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文女身中年之路更新粒線體長照閱讀全壘打語言展66折起抵抗行動高效人生房慧真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
放入購物車

再見,柏林(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克里斯多福‧伊薛伍|譯者:劉霽

出版社:一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12

ISBN/ISSN:978986854133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我是一台不閉快門的相機,完全被動,不斷記錄,毫不思考。」

黑夜降臨前最燦爛的黃昏
「精確描繪出一個正邁向沉淪的社會。」─喬治歐威爾

《時代雜誌》、美國國家圖書館皆評選為二十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單身》作者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最知名的代表作,以冷靜旁觀之眼,觀察芸芸眾生伴隨納粹崛起前的德國邁向沉淪,一窺柏林紙醉金迷卻黑影暗伏的生活。

小說出版於1939年,為一本半自傳體小說,筆觸冷靜尖刻卻栩栩如生。小說家正逢第一次大戰後德國社會歌舞昇平,卻面臨經濟崩潰與政治動盪陰影逐漸逼近的年代,透過幾位不同階層的人士折射出納粹崛起前夕柏林的社會氛圍。此書後來與同樣描寫30年代柏林的《Mr. Norris Changes Trains》(1935)被合稱為《柏林故事集》(The Berlin Stories),並同時被美國國家圖書館與《時代雜誌》評選為二十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再見,柏林》於1951年首度被改編為百老匯舞台劇《我是照相機》(I Am A Camera),接著1955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但更為轟動的是1966年根據同書改編,並獲得東尼獎的音樂劇《酒店》(Cabaret)。1972年知名導演鮑伯佛西重新融合音樂劇及小說菁華,拍成電影版《酒店》,並找來麗莎明妮莉扮演全片重心莎莉鮑爾斯,塑造出影史最令人難忘的女性角色之一。隔年在奧斯卡獎與《教父》同台競技,獲最佳導演與女主角等八項大獎,攜手與《教父》成為影史經典。

本書共分六章,每章聚焦於不同的人物,可以短篇小說觀之。全書以英國作家伊薛伍德在柏林的生活經歷和對周遭人物的觀察貫串,大略按時序層層推展,人物在章節間穿插,並隱隱帶出外在社會環境的變動,因此亦是一本完整的長篇小說。
  
第一章概觀伊薛伍德在柏林落腳的出租公寓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三姑六婆的房東施洛德、酒吧的調酒師巴比、歌手麥爾及伴遊小姐柯斯特,幾人在公寓中上演猶如舞台劇的生活。
  
第二章則將焦點放在英國女孩莎莉鮑爾斯身上。她在柏林的俱樂部唱歌,一心想成為大明星,不斷追求名聲、金錢與愛,卻屢屢遭受挫折與背叛。作者描繪出一個既純真又世故,既堅強又脆弱,現實拜金卻又活在夢幻中的女人,塑造了文學史甚至電影史上都令人永難忘懷的女主角。
  
第三章描述英國人彼得和德國人奧托兩個男人間的同志情感,他們倆個性、背景、觀念都大不相同,彼此需要卻又難以相處,不管是兩人的性格或整個社會環境都注定了這段感情的結局。
  
伊薛伍德於第四章所敘述的這段時間中,出於經濟因素寄居在貧困的諾瓦克家。諾瓦克一家人為生活所困,成天吵鬧不休。最後做為家庭支柱的母親入住療養院,整個家庭也逐漸分崩離析。
  
不同於前一章描繪下層階級,第五章則觀察上流社會的猶太人:在柏林擁有連鎖百貨的豪門藍道爾家。主要人物為我行我素的千金小姐娜塔莉亞,及自傲卻背負著猶太人黑暗過去的堂兄伯恩哈德。他們擁有一切,卻也隨時可能失去一切。
  
最後一章綜觀納粹掌權前後不久的社會轉變。有人失勢,有人得勢;有人離去,有人留下,也有人消失。而整個德國與世界的沉淪已無可挽回。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 ~ 1986)

  

出生於英國西北的切希爾。曾就讀劍橋大學,但中途輟學。也曾短暫於倫敦國王學院研習醫學,但1929年決定隨詩人好友奧登(W. H. Auden)前往柏林,在當地待了四年,正好見證納粹在德國的興起。離開德國後曾旅居歐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蘭、比利時、丹麥。於1939年來到美國加州,二次大戰也隨即爆發,餘生即定居於此。

  

伊薛伍德與洛杉磯藝文界多所往來,也曾參與編劇工作,並持續寫下多本小說。在風氣未開的當時,同志身分亦廣為人知,與畫家唐巴卡迪(Don Bachardy)至死不渝的戀情蔚為佳話。

  

伊薛伍德的作品以自傳色彩濃厚著稱,甚至不避諱直接以作者本名作為書中敘述者的姓名,但也曾謂書中的伊薛伍德未必就等同於現實中的伊薛伍德。其餘代表作品包括《單身》(新經典文化)、Mr. Norris Changes Trains(又名The Last of Mr. Norris)、All the Conspirators、Prater Violet、Down There on a Visit、A Meeting by the River以及The World in the Evening等短篇小說。



譯者簡介:

劉霽

  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英國Essex大學文學與電影碩士,以讀小說看電影為本分。創立一人出版社,總是把創作與出版混為一談。譯有《影迷》。

章節試閱
  十月初,一天下午,我被邀請到弗里茨溫德的公寓喝杯黑咖啡。弗里茨總是請人去喝杯「黑咖啡」,特別強調黑。他對自己的咖啡很自豪。人們曾說那是柏林最濃的咖啡。

  弗里茨穿著他慣常的咖啡派對服裝──非常厚的白色帆船衫和非常薄的藍色法蘭絨褲,用他那豐滿性感的笑容迎接我:

  「呦,克里斯!」

  「哈囉,弗里茨,你好嗎?」

  「好。」他朝咖啡機彎下身,油亮的黑髮從頭皮上揚起,跟眼睛上方一綹灑了濃厚香水的瀏海匯聚。「這鬼玩意兒就是不動。」他補充道。

  「生意如何?」我問。

  「爛透了,」弗里茨笑容...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