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壘打語言書展66折起高效人生中年之路抵抗行動房慧真長照選讀多巴胺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
放入購物車

港都人生:旗津島民(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林佩穎、李怡志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1-27

ISBN/ISSN:978986359203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24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港都人生,討海靠港
探訪十五位職人耆老,手繪五十幅岸邊街景
紀錄島嶼的身世,刻劃時代的面容


本書探訪十五位職人耆老,或在幫傭生活流轉,或從赤貧裡翻身,或是習得一身好手藝度過時代的風雨。他們見證了日治時期的市街,經歷二戰期間盟軍轟炸,一九五五年浙江大陳遷村,眼見一九六六年前鎮加工出口區成立,一九七五年的第二港口「破港」,一九八四年過港隧道啟用。這些變化牽動了港都的發展,無可避免地左右了時代裡的小人物。

從以養殖為業,由淺灘貝類撐起生計的小漁村,到吞吐國際貨櫃的大港,再以觀光為主力,以海鮮餵養假期的洶湧人潮。旗津——是高雄港無法忽略的一頁歷史。
沿著海岸線,走進港都,逐頁閱讀數十年的遷徙來去。登島上岸,踏入旗津,十五位職人匠師、地方耆老,從漁村到大港,自岸邊到深巷,他們窮盡畢生的技藝,說出與這個島嶼相遇分離的記憶。他們的生命故事,描繪了旗津的身世,刻劃港都自漁業至工業的發展歷史,也呈現了成為大港的代價。

港都人生,靠海而生。蚵田曾是養活一大家子的生計來源,手工漁網與手繪漁旗曾因輝煌漁業而有過風風火火的年代。淺灘曾有豐厚肥美貝類,岸邊人家划著竹筏航行,彼時污染尚未入侵。然而一九七五年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通,以水道劃開旗津與小港間的聯繫,旗津成為孤島。岸邊風貌改變,港邊人家的生存方式也因此改變。原有依海而生的養殖漁業因工業發展而逐漸消失,在地居民則各尋出路,留下來的人繼續依海而生。時代的風吹向造船業,船廠與相關行業因應而生,跑船、造船、修船,精巧的螺絲,高度專業的手工螺旋槳,養活了多少港邊家庭。

數十年間,旗津餵養的人口除了世居的家族,還來自浙江大陳、彰化、澎湖、基隆、印尼等地,外地早成在地。他們在貧瘠的漁村找到生路,於蓬勃的大港站穩腳步。

回首過去時光,成為崩隙郭水發記憶裡的蚵田,莊師傅的手工漁網,柯師傅親手調配染料繪製的漁旗,遠渡重洋的印尼女子秋娥,蔡阿世的造船廠,客家阿貞的烤魷魚……本書深入探訪在地的耆老、職人與老店,見證聚落的興衰,聽他們與她們細數日本殖民下的童年,經歷二戰時期緊縮的物資與密集的空襲,凝結大時代歷史的大陳新村。見識越戰期間的美軍停泊,記憶中的沙子地,跟著遠洋漁船出發,迎接每艘進港的船隻……,每個小人物的生活,每位職人的精巧手藝,都是旗津的歷史,這片海岸線所承載哺育的討海人,不管是老在地新住民,歸鄉人異鄉客,都寫下了港都多樣的人生。


本書特色

•以圖文細膩呈現旗津的人文風貌
•深入採訪旗津相關行業及歷史業:養殖業、造船廠、修船業
•描繪在地老店與職人匠師:漁旗、漁網、車葉等

作者簡介:

林佩穎

1983年出生於台東,現居高雄。用文字與畫筆觀察人群,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喜歡人也討厭人,熱愛以創作與人交流。

《港都人生:旗津島民》希望藉著眾多島民的敘說,喚出成為大港的代價。旗津從沙洲變孤島,從漁村成為大港,這些人在其中因為環境變遷、人生的方向也因而大轉彎,是大港背面的絮語與變遷、也是小人物在面對大環境變化時,相對的堅毅與平淡。

李怡志

在高雄中街仔、旗鼓鹽玩耍、長大和工作,這裡有家族三代人的回憶。但近幾年,面對快速遞嬗的城市景觀,還有倫理上總說不過去的新風景,身體記憶漸漸遺失,像一種水土不服的徵候,便想透過描繪和創作,記錄些什麼對地景變化的鄉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順聰(作家)

吳瑪悧(國家文藝獎得主)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發起人)

章節試閱
前言:回望島民

島嶼的想像

四百年前,旗津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島的南端依舊與高雄相連。

旗津位在高雄西側,北端旗後山隔著高雄港與柴山遙望,以南為狹長的沙汕地堤和紅毛港接壤。因為俯視山勢如三角大旗,稱為旗山。康熙年間,福建徐阿華等人渡海屯墾,並建廟祭祀天后,山下原汛期簡易的漁寮逐漸發展成村庄,喚作旗後。由北至南依序為烏松、大汕頭、赤竹仔、中洲、七柱、土地公和崩隙等八個主要聚落,由各宗姓維繫著地方信仰與相關產業。日治時,港口現代化,漁戶生活改善,經濟條件提升,彼時酒樓、市街、洋樓、醫館、西...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1.推薦序

旗津的浪漫與哀愁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我所任教的學校有兩個校區,一個在楠梓。這學期,我出了個作業給楠梓的同學「請設計一條遊覽高雄的好玩行程」,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會到旗津,行程大概就是搭渡輪、參觀燈塔(砲台)、海水浴場看夕陽與吃海產。但若問起這些景點的歷史,多半就是照本宣科,拿出網路上資料念一遍。

是的,旗津就是一個高雄的觀光區,離市區不遠,但又得搭乘渡輪跨過高雄港,大海、渡輪、夕陽與海產,剛好滿足了觀光需要的浪漫、美景與美食,至於旗津人在做...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漁村
從崩隙到阿根廷 郭水發
掌中的經緯 莊碧飛
玻璃行的手繪漁旗 柯師傅
消失的童年海岸 孫明詰
來自澎湖的客家主廚 阿貞
日曆紙上的旗津 魏祺峰
印尼與旗津的時差 吳秋娥

第二章 大港
從漁家到船家 蔡阿世
翻轉命運的手工螺旋槳 林哲全
港邊黑手 潘顯德
蚵田上的螺絲行 黃大姊
大陳小房子 賈冬妹
港邊台生 楊台生
港口的女兒 官陳素蘭
通往旗津的路 陳銘長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