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播磨丸(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李旺台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ISSN:978986133601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它大得像一座島,
泛著墨綠的深藍船體如大海般雄偉厚重,令人生畏。
靠近看,它的身上有許多的撞擊和彈孔,泛著死亡的氣味。
他們稱它作「地獄船」。
而如今,它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真實事件改編,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
一九四五年的南洋島嶼上,有一群被歷史所遺忘的台灣人……

二戰油輪「播磨丸」驚心動魄的奇幻漂流,
生動刻畫戰後失根的人性,揭開一段被動亂抹去的台灣史。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在瓊島(海南島)上造橋鋪路、挖礦煉鐵,是日本皇軍龐大軍工體系的一環,流動的礦工多達上萬人。島上群聚了日本人、台灣人、朝鮮人,以及來自中國各省的逃兵和流民。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商社亟欲自瓊島撤離,然而更多人心中升起的是希望:要回家了,回我們台灣的家。
此時,眾人得知一艘戰時載運掠奪物資的日本油輪「播磨丸」受炸彈重創,擱淺於港口外海。「這是回家唯一的路。」懷抱著這一線希望,他們奇蹟似地將「播磨丸」修復。然而在登船前夕,「播磨丸」卻遭國民政府查扣,中國、台灣、日本三方的矛盾頓時浮上檯面,甚至引發械鬥和命案。就在情勢一發不可收拾之際,各方人馬竟陰錯陽差地一齊搭上了「播磨丸」,踏上返鄉的航程。
七千人擠在一艘巨型油輪上,「播磨丸」儼然成了超大型難民船。他們漂流在茫茫大海上,為了活著返鄉,只能忍受飢餓、衝突與惡劣的環境,看著族人、親友一個個在眼前死去……這群失去尊嚴、歷經劫難的台灣人,最後真能找到回家的路?

這次評審,我們發現一本小說,寫一大批台灣人坐一條大船回來的感人故事,是這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最大的收穫之一。──平路(作家)

我看了之後感動得不得了,也很驚喜,這是一段極重要的「台灣人經驗」,為我們補上了歷史的缺口。光憑這點,這本大作的價值,永遠不會貶值。「播磨丸」是一個隱喻:台灣前途要靠自己修復,創造才能「前航」……──李喬(作家)

「播磨丸」在作者筆下就是台灣,大船離開中國,在台灣海峽漂流,經歷中國的牽扯,但最終回到高雄。故事生動,隱喻深刻。──李敏勇(詩人)

七千多個困在海南島的台灣人,在日本戰敗後搭上殘破的播磨丸返鄉,航向未知的命運。他們之間的族群差異與認同矛盾,在詭譎新局中更加激化。作者帶我們回到動盪大時代被掩埋的故事現場,跟著他所創造的人物們一起走入不可思議的旅程。這是個寫出台灣魂的故事。它預示了戰後台灣發生的悲劇,以及台灣人等待下一次命運翻轉機會的韌性。──馮賢賢(公共電視台前總經理)

戰爭與青春 生作本島人 漂浪瓊台海 你我先輩事 播磨丸慢駛 道盡曲折途
奉公太陽旗 聖戰到敗戰 辛酸少人知 小說帶歷史 顧瞻咱台灣 同舟共濟渡
──戴寶村(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作者簡介:

台灣屏東人,一九四八年生,高師大畢業,曾任教師、記者、編輯多年,退休後愛上小說創作。

曾獲第六屆懷恩文學獎、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

曾出版長篇小說《獨角人王國》(二○一五年,春暉出版社)。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第一屆「臺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名人推薦:★ 作家平路、李喬、歷史學家戴寶村、前公視總經理馮賢賢、詩人李敏勇等感動推薦

這次評審,我們發現一本小說,寫一大批台灣人坐一條大船回來的感人故事,是這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最大的收穫之一。──平路(作家)

我看了之後感動得不得了,也很驚喜,這是一段極重要的「台灣人經驗」,為我們補上了歷史的缺口。光憑這點,這本大作的價值,永遠不會貶值。「播磨丸」是一個隱喻:台灣前途要靠自己修復,創造才能「前航」……──李喬(作家)

「播磨丸」在作者筆下就是台灣,大船離...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序  章

台灣縱貫線鐵路進入屏東縣南端,有個小小的竹田火車站。那是民國卅五年,從二月開始,便有三個拿著小銅鑼的中年男子常在車站等人。

這三人,分別是竹田鄉公所、內埔鄉公所、萬巒鄉公所的職員。他們接到通知,來迎接遠從南洋解甲回鄉的台籍日本兵,接到後要列隊,由鄉公所職員在前引導,打著銅鑼送他們回家。這個習俗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據說自從組成六堆(滿清治台時期,台灣南部的十三個客家村莊,為了保鄉護民,合組民間義勇軍隊,分前、後、左、右、中及先鋒等六個營隊,合稱「六堆」。),打完第一場仗之後即是如此。

那...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自序

探索一座島嶼一艘巨船上的台灣心情——創作緣起

二○○九年春節期間,我在屏東一位涂姓朋友家喝茶閒聊,記得在座一位朋友感慨春節到處吃喝,天天肚子發脹,另一人接話,說我們這一代人真幸福,從來不知飢餓滋味。這個話題把涂家老爸涂榮芳從房間引出。他已高齡八十八,但身體硬朗,坐下來加入聊天,跟我們說一個許久許久以前,他和七千多人在一艘船上餓了十幾天,餓到想一頭撞死卻沒有力氣的故事。他從頭到尾稱呼那艘船為「地獄船」,講講停停,依然清澈的老眼裡閃著異光,像一位退休老船長虛構什麼遙遠的歷險故事給我們聽。

能容...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自 序
探索一座島嶼一艘巨船上的台灣心情──創作緣起
序 章
台灣南部幾個農村裡,一群婦女聽到銅鑼聲就跑上馬路,看能不能等到丈夫或兒子回來。同時,成千上萬的台籍日本兵和流亡中國的台灣人還在返鄉的路上掙扎求生,兼程趕路,他們也都能感應到家鄉那股深切的企盼和等待吧。
第一部 瓊島
那些年,台灣和瓊島(海南島)同屬一個殖民政府。台灣人有的應徵去海南島日本會社工作,有的去做小生意,為數多達兩萬一千。直到有一天日本戰敗了,全都陷入絕境,據說乞食度日或淪為竊盜者不少。他們都想回家,回台灣的家,偏偏回家是一條...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