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雜誌兩本79折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AI五十強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灣路上臺北文學季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03

ISBN/ISSN:978957136711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8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我們如果懦弱,孩子就得認命!
注定被錯誤的教育體制斲喪天賦,浪費生命!


考上名校不等於擁有美好人生的入場券,考試占據、奪走的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機會!

家長如果不能改變排名競爭的心態,勇敢地跳脫從自家小孩利益思考教育問題,什麼制度、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改變台灣的教育,再好的制度都會被錯誤的觀念扭曲!

家長,別成為錯誤教育制度的幫兇!
家長,你才是改變台灣教育的關鍵!

教育影響的不只是你的孩子,也決定我們此刻和未來將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咬著牙,下個決心吧!

就算我們的孩子注定來不及獲得正常教育體制的培養,我們都還是該有志氣地努力,替台灣未來出現正常的教育體制盡一份心!

在《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中,楊照談及將女兒送去德國求學的心路歷程,但他從來都不相信、更不主張,將孩子送出國念書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他真正想要指出的,是台灣錯誤的教育政策,讓台灣人只剩下兩種困境的選擇。一個是孩子要不被台灣的教育體制取消自我,將生命浪費在只能學得課本知識的考試上,另一個是得離開台灣,到異地忍受求學的孤獨與隔絕?

台灣為什麼不存在一個最簡單、最正常的選擇,讓孩子可以在自己的社會裡,受到基本的家庭與群體保護,依照自己內在的天分、能力培養知識與技能?讓孩子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公民,長大後依照他的知識與技能投入建構這個社會?

台灣教育怎麼改?他認為,台灣教育要改得合理、設計出對的手段,培養民主社會需要的會思考成員,得要家長願意改變觀念、態度,明確地揚棄以考試、分數畸形扭曲教育成果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唯有家長願意從公民立場,而不是自家小孩利益的立場,思考教育的公平性,衡量社會的利弊得失,教育才可能真正從根底改變。

「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最堅固的立場,就是為分數而學、為名次而學、為升學而學、為求職謀生、升官發財而學!教育從頭到尾都是用強迫的,拿所有外在目的做為強迫手段,從來不曾為自己而學,為了享受知識與能力而學。……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記取、追求任何知識或技能上的頂峰經驗,不是對別人炫耀,而是記在自己心中、身體裡,成為一輩子的力量,不會依賴外在標準看待自己,而這才是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力。」-楊照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在News 98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在「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著有:長篇小說──《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散文──《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文學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Ⅱ》。現代經典細讀系列──《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Facebook

楊照

www.facebook.com/yangzhao1963

章節試閱
教育不只影響你的孩子,也決定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書中,我部份記錄了女兒從台灣轉到德國求學的經驗,引來了兩個誤解,使我不得不說明。容我再說一次:我從來不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的教育體制,德國教育有其長處,當然也就會有其缺點。但德國教育的某些長處,卻最適合拿來對應燭照台灣教育的嚴重問題,我從頭到尾關心的,不是德國教育,而是台灣的教育。

還有,我從來不相信,更不可能主張,將孩子送出國去念書,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我盡可能忠實地描述女兒在德國的辛苦掙扎,就是希望提醒一部份的家長...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一本遲到太久的書

時報出版總編輯 余宜芳

楊照大哥囑我為他的新書《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作序,心中惶恐,卻只能遵命。因為,不論是前一本書《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或是這本新書,我都算是幕後「推手」(「黑手」更恰當也說不定)。有一天,我滿懷愧疚地向他道歉:「對不起,都是我害你被『罵』的。」其實我知道,身為公共知識份子,他所言所寫皆秉持信念而行,即使社會有不同看法,他絕對承受得起。



去年拿到《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原稿,篇篇擲地有聲,但和主編討論良久,覺得不妨再增加一...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出版序 一本遲到很久的書 余宜芳
作者序 改變台灣教育得有狗吠火車的愚勇 楊照

觀念會扭曲制度,「教改」最先要改的是家長心態
「說一套做一套」的教育無法教出正直、誠實的孩子
看不見的代價才是問題的所在
考試占據、奪走的是生命成長的機會
弄清楚各階段的教育目的,才可能用對教育方法
大學和職校不該有高下之分,性向才是重點
有具思辨力的人才,才有具競爭力的產業
課綱不是課本,是學習的最低門檻
真正重要的是,無法量化的自我學習和自我表達能力
給老獨立師教學的自由,才能教出獨立思...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