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壘打語言書展66折起高效人生中年之路抵抗行動房慧真長照選讀多巴胺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
暫不供貨

餐桌上的五穀雜糧百科:從產地、料理到營養,關心身體與土地的全食材事典(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好吃研究室、彰農米糧商行、彭惠鈺、李德全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5-08-20

ISBN/ISSN:978986408068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五榖雜糧,不是芝麻綠豆小事,而是身體與土地的美味進行式。
當農夫用最好的方式種植、當我們每天都能吃一點來照顧自己時,
這種粗食的滋味~身體最懂!

你今天,有好好吃飯嗎?
最近這幾年,每隔一陣子,總有些和食安相關的黑幕,弄得人心惶惶,不知從何下口。好好吃飯不只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成為一種奢求,大家都想知道,什麼樣的食物可以讓我們安心下肚?

從「認識農夫」到「自己動手做」,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好答案。而足以餵飽我們的主食,更成為其中的關鍵食材。追求食物的源頭,成為我們這個世代最重要的飲食課題,繼《餐桌上的蔬菜百科》、《餐桌上的魚百科》後,「好吃編輯部」推出《餐桌上的五榖雜糧百科》,除了告訴大家各個雜糧品項的挑選、保存、營養、食用禁忌與料理方法外,也將帶領讀者一起到產地裡去「認識農夫」,了解台灣正在進行的雜糧復興運動。

台灣九成多的黃豆都是靠進口,面對著基改黃豆可能有的風險,以及「飼料級」黃豆混雜給人吃的不安,有越來越多的農夫加入了非基改、不用農藥的種植行列,從食材開始把關,提供給消費者令人安心的豆腐、豆漿、豆花等食物。

而營養師則說,每天至少都要有1/3的主食來自於全穀類,如:糙米、紫米、燕麥或雜糧等,因榖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不同,在飯裡加點黑豆、紅豆在營養上還可搭配互補。

本書將顛覆大家對五榖雜糧=不美味、選擇少等刻板印象,告訴你其實藜麥不只可以加在飯裡或拌沙拉,還可以做成鬆餅或薯條;米豆加番茄入電鍋,就可以做出營養又漂亮的炊飯來;把紅藜、小米、黑糯、白糯混一起,不只可以吃到多元的營養,還可以捏成漂亮的珍珠丸子;而腰果其實可以當天然的勾芡呢!

五穀雜糧不只是偶爾吃吃就好的芝麻小事,而是可以讓身體與土地都更健康的美味進行式,讓我們從認識食材、理解農夫開始,好好地感受這份,土地與身體的雜糧復興!

本書特色:
1.回應讀者對食安問題的需求,搜羅全台好農戶,直接
跟農夫買!

2.提供給喜歡返璞歸真「吃粗食」的讀者,雜糧烹煮的另種想像。

3.五榖雜糧怎麼吃?邀請營養師給予營養上的貼心小提醒。

4.珍貴的產地照片:讓讀者一窺如芝麻、黃豆等雜糧在土地上的土模樣。

5.記錄農村正在進行的雜糧復興運動。

6.疑難雜症小專欄:吃不完的五榖飯怎麼辦?豆渣如何再利用?一次告訴你。

作者簡介:

好吃研究室

台灣第一本慢食生活實踐誌《好吃》雜誌幕後編輯團隊,致力於飲食相關報導,從對食材的關心出發,上山下海,尋找好食材與精彩的飲食故事。秉持著人文、科學、實用、感性兼具的角度,傳遞正確飲食觀念。認為「好吃」不只是口腹之慾,也是用心理解原因、脈絡的「好好吃飯」。

除有一系列《好吃》雜誌,也出版過《跟阿嬤學做菜》、《餐桌上的香料百科》、《餐桌上的調味百科》、《向咖啡大師學習》等書。從產地裡,挖掘達人農夫的堅毅精神;從阿嬤口中,記錄即將遺落的傳統作法;從菜市場裡,看到隱身在常民裡的料理智慧…… 相信食物可以予人幸福與療癒,希望以飲食為媒介,創造更好的生活與世界。

相關著作:《來喝台灣茶!從傳統到創新,帶你懂知識、玩美學、找好茶的全方位茶事典》《好吃29:Coffee Blend!私房調豆 咖啡館裡的靈魂風味》《好吃28:台灣水果大探險!》《好吃27:Cooking with Flowers!花食生活》《好吃26:我們熱愛的廚房道具》《向咖啡大師學習!從生豆、烘焙、沖煮到拉花,走入12位領潮者的咖啡風味課》《好吃25:麵包的科學!麵粉 X 酵母 X 鹽 X 水的美味方程式》《好吃24:泡泡的力量!日常裡的迷人發酵食》《餐桌上的香料百科:廚房裡的玩香實驗!從初學到進階,料理、做醬、調香、文化的全食材事典》



李德全

食譜設計與示範-李德全

超過三十年的料理經驗,從甜點學徒入行,擔任多家餐廳與飯店廚師,直到今日成為全方位的烹飪大廚。對料理有種本能,遇到五榖雜糧能以巧手變幻出豐醇之味,秉持著對料理的熱愛以及對美味的堅持,活躍於各大媒體, 多次受邀上料理節目擔任主廚,並拍攝烹飪影片,其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大方豪邁的個性受到大眾的歡迎與喜愛,曾出版《全原味健康好食料理》等書。擁有中式烹調、中式麵食乙級技術士執照。



彰農米糧商行

食譜設計與示範-彰農米糧商行

彰化縣二水鄉經營逾半世紀的老米行, 在第二代接手後, 開始和農友契作各式友善種植的台灣雜糧,不但時常在網路上分享穀物常識及食譜,也因日日和雜糧為伍,發展出各種充滿感情的家常吃法。 在食譜的設計上以健康、好上手為原則,並不定期到契作的雜糧田裡和農夫朋友們一起採收。對他們來說,五榖雜糧不僅是健康的事,也是關心土地與生活的事。

http://www.green-grace.com.tw/



彭惠鈺

營養師觀點-彭惠鈺

台大醫院營養室、糖尿病衛教小組營養師,合格糖尿病衛教師,專長糖尿病營養衛教及臨床營養。認為營養教育應要簡單且可實行,建議民眾在食物的選擇上要多樣,且飲食不可過於簡單,應要複雜化,比如在飯上撒芝麻、堅果,或是吃饅頭搭配蛋白質食物等。當食物變複雜,嘴巴自然會細嚼慢嚥。認為其實只要在生活中多做一點事,就可讓營養的攝取來源多元,為健康加分。如果說,每個人都要有個營養師朋友,她絕對是不二人選。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喜願共合國總兼 施明煌

咱糧的美好生活者

「故事總是有個起點」;二〇〇七年,可以說是台灣自一九七三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物價變動最激烈的一年,尤其是小麥、玉米、黃豆等雜糧的漲幅更是前所未見。由於受到外在壓力的壓迫,一股自省自主的民間力量,厲聲疾呼農政單位重視本土糧食自給率低落與土地休耕的嚴重問題外,並鼓勵農民種植台灣本土雜糧,而這股湧動的力量,着實讓台灣農村的風土地景邁入多元的繽紛景觀。

二〇一四年一月起政府透過活化休耕的政策將小麥、大豆、玉米、薏仁、蕎麥…等雜糧作物列為契作獎勵補助(每公頃...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餐桌上的五榖雜糧百科

Part 1 認識五穀雜糧
*五榖雜糧有什麼?
*五穀雜糧怎麼吃?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Part 2 在台灣土地上的,雜糧復興運動
*鼓動雜糧種植風潮:喜願共合國 施明煌
*傳延三代,台灣種植小麥先驅:豐南農場 李煌南
*水旱輪作,還以本土雜糧養雞:十甲有機農場 蔡
 一宏
*善用科技,種「給人吃」的雜糧:荳之鄉 蘇榮燦
*可食風景,用紅藜、藜麥種出原住民新出路:可樂
 榖 謝振昌
*喚醒稻浪,延續記憶的土地與美麗:海稻米 舒米如
 妮

Part 3 五榖雜糧
[榖物類]
*一次搞懂米
*可以做成...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