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基督正念英檢衛城聯經時報遠流墨刻長鴻角川尖端手帳點讀筆流浪貓暢榜5折起橡樹林拾穗國寶聖誕繪本川習會談最透明2常春藤圓神情緒永遠記得百工榮格中山美穗學思歷程王思迅張曼娟川普關稅
放入購物車

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賴教授的農學人生(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賴光隆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6-24

ISBN/ISSN:978957138205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1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喜歡到田間實際觀察啟發各種研究
以結合理論與實際的需求。


賴光隆教授精彩豐富的學術生涯,正是繼承磯永吉教授、陳炯崧教授等農學前輩的精神,在早期極為簡陋的研究環境,承先啟後,開創出新的道路,也同時為臺灣農業界培育許多優秀人才。

賴光隆教授對臺灣的農業教育貢獻良多,參與設立的人工控制氣候室於1969年落成啟用,成為全臺獨一無二的研究設施,協助完成了許多重要的研究。

1972-1978年擔任臺大農藝系暨研究所主任,主導農藝系於1977年順利遷入新館舍(今農藝館),解決四號館長期空間不足的問題,並積極擴充研究設備。同時為臺灣農業界培育許多優秀人才,為日後農藝系奠定良好發展的基礎。

「對臺灣水稻、甘蔗、菸草等重要作物的研究、改良、推廣上提供極寶貴卓見,其學術上之成就,堪為農藝界之表率,特予表揚。」——民國82年,獲中華農藝學會頒獎賀詞

專文推薦

「開卷有益,很適合形容這本自傳,閱讀此書,不但可一窺學者一生的生活點滴;時勢造英雄,在體會先行者如何走過那似曾相識的戰亂時代時,更能珍惜當下。」
——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呂紹睿

「民國61年正逢賴老師執掌農藝系主任及所長,每天忙於教學研究和系務。特別是有感於系內教授陣容不夠堅強,賴老師用盡心思到國外網羅聘請卓越系友回國任教或擔任客座教授,大大提升系的研究與教學水準,也奠定日後農藝系更堅強的師資陣容,讓優秀的畢業生願意到農藝研究所繼續深造。自此農藝系在教學與研究上跨出一大步,功不可沒。」
——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蔡養正

真誠推薦

「在農藝系新舊教師世代交替之際,賴老師在系主任任內的創舉,除了創設人工氣候室、積極招募新教師之外,還做了重大的遷館決定,替系上開啟新局面,塑造嶄新的師生互動文化。」——彭雲明教授

「我所認識的賴老師,在學術上嚴謹,在教學上認真,在生活上充滿好奇心,能夠欣賞不論大小的美好事物。」——胡凱康教授

「早在三十多年前,賴老師就用這種所謂的飢餓學習理論教導我,讓我在職場上面對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仍能保有堅定的學習熱情,使我無論在生物與科學教育的教學及推廣上,都可以得心應手。」——廖麗貞教授

「賴老師退休之後,仍然相當關心稻米及農業的相關研究與發展,而且運用科技方式了解新知。」——農糧署東區分署前分署長 王長瑩

作者簡介:

賴光隆

1931年8月出生於臺灣省台中縣。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一中;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農學士;日本東京大學農學碩士、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技士

臺灣糖業公司糖業研究所臺中庶作改良場助理技術師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客座副教授、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暨農藝研究所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人工控制氣候室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副場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農學部客座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農學院客座研究員

章節試閱
推薦序1

一生為農藝志業努力的貢獻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賴光隆博士近著「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一書,經誦讀後,甚覺書題實至名歸,最符合賴老師一生為農藝志業努力的貢獻,特別是整篇大作結構,思路清晰,敘述內容鉅細靡遺,在教學研究及系務的推動,不遺餘力,無疑開創今日臺灣大學農藝系的發展與進步機運。

縱觀賴老師一生,在農學研究所留下的寶貴成就,可說是著作等身,堪稱為近代的農學泰斗,為我們後輩效法的典範。

最值得敬佩的是,老師曾在農藝系畢業後,從事在臺灣大學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及國營事業臺灣糖業公司...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一 一生為農藝志業努力的貢獻 /蔡養正
推薦序二 亦師 亦父 亦友 /呂紹睿
第一章 東勢賴家
鎮膺三代的賴家先祖
父親:賴文彬先生
母親是位真正的農民
書香傳家

第二章 正是男兒讀書時
無憂無慮的童年
臺中一中的少年
槍聲,讀書聲,聲聲震青春
臺大農藝系的啟迪

第三章 青年時代
空軍通信學校氣象專班服役
成家立業起頭難
倒吃甘蔗的田野磨練
準備負笈東瀛

第四章 日本東京大學求學時代
獲東京大學農學修士學位
不能再嚴格的研究工作
完成東京大學農學部博士課...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