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放入購物車

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喬爾‧利維|譯者:林錦慧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3-29

ISBN/ISSN:978957328208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其實,每個人都有點變態!
那些你不解的(異常)人類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


◎人們為什麼會談戀愛?最大關鍵竟然是嗅覺?
◎約會時不看恐怖電影,你就虧大了,為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特別容易害羞?有的人臉皮卻比防彈衣還厚?
◎為什麼難相處的人薪水反而高?好人真的難出頭?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如何分辨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

你或許讀過許多關於科普、心理學的冷知識,
閒聊時拿出來嘴,對背後的成因仍是一知半解。
本書作者喬爾.利維是英國知名科普心理學家,
他蒐集了41種很常見,你卻不知裡頭大有學問的人類行為,
用最直白簡單的語言,一次替你講清楚、說明白!
全書單篇獨立,每翻開一頁,都是一個探索解答的開始:

◎想脫魯?你得用聞的!為什麼?
談戀愛還在迷信「速配」?尋找「互補」才是硬道理!
而互補基因就藏在人的體味裡,尤其女性更擅長此道。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真的不酷?
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恐怖片,這源自生物演化的避險機制。
佛洛伊德說:恐怖片是二手(且安全)的驚悚體驗,滿足本我欲望;
「依偎效應」更直言,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你就虧大了,為什麼?

◎為什麼我特別容易害羞?他的臉皮卻比防彈衣還厚?
這個問題從古希臘就有研究,從四種體液(咦)上溯到腦袋,
終於發現問題出在大腦皮質(會不會太高科技)?

◎為什麼難相處的人薪水反而高?好人真的難出頭?
真的有證據證明,好人在愛情、人生、金錢上總是最後一名嗎?
研究顯示「好相處」得分低於平均的男性,賺的錢比好心男多18%左右。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
聰明、理想主義者、有強烈好奇心、排行老大或獨生子女……,
很抱歉,在異常心理學家眼中,上述特質都屬「反常」(地圖砲無誤)!

◎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可能就在你身邊?
‧ 頂尖商業領袖,「就因為是」(而非「大多是」)重度精神變態才會成功,
所以你極有可能在生活中碰到變態,甚至正在替某個變態工作!

‧ 別擔心,隨書附贈變態人格小測試,回答10個問題,
你就大概知道對方(或自己)落在「精神變態光譜」的哪裡。

還有更多人類行為Q&A,你一定想知道:

‧ 小孩子是何時才知道,矇住眼睛不代表自己消失?
‧ 判斷一張臉是否值得信任,只需要38毫秒(眨眼都沒這麼快)?
‧ 愛抽雪茄(或香菸),可能是對童年陰影的補償心理?
‧ 不得不聽朋友抱怨時,怎麼回答能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
‧ 為什麼感冒發燒,反而覺得冷?(提示:去摸熱烤爐。)

社會在走,知識要有!就算有點變態也可以!
史上最直白有梗的科普心理學大哉問,教你撩妹、防雷、避三寶!

作者簡介:

喬爾.利維(Joel Levy)

英國歷史與科學領域之專業作家與記者,擁有生命科學學士與心理學碩士學位,長期投注於醫學與科學方面的歷史研究。寫作主題包括科學、心理學、歷史和超自然現象,已在臺出版四本有關科學、歷史和心理的作品。

利維也替英國《週日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和專門報導怪異現象的雜誌Fortean Times撰寫專題報導和文章,並經常受邀參加英國全國性的電視與廣播節目。

譯者簡介:

林錦慧

政大英語系畢業,曾任《時代解讀》雜誌(TIME Express)副總編輯,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50大商業思想家論壇:當代最具影響力18位大師談管理》、《深入Apple直營門市》(榮獲經濟部金書獎)、《一個人的療癒》、《複業時代來了》、《精實力》、《惡魔財經辭典》等;合譯作品有:《政治秩序的起源》等書。

章節試閱
我們為什麼喜歡恐怖電影?

嚇人的恐怖驚悚電影人氣始終居高不下,這就產生了一個心理上的矛盾:為什麼電影越可怕,反而越多人喜歡?其他受歡迎的恐怖娛樂還包括鬼屋秀、恐怖故事(影集)、驚險刺激的雲霄飛車,這些娛樂提供了多元的體驗,有的是一步步累積的陰森恐懼;有的則熱愛突如其來、冷不防的驚嚇,這些驚險、刺激、甚至令人作嘔的感受不一而足,所以或許無法用單一簡單的答案,來解釋人們為什麼喜歡恐怖電影。例如,研究恐怖電影若只鎖定砍砍殺殺的血腥片,並排除那些以營造心理驚悚取勝的作品,就會陷入困境。不過,裡頭顯然有些...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的話

心理學界的《十萬個為什麼》

臺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哇賽!心理學」總編輯/蔡宇哲

這幾年來,教學與演講的次數多了以後,我發現有許多問題一再被問到。我一方面很高興越來越多人注重自己的心靈與心智,另一方面也覺得知識推廣的腳步好像很難快起來。許多很基本又常見的問題還是很常被問起,每到這種時候,我都心想,如果心理學界也能有本像《十萬個為什麼》那種百科全書就好了。

人是天生有好奇心的生物,從會說話、懂事開始,就不斷地問為什麼、為什麼,儘管隨著年齡的成長,人會懂得越多,但也跟著出現更多的為什麼...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不解的(異常)行為,先問心理學

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人類心智(mind)的學問,這個單字是由希臘字根psyche(意指「心」或「靈魂」),再加上字尾-ology(源自希臘文logos,意指「……的研究」)而成。心理學一詞直到十六世紀左右才創造出來;到了十八世紀才變成廣泛使用的詞彙。事實上,心理學一直到十九世紀晚期才成為一門明確認可的學科,只不過其根源可追溯到更早之前。

每個人都可以是心理學家

廣義來說,所有的人類都可以是大眾心理學家,或是天真心理學家,因為每個人都懂得考慮、解讀、預測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及行為...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的話 心理學界的《十萬個為什麼》/蔡宇哲
推薦的話 馬桶上的心理學/南琦
推薦的話 科普、瞌睡或蝌蚪,你讀的是哪一種?/螺螄拜恩
推薦的話 好奇寶寶的大哉問,終於得到解答惹/10秒鐘教室
前言 不解的(異常)行為,先問心理學


那些古希臘的瘋子,後來怎麼了?
真的可以從頭上的腫塊預測罪犯嗎?
催眠是真的嗎?
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嗎?
雪茄什麼時候不是雪茄?
有人找你吐苦水,怎麼回話最省事?
是什麼讓我們覺得快樂?
人為什麼會睡覺?
人為什麼會做夢?
我們為什麼喜歡恐怖電影?
為什麼感冒發燒反...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