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壘打語言書展66折起高效人生中年之路抵抗行動房慧真長照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
放入購物車

翻轉白吃的午餐:台灣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高希均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8-15

ISBN/ISSN:978986479274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軟精裝

頁數:446

書況:近全新

備註:無畫線註記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四十年台灣新刻版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市場經濟大師」傅利曼是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在西方世界推廣「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觀念最著名的一位學者。

四十年來,高希均教授引進傅利曼「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的思維,從早期挑戰蔣經國的經濟政策,鼓勵讀者要盡自已的責任、不要事事仰賴政府,到近年來檢視民粹風潮下的「溫水青蛙」困境,深憂台灣的經濟與政治處境,發人深省。

高教授愷切陳言:
「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台灣在白吃午餐與內鬥討好中逐漸衰落。從一九九六年台灣直選總統以來,最大的白吃午餐受益者與製造者,就是政治人物的競選政見與選民,二者都在討好聲中模湖了判斷與是非,忘記了自己的原則與責任。」

一本全球經驗與思索之書,
是經濟學家的深思、
和平倡導者的熟慮、
教育與出版者的憂心之作;

高希均教授指出台灣四十年的種種問題,
還是在於全民「白吃午餐」的心態,
造成今日的「溫水青蛙」困境。

經濟起飛二十年後,我們也結出了民主的果實,
如何重返小龍年代的榮景,
從政府到民間,我們必須要有態度的轉變。

在這本文集中,匯聚了這些年來的觀察,挑選了五十六篇文章,從不同時間、不同層面、不同場景、不同的人物與他們的著作,簡單地說,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一個大哉問:
如何凝聚與時俱進的、台灣需要的現代觀念:
政黨與民主如何運作?
政府應該如何有效治理?
企業應該如何創新求變?
人民應該如何自求多福?

如果這些論述真的能感動有政治權力的人,以及握有選票的選民,那麼台灣可以東山再起,重振雄風。這可以從「四不一沒有」啟動:
◆不做虛報佳音的天使。
◆不做財政赤字的聖誕老人。
◆不做「民粹」下的順民。
◆不在全球進步列車中脫班。
◆沒有開放及穩定的兩岸,就沒有安定的台灣。
──高希均

★觀念推介
張作錦(曾任《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報》社長)
于宗先(中研院院士)
孫 震(曾任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長、工研院院長)
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

延伸閱讀:
《開放台灣》
《以色列菁英創新奇蹟》
《閱讀救自己》

作者簡介:

高希均

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前身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前身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柯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五九赴美讀書,一九六四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同年應聘為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助理教授,七年後升任正教授,並出任經濟系主任(1971–1980)。曾於一九七一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獲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並出任該校名譽教授。二○一三年六月獲贈亞洲大學第一位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四年六月獲贈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

曾任經合會人力小組顧問、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包括六本雜誌、三個出版社等)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並常應邀在大中華經濟圈與星馬等地擔任主題演講。

中文著作在台北曾三次獲金鼎獎。二○○二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大陸出版七種,包括《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經濟學的世界》。大陸媒體評為「你必須知道的101個台灣人」。

英文著述與書評曾發表於: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view, Asi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Area Studies, Center for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Industry of Free China.

章節試閱
第一部 迷失在「白吃午餐」之中

3.苦悶台灣出現奇蹟 ──多數民眾要翻轉「白吃午餐」心態

公共政策走向「開放台灣」, 政府要興利、鬆綁、效率; 民間要奮鬥、冒險、投資。

誰開第一槍?   「取消免費營養午餐,誰敢開第一槍?」這是《聯合報》〈願景工程:午餐改革〉二○一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六版的大標題。天天看滿天烏雲的新聞,看到了一道反思曙光。報導指出:全台共有八個縣市,所有國中、小學學生,學校提供完全免費的營養午餐,其中六縣市債務都逾百億。結尾中說:「諺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今日有了諷刺的現實意義。」事...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卷首語】台灣白吃午餐四十年

——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一)產生了「五個必然」   自從四十年前《聯合報》總編輯張作錦勇敢地刊出拙文〈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一文後,兩岸顯著的對比就更容易看清: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台灣在白吃午餐與內鬥討好中逐漸衰落。從一九九六年台灣直選總統以來,最大的白吃午餐受益者與製造者,就是政治人物的競選政見與選民,二者都在討好聲中模糊了判斷與是非,忘記了自己的原則與責任。這些慷他人之慨地提倡「新」白吃午餐者的特色是:  ● 以統獨、...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卷首語 台灣白吃午餐四十年 ──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高希均 為高希均教授建言作一補充 ──台灣獨立沒有「白吃的午餐」 張作錦 第一部 迷失在「白吃午餐」中 1 從白吃「午餐」到白吃「盛宴」 ──台灣的轉型與發展會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2 誰在扭曲理性的公共政策? ──仍然是人性中的「白吃午餐」 3 苦悶台灣出現奇蹟 ──多數民眾要翻轉「白吃午餐」心態 4 從「白吃午餐」的美夢中覺醒 5 互比台、中、港、新四地進步指標,台灣殿後 ──「政治正確」「白吃午餐」為共犯 6 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