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雜誌兩本79折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AI五十強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灣路上臺北文學季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暫不供貨

荷蘭不唬爛(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柯林‧懷特、勞莉‧布克|譯者:郭書瑄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6-10-27

ISBN/ISSN:978986617901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6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Amazon 四星評鑑荷蘭超暢銷著作

全世界最矛盾、最幽默,也最自虐的人種。
而這正是荷蘭偉大之處!

本書血淋淋地呈現荷蘭人的原貌、他們稀奇古怪的行徑,
以及這些行徑背後的祕密理由,連荷蘭人看了都笑到流目屎……
還得一邊點頭說:「是的、是的!!!」
荷蘭不是只有木鞋和鬱金香、風車和運河,
他們的進步,來自於大聲抱怨的能力,
對平等和人權的瘋狂渴望及自虐性追逐,都讓人忍不住想說:「荷蘭真偉大!」

「多數人只是參觀偉大的藝術品──荷蘭人則住在裡面。」

帶你一探矛盾的、發噱的、極端的、令人發狂的荷蘭;
不裝腔作勢的、兼容並蓄的、認為平等重於一切的荷蘭;
深入超級道地、從未認識、歎為觀止的荷蘭!

世界盃足球賽中,荷蘭代表隊在晉級前八強之後面臨流街頭的危險──因為之後沒訂旅館!
這就是荷蘭人對金錢的態度:裝窮、務實、省到最後一分錢

荷蘭──
比你印象中更規矩又更失序
比你以為的更公平又更歧視
比你見到的更整潔又更凌亂
比你想得更有效率又更癱瘓

荷式查票:查票員不該穿著便服,因為逃票的乘客理應享有逃跑的機會。
荷式酒駕:荷蘭法律允許的酒醉程度要視駕駛人的年資而定。新手的酒精濃度上限是0.2%,老手可高達0.5%。如果你想喝更多,就開船回家吧。
荷式居家:荷蘭建築師似乎都喜歡亂搞住家的門,把前門放在側邊,後門則放在前面。或是把後門和前門安排在同一牆面。
荷蘭兒童:12歲可以安樂死;16歲可以喝啤酒和葡萄酒,從事性行為和抽菸;18歲可以結婚、喝烈酒和使用軟性毒品;21歲可以擁有父母的財務支持。
荷式飲酒:如果荷蘭的球隊贏球,整座城鎮都會瘋狂爛醉;輸球的話,也會瘋狂爛醉。
***
1989年,這本書問世之初,荷蘭知名記者Johannes van Dam在阿姆斯特丹書店的櫥窗上發現了它,於是為它寫了一篇書評。他提到:「這本書對荷蘭的描寫真是又精確又好笑,把我們的祕密都說出來了。」之後本書在荷蘭成為長年暢銷書,至今路邊廣告看板、火車月台上和機場,都還在推廣本書,本書儼然成為外國觀光客進入荷蘭的備戰守則。

歐洲報紙稱之為「英語移民者狂熱崇拜的對象」,阿姆斯特丹城市生活報推崇此書是「凡想要知道住在荷蘭是怎麼回事就該把它帶回家」。澳洲的荷蘭信使報則宣稱:「我們與生獨具的習俗,就這樣高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了。」

作者簡介:

科林.懷特(Colin White)+ 勞莉.布克(Laurie Boucke)

英國人科林.懷特(Colin White)在荷蘭居住並工作8年+美國人勞莉.布克(Laurie Boucke)在荷蘭居住並工作15年,之後,兩人寫下對荷蘭人最近身的觀察。結果本書不但讓全荷蘭為之瘋狂,還讓荷蘭人心甘情願把書推銷給身邊的朋友,要他們來看看「荷蘭人就是這樣子」。他們離開荷蘭之後,每年都會回去一趟,並且天天上網閱讀荷蘭新聞,深怕跟荷蘭的生活脫節。本書每隔3-4年就會推出更新版。

繪者簡介

Stella So

香港知名繪畫家,善於描繪城市。作品有《食通灣仔》、《像我這樣的一個城市》、《好鬼棧》、《I-City》動畫製作等。

譯者簡介:

郭書瑄

長年遊走於荷蘭、英國、法國三地,深諳荷蘭交友待人接物之道。多年前便看完此書,邊看邊狂笑。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博士候選人,著有《插畫考》、《圖解藝術》,譯有《超台灣》、《藝術文化經濟學》等書。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來自網路的怒吼──

  鄭成功幹麼要趕走荷蘭人啊,害我工作這麼累!

[江湖傳言]

荷蘭有50%的婦女在家中分娩,產假有16周。

65歲以上老人每個月可跟政府領22,100元(新台幣)。

在荷蘭購屋,貸款可貸120%,因為裝璜也要錢。

發生車禍,通常車主下來握個手就走,因為吵架不能解決問題,保險公司會處理。

荷蘭女王的公務車是福特,私家車是富豪。不浪費公帑。

全國性大報在週日不出刊,讓大家休息。

員工不論年資都有23天年假

6月份會發一個月度假費,因為怕員工沒錢度假會影響工作情緒。

無法承受工作壓力...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荷蘭人住的不是房子,而是樣品屋。」



如果你問荷蘭人什麼是「家」,你得到的答案會是「gezellig」,他們認為沒有英文字可以表達這個荷蘭字。字典上的翻譯是「舒適」,而「舒適」在荷蘭的定義就是「狹窄」。

活生生的居民(植物、寵物和人)表現出這個空間的靈魂,而擺設的無生命物品則創造出這個空間的氣氛。這些元素共同組成了「家」(thuis)。



都會建築

十七世紀的建築師要為今日荷蘭的經典外觀負責。他們顯然最想強調的印象就是房子的高度,再加上古今不變的稠密城市人口,因此許多極具特色的設計元素就一直保留至今(最基...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譯者看本書】 郭書瑄/文

那晚,我和剛認識不久的荷蘭男伴一道在外用餐。食物美味、談話愉悅,看來今晚將是個熱情如火的浪漫約會了。

結帳時,我謹記著荷蘭式各付各的(go Dutch)精神,主動掏出了半數金額的紙鈔,對方點點頭收下。

「再去喝一杯吧?」面對深情款款的邀約,讓人怎能抵抗?正要故作嬌羞地應允時,我忽然想起剛才的晚餐已經花去了最後一張歐元鈔票。

「不過我身上沒現金了喔,你不介意吧?」我禮貌地探問。就算是節儉成性的荷蘭人,請女士一杯酒總不為過吧?

「你最好去提款,」對方一本正經地說,「因為剛才的零頭和...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警語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開始熟悉
第三章 大眾運輸
第四章 道路駕駛
第五章 荷蘭居家
第六章 金錢價值
第七章 國家熱情
第八章 食物思慮
第九章 生意盎然
第十章 荷蘭習俗
第十一章 單車
第十二章 認同危機
第十三章 工作與福利
第十四章 網路電信
第十五章 購物守則
第十六章 飄飄欲仙
第十七章 荷蘭語言
第十八章 兒童
第十九章 健康
第二十章 逃離家鄉
第二十一章 牆上的另一塊磚
附錄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