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文閱讀全壘打語言書展66折起高效人生中年之路抵抗行動長照房慧真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
放入購物車

無聲證人:血腥迷人的近代法醫史(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奈傑爾・麥奎里 |譯者:姬健梅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7-02-04

ISBN/ISSN:978986235562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5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犯罪小說家 ╳ 資深警官 ╳ BBC王牌編劇

生動重現世界各地的近百件重大刑案,
勾勒科學與罪犯鬥智鬥勇的歷程!

法醫學發展的推手,是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重量級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孫家棟(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法醫學科暨研究所教授)

蘇上豪(外科醫師、金鼎獎《暗黑醫療史》、《開膛史》作者)

無論是現場留下的子彈、血跡、乃至於凶器和屍塊,

全都是不會說謊的無聲證人。

你可知道:

◎不到一百年前,很多凶手殺人後,會特別毀掉被害人的眼珠,因謠言指出,他們視網膜上會殘留著生前最後看到的影像?

◎不到兩百年前,警方會把嫌疑犯和被害者的屍體綁在一起一整夜,好逼他們招供?
◎達爾文也對法醫學有所貢獻?

◎現在刑警必帶的「凶殺工具組」,是在一樁涉及好幾千片屍塊的兇殺案後才因而發明的?

有「法國福爾摩斯」美譽,同時也是法醫學領域的先鋒埃德蒙•羅卡德博士曾說:「每種接觸都會留下痕跡。這也深刻體現在法醫學的各方面,像飄散的毛髮或衣物纖維,指紋或血跡等,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罪犯蛛絲馬跡的案件是幾乎不存在的。 」現場的跡證,全都是不會說謊的無聲證人,就等著懂它們的法醫或鑑識學家來破譯訊息、揭發真相。

本書以法醫學在過去兩個世紀的發展變遷為梗概,分七個章節,每章都以一個重要的「無聲證人」為主題,深入淺出介紹推動法醫與鑑識科學發展的重要人物及事件,並生動重現世界各地近百件刑案,看法醫如何與凶手鬥智鬥勇、為死者發聲,娓娓道來法醫與鑑識科學如何演變成現今的樣貌。

邀請您一探封鎖線之後
曲折離奇的案情、神祕難解的謎團。

縱覽血跡斑斑卻又引人入勝的近代法醫史!

作者簡介:

奈傑爾・麥奎里 Nigel McCrery

犯罪小說家 ╳ 資深警官 ╳ BBC王牌編劇

曾任警官,因為對法醫及鑑識科學的濃厚興趣,在一九九○年加入BBC編劇團隊,打造出多部犯罪影集,包括同名影集《無聲證人》。麥奎里也出版過多本犯罪小說。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近期譯作包括卡夫卡三部長篇小說《審判》、《城堡》、《失蹤者》以及介紹委內瑞拉「系統教育」之《把音樂帶給全世界的孩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作者利用命案的呈現來導入法醫學及鑑識科學鑑別技術的發展,是一種相當特別的陳述方式,文中更闡述鑑定是團隊努力的結果。閱讀本書不僅可以瞭解科學的發展在法醫學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外,更可呈現科學辦案的重要性。所以此書值得推薦給甚至沒有法醫學知識的讀者一探法醫及鑑識的發展史。

――孫家棟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法醫學科暨研究所)

媒體推薦:故事引人入勝,讀來非常過癮!

──《衛報》

非常具有說服力與可讀性!

──《泰晤士報》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引言

命案自有其魔力。

蘇格蘭犯罪學家威廉‧拉夫黑德(William Roughhead,1870-1952)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破曉時分很冷,寒風刺骨,天色灰暗。十五歲的琳達‧曼恩聽從母親的勸告,在上學前穿上保暖的衣物,在牛仔褲裡面穿了褲襪,再穿上厚毛衣、白襪子和黑色網球鞋。出門之前她還穿上那件新的防風厚外套,並且把一條保暖的圍巾塞進口袋。

琳達住在納伯勒村,距離萊斯特市中心大約六英里,她母親凱瑟琳將之描述為「一座道地的英格蘭村莊」。凱瑟琳離過婚,大半輩子都住在城市,但卻愛上了這座村莊,帶著琳達和另一個女兒蘇珊搬...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