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放入購物車

多少才滿足? 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羅伯特.史紀德斯基、愛德華.史紀德斯基|譯者:李隆生、張又仁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04

ISBN/ISSN:978957084268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台灣幸福指數超越日韓,您對幸福有感嗎?

財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為何擁有一切的人們總是想要更多?
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過好日子?

生命的目的不是賺進愈多錢愈好,好比吃東西的目的不在於變得愈來愈肥胖。
然而,「貪得無厭」根植於人類的天性——人們傾向和他人比較財富,因而發現不足。
這種天性受到資本主義的大幅強化,因此成為整個文明的心理基礎。
貪得無厭過去是富人的過失,現在則成為每日生活的常態,
在這種心態之下,生活似乎顯得永遠不夠「幸福」、「美好」,
我們的生活方式餵養我們的永不知足,我們的永不知足也餵養我們的生活方式。
作者試圖證實,美好生活的確存在,並且能去體驗,我們也應該努力去達成。
這本書將告訴你現代人必須知道的財富與幸福的哲學。


偉大的凱因斯先生,你錯了!

作者史紀德斯基父子超越了目前對日增不均的辯論,他們進一步探問我們為何需要金錢。他們主張,財富不是、也不應該是目的,而應該是「美好生活」的手段。
本書以偉大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做為開場。凱因斯在1930年預測,未來的一百年裡,人均所得將穩定成長,人們的基本需求將獲得滿足,且沒有人需要每星期工作超過十五個小時。很明顯,他是錯的:雖然所得如他所預測增加,但我們的欲望擴張也同樣快速,而且我們持續長時間工作。
史紀德斯基父子首先解釋凱因斯為何錯了,接著說明經濟學是一種道德、而不是真正的科學。他們對美好生活這概念,上溯亞里斯多德、下探現今,指出現代生活遠遠背離了理想典型。他們認為,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反映人類的進步,不論是GDP或「快樂」,因此提出構成美好生活的七項元素。最後,他們提出某些根本的經濟政策,用以幫助我們找出滿足人類的真正需求。



作者簡介:

羅伯特‧史紀德斯基 Robert Skidelsky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政治經濟學系榮譽教授。撰寫的三本凱因斯傳記(1983、1992、2000)榮獲許多獎項,包括萊昂內爾‧蓋爾伯國際關係獎(Lionel Gelb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以及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國際關係獎(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史學家史東﹝Norman Stone﹞認為,如果真有諾貝爾歷史學獎這獎項,這三本英國經濟學家生平傳記應該獲頒。)1991年受封爵位,1994年成為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

愛德華‧史紀德斯基 Edward Skidelsky

英國埃克塞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哲學系講師。著作有Ernst Cassirer: The Last Philosopher of Culture等。經常在《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與《展望》(Prospect)上發表文章。目前正在撰寫The Language of the Virtues。



譯者簡介:

李隆生

現任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專任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處長暨綜合服務處處長、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院務顧問等職。

專著:《晚明海外貿易數量研究》、《清代的國際貿易》。

譯著:《石油效應》、《給青年數學家的信》、《國際財務管理》、《失靈的眾神》、《與獅子對話》、《以信仰為本的管理》、《國家競爭力》、《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當中國統治世界》、《歐元美金大風暴》、《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等。

張又仁

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貪得無厭 V.S. 適可而止/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鼎力推薦

王文靜 商周集團執行長

朱雲鵬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沈雲驄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周行一 政大財管系教授

林向愷 台大經濟系教授

林建甫 台大經濟系教授

黃崇興 台大EMBA執行長



書評

一本乾淨俐落、敏銳辛辣的書……警世鐘聲。

──威廉斯(Rowan Williams),坎特伯里大主教,《展望》(Prospect)

引人深思……提供一些大膽且清楚的提議,建議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控制簡化的經濟主義與有毒的貪得無厭。

——威廉斯(Rowan William...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第六章 美好生活的要素(節錄)

我們已經主張,我們持續沉溺於消費與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公共討論完全消失。凱因斯與吳爾芙(Virginia Woolf)所指出的野心及欲望的固定目標—一年五百英鎊、自己的房間—早就已經消逝無蹤,只剩下「勢利鄰居」的變動財富在指引我們。如果我們要恢復對何謂足夠的認識,就必須重新學習去問這個問題:什麼叫做過得好?

美好生活如第三章所述,是心所嚮往的生活,或是值得嚮往的生活,而不是很多人都想過的生活。我們不能用數人頭或是廣發問卷的方式去找出來,不過,美好生活也並非截然不...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推薦序

貪得無厭 V.S. 適可而止/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自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世人幾乎都寄望經濟復甦,更祈禱風暴不再來,而各國政府也都不約而同祭出寬鬆貨幣政策來拉拔經濟,依然在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除了成長率低落外,失業率高和工資停滯,以及M型社會一%高所得V.S. 九九%低所得現象,更讓世間人「悶」到爆。此外,天災人禍也壓得世間人喘不過氣來。

經濟成長沒帶來幸福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成長會停滯?經濟成長是否讓人幸福?我們都知道,「經濟」也者,「經國濟民」也!讓人民生活幸福愉快就是濟民之意,而人民的...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貪得無厭V.S.適可而止/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前 言 盲目追求成長,阻礙美好生活
第一章 凱因斯您錯了!
第二章 浮士德交易
第三章 財富的使用
第四章 幸福的幻象
第五章 成長的限制:自然或道德上的限制?
第六章 美好生活的要素
第七章 退出無意義的競爭
謝 誌
注 釋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