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暫不供貨

英國社會企業之旅:以公民參與實現社會得利的經濟行動(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劉子琦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5-08-24

ISBN/ISSN:978957696807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達成社會、環境與經濟三贏效益,
這是社會企業的核心價值。
十幾年來,英國政府與民間團體,
先實踐、後立法,
穩定建構了適合社企發展的生態環境;
也創造了經濟行動的公民參與、創新價值、社會公益,
寧靜形成英國的最美麗風景


這幾年來世界吹起一股社會企業風潮。做好事又能賺錢,賺來的錢再拿去做好事,這樣的雙重效益所串連的良善循環吸引了許多想投入其中。而國內外有許多成功的範例更讓社會關注,如何引導更多的力量,創造更多好事,促成更大的社會效益。

台灣近年來發展走向,面臨社會、經濟與環境的三重社會價值都受到挑戰的社會,社會面遭遇到高齡醫療照顧壓力沉重、社會貧富差距變大、都會區房價高漲無力負擔等問題;經濟面則正處台灣產業轉型遲滯、就業願景不足、農業失調以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環境面則是從核四問題開始,社會開始反思如何提高能源效率,以及選擇乾淨能源,在開發與環境保護進行著各種論辯。

在此大環境下,發展社會企業體系,將社區、青年、二次就業等不同族群的創造力與行動力導入社會與環境的關懷,成為地方產業與社區發展的人力資源,創造在地就業同時也解決社會議題,是當前各國創造社會價值與社區發展的主要潮流。

在世界各國發展社會企業體制的過程中,英國逐步演化出來的制度設計影響了各國社會政策施行走向。英國是工業革命的起源地,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高度的工業汙染讓倫敦一度成為霧都,而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貧富差距、社區沒落、就業失衡等社會問題。從二十世紀末由政府部門、民間團體開始尋找扭轉社會現況的處方,以公益價值和社會效益為核心的各種創新不斷被激盪開發,展現出多元靈活的社會企業型態、發達的財務、管理、創意等支持系統,以及開放參與的政府服務體系,構築出尤完整的社會投資體系,形成相當多元、健全的社會經濟範疇,也再次定義英國式民主。

作者以親身訪談英國社企關鍵組織的經歷為經,深耕社會經濟領域及台灣社區產業就業經驗為緯,深入淺出介紹英國社會企業體制與發展的完整輪廓:

行動力!!靈活彈性的公部門社會企業政策新思維:

銀行靜止戶法案:授權動用靜止戶死錢變成社會投資的活水
社會價值法案:社會效益列入政府採購廠商選擇條件
大社會銀行、大樂透基金:公部門投資社會企業的兩大資金
社會效能債券:先享受,後付款,把棘手公共議題委託民間,效益好壞付款

穿透力!!務實細緻的NGO社會事業支持網絡:

SEUK:從吃穿、產品、服務,無所不在的社會價值行銷
大誌投資、Unltd:投資、輔導社會創業者與社會企業的財務導師與長腿叔叔
Impact Hub:匯聚社會創業者的創新發想工廠
社會證券交易中心、社會企業標章:產業資訊透明公開,產銷過程認證檢驗

創新力!!獲利與公益平衡的永續營運模式:

大誌集團、Cafedirect:翻轉弱勢與邊緣,以品質至上的創意銷售
貝露Belu、Elvis & Kreese、伊甸計畫:環境效益明確,賺對地球友善的錢
Women Like Us、奧利佛15餐廳、CSH Surrey:提供差異性服務,開發無窮潛能

書籍特色

★全球各國社會企業體系發展脈絡與趨勢:
社會企業已經是世界各國用以倡導創新創業,同時有效率處理社會議題的大潮流,從歐盟各國、美國,到亞洲的韓國、香港如何非常積極推動?有哪些制度特色?就由流暢的文字讓讀者快速掌握。

★英國社會企業體系建構過程與特色:
英國社會企業發展近二十年,由內閣的政策宣示、法案修正、基金投資,逐步發展出全面而完備的政策支持系統;而民間倡議也由NPO的觀念帶領,逐步發展到育成輔導、投資獎助、跨域整合等多元面貌。至於社會企業體,也不侷限為公司型態,從協會性質的組織型態,到合作社等,社會企業的類型靈活而有彈性。究竟如何發展、如何運作,本書將此三環節加以體系化,讓社會企業體系運行和價值更容易理解。

★作者深度參與與現地觀察提供最實用的分享:
作者多年來參與、陪伴多元就業計畫,對陪伴、輔導在地產業、社區營造、社會議題有深入的參與與經驗,再加上前往英國親訪與當地政府部門與社企相關組織,讓本書有更生動、深刻的詮釋與觀察,並對台灣社會現況與社會企業發展有務實的見解與分享。

★台灣精彩社企創業故事:
精選台灣社企創業案例,淘選不同類型介紹在地就業、青年創業與地方產業、社會關懷如何整合。透過具體案例讓讀者更了解政府在政策、法案、預算、組織上能提供的支援,以及NPO推廣與社會教育、提案獎助、輔導培訓、貸款投資能提供的陪伴與支持系統,如何讓台灣的社會企業能站穩腳步並茁壯發展。

作者簡介:

劉子琦

(一) 現任:

桃園市政府參議/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

(二)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社會科學科技整合系碩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班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

(三) 經歷:

財團法人春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四) 專長:

中小企業競爭關係、組織理論與行為、非營利組織管理、社會企業創新與管理

目錄
共同推薦
高承恕 逢甲大學執行副董事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
蕭新煌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鵬超 光原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
李取中 台灣大誌雜誌總編輯
施淑惠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主任
作者序  

緣起 一群旅人到倫敦
英國的社會創新工程
14年完成體系建構
古老資本社會的公益傳統
從大政府走向小社區來解決社會問題
效益擴散影響世界
何為社會企業?著重效益勝於定義
權責明確,但型態不受拘束
社會價值,不分類型社企組織的共同屋頂
開放政府,改變資源分配方式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