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暫不供貨

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葛瑞里.克拉克|譯者:吳國卿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1-12

ISBN/ISSN:978957136100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1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一日靠爸,大富三代!
————社會未曾流動,階級宛若遺傳————
如何消弭世襲階級導致的教育、所得、財富、健康、壽命不平等?
如何翻轉父酬者主導的贏者全拿社會?


經濟史學界重量級學者葛瑞里.克拉克
繼《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
再次推出前所未有、顛覆現有社會流動理論的爭議鉅作!



▍面對長逾五百年階級地位持續不墜的證據如此確鑿,迫使我放棄原本對資本主義的驕傲之一——對普遍和快速社會流動的樂觀。過去多年屢次嘲諷我的社會學同僚偏執於階級等虛幻概念,現在我已有證據相信,個人的人生機運不僅可從父母的地位預測,而且從太祖父母輩(祖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就能預測。▍—葛瑞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

我們的命運有多少取決於家族地位?對後代的影響又有多大?很遺憾的,大過我們願意相信的程度。儘管許多人認為僵化的階級結構已經鬆動、社會人人平等,但本書證明,過去八世紀以來的社會階層,幾乎可說是不動如山。

重量級經濟史學家葛瑞里.克拉克採用了一套全新的分析技術,他追蹤檢驗全球多個世代的多樣化家族姓氏——涵蓋現代瑞典、英國、美國、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印度、智利,最遠更溯及中世紀英格蘭——用以測量許多國家和期間的社會流動性。本書所揭露的社會流動性,不但遠低於主流學者的估計,且古今社會大同小異(不論在現代或中世紀,共產中國或福利國瑞典),幾乎不受任何政策影響。

好消息是,此一模式由才能的傳承所決定,世系並不能帶來萬無一失的優勢;長期來看,終將向下流動。壞消息是,個人的命運大部分可從世系預測,且要待世家大族全然喪失優勢向下流動,也得耗上數百年的光陰。基於上述理由,克拉克主張,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宣稱的高流動性無異於遠古神話,政府應確實採取行動,縮小階級間的差距——即使無法立即加速社會流動,但還是可以有效縮減不平等的程度,避免贏者全拿的社會。

本書以長達數百年的歷史實據為立論之基礎,並不天真地以為人人終能住進豪門大宅,或狂暴地主張剝奪富人所有權利。但起碼,國家政府,世族財閥,也都能選擇不去侵毀下層平民的最後一畝田地——既然你已經獲得了階級傳承的頭獎,又何必向下層掠奪更多額外的獎賞?

作者簡介:

葛瑞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

1957年生於蘇格蘭,197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主修經濟學與哲學),後進入哈佛大學經濟系就讀,1985年取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史丹佛和密西根大學。現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教授、《歐洲經濟史回顧》(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主編、全加大經濟史討論會(All-UC Group in Economic History)指導委員會主席、戴維斯分校貧窮因素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verty Research)研究員。著有《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A Farewell to Alms: A Brief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Website|www.econ.ucdavis.edu/faculty/gclark/index.html

譯者簡介:

吳國卿

台北市人,1956年生,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有《為什麼國家會失敗》、《跛腳的巨人》、《聰明網路使用手冊》等作品。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副所長|劉士永

▍專業導讀 ▍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所長|姚人多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大偉

導演|楊雅喆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蘇國賢

▍好評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克拉克的《父酬者》可以是一本挑戰既有經濟發展與社會流動性解釋的重要著作。作為一個具有歷史深度的經濟現象分析者,克拉克在選材與分析方法上都有相當的可信度,這是無庸置疑的。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副所長|劉士永

在新自由主義完全失去信用的今天,「你我都可以自由創業」、「大...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統治階層與下層階級——社會流動性定律

圖1.1是戈凡區(Govan)的一個小男孩。戈凡區就在我的故鄉格拉斯哥(Glasgow),在我的青少年時期(1970年代)是個慘淡、貧窮的地區。這名男孩長大後,他的兒女、孫兒女和曾孫兒女的生活情況會不會一樣?假設一個有同等能力的中產階級小孩,被安置在戈凡區同樣的家庭,他有多大可能性將來也會和父母一樣貧窮?對照之下,圖1.2顯示我成長的優渥郊區格拉斯哥街道,正確名稱是里奇蒙街(Richmond Drive)。在這條街長大的孩子,將來社會地位的可預測程度又有多高?如果他們在戈凡區長大,他們的命運又...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劉士永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副所長

經濟史學家葛瑞里.克拉克在其2009年的作品《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A Farewell to Alms)中,提出了一個雙元歷史規律論的觀點:人類的經濟生活一直處於人口學上的「馬爾薩斯陷阱」中,這種人口膨脹因戰爭、疫病與飢荒等因素的自然限縮情況,一直持續到工業革命後才被打破,從而使得全球的人口與經濟結構出現了「具有現代性」的變化。延續這種歷史循環觀,並運用來自各式各樣家族史的資料,克拉克的新著《父酬者》(The Son also Rises)則給了一個恐怕要令當代人感到沮喪的說法:要從窮...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序言

1 導論

PART 1————不同時期與地方的社會流動性
2 瑞典——達成流動性了?
3 美國——機會的國度
4 中世紀英格蘭——封建時代的流動性
5 現代英格蘭——追本溯源
6 社會流動性定律
7 先天與後天

PART 2————測試流動性定律
8 印度——種姓制度、同族通婚與流動性
9 中國與台灣——毛澤東後的社會流動性
10 日本和韓國——社會同質性與流動性
11 智利——寡頭間的流動性
12 社會流動性定律和家族動力
13 新教徒、猶太人、吉普賽人、穆斯林與科普特人——流動性定律的例外?
14 流動性異常

PA...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