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讀首詩中年之路與自己和解京都新時代運動逛美術館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柴門文長照
放入購物車

人工智慧來了(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李開復、王詠剛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28

ISBN/ISSN:978986479206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8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AI來了,有思想的人生,並不會因此黯然失色,因為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人工智慧時代,50%的工作將被逐漸取代!?
哪些工作最容易消失?什麼技能最容易被淘汰?你要如何提升自己?

如果人工智慧時代也會出現偉大公司的話,
一定會有相當數量是在這四、五年裡創立的。
「AI未來非常有前途的幾個重要領域,包括計算平台、感測器、智慧家電、機器人、自動駕駛等,絕對有可能成為台灣的下一個黃金機遇。」

人工智慧來了!它長得不像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而且就在你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打開手機使用app,或是上網搜尋資料、購物、使用服務,我們就在和人工智慧互動。

在Amazon等網路商店購物,人工智慧技術會推薦你喜歡的商品;在你下單之後,先進的倉儲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和物流無人機,正在快速分撿貨物,幫助電商龍頭及快遞業者,飛快消化驚人的物流總量。

很多人愛用圖像或影片處理軟體,人工智慧技術會針對照片進行美化,或協助你完成藝術創作。在人工智慧的驅動下,谷歌等搜尋引擎,早已提升到智慧問答、智慧助理、智慧搜尋的新層次。在不久的將來,自動駕駛技術還將重新定義智慧出行、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人工智慧早已無處不在,而且正在顛覆這個世界。

在本書,華人人工智慧領軍人物李開復和王詠剛,用深入淺出、富含幽默的方式,為我們詳述什麼是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至今的發展和應用。從1997年IBM深藍、2016年AlphaGo到最新的冷撲大師,人工智慧的進步一次比一次更好、更神速。兩位作者以長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經驗,告訴我們AI時代的各項挑戰,也為我們指出AI時代各種創新、創業的黃金機遇。

人工智慧在公眾中,總共引起三次熱潮。前兩次的熱潮,仍籠罩著濃厚的學術研究和科學實驗色彩。從2006年開始,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成熟、電腦運算速度的大幅成長,還有互聯網時代累積出來的海量資料財富,人工智慧在多個領域與大眾需求接軌,開創出全新商業模式,呈現穩步發展,甚至開始威脅人類、取代就業。

在AI興起的時代,如何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兩位作者在書末也針對教育和個人發展,從應該如何學習、應該學什麼、教育應該關注什麼,提供多項豐富、實用的建議。隨著科技進步,AI技術將在大量簡單、重複性、不需要複雜思考就能完成決策的工作中,取代人類。不斷提升自己,善用人類特長,善於借助機器的能力,這將是在未來社會裡,各領域人才的必備特質。

李開復的「五秒鐘準則」
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五秒鐘以內的時間裡,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
人工智慧時代最核心、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包括:
•主動挑戰極限
•做中學
•關注啟發式教育,培養創造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面對面的課堂仍將存在,但互動式的線上學習,將會愈來愈重要
•主動向機器學習
•既學習「人—人」協作,也學習「人—機」協作
•學習要追隨興趣

在AI時代,只會在某個狹窄領域從事簡單工作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與AI的效率和成本相比,必然會被機器所取代。如果不想在AI時代中,失去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如果不想成為「無用」的人,唯有從現在開始,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擁抱人類的獨特價值,成為在情感、性格、素養上,都更加全面的人。

AI來了,有思想的人生,並不會因此黯然失色,因為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延伸閱讀:
《謝謝你遲到了》
《人類大命運》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釣愚》
《膽大無畏》
《未來產業》
《大數據》
《自造者時代》
《第二次機器時代》

作者簡介:

李開復

生於台灣,長於美國,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於1988年獲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學博士學位。歷任蘋果、微軟、Google頂尖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創業家、青年導師、暢銷書作家。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

曾任美國「百人會」副會長,並於2013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同時也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榮譽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以及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

著有《我修的死亡學分》、《世界因你不同》、《做最好的自己》、《與李開復對話》。

FB專頁:www.facebook.com/kaifulee/

微博:weibo.com/kaifulee

王詠剛

創新工場技術副總裁兼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方正奧德公司技術總監。2006年至2016年在Google擔任主任工程師(Staff Engineer)、資深技術經理等職,參與或負責研發的專案包括桌面搜索、拼音輸入法、產品搜索、知識圖譜、谷歌首頁塗鴉(Google Doodles)等,在輸入法、知識圖譜、分散式系統、HTML5動畫/遊戲引擎等技術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

微博:weibo.com/ygwang

章節試閱
01 人工智慧來了

人類,你好!

「不管我們是碳基人類,還是矽基機器人,都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每一員,都應獲得應有的尊重。」

這是科幻文學巨匠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太空漫遊系列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中描繪的一段對白。從情感上說,人類多麼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和人類創造的智慧型機器平等相處,共同發展。可有趣的是,每當前沿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們預示出人工智慧的瑰麗未來時,許多人就又不約而同地患上人工智慧恐懼症,生怕自己的工作乃至人類的前途被潛在的機器對手掌控。

「人工智慧來了!」這句話對不同的...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繁體中文版專序】AI時代,台灣如何迎頭趕上? / 李開復

英文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大陸、港澳被譯為「人工智能」,在台灣被譯為「人工智慧」。一字之差,讀起來卻有微妙差別。「人工智能」中的「能」,似在強調功能、能力,偏重AI技術的工具性;而「人工智慧」中的「慧」,則意在聰慧、穎慧,偏重AI技術在認知層面與人類的相似性。小小一處翻譯,略可折射出台灣科技文化的獨特內涵。

PC時代,台灣憑藉著在半導體晶片產業中的領先優勢,以及在電子產品設計、製造方面的專深經驗,扮演了IT行業基礎驅動力的重要角色。進入互聯網和...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01 人工智慧來了
02 AI復興:深度學習+大數據=人工智慧
03 人機大戰:AI真的會挑戰人類?
04 AI時代:人類將如何變革?
05 機遇來臨:AI先行的創新與創業
06 迎接未來:AI時代的教育和個人發展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