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暫不供貨

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2-09-02

ISBN/ISSN:978986272211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 德國率先擊敗《賈伯斯傳》的著作,《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塔雷伯鼎力推薦
◇ 蟬聯《明鏡週刊》排行榜4週冠軍,連續48週Top 5,出版至今,暢銷地位遙遙不墜
◇ 德國亞馬遜思考學習類Top1、心理勵志類Top3
◇ 13國版權售出,全德銷量突破25萬冊
◇ 全球最大商業書摘網站getAbstract創辦人,橫掃德國書市最新力作
◇ 德國漢莎航空、瑞士麥肯錫、倫敦商學院、哈佛大學決策科學實驗室等各界高度推崇
◇ 英、美預計2013年發行,中文版搶先上市!

什麼時候,追求清晰的思考反而是一種浪費?
什麼時候,任憑直覺決定,你將萬劫不復?

什麼樣的思考陷阱,竟會讓你愈「錯」愈勇?
怎麼樣的思考技巧,讓你不再「誤」裡看花?



我們經常會「直覺地、無意識地」做出決定,事後再補上一些看似合理的選擇理由。如果拿律師跟科學家來比喻,我們的思考模式比較傾向律師,因為律師都很會先射箭再畫靶。

我們很容易掉入思考的陷阱裡,產生偏差、謬誤、幻覺、錯誤……

杜伯里帶著放大鏡,幫助我們一一檢視這些常見的思考陷阱,並告訴我們為何該藐視權威、別跟模特兒做好朋友、別以實報實銷的方式付錢給律師、別參加什麼拍賣會或競標案、別說你在婚姻裡付出比較多……

作者以清晰易讀的語調,逐篇舉出52個人人易犯的思考錯誤,並佐以生活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愛情關係、投資理財、實驗研究等內容,具體說明錯誤何在、何以會犯。此外,針對各項錯誤,作者一一提出解決之道,讓讀者不易掉入思考陷阱之中。同時,每篇均搭配一幅與主題相關的諧趣插畫,讓本書不僅具實用性,更具可看性。

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經營、投資理財或愛情關係上的大小事,本書指摘的52個思考錯誤,將讓你明白自身的弱點何在,並且更勇敢地與自己的非理性對抗,不再只靠直覺決定一切。

作者簡介: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

1966年生,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企管碩士、經濟哲學博士,全球最大商業書摘網站getAbstract創辦人之一,2008年創立全球傑出人才社群機構Zurich.minds,會員包括《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塔雷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伍思瑞齊(Kurt Wuthrich)、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教授索耐特(Didier Sornette)、心理學家鮑麥斯特(Roy Baumeister)、數學家曼德博(Benoît Mandelbrot)、哲學家丹尼特(Daniel Dennett)等各領域標的人物。

杜伯里已有7部作品問世,涵括文學小說及非文學類作品。2011年作品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甫出版即榮登《明鏡週刊》暢銷書冠軍寶座,並翻譯成多國語言,足稱作者至今最成功著作。杜伯里長期擔任《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n Zeitung)及瑞士《週日報》(SonntagsZeitung)專欄作者,撰寫討論人們的認知偏誤,幫助人們在個人生活、經商、理財等方面清楚思考並做對決定。誠如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這本書的前言所說:「富蘭克林為人類揭露了電的相關知識後,打雷、閃電並未因此而變得更少、更弱或更小,可是我們不再像古人那樣莫名地畏懼雷電了。同樣地,明白了自身在思考方面的弱點之後,我們也能更勇敢地與自己的非理性對抗。」

杜伯里曾旅居香港、澳洲、英國及美國,現居於瑞士洛桑。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ö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序:強化偵錯神經,預防錯誤抉擇

冀劍制

很高興又看到一本專門針對日常生活中「哪裡想錯了」的書籍出版了。此書使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談論這個通常被認為較為嚴肅的話題,這會讓人在比較輕鬆無負擔的情況下學習到許多有價值的知識。這種類型的書永遠不嫌多,即使談論類似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對此類型的錯誤思考會有更多的體會。這也有助於培養一個更容易發現自己與他人錯誤推理的能力。

我有多年「批判性思考」的教學經驗。批判性思考訓練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鍛鍊一個敏銳的偵錯神經,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錯誤推理...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34◎社會性懈怠Social Loafing◎

◆為何團隊會讓人偷懶◆

西元一九一三年,法國農業工程師林格爾曼(Maximilian Ringelmann)對馬匹的拉車能力進行了一些測試。他發現到:如果讓兩匹馬同時去拉一輛馬車,這兩匹馬所出力量的總和,並不會等於只用一匹馬去拉車時,該匹馬所出力量的兩倍。這項發現讓林格爾曼感到相當有意思,於是他把同樣的實驗套用在人類身上。他找了許多人一起進行實驗。首先,他讓每個人單獨拉扯一條粗繩,並分別計算一人拉繩的情況下,每個人究竟出了多少力。接著,他讓兩人一組共同去拉扯粗繩,同樣也分別算出兩人...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強化偵錯神經,預防錯誤抉擇

前言

01 存活者偏誤 The Survivorship Bias
為何你偶爾也該去「墓仔埔」逛一逛

02 泳將身材的錯覺 The Swimmer’s Body Illusion
哈佛究竟是一所好大學,還是一所爛大學?我們其實並不清楚

03 過度自信效應 The Overconfidence Effect
為何你總是系統性地高估了自己的學識與能力

04 社會認同 Social Proof
就算有百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05 沉沒成本謬誤 The Sunk Cost Fallacy
為何你不該留戀過往

06 互惠 The Reciprocity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