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能之路
我出身於一個紀律嚴謹、條理分明的家庭。我父親高中沒畢業就出外工作,擔任男性內衣和襯衫的差旅推銷員。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陸軍軍官,這段短短的軍旅生涯就是他在職涯裡最輝煌的一頁。他每次出差一週,回來後就仔細檢查家裡,確保一切妥善歸位,彷彿回到過去的軍中生活。
我父親對秩序的要求過了頭,我母親倒是個人效能的好榜樣。她不僅善於持家,還在一家設備租賃公司擔任簿記員。事實上,她就是個出色的經理人,儘管她沒錢讀大學,卻努力讓我們一家三兄弟接受高等教育(我的兩個兄弟都成為心臟科醫師)。
從橋港到哈佛
我度過平靜的小學生活,但是到了國中,卻要面對遠更為險惡的環境。我在國中遭遇威脅個人身心發展的情境,學到與之周旋的街頭智慧和圓滑。有一次,我站在操場上,同年級的十五歲小霸王艾爾走上前來,叫我每週五都要給他一塊造型巧克力,才能「保平安」。我還天真地問他:「保什麼平安?」他回答說:「免得你挨我揍!週五的工藝課,鐵鎚多的是!」
於是,我說:「艾爾,你一定很會打籃球吧!」他果然開始吹噓自己有多行,於是我找他到籃球場單挑。我和他約定:「如果你贏了,我每週五都送你一塊巧克力。但要是我贏了,換你送我。」我僥倖贏了比賽,艾爾就沒再找我麻煩,不過我也沒那個膽量跟他要巧克力。
我上高一時,父親第一次被裁員(他一生中失業好幾次)。看著一個渾身傲骨卻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的人找工作,實在令人不忍。所以,我也設法賺錢,貼補家用。我的高中時代,除了參加籃球隊和網球隊,大部分時間都拿來兼差打兩份工。星期二、四、日,我在當地猶太教會所的希伯來文學校任課;星期一、三、五,我在書店搬書。
因為同時肩負這麼多工作,我必須學會有效運用時間。不知道是幸或不幸,我高中時代對學業的要求並不高,因為我放學後實在是太忙了,因此很早就學會一心多用,例如在枯燥無味的課堂上偷偷地先做完功課。
我讀的高中學風散漫,大多數學生不準備進大學,學校的教學品質低落,所以我不得不自力學習。等到進大學、出社會後,我才發現,這項技能竟然十分實用。這段期間,我學會在沒有主管或老師的指導下,如何自己分析問題、擬定可能的解決方案。
比方說,我高中時,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所有理科都是同一位老師授課,而他的教法都一樣:每次課堂開始時,先提出十個或二十個問題,限定放學前交出答案。問題交待完後,他就離開教室,讓學生們自行參閱教科書中的相關篇章,互相討論題目,想辦法解答問題。我們似乎在無意間發現一套高效能學習法:組成小型互動團體,應用通論觀念解決現實狀況。
我高中時的英語老師海倫.辛托(Helen Scinto)對我啟發良多。她讓我瞭解,思考未來生涯時,尋找導師的重要,她還推薦我讀一些書,並仔細校閱我的論文。她給我信心和勇氣去申請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我也幸運地獲得優渥的獎學金和助學貸款。
進了哈佛,我初嘗社會階級差異。這裡約有半數學生出身私立學校,其他有許多來自富裕的市郊高中。同學的學術程度和物質資源在在令我咋舌,所以我也開始在學業方面力爭上游。
我的許多同學都有充裕的時間鑽研興趣學科、參與社交活動,但我在大學時代幾乎都得工讀。我當過夜班圖書館員、電腦交友服務推銷員,也曾為波士頓一家顧問公司做過住宅調查。為了兼顧這些工作和跨科主修,我練就快速讀寫的本事,始終關注於最終成果。後來,我以優異成績畢業,曾在哈佛校報《哈佛深紅》(Harvard Crimson)執筆社論,也是羅威爾學舍(Lowell House)的籃球隊長。
身兼數職,一人多工
最近十年,我從一心多用走向一人多工。在2003年,我在哈佛法學院任書,同時擔任當時麻州州長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的經濟局長。由於州政府有3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州長要我監督經濟相關機構,扮演所謂「超級局長」的角色。我對州政學到很多課題,包括「危機是變革的優良催化劑」。我們主要靠著裁減支出,在一年內消除預算赤字;我們同時也增加了歲收,但並不是靠加稅,而是增加使用者規費以及防堵租稅漏洞。
2004年,我辭去哈佛法學院的教職工作,接受當時正疲於應付與證管會纏訟的全盛新任執行長羅伯.曼寧(Rob Manning)的聘任,全職擔任全盛的董事長。羅伯跟我各司其職,是絕佳的合作夥伴。他負責處理內部事務,管理投資專員、後勤支援、預算編列等核心業務。我負責接洽對外事務,主要與監管機構、基金董事和法人客戶打交道。我們的確是很有效率的組合。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協助下,全盛的資產管理規模在八年內成長近一倍。
在全盛任職期間,隨著事件平息,我也找時間積極參與某些政策的公共討論。例如在2005年,我提出一套漸進式方案,協助社會安全制度的重建,免於破產;2007至2008年間,我在證管會主持財報改進顧問委員會(SEC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provements to Financial Reporting),取得全體委員的共識,發表報告,提出許多建議並獲得採納。我們成功的祕訣在於:討論到一半時就先發布一份臨時報告,藉此取得相關監管機構務實的反饋意見,以改善我們的草案。
至此,你已經知曉我的高效能之旅,現在,換你踏上你的旅程。不管你現在處於哪個職涯階段,我都希望本書可以幫助你提升效能,花費相同的時間,獲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以上序文為摘錄,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時間,愈用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