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暫不供貨

民主與教育(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約翰.杜威|譯者:薛絢

出版社: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06-08-05

ISBN/ISSN:986820277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對於人類文明以及教育的發展,為什麼來到今天這裡,杜威以他深邃的思考,盡可能淺顯的文筆,做了一次兼顧總結與展望的說明,陳述一個置身在所謂「民主」社會裡的人,應該如何面對「教育」這件事──教育下一代,也教育自己。這絕不是只有教育者才要讀的書,這是每一個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機會的人,都應該一讀的書。家長,可以了解對自己與學校,應該抱有哪些認識與期待;學生,可以體會自己的困頓與不足,根源問題何在;教育者,可以明白今天所有改革的盲點何在;政治人物,可以清楚自己正在如何或直接或間接,或幫助或摧毀自己社會的教育,以及未來。這不只是西方教育史,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上的一部劃時代著作。

作者簡介:

John Dewey(約翰‧杜威)

1859—1952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引領進步主義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運動,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美國的教育思維,中國五四時期的胡適等人也倍受啟發。杜威1884年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哲學博士學位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開始關注教育課題。1894年至芝加哥大學任教。彼時,一派以經驗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實用主義——方興未艾,杜威為詹姆斯(Williams James)的學說撼動,原先的唯心思想遂而轉向實用關懷。這段時期杜威開始嘗試落實教改理念,他創立實驗學校,實施從活動中學習的教學法。1904年杜威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在此度過最後的近四十年學術生涯。在此多元思想激盪的環境裡,杜威不僅在知識論及形上學的題目上著述頗豐,也延續對於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興趣,陸續完成《我們如何思考》(1910),及《民主與教育》(1916)。後者完整體現了一個將哲學、心理學結合社會實際發展的實用教育哲學體系,為杜威在教育領域的最經典之作。杜威同時也投身公眾議題、平權運動,是重要的社會評論家。

譯者簡介:

薛絢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專事翻譯。譯作有《費正清論中國》(正中)、《植物的祕密生命》、《空間地圖》、《美學地圖》、《意象地圖》(以上臺灣商務)、《福爾摩啥》、《富翁的物種源始》、《記憶之術》(大塊)等。

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