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透明2正念基督英檢衛城聯經時報遠流今周刊墨刻角川尖端手帳點讀筆長鴻選讀流浪貓暢榜5折起橡樹林拾穗國寶聖誕繪本川習會談常春藤圓神情緒永遠記得百工榮格中山美穗學思歷程王思迅川普關稅
放入購物車

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林永勝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02

ISBN/ISSN:978626726219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當七號錐倒的時候,
我會停下腳步,看看周圍的世界。」
——林永勝

用陶說故事的人,
溫柔的手捏故鄉的土,
用傳承百年的窯火燒成器皿,
承載你我的生活情感。

  眾多餐館、米其林星級餐廳指名合作,
  參與「野臺繫」料理行動計劃,
  用陶土的溫度,細膩呈現主廚料理創作,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
  第一本季節流轉、茶道侘寂、人生況味的「生活陶」之書!

所謂測溫錐,是測知窯溫的方式。
與其他作品一起經歷熊熊烈火的淬鍊,
透過溫錐的變化以觀察坏體與釉色的狀態。
當七號溫錐倒地點頭之時,
窯溫便達到預定的一千兩百五十度;
七號錐倒了,是燒窯工作的結束,
也是每一件器物即將發展出一段獨特故事的開始。

林永勝致力傳承復興南投陶藝,投入創作與教學數十年,
在拉坏整土之中,他悟得什麼?
在熾熱窯爐之前,他念及何事?
器皿於他,是情感的隨身碟,
是收納你我情感和靈魂的容器。

本書收錄26篇抒情散文,
從燒窯爐火側看人情冷暖,
從陶藝器皿捏塑人間風景,
是喝茶賞花的,風雅領悟……
是器皿器物的,人際相處……
器物承載的不僅是實用至上的表面功能,
更承載著開懷的歡笑、悲傷悵然的眼淚。

當七號溫錐倒地,燒窯完成,
器皿才正要盛裝起故事,四季流轉,空間悲喜,
以及生命裡每個稍縱即逝的電光……

【名家推薦】(摘錄)

——André Chiang江振誠|國際名廚

廚藝人生,千錘百煉;陶藝人生,溫故知新。汝意百煉陶,化為繞指柔。
——Kai Ho何順凱|米其林二星Taïrroir 主廚

文筆蘊含了實用性與美觀之外,更多的情感、更深的哲思,直搗創作的靈魂。當一位創作者願意用書寫抒發自己,做為讀者的我們是多麽幸福。
——Liz 高琹雯|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多年記者工作養成急性子,但聽永勝老師說人生故事,心中各種毛躁似乎也被放進窯爐,一點一點轉化修煉。
——吳安琪|TVBS主播

疫情期間終於跟老師收了幾款餐具在家使用,更親身感受到了永勝老師作品的個性「溫潤、優雅、有故事」,而這樣的故事書寫成冊,實為一樁好事。
——吳則霖|二○一九、二○二○年世界最佳咖啡館興波咖啡共同創辦人

永勝是我眼中最有溫度的男人。透過他的作品,我總能看見四季的流轉,人情的通透,對美感的追求,不管是陶器還是散文,每一個瞬間都凝成了如釉斑斕的永恆。
——吳恩文|美食作家

這二十六篇關於土、關於窯、關於爐火、關於茶的散文,也關乎親情、待人,與接物。暖心熱力遠超過攝氏一千兩百五十度。
——李承宇|飲食評論人

永勝老師在我心目中,不單單只是製作出chef心目中的盛器,他所給予大家的溫暖,就彷彿他的作品一樣,一樣把大家所製作的料理,捧著抱著。
——李豫|蜷尾家創辦人

老師愛泡茶,看完這本書覺得他現在正是壺好茶泡到了第三泡,充滿獨特的香氣、溫暖跟厚度。真心很期待未來能繼續品嚐老師的文字與陶藝作品。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此刻的老師已是書中這支用來探測溫度的七號溫錐,當完美弧線及溫度均已來到,就令人期待開窯那些叮噹響亮的聲音,能成為他的擺渡人我與有榮焉。
——「林太做什麼」 陳郁菁|美食作家

人生的困境像是在窯內每日都會重複出現的塵土。「清掃他吧。」永勝老師如此說……從故事引導人生的道理,同時見到永勝老師如何看待這個人間。
——林楷倫|魚販作家

為了「南投陶」不顧家人反對,創立工作室,毅然決然投入陶藝創作,一路上走來不斷學習與自我要求,不斷打掉重練,他堅持到底,努力成為他想成為的自己,才有今日不凡成果。
——夏韻芬|財經節目主持人、作家

他的陶碗,有一種吻手的溫潤,沒想到他的文字也如水一般,潺潺流動之間,抒情的故事波光粼粼。
——許心怡|愛飯團團長

我記得我們第一次拜訪老師的時候,聊了很久,也很多,但都不是聊陶藝,而是我們彼此的經歷。有感性、有溫度、有感恩、有堅持、有夢想!到現在我還一直放在心上,革命情感的奮鬥。
——彭天恩|AKAME 創辦人

想必是因為器皿與筆墨都注入了生命的細觀,方能詮釋意匠「器以載道;文以托心」的雋永入勝。
——馮宇|IF OFFICE 創辦人

只要有永勝老師在座,一定少不了開朗的笑聲,言談中又蘊含著對生活的正面啓發,每回碰面總是心情愉快,收穫滿滿。知道永勝老師出書了,超級想看!
——鄧泰華|斐瑟創辦人

陶藝家和廚師是一樣的,用著匠人的青春燃燒成爐火只為淬煉出心中所求吧!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相似,我和永勝老師才能成為家人,運用各自的所長,成就對方的理想。
——蕭淳元|元餐廳主理人

永勝老師是非常溫暖的陶藝家,並且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幫台灣許多廚師製作適合餐廳風格的器皿,也開啟陶藝家與廚師的合作風潮。
——簡天才|THOMAS CHIEN RESTAURANT廚藝總監

永勝老師讓器物不只是用途而已,而是透過不斷地運用傳遞情感和溫度,讓器物不只是器物,而是使用者的回憶和連結。
——魏幸怡|飛花落院主理人
(按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林永勝

成長在南投山城的田野,內心是一個拒絕長大的男孩。喜歡閱讀、書寫、攝影和美食的無可救藥樂觀主義者。退伍後,從做陶老師傅口中聽聞了南投陶百年的興衰歷史,決心投身為延續這項百年的地方工藝而努力。用一種緩慢的步調生活著,因為緩慢,所以觀察得到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並樂於和朋友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溫暖與感動。

■■ 臉書追蹤:「林永勝」

千秋陶坊

成立於女兒出生的一九九七年。

做陶的態度也如同養育女兒一般的心境。從每一個細節出發,用心製作每一件交付在他人手上的作品。不論是茶具或是餐具,都從使用者的角度考量,希望做出如同那些流傳久遠,沒有落款的器物。不用記得作者是誰,只需用心感受,眼前的作品是一件值得捧在手心,細細品味的器物。

■■ 臉書追蹤:「千秋陶坊」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一】

情感的隨身碟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溫度」這個詞,而且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場合之中。

例如,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創造一個有溫度的空間、這是一道有溫度的料理,或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

但是,「溫度」究竟從何而來?沒有溫度的人還能活嗎?有溫度的空間指的是暖氣房還是冷氣房?而有溫度的料理或書籍、器物等又該如何解釋?

通常當一個名詞不斷被廣泛地使用,而形成一種幾近「共識」的情況下,這個名詞的本意和內涵卻也往往容易被曲解或遺忘。

●星期三最有溫度●

在一次廣播節目中,主持人問我:

「你覺得什麼樣的器...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序一】

他的溫度——淺談林永勝《七號錐倒了》

◎夏韻芬(財經節目主持人、作家)

很多人認識陶藝家林永勝,溫和謙遜、不慍不躁,性格有謙謙君子之風,作品純淨優雅,平易近人且豐盛。

我是先認識他本人才喜歡且欣賞他的作品。

我與他的相識始於吃,印象中他是一個吃貨,星級的料理他如數家珍,麵點小店一樣吸引他,在他的觀察中,每餐都是味蕾的享受;更多時候,他總是觀察出料理人的用心跟別出心裁。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吃美食,餐後的甜點驚人得好吃,只是我忍不住叨絮:「鋪上金箔不免俗豔。」一旁的他用心拍照,然後把照片...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目次】

推薦序|他的溫度——淺談林永勝《七號錐倒了》◎夏韻芬
推薦序|窯內塵土,務必清掃◎林楷倫
推薦語
自 序|你的七號錐什麼時候倒?

輯一・土裡的況味:那些關於器物的事
情感的隨身碟
消失的美好
不負責任的工作
年輕真好
照顧腳下
萬年狗屎
窯神的賞賜

輯二・坏中的情懷:因陶而遇的那些人
菓菓
不累的爸爸
綠豆粉粿
櫻花樹下的早餐
摔壞作品的媽媽
藍色稀飯
不一樣
黑色的玫瑰花
什麼樣的餐廳

輯三・火上的心性:由做陶而生的感悟
殘心
圓形的支點
夏荷
是誰成就了你
我說的都是真的
齒輪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