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文女身中年之路更新粒線體長照閱讀全壘打語言展66折起抵抗行動高效人生房慧真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
暫不供貨

好奇孩子大探索:變態・變身・變異!我們是機智的海洋生物(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鈴木香里武

出版社:小熊

出版日期:2021-08-11

ISBN/ISSN:978986559372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60

書況:近全新

備註:無畫線註記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大海看似美麗,卻是海洋生物的生存競技場
打開好奇孩子的科學視野,以「變態」、「變身」、「變異」為入門磚,
一窺54種海洋生物不可思議的機智求生生活!
★符合12年國教課綱海洋教育素養議題
你是一個和小時候長得不一樣的人嗎?小時候的你可能很瘦小,但如今你已經長得很高壯;又或者你小時候滿臉雀斑,長大後皮膚卻十分光滑。身為人類,我們都經歷過青春期的身體變化,第二性徵出現、身高身材也變得不同。大自然界中的生物自然也不例外,最經典的就是毛毛蟲蛻皮結蛹變成蝴蝶,或是蝌蚪變青蛙,這些動物連身體結構都產生極端變化。
海洋中的生物亦然,在大海中已經生存數十億年的海洋生物,在遼闊多變的環境中,更容易隨著成長而改變形態。因為大海中的棲息場所、食物和與其他生物間的關係常發生變化,因此對海洋生物來說,為了要融入環境、保護自己或是求取存活,在外貌甚至身體結構上有改變是很常見的事,比起陸地上的生物,海洋生物的變化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海洋生物的變變變可以分為三種:變態、變身和變異。

變態:指的是生物在成長中,身體結構或型態產生極端變化。例如,有3公尺長的巨魚「翻車魨」,小時候只有5公釐大小。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捕食,因此全身長滿了刺;有海中鳳梨之稱,常被誤認為是植物,固著在海底岩石生活的「海鞘」,小時候可是像蝌蚪般能在海裡游泳,這是為了將族群擴散到更遠的地方去,這些動物的幼體和成體的樣貌與身體結構都截然不同。

變身:和變態不同,身體的基本結構不會改變,但在成長過程中,外貌會有很大的變化,其中包含會模仿別種動物的擬態、會性別轉換的物種,這些技能都是為了保命防身。例如「橫斑刺鰓鮨」幼體的外觀會擬態成劇毒河豚,讓敵人對它失去獵食的興趣;而「大眼鯛」身體會隨著成長會由黑轉紅,別以為紅色很顯眼,事實上在沒有光的深海生活,紅色反而更能融入黑暗中,把自己隱藏起來呢!

變異:是指擁有獨特又與眾不同的生存技能,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更有機會在大海中生存。例如一輩子都住在海綿骨骼網目裡的「儷蝦」,不僅不用擔心被敵人攻擊,還有源源不斷的浮游生物可以享用;「海樽」是大海中最會施展「影分身」的生物,會製造出數十、數百個自己的分身,不但能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分身也能繁衍後代。

你發現了嗎?這些懂得變態、變身和變異的海洋生物,都充滿著生存智慧與本領,因為海洋看似平靜美麗,卻是嚴酷的生存競技場,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會喪命。請欣賞書中54種機智的海洋生物傾訴自己獨特的生命史,保證你笑中帶淚,澈底感受海裡求生的不可思議。

最後,閱讀完這些生物的精采故事,請帶著本書前往海邊或是水族館,一親牠們的芳澤吧!書末介紹了臺灣與日本各地的知名水族館,這些水族館都極具特色,館藏許多海洋生物,這些生物,可能生存在熱帶海洋,可能生活在陽光也照不到的深海裡,或是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我們幸運的不用潛水,不用透過特殊裝置或配備,就能近距離欣賞,更增添逛水族館的樂趣。若看到牠們,也請在書末附的「海洋生物的蒐集學習單」上做記號,完成作者所給的海洋生物博士獎挑戰吧!

各大水族館與專家齊聲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列)
Xpark總經理暨館長——手嶋一雄
國立海生館科學教育組博士——陳勇輝
國立海科館產學交流組組主任——陳麗淑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邱郁文
野柳海洋世界總經理——廖俊斌
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
遠雄海洋公園總經理——沈建劭
 澎湖水族館董事長——林佩慧

作者簡介:

鈴木香里武

生於1992年3月3日,雙魚座,從小就喜歡魚類,藉由和魚類專家交流或是各種體驗活動累積許多相關知識。長大後,以在漁港採集幼魚的「岸壁幼魚採集家」的身分,觀察、記錄許多生物。除了擔任由荒俣宏先生創設的「海遊塾」塾長外,也在大學的研究所進行觀賞魚的療癒效果之相關研究,提倡「魚類療癒」。穿著象徵個人特色的水手服上媒體,在活動、文字工作之餘,也進行水族館內的館內音樂企畫,主導魚類展示相關的活動。著有《拚命求生的演化!奇怪又有趣的海洋生物圖鑑》(小角落文化)。

繪者簡介

友永太呂

熱愛魚的插畫家。繪製過許多繪本和童書的插畫,其中多數是魚類、海洋生物、動物和昆蟲等作品,為水族館或潛水店製作的海報等物品也大受歡迎。著有「繪本水族館(全套3冊)」、「魚繪本(全套3冊)」(維京)。



審訂者簡介

邱郁文

現任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科學教育組助理研究員。研究專長:軟體動物演化及生態、溼地與海洋生物學。

譯者簡介:

張東君

科普作家。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日本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候選人。現任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餘暇從事科普寫作、翻譯和口譯。曾榮獲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第40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著譯作超過230本,目標是「著作等歲數多,譯作等公車長」。翻譯作品有《演化之書:生命起源的故事》、「人體製造工廠(全套2冊):1.便便、尿尿、汗水......35種有形的人體產物+2.發燒、體臭、咳嗽......36種無形的人體產物」(以上皆為小熊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語

這本書超級棒!將人類無法用常識來衡量的生物獨特生態,運用可愛的插圖,進行淺顯易懂的解說,是一本會對生命的不可思議和神祕而感動的書。——Xpark總經理暨館長・手嶋一雄

揭露各類海洋生物一生中為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所演化出來的多種難以想像之外表形態變化與生存策略之奧妙。——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博士・陳勇輝

海洋生物各有本事求生存,本書巧妙的以「變態、變身、變異」三個主題來說明其中的變化多端。推薦給喜歡追根究柢、對海洋生物好奇的讀者來書中探祕。——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組主任...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打從出生開始,我就常和父母去海邊,熟悉了在那裡看到的海洋生物,不知不覺間被這群生物的魅力給深深俘虜住,因此現在以「岸壁幼魚採集家」的身分活動。

我和這群五花八門的海洋生物在大海中相遇、將牠們放在水槽飼育、看牠們成長......在近距離接觸的觀察中,特別令我注意到的是牠們常有戲劇性的生長變化,例如有些生物的身體顏色和斑紋會隨時改變、有些則是會將原本的身體構造打掉重練等。

本書將這些有著驚奇變化和獨特生態的海洋生物,分別以「變態、變身、變異」三個主題來加以介紹,並隨著頁面陸續登場的海洋生物,按照...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序幕
第一章:變態
我們在海裡變態
・以前身上原本是有貝殼的:裸海蝶
・以透明的身體在水裡漂流:蠕紋裸胸鯙
・幼魚時期全身都是刺:翻車魨
・醜小鴨變天鵝:棘黑角魚
・小時候會把水母當坐騎:鱗突擬扇蝦
・小寶寶時期是在岩石上生長:海月水母
・長大後才會變得全身刺刺的:海膽
・小時候是擺動尾巴游泳:海鞘
・小時候眼睛和游泳方式都很普通:舌鰨
・因為變態得太過頭,過去被誤認為是不同物種:帕氏裂鯨口魚
※興奮雀躍!香里武通訊:岸壁採集探險記

第二章:變身
和從前判若兩人的變身
・從螺旋變成條紋:條紋蓋刺魚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