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放入購物車

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麼,看台灣如何加強競爭力(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近藤大介|譯者:泓冰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30

ISBN/ISSN:978986572301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中國比日本自由?台灣人染上「日式癡呆症」?
為什麼鴻海崛起、夏普沒落,Uniglo和鼎泰豐大受歡迎?

什麼樣的台灣服務讓人被騙也甘願?中國老闆的致命傷是什麼?
為什麼台灣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中國只能追上日本90%的技術?

剖析中、日、台的三方競合關係,照見彼此的未來之道!

中國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東亞具有關鍵影響力,也是台灣的重要鄰居,文化上有深厚的淵源,經濟上有連動關係。理解並關注他們,是台灣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近藤大介為日本講談社《現代週刊》副總編輯,曾被派駐北京三年,他累積生活經驗與職場觀察,從服務品質、企業文化、年輕人的力量、技術創新能力、國家格局等項目,評比中、日各有哪些擅長項目或缺失,並提出改善的建言。

此外,能說流利中文,且家族與台灣頗有淵源的近藤大介,曾採訪台灣三位民選總統,並走遍台北,多年來累積不少對台灣政局、社會的第一手觀察。這次為了本書台灣版出版,他專程來台採訪,寫下專章,精闢分析在中華與日本文化交相影響下,台灣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台灣與中國有共通的文化背景,又曾被日本統治50年,可說是中、日兩種文化匯聚之地;而閱讀本書,看到中、日各有的缺失時,也會發現有許多缺點在台灣處處可見。中國與日本,如同兩面明鏡,台灣的缺點被映照在鏡面上,唯有正視缺點,加強自身的能力,不重蹈中、日的錯誤,台灣才能擁有更進步、更美好的未來。

本書特色
◎觀察中、日企業文化:
中國擁有龐大的資金,為何技術尚無法超越日本?
中國的百人公司,為何每次都要招募至少30個員工?
日本企業的新提案,為何往往胎死腹中?
中國老闆的致命傷是什麼?
◎從宏觀角度分析中、日國力此長彼消的原因:
中國宛如戰國時期,年輕人勇於嘗試、單打獨鬥、追求成就感。
日本高齡化社會,資金、職位多為老人持有,年輕人沒有發展機會。
中國是大陸型國家,因地緣政治的關係,始終保持洞悉國際局勢的能力。
日本是島國,缺乏廣闊的視野,一味追求和平,形成封閉型社會。
◎從中、日各有的缺失,綜合分析台灣競爭力與改進空間:
台灣優點:隨機應變、馬上行動;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與男性相同;具有體貼入微的服務精神
台灣缺點: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擅長複製外來事物,但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對外界變化缺乏危機意識的島國性格

作者簡介:

近藤大介,196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9年自東京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後,進入講談社工作;2009~2012年間派駐中國,擔任講談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日、台、朝鮮半島四地,對近藤大介都有特殊的意義,曾經自述:祖國日本是他心中「最溫柔的部分」;妻子是中國人,因此中國成為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親在台北出生,近藤從小聽母親,外祖母細數台灣的美好回憶而長大,台灣是「母親的故鄉」。

近藤大介現居東京,擔任講談社的《現代週刊》副總編輯;並在明治大學兼任講師,教授東亞問題,專注在中國、朝鮮半島研究上。並為中國的《看天下》、《經濟觀察報》,韓國《中央月刊》等媒體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泓冰,日語教師、日語翻譯。譯作有《台灣的兩面鏡子》、《唯有青春,最難將息》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朱文清(駐日本代表處台北文化中心主任)

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胡文輝(《自由時報》總編輯)

范疇(連續創業者、《與中國無關》作者)

我一直認為日本人對國家利益、公司利益一直很清楚,終身雇用制雖然逐漸鬆動,但是「以社為家,以社為榮」的精神仍然廣泛存在。作者以其實際觀察提出的兩面鏡子,就像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讀者能從本書獲得很多啟示。——朱文清(駐日本代表處台北文化中心主任)

在這樣充滿誤讀與誤判的時刻,近藤大介的最新觀察,撥開了不...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精彩內文選摘一

台灣的優點一:隨機應變、馬上行動

這次在台北的五天當中,我在台北看到許多事物,也和不少台灣人對話,結果發現,台灣人的文化,以固有的台灣島國文化為基礎,結合來自台灣海峽西邊的中華文明,以及由北方而來的日本文化,融合而成台灣獨特的文化。

從台灣的歷史來看,印證了我的假設。台灣原本居住了十三個原住民族,到了十七世紀成為荷蘭的殖民地,然後在明末清初由鄭成功率領中國軍隊占領(鄭成功的母親是平民出身的的日本人);到了十九世紀末甲午戰爭時,成為戰勝國日本的殖民地;一九四五年以後,由國民黨政權統...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台灣版序】母親的故鄉

對我而言,台灣,是「母親的故鄉」。

話雖這麼說,其實我的母親是道地的日本人,她於日本殖民時期在台北出生。不僅母親,母親那邊的家人也幾乎都在台灣出生。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為止,母親一家人都住在松山機場附近。當時我的外曾祖父是台北車站的站長,外婆則在台灣銀行服務。因此,我從幼年時期,就聽著母親或外婆細數在台灣生活時的美好回憶而長大。米粉等各種「夜市小吃」,更是母親及外婆的拿手菜。

二十多歲時,我第一次造訪「母親的故鄉」。當時花了一個星期,走遍台北的大街小巷。因為不論哪一條街...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日本病」值得參考◎朱文清
【推薦】文化鏡子照出新的自己◎邱立本
【推薦】辣炒翠玉白菜——台日中三角關係的鏡中影像◎胡文輝【推薦文】
【推薦】「台灣」這件作品完成了嗎?◎范疇
【台灣版序】母親的故鄉

第一章 中國缺什麼:優質的服務
首都機場服務效率差,讓旅客彷彿深陷「中國炒菜鍋」
北京計程車司機令人大嘆:「這裡就像不在地球上。」
北京奧運之後,中國已放棄成為「服務業大國」嗎?
日式便利商店的宗旨:服務,就是讓顧客得到滿足
北京便利商店需加強員工訓練,提升服務品質
「黑貓宅即便」到府收件...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