誤,明白 ...

心譯.般若心經:釋迦佛祖的智慧與實踐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日期:2016-01-01
出版社:晨星
二手書徵求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眼前所見的一切總是變化無常而且與世上所有事物互相關聯著真想遠離煩惱、困惑與痛苦,找回無憂無慮的自己,喘不過氣來的「心」都需要《般若心經》這本心靈處方箋。釋迦牟尼佛曾這麼說:「這世上充 ...

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出版日期:2016-09-01
出版社:眾生出版
365天的禪修活泉,一日一口訣!在禪修中穩定我們的心,我們才有更大的力量去利他,這是詠給明就仁波切多年來不斷叮嚀弟子們「不要忘記將禪修帶入生活中」、「要練習,要實修」的慈悲之愛。本書內容中的選文與每日 ...

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明法品

出版日期:2019-04-30
出版社:方廣文化公司
毀譽褒貶皆梵行!本書為〈八十華嚴講述〉第十一冊,內容包括〈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明法品〉三品經文;法慧菩薩以偈頌問答方式,闡明何為清淨梵行,繼以十一種比喻說明初發菩提心的功德量,最終心明見法, ...

直指明光心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出版日期:2016-02-01
出版社:眾生出版
看啊!看著你的心!看著那無生的根基,看著它無滅的展現,在明空的廣境中,放鬆。這赤裸直觀、本然無作、寬坦放鬆的方式,就是最甚深的大手印修持法。◢ 大手印實修者的聖典西元十六世紀卓越的大師──達波札西南嘉 ...

圖解百字明【暢銷經典版】:藏傳佛教第一咒,讓一百尊佛菩薩幫你清除負面能量

作者:張宏實
出版日期:2021-02-03
出版社:橡實文化
學習金剛乘的基本功課消除累世負面能量的最佳入門咒語採用唐代僧侶金剛智的原始譯版,還原更準確的念誦在一字一句解析之後,教導如何「觀修獨尊相」、「雙身相金剛薩埵」若能在了解咒語含意之下念誦,同時搭配觀想就 ...

收拾書包成佛去!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一個錦囊

出版日期:2019-07-01
出版社:眾生出版
佛陀的法教,賦予我一生無窮無盡的內在力量,這個令人解脫的方法,任何有意學習、修持離苦之道,進而實現人類潛能的人,都能獲得!~達賴喇嘛自稱就像「半個科學家,坐在法座上」的達賴喇嘛,對於學習佛法,抱持理性 ...

明心與眼見佛性

作者:游正光
出版日期:2011-01-30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
本書細述

明心

與眼見佛性之異同,同時顯示了中國禪宗破初參明心與重關眼見佛性二關之間的關聯;書中又藉法義辨正而旁述其他許多勝妙法義,讀後必能遠離佛門長久以來積非成是的錯誤知見,令讀者在佛法的實證上有極大助 ...

明心之旅:次第走過

出版日期:2010-11-26

明心

之旅》簡介大伏藏師詠給明就仁波切引領 明心之旅 次第走過主講者:第七世詠給明就仁波切編譯者:確印卓瑪出版者:喜笑之歌出版社語言別:繁體 ...

直心淨明:惟明法師開示語錄(4)

作者:惟明法師
出版日期:2024-01-08
作者自謙讀書不求甚解,只觀其大意,因此對於經書、語錄精簡部份——序、跋、碑、記、論、述、偈、章等,較為留意。透過這些,可以欣賞作者的精心傑作,及以此為橋樑,瞭解經文大意、思想重點。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

知心‧明心-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作者:釋依昱
出版社:佛光
二手書徵求
. ...

禪的醒世小故事˙人生大智慧

作者:

明心

出版日期:2014-04-11
本書擷取“禪”宗故事精華,去蕪存菁、娓娓道來,字字沁人心脾、篇篇動人心弦;每則故事讀來振聾發瞶、醍醐灌頂,感受如同一味甘泉、一道晨曦。芸芸眾生、普羅萬民,身處波譎雲詭、惚怳迷離的世間,能夠避開三界的魑 ...

觀心‧開心-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作者:釋依昱
出版社:佛光
二手書徵求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