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逃生正念基督英檢衛城聯經時報遠流今周刊墨刻尖端角川手帳點讀筆最透明2長鴻選讀流浪貓暢榜5折起橡樹林拾穗國寶聖誕繪本川習會談常春藤圓神情緒永遠記得百工榮格中山美穗學思歷程王思迅川普關稅
放入購物車

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木下齊|譯者:林書嫻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日期:2018-02-25

ISBN/ISSN:978986962230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

書況:近全新

備註:無畫線註記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要如何在村落地方找回曾經的活力?如何讓所有人看到「地方的魅力」?
日本地方再造專家木下齊,根據自己將近二十年的經驗,
一步一步告訴你實現的方法!


★以「個人的獲利能力」核心主張為主,將企劃力與行銷力帶入地方創生計畫。
★分成「思考(實踐前的準備)」、「實踐」、「技巧(實踐過程中的補充)」三主題,從「個人-團體-地區社會全體」,將「地方創生」分為八步驟,循序漸進推展敘述。
★「概念+案例+挑戰」模式,詳述地方創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因應之道。
★不僅限於投入地方創生的工作,對自我工作能力的提升、在產業裡的創新亦有所幫助。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地方創生」;也越來越多人主動嘗試地方產業的經營與創新。不過,該怎麼企畫與執行?如何在堅持理想下,不靠補助也能賺取所需的成本與利潤呢?木下齊集結了自己經驗中的失敗與成功,特別針對地方創生裡「個人」如何提升能力與成長,提出精闢的見解。
本書內容分作三大篇:思考、實踐、技巧,利用「活動到企業X參與者到領導者X一次性到長期經營」,將地方創生的實踐區分成八大階段,以「概念+經驗參照+模擬挑戰案例」方式,闡述出每個階段的企畫與執行重點;也試圖指引出如何將地區營造從活動推展到事業經營模式的明確方向。
木下齊深入淺出的思考與主張,不僅讓每一位在地方創生裡混沌摸索、孤獨奮戰的「成員」找到溫暖陪伴;對於計畫上遭逢困境或企圖創新的人更有莫大幫助,相當值得一讀!

【在地推薦】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劉可強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 蘇睿弼
林事務所代表&服務設計師 林承毅
范特喜微創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鍾俊彥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李應平
小間書菜 店主 彭顯惠
穀東俱樂部 發起人 賴青松

「不是終於有了一本可按圖索驥的地方創生教戰手冊,而是讓過去總是孤軍奮戰的地方實踐家們,終於能感受到一絲溫暖。」-林承毅

「從思考、技巧到實踐,告訴你在街區打拼過程中的眉眉角角,是街區再生、都市再生、地方創生的必備教戰守則!」-蘇睿弼

「不只是給投入地方活化的人指南,試圖『自我活化』的人在讀後,將有滿滿的勇氣。」-產經新聞書評俱樂部・麻木久仁子

「在大學思索未來的人、對社會有問題意識的人、工作碰壁與摸索的人都適用。」-日本福知山公立大學 副教授・杉岡秀紀

作者簡介:

木下齊(Kinoshita Hitoshi)

1982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學科、一橋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碩士課程,取得經營學碩士學位。專長是以「企業經營」觀點從事地區振興、公益創業,率先提出:「沒有達到營利目標就不算是地方活化。」、「政府補助金是毒藥!」等等主張,被視為地方創生領域的代表人物。

木下齊高中開始參與「早稻田商店街活化」實務,十八歲時被推舉為「商店街網絡公司」的社長。目前擔任一般社團法人Area Innovation Alliance代表理事、內閣官房地域活性化傳道師、熊本城東Management股份公司代表董事、一般社團法人公民連攜事業機構理事。著有《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社區營造經營力養成講座》(まちづくり経営力養成講座,暫譯)。

譯者簡介:

林書嫺

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現為邁入研究生涯的新手。

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章節試閱
本書其實是從距今四年前開始構思。

開端來自編輯找我討論,針對「該如何在地區創造收入,得以溫飽呢?」這點,截至目前為止的都市計畫、地區活化的模範中,似乎無法幫到未來想投入的年輕人,對那十八年前在自己腦中曾模糊存在的問題,思索現在的我又會怎麼回答,最後我決定寫下本書。

如何讓地區活化,更讓自己能夠溫飽,其實相當單純,只要在地區創造高出個人所需收入好幾倍的價值,再從中獲取自己的食糧即可,但卻是知易行難。以我為例,實際上從我投入活動的五年後,開始推動事業的三年後,才得以透過地區振興的事業獲得報酬。

撰寫...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思考篇
懂得隨時換位思考
思考「我-同伴-他人」間的相互關係
1 從「我」開始時,需要思考些什麼呢?
1. 能夠想出替選方案,而非只是附和
養成提案的習慣/建立思考主軸,並以此整理意見後提案/就先提案看看吧
2. 先自問想怎麼做,而非向其他人尋求答案
是不是太過「善於傾聽」了呢/在地區裡賺錢的學生們
3.不先嘗試,無法甩掉「準備病」
實行,就能一口氣增加知識/以三年為一週期,挑戰新領域
4.「煩惱」不等於「思考」
問題發生時,請退一步冷靜思考/請有所自覺自己是「正在思考」,還是「正在煩惱」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