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小學生寫作文五十二變:挑戰52種作文寫法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2-0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從事教學的工作多年,我們發現,要改變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基礎教育著手。提升國語文能力的最佳時機在小學,最有效率的方法還是從「作文」入手。本書培養學生一個重要觀念:人的思考是靈活的,一篇文 ...

去倫敦上插畫課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1-12-30
二手書交易資訊
學會如何發展創意,學會人生歸零後的瓶頸面對。就算到天涯海角,人最終要面對的還是自己!這是一本打開你的學習視野,不用去倫敦也可以免費上課的創意實踐書。教你出國前的預備,出國後的自我挑戰,回國後的現實考驗 ...

被討厭也沒關係:給孩子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8-03-21
二手書交易資訊
父母也能一起讀的勇氣心理學!給孩子看的阿德勒故事、兒童版《被討厭的勇氣》李貞慧(親職作家暨兒童文學工作者)、李崇建(作家、親子教育專家)、陳安儀(親子作家)、陳清枝(宜蘭森小創辦人)、番紅花(親職作家 ...

詩從何處來【新詩實作教學指導】 (二手書)

作者:仇小屏
出版日期:2002-0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的編排,先從「聯想力的鍛鍊」開始,再其次是有關「知覺運用」接著是「給材料寫詩」,「修辭格」的運用,希望能與更多教師同學及新詩愛好者共享。. ...

進擊吧!現代詩:詩、歌、人聲的傳媒實踐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8-09-10
二手書交易資訊
「跨領域」是今天高等教育最時髦的關鍵字,本書跨領域主要分成兩種:教學研究的跨領域,以及個人專業能力的跨領域。面對學生學習第二專長的需求,授課老師的教學研究若能從自身專業發掘更多的可能性,給予學生「舉一 ...

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古今對照版) (二手書)

作者:高詩佳
出版日期:2015-01-25
二手書交易資訊
善於講述故事的高詩佳老師,在重新詮釋了具經典意義的《古文觀止》後,這次將經典現代化的腳步伸向了寓言故事。在這本新的《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中,透過60個兼具古典與現代意義的寓言故事,古今對 ...

圖解社會工作 (二手書)

作者:沈詩涵
出版日期:2017-07-28
二手書交易資訊
何謂「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者」的特質應該包含什麼?關於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倫理」又有哪些?社會工作是一門以助人為主的專業,對於應該提供服務對象什麼需求、該以何種方式及心態與服務對象交流,以及職責範 ...

細說BLACK SCHOLES微分方程式 (二手書)

作者:李詩政
出版日期:2004-04-01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讓學生不想下課的作文課(1CD,1光碟) (二手書)

作者:高詩佳
出版日期:2007-07-25
出版社:知識風出版社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讓學生不想下課的作文課 (二手書)

作者:高詩佳
出版日期:2012-0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近年來,國人的國語文能力普遍低落,學生也害怕寫作文,而失去作文能力,就等於失去平日口語的表達與組織能力,因此,要搶救孩子的中文程度,就必須透過活潑、有創意的教學活動引導,因為帶有遊戲與趣味性的學習 ...

基測作文應考前總複習—創意及記憶寫法+應考秘訣 (二手書)

作者:高詩佳
出版日期:2009-04-08
出版社:知識風出版社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輕鬆教養零負擔─愛的親子教育25法則 (二手書)

作者:卓芙詩
出版日期:2002-10-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這是一本簡單易行的父母教育手冊,書中提出25個觀念,幫助家長培育出快樂、健康和優雅的小孩。本書插畫由作者7歲的兒子所創作,文與圖的搭配,令人耳目一新,也讓我們了解到,若家庭中的成員因一起合力完成某件事 ...

擁有三祕技,基測作文6級分完全搞定 (二手書)

作者:高詩佳
出版日期:2009-02-04
出版社:知識風出版社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小學生寫作文從這裡開始 (二手書)

作者:高詩佳
出版日期:2007-10-31
出版社:知識風出版社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表演藝術概論 (二手書)

作者:劉詩兵
出版日期:2015-05-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表演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同時它自身也在不斷地發展,需要不斷地再認識,不是『說』一些大道理,講一些『高深』的理論就能把表演學到手,而是需要在由淺入深地講述表演的同時,做若干循序漸進的表演練習,甚至必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