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羅惠珍

出版社:開學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ISSN:978986925587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

書況:普通

備註:有包書套,放在書櫃中,沒讀過,書況極佳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誕生於法國大革命烽火中的高中哲學課,
每年六月都要成為網路上的火熱話題,也是許多當代哲學家啟蒙的原點。
台灣走在轉型正義、思考鬆綁的路上,是否真的「少了一堂課」?


大家用力談高中哲學,每年六月初,法國高中會考第一堂「哲學考」才剛開始,媒體就迫不及待要知道各科的哲學試題,而且馬上就有網路的解題大競賽,由高中哲學老師親自作答,猶如「全民運動」。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
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
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全世界驚呼法國高中哲學「超勁爆」。的確,只有法國人才想得出這種題目,就如同法國的葡萄酒,有一種千錘百鍊的醇,你也很明白,能有這樣的醇,絕不是一天兩天的……

報導作家羅惠珍繼《巴黎不出售》探討居住正義議題之後,再度瞄準台灣民眾最關心的教育議題;旅法多年,隨著小孩的成長與踏進教育體制,法國哲學教育不只是她報導的新聞專題,而是身為母親的切身關懷。

哲學課到底教些什麼?
哲學課和其他課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這堂課很獨特?
作者訪問了六位法國的高中哲學教師,聽他們親口說,什麼是法國高中哲學課。

對法國人來說,十八世紀大革命的傳統衍生出的新價值之一,就是高中哲學教育,所以哲學教育與高中會考的關鍵字,包括了「政治」、「主體」、「慾望」等。對台灣家長來說,教高中生討論「慾望」,實在很難以想像。在本書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們現身說法之下,讀者才能知道,很多難以想像的事,在法國高中哲學課裡,早已稀鬆平常。

第一本談法國高中哲學課的報導專書,
不賣「法國高中哲學的膏藥」,
更不是把法國製造當成舶來精品展示推銷。
但希望台灣家長想想,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會是什麼。

看完六位法國高中哲學老師與八位已上完哲學課的青年現身說法,作者也將眼光轉回台灣,採訪學者、民間哲學教育推動者與高中老師,整理出近年來哲學教育推廣的脈絡,並從本地的角度析辯哲學教育的前景。

回應台灣高中哲學教育的爭論,或者問題必須回到「哲學是什麼?」來思考。台灣教育長期以來填鴨充塞,注重實用與工具性,讓我們跟著作者看看他山之石,才知道原來哲學就是思想的解放,哲學教育不是要培養哲學家,而是要創造自主思辨的公民,有靈有肉的完整的人。

作者簡介:

羅惠珍

長期旅居法國,從事最久的工作是記者,最喜歡的工作是演員。

著作:《巴黎不出售》、《築夢洛維尼》、《巴黎生活派》、《台灣媽咪在法國》。

主演電影:《上海 美麗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朱家安(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

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吳豐維(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林靜君(南港高中人文實驗班導師 )、

哲學新媒體、

黃冠閔(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黃雅嫺(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序] 公民社會的哲學培力

──顧忠華(開學文化出版社創辦人)

  哲學,是人類思維能力的極致表現,所有自然的、人文的現象,以及人類社會自己製造的疑難雜症,都會吸引哲學家觀察、沈思、接著提出種種解釋。自古以來...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沃萊爾老師:

「當他們開始思考時,眼神是清澈的。」

坐在我面前的沃萊爾女士,是相當資深的高中哲學教師,任教高中多年後繼續深造,一年前終於拿到了博士學位。

「從碩士到博士,路途真遙遠。」回顧當初念完哲學碩士後,並沒有馬上報考CAPES,沃萊爾說:「因為當時我認為哲學並沒有讓我學會思考,我要去從事和現實生活有關的工作。」

  

沃萊爾先把碩士文憑放在「口袋」裡,到非洲塞內加爾研究比較文學。同樣屬於法語文學領域,她直到來到非洲才真正理解殖民文學,打開她對殖民主義的批判視角。

  

那段期間,沃萊爾內心有一股...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翻鬆哲學的土壤

──羅惠珍

起初,不過是去年一篇對台灣推展高中哲學教育很平實的反思文章──那是我對孩子在法國受中小學教育包括高三上哲學課的微觀察,結論是:「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這篇文章寫的不光是哲學課,更多是法國的教學思維和過程重於結果的考題,這裡基本上沒有標準答案。

  

台灣關注哲學教育的人其實很多,有的在教室開課,有的在校外成立營隊,還有網路上的激盪,而所有的源頭都來自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啟發。中央研究院黃冠閔老師因而邀請我寫一本書介紹法國高中哲學教育。

  

這不是一本「哲學...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哲學之道系列總序]
一種公民社會的哲學想像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推薦序]
公民社會的哲學培力
──顧忠華(開學文化出版社創辦人)

[前言]翻鬆哲學的土壤

第一章
當哲學變成動詞──從革命中誕生的法國高中哲學課
「高中學哲學?!」台灣家長怎麼看?
太晚了!推展高中哲學教育得從國小扎根
從革命中誕生的高中哲學課
哲學課的目標是認識主體、解放思考框架
為什麼高中會考以「哲學科」開場?
如何準備哲學科口試?
誰來教哲學?法國哲學教師的養成
如何閱讀一本哲學書
當哲學變成動詞...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