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放入購物車

剛剛好,的生活: 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不過累也不嫌少,離美好最近(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約翰.納許|譯者:許美鸞、黃孝如

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3-30

ISBN/ISSN:978986941379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9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唯有放棄拚命追求『幸福』,才可能擁有美好時光。」
──《純真年代》,艾迪絲•華頓

「斷捨離」讓你覺得浪費,「極簡」感覺一無所有,
你可以選擇「剛剛好」,就能擁抱最美好!
「美好」的定義,不在擁有多或少,而是要「剛剛好」的平衡。

★英國重量級媒體一致讚譽!
★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最高評價!

「給你千萬家產,換你七十歲還得勞命工作,要嗎?」
「為了別人認同,勉強要求自己事事完美,值得嗎?」
「滿衣櫃名牌包,卻只是每天費工擦拭保養,對嗎?」

你有時覺得很煩燥、苦惱!上班工作忙不完、不知別人怎麼看你、家事操持很辛苦、時間不夠難以真正休息、與家人相聚時間愈來愈少,自己感到生活總是卡卡的,很疲憊、很乏力……。

你也經常問自己:「我明明很上進,工作力求完美符合社會價值,和許多朋友都會聯繫,一起開心血拚購物,隨時上網看電視,蒐集許多資訊脈動,看的書也都很正面、樂觀……。但為何自己越積極、擁有越多,美好的日子卻似乎越來越遠……」

你感到很茫然、很困惑?!
◆囤積是人類本能,商人為利益更推波助瀾
讓你煩躁不已的隱匿元凶,就是「不停地想要更多、更好」的潛意識!

「囤積與收集」是人類打從石器時代便有的大腦習性,會透過坐擁大量食物與物質來掌握權勢,並讓自已在弱肉強食的惡劣環境中有安全感,不會因匱乏而出現生存危機,這樣的原始本能即使歷經三百萬年的演化,依然暗藏每個人的基因裡頭。

商業老手很早看準大腦這個弱點:「人們購物時會分泌多巴胺,產生『短暫快樂』!」於是他們竭盡所能地──
暗示挑逗你的慾望:「買下它吧,你將和某名人、明星同樣動人~~」;
語帶威脅地提醒你:「失去它就代表你是落後的、沒品味的,整個人看起來很糟~~」;
極端恐嚇地警告你:「要更正面、更上進,你不加緊腳步將失去競爭力、趕不上別人、失去一切!」

於是,人們不停地掏錢買下更多、再多,似乎這樣才有安全感;因為害怕無立足之地無止盡追求完美,每天的日子飽受巨大壓力。
◆想擁有更多、變更好,只會失去更多、讓自己更糟
回頭檢視生活周遭,人們都將吃驚地發現,自己是如何掉入煩惱的陷阱──

更多聯絡人+APP,只換得咒罵
手機裡儲存了上百聯絡人,他們透過line、message不時呼叫你而難以休息;下載數十個APP程式卻極少用到,真正功能是手機變慢和當機時的咒罵。

拼命賺錢,但你真有時間享受?
似乎要很努力賺錢才買得起更多、更好的物質生活,然而超時工作很容易患上過勞疾病,你所賺到的錢是用來享受,或者是作為「老年看病的準備金」呢?

買得過多,也將失去更多
為一時購物的快感,你得花更多時間清潔保養,更多櫥櫃空間來堆放,甚至要外租「個人迷你倉庫」,最後真沒辦法只好忍痛斷捨離,時間、空間和心情都因此付出很大代價。

更多的選項,只會帶來更多煩惱
商業手法不斷翻新,有更多產品可以挑選,數十種洗髮精、數百種飲料,多品牌功能配備手機、家電,更遑論選不完的衣服……,你擔心買錯後悔,寶貴時間都浪費在猶豫不決之中。

追求完美只會痛苦,有時來點「負能量」更好
追求完美、正面積極是個人壓力的源頭,這種心情如王爾德所言:「每當朋友同事有所成就,就有一小部分的我將死去。」你不如坦承示弱自己的短處、不足,更能解除憂慮,輕鬆過日子。

吃得過多,身材走樣、失去健康
飲食業者用廣告、包裝、節目「挑逗人們味蕾」,讓你明知不可貪食,卻因「內生性類鴉片」觸動大腦愉悅區,不由自主地讓太多食物下肚,撐肥身材也失去了健康。

◆找到平衡點,剛剛好的滿足,離美好最近

人類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已使地球陷入負載危機,各地生態災難時有所聞。該是正視並停止這種永無止境地的追逐,找到「剛剛好足夠」的平衡點,不但能保有已經擁有的一切,還能減緩地球資源浩劫的來臨。

英國重要媒體資深撰述約翰•納許,在《剛剛好,的生活》書中廣泛地從心理學、演化學、藝術等科學與人文層面探討,運用詼諧、逗趣與機智的筆觸,讓人們重新檢視長期被忽略的「滿足本能」,並也提供絕妙有效的巧思與方法,讓你從資訊、工作、財物、快樂、成長、食物、選擇等方面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判斷怎麼做就已「足夠」,而不再迷失在「物慾貪婪,野心企圖」的漩渦之中不斷輪迴。

本書特色
1、 作者為英國頂尖媒體《泰晤士報》,健康和生活領域知名專欄作家。
2、 從物質到心靈,剖析七大面向,傳授「剛剛好」的美好的生活之道。
3、 重點級媒體一致讚譽,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最高評價!

作者簡介:

約翰.納許(John Naish),英國頂尖媒體《泰晤士報》健康和生活方面專欄作家,多年來他都親身實踐《剛剛好,的生活》書中的理念,而且從不使用手機。目前他和妻子居住於布萊頓。

譯者簡介:

黃孝如,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天下文化、遠流、時報出版公司主編,城邦出版集團原水文化總編輯,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譯作有《生涯定位》、《相愛到白頭》、《世界的另ㄧ種可能》(天下文化出版)、《第一次全球革命》(時報出版),《這輩子,你想做什麼? 》(早安財經出版)等書。目前專事翻譯。

許美鸞,台大圖書資訊學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曾任職外銷推廣機構,《空中英語雜誌》翻譯,現為專職翻譯。譯有《黑幫教父》、《超完美女友》、《部落》。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多位名家真情推薦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建築作家 李清志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設計觀察作家 吳東龍

雲林故事人/故事館創辦人 唐麗芳媒體推薦:全球重量級媒體一致讚譽

◆「一份興高采烈、令人喜歡的簡約生活宣言。」──《衛報》

◆「一本勵志書,關於我們該為過剩式生活所負的責任。」──《泰晤士報》

◆「思想開放並諷刺現代生活的繁重工作。」──《每日郵報》

◆「具有知識啟發性,甚至有點無禮、極具挑戰性!」──地球之友前總監、未來論壇總監喬納森•波利特(Jonathon Porritt)

◆「這樣的論證來...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想擁有,是本能還是學習而來?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告誡不可貪婪。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就曾警告我們,雖然歡樂是知足的基礎,但過度放縱卻不能帶給我們快樂。不過,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性之一,就是我們會渴望擁有一些東西。寒鴨也許會撿拾別人亮麗的羽毛來裝飾自己,章魚也許能創造牠們的樂園,人類卻自有一套渴望擁有的事物。收藏是人類自古即有的習慣:在英國的羅馬華宅裡,發現羅馬人曾把史前化石當作珍貴的收藏品,羅馬帝王哈德良(Hadrian)也收藏過希臘大理石雕刻和埃及古董。人類的祖先認為他們知道人類為何擁有...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剛剛好,離美好最近

第一章 資訊剛剛好:你需要的,遠比你想要的少很多
資訊接收愈多,能理解的愈少/當心資訊狂躁症上身/只是為了刺激你的購買慾/神經行銷學的效用/資訊也有肥胖症/被垃圾資訊所淹沒/從資訊中獲益而非任其擺布/不成為方便的受害者/反科技會是新趨勢/擺脫資訊的糾纏/設定品質的門檻/我們正在創造電腦兒童時代?/限制收看電視時間
【如何讓資訊,剛剛好】

第二章 食物剛剛好:不僅健康,更能享受美好滋味
預設食量才能放下碗筷/吃到死才能鬆口/學會跟食物說「停止」/本能慾望的驅動/美食觸...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