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放入購物車

諾貝爾化學獎2005-2015(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科學月刊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2-03

ISBN/ISSN:978986584279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6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不能錯過的科學十年進展
十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非凡成就
科學各領域的大融通、跨領域的整合趨勢


探索生物中巨大分子的量子計算,為量子化學建立里程碑。
合成化學研發眾多新穎觸媒,爆發出驚人進展。
化學與生物結合,把研究延伸到複雜的生物系統。


每年十月諾貝爾獎頒布之後,都不免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和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諾貝爾獎誠然是全球科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了科學成就的巔峰,也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
  
《諾貝爾化學獎2005-2015》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公布時,邀請國內該領域的專家,針對該年各個得主的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做深入分析,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最前沿的科學研究現況。從學術發展的潮流到學術傳統的傳承,前瞻性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

回顧21世紀以來的十六年間,生物化學領域是諾貝爾化學獎最熱門,佔了一半,其次是合成化學,也有三分之一以上,新儀器的研發有三次,新物質的發現一次,量子計算化學一次。這些得主的成就明顯揭示了近年物理、化學、生物的大融通(great consolidation)及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整合,本書不但為你剖析化學獎演進脈絡,也讓您深入瞭解一窺這些研究的究竟。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撰稿的台灣科學家當中,有許多和得獎大師有師承關係,讓我們一窺得獎者或特立獨行的研究風格,或平易近人的為人處事一面,更神遊於他們治學的風範和精神,諾貝爾獎,得之不易,但有跡可循。

作者簡介:

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Science Monthly)是台灣本土科普領域的代表性刊物,代表好幾個世代的台灣科學家和理工知識分子回饋社會的心意,所形成的科學沙龍風貌以及在中學科學教育和科學政策上所造成的影響,都是《科學月刊》在台灣科學社群發展以及文化影響方面的具體表徵。作為國內科普推廣的重要刊物,介紹每年的諾貝爾獎內容是不可少的任務與目標。《科學月刊》距上次將介紹諾貝爾獎文章集結成冊,已過十年,這次與八旗文化合作,十年磨一劍,刊出合集,也望在科學知識的傳遞和累積上,有所貢獻,不僅如此,《科學月刊》還會持續介紹每一年的諾貝爾獎成果,為下一個十年一書而努力。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王文竹(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章節試閱
2008年諾貝爾物理桂冠

水母綠光點亮生命彩頁—繽紛奪目的螢光蛋白



吳益群 台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蔣沆祥 台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2008年10月,在眾人翹首引領之下,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由日裔美籍科學家下村脩(Osamu Shimomura)、美籍科學家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和華裔美籍科學家錢永健(Roger Y. Tsien)三人共同獲得,以表揚他們研究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卓越成果。

GFP是一種螢光蛋白,在藍光或是紫外光的照射下,呈鮮綠色螢光,因此,科學家可...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序 言 諾貝爾獎的意義:人類知識的分享和傳遞
導 讀 憑理性探索自然,未來諾貝爾獎必更令人經驗

2005 Yves Chauvin, Robert H. Grubbs & Richard R. Schrock
分子的舞動奇蹟
2006 Roger D. Kornberg
基因密碼的抄寫者
2007 Gerhard Ertl
探索物體表面的化學作用
2008 Osamu Shimomura, Martin Chalfie & Roger Y.Tsien
水母綠光點亮生命彩頁──繽紛奪目的螢光蛋白
2009 Ada E. Yonath,Thomas A. Steitz &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細胞的蛋白質工廠──轉譯生命現象的核糖體
2010...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