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我不做英雄柴門文女身中年之路更新粒線體長照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AI五十強高效人生抵抗行動房慧真
放入購物車

大師(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柯姆.托賓 COLM TÓIBÍN|譯者:陳佳琳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12-09

ISBN/ISSN:978957136464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52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柯姆.托賓生涯最重要代表作,榮獲IMPA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

一代大師孤獨一生的轉捩點,深入作家壓抑赤裸的內心世界

刻劃亨利.詹姆斯寫出《慾望之翼》之前長達五年的低潮迷惘
非凡結合史實與逸事,如真似幻,文筆優美、絲絲入扣
大膽剖析內心世界,他的痛苦絕望,同性戀情帶來的困擾
以溫煦動人的文筆描繪一代大師坎坷壓抑的藝術心靈


「空前絕後的偉大作品。」──麥可.康寧漢,《時時刻刻》作者
王安憶、蘇童、畢飛宇、紀大偉、郭強生等知名作家一致推崇

★2006年IMPA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
★2005年法國最佳翻譯小說獎
★2004年英國布克獎決選
★2004年《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一八九五年,當時已被後輩作家稱為「大師」的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遇上首部劇作在倫敦首演失利的挫敗,陷入中年低潮。長達五年時間,他隻身在歐洲大小城市中流浪,自我放逐,期間先後經歷表妹蜜妮、妹妹愛莉絲,以及摯友康斯坦的死亡。這段進入二十世紀以前最後五年的時光,儘管生活相對平靜,內心卻波瀾起伏:渴望創造傳世傑作,卻屢屢遭逢絕望;出生仕紳的他,性格孤僻,始終對自己的同性情欲感到不安。在托賓筆下,亨利.詹姆斯經歷一生最漫長的低潮,是他藝術與自我蛻變的轉折,也預見他放逐異鄉、孤獨一生的縮影。

本書是愛爾蘭作家柯姆.托賓,創作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代表作,榮獲IMPA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並入圍布克獎決選。托賓的作品:冷冽、精準、複雜又深沈,他筆下人物的「沈默」,已成為個人風格。托賓在本書中機智內斂地結合史實與逸事,選擇詹姆斯在密集寫出晚年高峰代表作《鴿翼》、《奉使記》、《金碗》之前消沉的五年歲月,對時代氛圍的掌握極為準確,並且精準使用大師豔驚當世、典範流傳的意識流手法刻畫詹姆斯的內心活動。托賓描寫「大師」敏感纖細的內心且隱藏於作品後高度壓抑的私人情慾生活,臻至虛構文學的頂峰,最好的傳記作家不敢也無法達到的目標,打造出一個為寫作而孤寂痛苦的靈魂,逐步揭開一位文學大師為了追求完美所付出的代價和生命中的失落。

「亨利.詹姆斯成為文學大師,在於他能將凡俗日常淬鍊為藝術;托賓做的也一樣。」
──李欣穎,台大外文系副教授,摘自導讀〈中年藝術家的肖像〉(全文收錄書中)

「寫出大師苦悶抑鬱的內心──女人愛他,他不愛女人,但是他又不能愛男人。托賓彷彿祭出「降靈會」,把詹姆斯的幽魂請到二十一世紀……」
──紀大偉,摘自總導讀〈國族、性別、托賓小說的含蓄美學〉(全文收錄書中)

作者簡介:

柯姆.托賓

COLM TÓIBÍN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愛爾蘭。著有八部長篇小說,三度入圍布克獎決選,包括處女作《黑水燈塔》、《大師》、《馬利亞的泣訴》,其中《大師》榮獲IMAP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布魯克林》榮獲柯斯達文學獎。另有兩本短篇小說集。

托賓作品授權超過全球三十多國,內容多描繪愛爾蘭社會、移民生活,探索角色個人認同、性別認同。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德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寫作。定期為《紐約書評》、《倫敦書評》供稿,撰寫文學評論。現任紐約「頂尖國際作家論壇」(Pen World Voices)主席。

作者其它著作:

AAA0138 馬利亞的泣訴

AAA0147 布魯克林

AAA0148 諾拉‧韋布斯特

AAA0149 大師

譯者簡介:

陳佳琳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曾任電視台編審,現為專職翻譯。譯有《300%的幸福》、《校園祕案》、《愛情趴趴走》、《PS,我愛你》(合譯);翻譯得獎作品包括《在我墳上起舞》、《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檸檬的滋味》與《梵谷流浪一百年》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2006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2005年法國最佳翻譯小說獎

★2005年浪達同志文學獎

★2004年英國布克獎最後決審名單

★2004年英國布克獎最後決審名單

★2004年《紐約時報》年度十大最佳小說。

★2004年《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名人推薦:◎托賓的《大師》提供讀者另一種認識亨利.詹姆斯的路徑,寫出大師苦悶抑鬱的內心……托賓總是偏愛採用含蓄的小說技法,口語來說就是「憋」。他筆下的人物幾乎都是彆扭的憋功高手。──紀大偉,摘自總導讀〈國族、性別、托賓小說的含蓄美學〉(全文收錄於書中)

◎本書必讀...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蜜妮在三月過世,就在他倆最後一次見面後的一年。他人還在英格蘭。知道她的離世,他感覺自己的青春也就此流逝,他知道到了最後,她也同樣恐懼死亡。想必她寧可放棄一切,只要能讓自己繼續活著。隨後幾年,他總是渴望知道如果她還在,會對他的小說和故事有什麼看法,他也想知道她對於他的人生抉擇又有何話可說。失去了她深刻直接的回應,格雷、荷姆斯與威廉也都悵然所失。他們全都殷切想知道,蜜妮對他們的看法與想法。亨利更納悶她現在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她心思細膩,尋求挑戰,又該如何應付這個處處為她設限的世界?他唯一的安慰是,...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國族、性別、托賓小說的含蓄美學

文/紀大偉





愛爾蘭跟台灣的歷史遭遇類似。愛爾蘭跟英國的關係就像台灣跟中國的關係一樣一言難盡。昔日愛爾蘭文學經常被迫當成英國文學的支流,一如台灣文學往往被迫當成中國文學的一部分。「英國」文學巨匠,如王爾德、喬伊斯等人,其實都是愛爾蘭人而不是英國人。早在本地學界還沒有承認「台灣文學研究」的正當性之前,許多本土學者便迂迴地藉著研究愛爾蘭文學來間接關心台灣,例如台大外文系吳潛誠教授(他也曾經參與時報出版社某些國外大師名作的翻譯)就明確指出追求民族自決的愛爾蘭就是台灣...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中年藝術家的肖像」 文/李欣穎(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國族、性別、托賓小說的含蓄美學」 文/紀大偉(政大台文所助理教授、作家)

第一章  一八九五年一月
第二章  一八九五年二月
第三章  一八九五年三月
第四章  一八九五年四月
第五章  一八九六年五月
第六章  一八九七年二月
第七章  一八九八年四月
第八章  一八九八年六月
第九章  一八九九年三月
第十章  一八九九年五月
第十一章 一八九九年十月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