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逃生正念基督英檢衛城聯經時報遠流今周刊墨刻角川手帳點讀筆最透明2長鴻選讀流浪貓暢榜5折起橡樹林拾穗國寶聖誕繪本川習會談常春藤圓神情緒永遠記得百工榮格中山美穗學思歷程王思迅川普關稅
放入購物車

循環台灣(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黃育徵、陳惠琳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15

ISBN/ISSN:978986398647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96

書況:良好

備註:有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為了下一代,我們寫了這本書。
為了打造企業的韌性,
我們用這本書,分享台灣新世代創業家實踐資源循環的經驗。

循環經濟是少數我們可以將優勢運用到淋漓盡致的場域,
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無可取代的獨特地位,
讓台灣人走出自立、自信、自主的空間。

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相較於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模式,循環經濟採行「製造—使用—循環」的模式,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效率,從源頭避免污染與廢棄物的產生,使用更少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

這本書《循環台灣》收錄了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故事,紀錄了優秀企業及人才的循環經濟旅程,有成功、有失敗;有挑戰、有突破;有挫折,還有更多感人的過程。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無限的商機和轉型的契機。最近一年來,我們常說「Taiwan can HELP」,但是憑藉著我們的創意跟彈性,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不只和世界同步,這一次,讓我們走在世界前面,有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驕傲地說:「Taiwan can LEAD」!

推廣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問「我應該怎麼做?」很可惜,這本書裡面沒有標準答案。循環經濟之所以深受多國重視,被視為是蘊含許多機會的藏寶箱,並不是因為它直接告訴了我們能解決眼前困境的「答案」,而是循環經濟讓人看到解決困境的「可能性和想像空間」。當線性經濟讓我們的經濟、生態、環境、甚至當政治陷入滿佈荊棘和泥濘的紛爭時,循環經濟為我們開啟一扇發揮想像力、探索可能性和充滿新契機的大門。

我們的眼光需要放更遠,去思考今天出生的小孩踏入社會時,我們會留下什麼樣貌的台灣?因此,邀請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願景:循環台灣二〇四〇」。二十年,一個世代的時間。這個世代的責任,需要我們以凡事皆可為的態度,擺脫過去、大膽想像未來,從失望和危機中尋獲希望和契機。

透過這本書中,您可以:
˙了解全球鉅變帶來的趨勢與風險,而企業又如何透過採行循環經濟強化韌性
˙閱讀到以系統性方式彙整的台灣循環經濟案例及經驗
˙一同從農業、營建、紡織三大產業,探討台灣轉型循環經濟的關鍵策略
˙從產業循環化、政策循環化、社會循環化三大角度,探索台灣全面啟動循環經濟的契機

作者簡介:

黃育徵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他堅信循環經濟是給下一代最重要的關懷與承諾。

曾任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工業技術研究院常務董事,並任職於許多不同領域的法人基金會和企業的顧問或董事。他擁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化學學士和華頓商學院的企管碩士學位。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

「成為你想要看見的改變。」她一直這麼相信。

曾任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工業設計師及旅行作家,但更是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她擁有荷蘭萊登大學及奧地利格拉茲大學工業生態學雙碩士。並曾獲得奧地利奧斯· 羅德環境保護科學獎。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循環經濟: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你對未來樂觀嗎?」面對無國界的環境危機,常常有人這樣問我。

「我們有權利選擇悲觀嗎?」我總是這樣反問。

如果未來只是過去的延伸,當未來來臨時,我們將會十分的失望。循環經濟會吸引我,並不在於會直接提供解決眼前困境的「答案」,而是循環經濟讓我看到未來可能潛力和想像空間,讓我們可以擺脫過去、想像未來,從失望和危機中尋獲希望和契機。

讓我們歸零思考,將線性經濟封存,打造一個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就是這個新的、再生型的經濟模式,與資源使用、環境衝擊脫...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推薦序】

要做好永續發展,我們這一代必須有個觀念上的體認:地球,不是祖先留給我們這一代的資產,而是我們向未來子孫「借來」的,其實我們是債務人,不是債權人;子孫才是債權人。每一代都能有這樣的觀念,則自然而然就會從子孫的角度想問題。時間軸拉長了,這一代就會把將來的爛攤子納入現在的考量,就會看到許多資源再利用的機會,也能超越當代成本效益的考量,庶幾近乎「永續發展」。在永續發展的概念下,我們從來就沒有地球上任何東西的所有權,頂多只有使用權。

「循環經濟」當然是一個永續發展的概念,它希望跳脫「當代決策」的...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循環經濟:跳脫「當代決策」思考,把「未來」納入考量 朱敬一
各界推薦 後疫情時代,國際展開合作以加速轉型 紀維德
順應大自然法則,人類當自強不息 高志尚
「綠色生活、在地滿足」全民展開行動 張子敬
在循環經濟中享受新奇有趣的爆發力 張清華/郭英釗
農業循環值得全面啟動 陳吉仲
循環經濟為台灣科技業拓寬發展空間 陳建志
台灣循環經濟成果驚豔歐洲 曾厚仁
以農食副產物促成大健康共榮圈 楊青山
循環經濟是企業面對全球鉅變的絕佳轉型商機  楊偉甫
將永續發展融入到企業決策中 葉清來
《循環台灣...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