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暫不供貨

過度教養:危險的乖孩子、控制狂媽媽和缺席的爸爸(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長谷川博一|譯者:馬淑媛

出版社: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11-02

ISBN/ISSN:978957879949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2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AMAZON讀者5顆星好評「最希望家長閱讀的書籍」
教養的原點,來自於幼時體驗


幼兒期的親子關係,會影響現在的信念與行為
為什麼一句「都是為你好」令人感到窒息?
媽媽的過度束縛,源於她童年的創傷與無助

「壞掉的孩子」是因為缺乏「管教」嗎?
為何許多「乖孩子」背後,都藏著令人喘不過氣的嚴格管教和幸福家庭的假象?
總是缺席的爸爸,導致媽媽承受過多的壓力,只能用孩子的表現做為評估自己價值的依據。
被灌輸過量期待的孩子,為了拯救父母,只能帶上「乖孩子」的面具。
而在帶著不安的孩子長大後,惡性的連鎖依舊將下一代緊緊纏住…

如何避免「管教後遺症」?
關鍵是避免「過度教養」!
家長們,請再偷懶一點!
只要一句「沒關係」,親子都能擺脫沉重的情緒勒索。
關懷、尊重、支持與肯定孩子的成長節律,
療癒原生家庭造成的不安,終止代代相傳的負面循環,
就從了解孩子,原諒自己開始。

★專業人士誠摯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關懷婦幼律師/賴芳玉

★AMAZON讀者熱烈迴響
讀來有全新的感受,吹送一股溫暖和熙的風…~by inamama
我是兩個高中生的母親,如果這本書早點出版,或許孩子會變得更不一樣……孩子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家庭環境,生下來就很努力地希望能獲得母親的愛。這本書希望,因為愛小孩而去打罵的母親;因為相信這是為孩子好,而去管教的母親;無法喜歡自己的母親;對孩子感到自負的母親。所有的母親和小學老師,一定要閱讀此書。這一本書有多次接受諮商的效果,非常值得一讀。

改變的契機…~by Kasutama
我有4歲和1歲半的孩子。每天帶孩子總是充滿著怒氣,我討厭這樣的自己。閱讀這本書後,我能越來越理解自己,如接受諮商般……之後,對孩子的態度完全改變,能更輕鬆看待,一面「不管教」地育兒中。

停止當個好媽媽!!…~by Bogeboge
好孩子的好媽媽,一直是我的目標,但現在終於明白在不知不覺中卻給了孩子不必要的壓力。要感謝拒絕上學的孩子,給了我思考人生方向與生活方式的的機會。也謝謝這本書的相遇,相信今後會更溫柔地看待孩子。

希望感到困擾的人都能閱讀此書…~by Mirufui
對孩子的管教所說出的話語「你是個壞小孩」,就像「信念」一般深植孩子的心,孩子也依此「信念」而生……光這一點的提出,我認為此書就有閱讀的價值……這本書不是在責備家長,是在育兒的同時,關注父母自身的幸福,能讓人跨越困難、成長的一本書。

了解少年犯罪的「為什麼?」…~by Kasutama
名為「為了孩子好」的父母之愛,事實上是對孩子還說造成相當大的精神負擔。因為孩子總是看著父母,回應父母的期望!在教養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事造成孩子的負擔,說出傷害孩子、否定孩子的話語,傷害親子間的信賴關係。母親的父性化,造成一家有兩位父親,孩子在成長過程不斷地嚴厲管教之下,累積情感的傷害,終而爆發,殺人、自殺、殺害雙親……做出凶殘的犯行……。推荐給少子化時代父母親、祖父母值得一讀的一本書。

具衝擊性的一本書…~by RIYO RIYO
從沒有想過孩子的問題行為,是自己加諸於孩子身上的「管教後遺症」,真的感到震撼。不管教的育兒,輕鬆愉快,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努力。朝沒有任何「快去做」、「怎麼不會」、「你到底在做什麼啊」、「丟不丟臉啊」等等帶給孩子壓力的管教, 沒有成長不安、焦躁、不耐的目標邁進。

可實踐、具說服的一本書…~by YURI
直指出現代少年犯罪、親子問題的嚴重性,與上一代生長環境不同的關鍵。閱讀此書後,今後只想要5歲的女兒,將來不需要多成功、做什麼大人物,希望她今後能每天過著快樂、心靈滿足的日子。而現在,每天有餘裕地與女兒相處,珍惜這段親子時光。

閱讀此書,人生有改變的可能…~by SF-Kujira
強力推薦不是母親的人也可以閱讀此書!!單身的我因為對教育問題感興趣,且一看到書名就喜歡而購買此書。作者說閱讀此書也有臨床諮商效用的觀點,我深表贊同。一直以來我潛藏著「危險的乖孩子」的症狀,閱讀此書後,不僅讓我整個人輕鬆了起來,也開始了連自己都無法置信的改變。請給孩子過得「像個孩子」吧!有這樣後遺症的人絕對要閱讀此書!

作者簡介:

長谷川博一(Hirokazu Hasegawa)

1959年生於日本愛知縣。心岐阜(こころぎふ)臨床心理中心主任。專攻領域包括心理治療法、犯罪臨床心理學(鑑定)、兒童虐待、家暴、自殺、自傷行為、輟學等。由於與作家柳美里的諮商內容收錄在作品《家族秘密》(日本講談社)中,而受到關注。主要著作有《沒有無能的孩子》(ダメな子なんていません)(日本新潮文庫)、《連結親子情感的魔法》(親と子の気持ちを結ぶ魔法のしつけ)(日本PHP文庫)、《救命啊!我不想虐待孩子》(たすけて!私は子どもを虐待したくない)(日本徑書房)、《都是為你好:揭穿原生家庭的幸福謊言》(世茂)等。

譯者簡介:

馬淑媛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畢。曾任東吳大學推廣部、救國團、親民工商專校進修部日語教師。目前為專職譯者。

章節試閱
暴走的教養

我第一次和拓也見面是在少年拘留所。送至刑事法庭時,他才十七歲。對於初次見面的我,他伸直背、正視我,很有禮貌地對我鞠躬說:「請多多指教!」他那種「我會反省」、「我不想再犯同樣的錯」的有禮樣子,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然而,這可以說和真的更生相去甚遠,而且讓人覺得非常痛心。「教養後遺症真的是很嚴重的啊……」這是我那個時候的印象。

因此,我這樣告訴他。

「如果真的想要改過,不能只是反省!你能不能告訴我,小時候辛苦的故事?」

他愣了一下,之後,他滔滔不絕地說出年幼時期悲慘的親子關係,也就是說從媽...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如果你這麼想

「媽媽不要管?這是什麼呀?根本沒有道理嘛!」

看到書封上的文字而覺得刺眼的人應該很多吧!孩子如果不好好教養,不讓他學會必要的生活態度,以後就會成為學習怠惰,碰上討厭、難處理的事就會躲得遠遠的大人吧!當這種大人一多,社會就會變得腐敗……。

不,不,不!絕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就是要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成為社會上有用、有自律性的大人,才會要媽媽們停止教養。所以,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件事。

因為現在孩子所處的環境,已經和從前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而「教養的後遺症」,正以各式各樣...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這種人請不要看
歸還「管教帳單」
1管教與少年事件
長崎來的悲訊
最近的凶惡少年事件
讀懂事件的關鍵是「管教」
事件前的管教姿態
母親是主角
發達障礙兒與母親們
「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同居
支撐母親的社會
2管教的單向性
從管教的深層探討
陷入犯罪的拓也
暴走管教
媽媽的強烈管教的秘密
讓孩子不上學的母子關係
對母親而言的「為了孩子」
不跟母親說話的直太
優等生健一
割腕自殘的少女們
自殺未遂的女兒與母親、戀人
3阻擋「信念」的銅牆鐵壁
「家庭的教育力」與「管教」的不同
對於「請不要管」的迴...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