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文閱讀全壘打語言書展66折起高效人生中年之路抵抗行動長照房慧真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作者:

德慧
出版日期:2006-06-09
知名的心理學家

德慧教授多年來一直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陪伴臨終病人,在瀕臨死亡之處,碰觸生命的深刻領悟。「作為臨終者的陪伴志工,我總是注視著志工與病人之間奇妙的關係,一種陌生的親近。志工 ...

生死無盡

作者:

德慧
出版日期:2004-01-08

德慧教授是位不拘一格的心理學家,涉獵廣闊,遍讀心理學、人類學、文學、哲學之書,每能融會貫通,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他智性與感性兩者皆敏銳,所論常是靈光閃閃,時有令人驚喜的睿智之言。余教授的學術論文 ...

生命宛若幽靜長河

作者:

德慧
出版日期:2010-12-15
生命宛若幽靜的長河,在每個人的心底,蜿曲地流著。在這條長河潺潺的水聲中,到底人的一生在變化著什麼?是事業的建立與毀敗嗎?是成就的達成與幻滅嗎?是感情的結合與分離嗎?讓我們沿著這條河的源頭,來敘說我們的 ...

生命夢屋

作者:

德慧
出版日期:2010-12-15
不必在意「夢」揭露什麼奧祕,或者夢裡的喻象是什麼?也不必去解夢,只是把夢當做是生命的經驗,生命就可因而立體化地豐富起來。夢不是用來當工具的,夢是生與死之間的生活,入夢的意思是把白天的日子結束,讓白天的 ...

觀山觀雲觀生死

作者:

德慧
出版日期:2010-12-15
二手書徵求
當人以死亡做為根部人就突然地安定下來開始對自己有限的生命一有一分珍惜甚至產生一種了斷的感覺只有站在這種情況下去活才是比較真誠的活。死亡對每個人絕不是假設,更不是理論,而是無人可以逃避的事實。這原本是人 ...

生死學十四講

出版日期:2003-01-01
活著是一齣熱鬧繁華的戲,死去也可以是一首轉化之歌。我們在世的繁華有多少操心?多少遮蔽?我們如何能突圍而出,尋得澄澈的本真,讓自己從日常世界走進靈性世界,瞭解回到宇宙的母體是人們最終的歸返。於是向死而生 ...

生命史學

出版日期:2003-12-12
塵世濁濁,我們的生活常常陷於茫茫的送往迎來中,無法自己。然而,從台灣大學移居花蓮的心理學教授

德慧,總是帶著一種既遠離又切近的身姿,以歷史感來關照生命的喧鬧。余德慧擅長在平常生活的時刻中,探求生命的況 ...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出版日期:2020-08-05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我們」是誰?誰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政治問題,其 ...

猶記風吹水上鱗(三民叢刊33)

作者:

英時
出版日期:1995-03-01
二手書徵求
本書為紀念史學大師錢賓四先生逝世周年而作,但其意義並不僅在於感舊傷逝。作者企圖通過對錢先生的學術和思想的研究,勾劃出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的一個重要側影。錢先生論學具有極其鮮明的觀點,與中國現代學術 ...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平裝)

作者:

英時
出版日期:1996-11-01
戴震和章學誠是清代中葉學術思想史上的兩個高峰,他們的學術基地在考證,但他們的義理則為整個考證運動指出了一個清楚的方向。不過長久以來,學術即有清代兩百餘年的儒學傳統衹有學術史上的意義,而無思想史可言的 ...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作者:

英時
出版日期:1986-10-16
二手書徵求
. ...

圓滿心法

作者:

惕君
出版日期:2009-05-01
本書是

惕君人生哲理系列叢書的第四本。秉承作者一貫的風格,本書通過短小精悍的警句、格言和小故事向讀者闡明人生目的,幫助讀者完善自我,教導讀者善待他人,而且還傳授了許多實用手法,幫助讀者減輕生活壓力,達 ...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作者:

培林
出版日期:1981-01-01
. ...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作者:

培林
出版日期:1987-01-15
在你們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堅強,而表現柔弱?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聰明,而表現愚魯?我想沒有吧。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教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他不僅教人表現柔弱、愚魯, ...

人文與民主

作者:

英時
出版日期:2010-01-25
本書選萃

英時先生關於人文與民主議題的三篇未發表講演文稿,以及七篇舊作,〈「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為最新寫就論文,「可以說是同一旨趣的不同發揮。」余先生對人文研究在華人社會的發展關注的很早,一九八四年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