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暫不供貨

獨生:中國最激進的社會工程實驗(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方鳳美|譯者:9789869533461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11-10

ISBN/ISSN:978986953346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1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從制定者、執行者到受害者
一胎化政策的全面調查報導


★本書獲美國記者與作家協會非文學類最佳圖書獎★

設計一胎化政策的不是人口學家,而是火箭科學家。它的實際效益並不大,後果卻是許多生命的悲劇,以及即將到來的巨大經濟衝擊。

展現中國國力的北京奧運開幕前三個月,四川發生強烈地震,災情慘重,甚至有整個村完全「絕後」,因為一胎化政策下每個家庭唯一的小孩都在震災中罹難。

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全球人口快速攀升,控制人口成為重要議題,對於仍然貧窮、不想被眾多人口「拖垮」經濟的中國來說更是如此。一胎政策,是中共採納的終極解決方案。然而這個史無前例的急煞車政策,並非出自經濟學家與人口學家之手;實施長達三十五年的一胎政策,實際上來自火箭科學家的設計。
中國官方認為,一九八○年開始的一胎政策是中國經濟能夠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它的正面影響很小,負面的苦果卻愈來愈大。除了產生各種社會與人道悲劇之外,人口結構的突然翻轉、老化與勞動力銳減,也將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方鳳美派駐中國多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目睹一胎化政策帶來的悲劇性副作用,於是深入追索採訪數年,不但訪問了政策實施以來各種受影響的當事人,也採訪到與政策制定息息相關的科學家、曾被冷凍的反對者、實際執行的基層人員,以及多位經濟學家與人口學家,是全面而完整的大篇幅調查報導。在時而荒謬、時而令人心痛的真實故事當中,看到這個政策如何在各種層面牽動好幾億人的命運。

作者簡介:

方鳳美 Mei Fong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新聞獎得主。曾擔任《華爾街日報》記者,著名報導包括9-11攻擊事件後的紐約、二○○八年北京奧運前的中國轉型過程,以及中國的農民工。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選為中美關係的五十名影響人物之一。離開記者崗位之後,曾任南加大傳播學院講師,現為新美國智庫成員。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不容錯過……將紮實廣闊的經濟分析與個別故事結合在一起。

──經濟學人《1843》雜誌(The Economist/1843)

對中國一胎化政策的探討既尖銳又重要,而且非常易讀。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這部佳作娓娓動人,時而怵目驚心,書中描述過於相信科學和意識形態、又過於輕視人性的一小群人所做出的決定背後的意義。

──《衛報》(The Guardian)

方鳳美的文字流暢、論據清楚,反映出她對多種文化的認識……本書講述一個極可能會影響中國(與世界)數十年的政策,感人至深。

──《獨立報》(The Inde...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冷戰期間,中國的火箭專家想出了一個遠大的計畫。這個計畫與導彈、太空探索或任何形式的武器研發都沒有關係。

它是關於嬰兒的。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透過一封公開信公布了這個計畫。信中要求黨員自發性地限制家庭規模,只生一個孩子。此一要求實際上就是命令。

一胎化政策這個世界上最激進的社會實驗就此展開。 政策維持了三十五年之久,改變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生老病死,而且影響還在持續。

一胎化政策和節食減肥一樣,實施的初衷都是好的。中國政府認為,要完成幫助二億農民脫貧的艱巨任務,這項政策勢在必...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臺灣版序
前言
1 地震過後
2 時間來到二○○八年八月八日
3 卡珊德拉與火箭專家
4 人口警察
5 小皇帝長大了
6 歡迎來到玩偶之家
7 好死不如賴活
8 紅線斷了
9 跨境嬰兒
後記

謝誌
注釋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