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最透明2百工拾穗圓神遠流尖端墨刻聯經時報選讀手帳展永遠記得暢榜5折起情緒榮格衛城中山美穗常春藤校園書房蔡璧名學思歷程王思迅張曼娟川普關稅
放入購物車

自然為伴(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黃效文|譯者:秦唐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10-23

ISBN/ISSN:978986320052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6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探險精神不只在於發現與成功,更在於知識和毅力的追求。作為一個經常要面對新道路的探險家,我的座右銘是:『願效犬馬作先鋒。』也許假以時日,許多支持者會看到支持探險的必要,明白探險是保護無數珍貴自然及文化的先驅,沒有它,這些東西很可能在我們有機會看一眼或記錄下來之前已經消失了。」 ──黃效文

本書是黃效文先生2010-2011探險、旅行與中國探險學會工作項目的考察札記,中英對照,每篇均有精彩圖片。循例分為自然與文化兩冊同時出版。

‧ 本書是一位探險家、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家面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所呈顯的人文關懷。
‧ 透過本書,身為資深探險家的作者,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到得了的「奇幻真實」世界。
‧ 一百多幅National Geographic等級的圖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黃效文

Wong How Man

二○○二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二十五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是「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經在頭版登載他的消息。發現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

自一九七四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份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一九八六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行動。在該雜誌社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黃河源流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已有十多本著作。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一九九九年獲得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在一九九○年出版於英國,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題為Exploring the Yangtze與Tibet的兩張光碟,分別獲得十一個與五個獎項。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個保育計畫,許多計畫後來成為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演講行程中受邀主講,對象包括學術界,大企業與專業團體。不少國家元首及社會名流都聽過他演講。贊助他所從事工作的包括個人、私人基金會與大企業。

  他的座右銘是「完成有價值的計畫並不夠,還要有創新的解決手段。」前半句能讓自己心中安慰,後半才是具挑戰性的部分。

 黃效文獲得多種榮銜,包括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名譽博士。

譯者簡介:

秦唐

秦唐,筆名,資深譯者。翻譯作品如《沙漠隱士》、《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以及黃效文的多本書籍。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他四十多年的田野工作,使我們更加了解自然世界,更加了解我們這個角落所滋生的不同文化。他提醒我們注意自然與文化遭遇到的危險,重新點燃我們對自然與文化的摯愛,並且使我們願意盡己所能去保育自然與文化。

──新加坡國際發展部前部長 馬寶山 Mr MahBow Tan

效文對探險工作的投入和毅力,他對物質享受的犧牲,一直令我十分敬佩。

我希望他的書能對年輕人有所助益,跟他們分享重要的價值,尤其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人生並非一場夢。

──新加坡城市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經理郭令裕 Kwek Leng Joo



序言作者名 馬寶山...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19. 前往薩爾溫江〈怒〉江源

甘肅敦煌 2011.6.21

這一切就像昨天才發生的。可是我休養剛滿一個星期,才能開始記述。

「會送命的!」宋浩昆叫出聲來,身體發抖。他跌跌撞撞地剛進屋,幾乎處在休克狀態。我們正在牧民的營地。他的顫抖似乎有傳染性,我只比他早進房子幾分鐘,從肩膀到腳底全凍僵了,主要是身體的左側,因為暴風雪從東面襲擊,而我們騎著馬是朝南邊走。宋的臉、手、膝蓋、雙腳都無法控制地打顫。種種跡象顯示他在失溫的邊緣。一旦處於失溫,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使身體恢復溫暖,而且還不一定能恢復。好在火爐熊熊地...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一年將盡,聖誕節那天我在香港登機前往南美巴西,取道紐約。我坐上巴士,從航站到停機坪登機。巴士上位子都坐滿了,我站在過道,拿著兩件手提行李。「你要不要坐下來?」聲音來自一位四十幾歲的女士,她抬著頭看著我。

這,就是二○一一年聖誕節我獲得的上天啓示。在那位女士眼裡,我的歲數一定不小。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讓座給老人,我這才領悟,儘管我只有六十二歲,已經具備老人的資格了。也許頭上的銀髮和身上的紅色絨毛夾克,使我看來跟少了鬍子的聖誕老人不無相似;畢竟那天是聖誕節。我的行李裡放了我的下兩本書的打印稿,屬於我...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序── 馬寶山
序── 郭令裕
前言── 黃效文

1. 鶴與蟹 北海道釧路
2. 雪地追蹤野氂牛
3. 深冬戈壁行 內蒙古磴口
4. 探察伊洛瓦底江
5. 緬甸的翡翠海岸
6. 藍色高原 青海湟中
7. 半路取消的探險行 新疆阿爾金山
8. 西藏荒野之心 西藏羌塘
9. 揭開麝鹿之謎
10. 湄公河上船屋紀行
11. 柬埔寨的河水靜靜地流
12. 喜馬拉雅山中的小西藏 拉達克列城
13. 金城章嘉──站在世界的第三高峰
14. 前往薩爾溫江〈怒〉江源
15. 藏羚分水嶺脫險記
16. 一九八一年的大理
17. 麗江───三十年今昔
18. 二十五年回顧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