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戀家的人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

尋找快樂

作者:譚寶碩
出版日期:2013-05-01
世人都在找尋快樂,究竟快樂從何而來?世界級著名洞簫演奏家及跨媒介藝術工作者譚寶碩,以禪心看紅塵,是以其藝術創作意境深遠,引人深思。自九十年代開始,他以攝影透視社會,作品貼近民生。是次譚氏推出首本心靈攝 ...

情熱赤道

作者:金鈴
出版日期:2013-07-31
金鈴以瑰麗圖像和精煉文字,將人生智慧,串連自己的探險故事,帶領讀者認識一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又獨具古代文明原始特色的人類誕生搖籃,分享一段不一樣的赤道光影旅程。. ...

Oh ! Shoot ! 玩……攝影(1)

作者:葉青霖
出版日期:2008-01-01
全書共分為12個部份,分別由攝影大師葉青霖及其11位攝影高徒操刀,展示攝影藝術的多元面向,並分述各自的創作理念、實戰技巧及拍攝心得。你會發現原來 在快門按下之際,可以是藝術形式、時尚觀念,也可以是生活 ...

荷影

作者:李志榮
出版日期:2009-05-01
荷花,象徵純潔和高尚情操,是不少賞花人的摯愛,又是詩人、畫家、攝影家熱衷的創作題材。本書作者窮十多年努力,走遍大江南北,到中國的荷塘勝地拍攝,本書選輯其精華,以大量優秀作品,解說拍攝荷花的時間、季節、 ...

愛上了線

出版日期:2006-07-01
新世代的網絡風情和輕舞飛揚的青春文字crossover .絡最流行的聊天方式──Msn、Opendiary、Xanga、Blog...... .生動、詼諧、有趣的搞怪網絡表情符號語言.圍繞貼身的都市生 ...

把握當下:葉青霖三十年

作者:葉青霖
出版日期:2007-09-01
非凡的影集!分享攝影大師葉青霖 30 年來,攝影與人生的心路歷程。   三十年來,葉青霖歷經人生風浪起跌、攀登人生感情事業高,峰再從絢爛歸平淡;領悟人生諸事世情真諦,智慧昇華......   在他的鏡 ...

浪遊之女

作者:黃曉紅
出版日期:2005-07-01
由李天命博士推介的《浪遊之女》,結集了作者多年的浪遊心情,由刺激驚險的匈牙利之旅、浪漫醉人的斯洛伐克藝術遊歷,以至斯普利特的生活藝術等,都帶著種種細膩情懷,在異國情調之中,感受另一番人間有情的動人經歷 ...

我們都是這樣唱大的

作者:區瑞強
出版日期:2016-10-07
18首曾經感動過你的經典名曲和大家熟悉的歌手鮮為人知的故事著名唱片騎師及歌手區瑞強(Albert),在土生土長的香港,見證樂壇的黃金歲月。多年來,從電台收聽Albert那把極具親和力的超級靚聲,以至欣 ...

風光背後

作者:黃曼玲
出版日期:2019-05-03
作者深入大澳神功戲戲棚後台,以其獨特的攝影眼光近距離細腻捕捉演員們的一擧手一投足,整個演出流程、行當、化妝、頭飾、戲服、兵器等等,以及將收集到的粵劇知識,共冶一爐至此書中。近190張精美照片,攝於20 ...

水明墨清:王明青與香港水墨畫家

作者:王明青
出版日期:2008-03-01
《水明墨清》與讀者一同漫遊藝術文化之路,集擷 11 位香港著名水墨畫家-黃永玉、王無邪、司徒乃鍾、伍月柳、林湖奎、沈平、熊海、黃孝逵、顧媚、劉國松及江立峰;縱論每位大師的傑作,圖文並茂與您一起穿梭文化 ...

明青眼中的明清

作者:王明青
出版日期:2008-09-01
香港城市大學「藝廊」舉辦 《 明青眼中的「明清」 》 展覽,展示王明青女士所收藏的明清文物書畫,請我寫序。著名影視製作人、作家王明青女士長期以來從事文化推廣工作,並一直在香港亞洲電視主持《文化風情》節 ...

碧影眼中的廣東大戲畫集

作者:王碧影
出版日期:2009-01-01
粵劇又稱大戲、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全書分作:《娛人娛神》、《亦莊亦 ...

緋紅日本

作者:金鈴
出版日期:2011-07-01
構思經年,精心編著金鈴首部攝影文集 ——「心影遊記」三部曲第一部曲:緋紅日本2011香港書展隆重登場購書可參加幸運大抽獎內容大要:本書是著名旅遊攝影作家金鈴的最新攝影文集。多年來,作者遊訪日本不下十數 ...

寶寶。姐:資深服裝造型師講造型

作者:吳寶玲
出版日期:2013-10-11
吳寶玲,香港電影資深造型師,多次獲提名金像獎和金馬獎。她,為趙雅芝、張國榮、黎明、許冠傑、葉童、張敏、張學友、羅美薇打造過生命中第一個古裝造型。2013年,將以書記錄從業30年作品和分享多年來穿梭影視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