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420
優惠價:9 折,NT$ 378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睽違21年,瑪麗‧諾頓《借物少女》系列完結篇!
令人不捨結束的故事,
將讓借物者一族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今夜的任務,
是航向屬於我們的夢想之地!
吉卜力動畫《借物少女艾莉緹》原著小說
暢銷70年全新譯本
孟奇絲小姐終於決定報警了,警察卻無法完成筆錄。
模型村的失竊案?失蹤案?還是綁架案?
她不知道的是,被綁架的艾莉緹一家能夠成功脫困,回到模型村的家,卻發現待在這裡的每分每秒都不再安全。他們搭上史比勒的餐具盒小船,有月光為他們引路,新的旅程看起來平順美好……人類的說話聲卻劃破河面的寂靜,那聲音是如此可怕,又如此熟悉!竟是綁架犯划著船迎面而來!
這次的旅程,究竟將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
還是從一座天堂航向另一座天堂?
《借物少女》初版於1950年代,吉卜力動畫公司根據原著改編成家喻戶曉的動畫電影《借物少女艾莉緹》。諾頓一手打造的迷你世界使她與托爾金、C‧S‧路易斯、路易斯‧卡洛爾三位奇幻文學大師齊名。時隔七十年,我們重新翻譯此書,重現諾頓優美如詩的文風,以更活潑、現代的語言貼近讀者。期待將這部奇幻經典傳承下去,啟發下一代小讀者用保有想像力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也體會到故事裡小小人們面對困境、未知時的勇氣與韌性。
得獎紀錄
★ 卡內基文學獎十大童書
★ 紐約公共圖書館百年百大童書
★ 路易斯‧卡洛爾書籍獎
★ 美國圖書館協會榮譽推薦
感動推薦
【專文導讀】邱常婷|小說家
【各界好評】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侯怡慧|「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版主
凌性傑|作家
傅宓慧|桃園市龍星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黃筱茵|兒童文學翻譯評論工作者
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家暨研究者
薩芙 |作家、兒少文學研究者
■ “Just because you can’t see something, doesn’t mean it’s not there.”「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閱讀《借物少女》,這部經典傳世的小說時,湧現腦海中的諺語,第一次讀到,是在英國非裔微雕藝術家威拉德.維根(Willard Wigan)的作品故事中,他的作品細微到必須使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小到可以放進針孔中肉眼無法直接看見。
人類居住的世界,眼睛視力所及的範圍,仍非常有限。對於未知或尚未被證實的訊息,艾莉緹口中「普通人類」,對此往往也是充滿好奇與恐懼的。
《借物少女5》,故事一開始便緊抓住讀者的心,到底,是誰「綁架」了「時鐘」一家人?還有多少借物者深受危機呢?人類和借物者之間能否有值得信賴的友誼?更在危急時刻看得見孟奇絲小姐和艾莉緹的真情。
貫穿整部小說情節的信念──「自由」,更是艾莉緹絕對的內在渴望。她需要有行動的自由,思考的自由,更期望能有與人類交往的自由,但自由往往是必須付出代價的。只要是人類,就是壞人?譯者巧妙的在翻譯時做了有趣的諧音連結;譬如:艾莉緹認識的人類男孩湯姆‧郝仁(好人)。
而艾莉緹此生的課題便是學會「借物」。這不僅關係到她的未來,更是整個家族存亡的關鍵。而借物者的存活之道,則是只借生活必需品,其餘皆靠想像力與創造力,利用大自然的產物來完成。
而生活中,同時必須有信仰來支撐。如「教堂」的出現,已在暗示著我們。教堂不僅為艾莉緹一家提供了最後的歸屬,而且也讓露萍伯母有了極大的轉變。
因為新朋友皮格林,讓艾莉緹有機會看見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從閱讀、畫畫、寫詩到寫書,對於艾莉緹來說,是多麼浪漫可敬的事。
父親、母親、史比勒……都是家庭與愛的象徵,藉由小堂弟提姆斯遭遇的最大危機,探討借物家族的生存之道。是否值得為親近人類冒這麼大的風險?
萬物皆平等。人類和借物者有朝一日,是否也能和平相處?
讀著讀著,我彷彿掉進小說中,成為艾莉緹的角色。我想不斷探索生命的種種變化,看看世界的廣闊多彩。
──「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版主 侯怡慧
■ 歡迎來到瑪麗‧諾頓那迷人的借物者世界。所謂的經典,就是即使是物換星移,這故事在漫長的時間軸上仍未被遺忘。瑪麗・諾頓的《借物少女》出版至今已七十餘年,但依舊迷人,透過借物者視角呈現出的「普通人類」世界,以及當時流行的(現在老派的)英式鄉村風景,都能讓我們一窺那世紀的風貌。
拜宮崎駿作品《借物少女艾莉緹》之賜,艾莉緹的形象,躍然紙上,但其實,透過文字,更能看見精緻的借物者世界,細緻的筆觸來寫物、寫景,從第一集就讓我們眼睛一亮。
從他們的視角來看,發現所有習以為常的風景,都變得巨大而新奇。這些小人兒的生活,引人入勝不說,在人類世界的夾縫中生活,也讓他們經歷了很多高潮迭起的磨難。
在第五集的故事中,一開始就從孟奇絲小姐「報警」的一幕拉開序幕,原來艾莉緹一家人「被綁架了」!光是跟警察說著「五六吋左右的借物者失蹤了」,讀者內心就跟警察龐弗雷先生一樣,畫下了大大的問號。
在這一集中,除了有更多的新人物登場之外,驚心動魄的場景也少不了。這一次,他們在普通人類的世界,經歷了綁架、逃亡、搬家,也認識了不一樣的借物者──「壁爐架家」,跟著不善移動的皮格林,在鬧鬼的大房子中住下,一邊享受儲藏室中的美食,一邊聊著他的詩、畫作與閱讀。艾莉緹一句「可是有誰會讀你的書?畢竟會讀書寫字的借物者很少。」,讓人重新思考文學與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故事末尾,一場在教堂中的追趕跑跳蹦,也為整個故事帶來了緊張而刺激的氛圍,幸好他們總能一次次的逢凶化吉。在驚險中,也讓人不禁期待,若還有下一集故事,艾莉緹一家人又會經歷什麼挑戰呢?
──桃園市龍星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傅宓慧
■ 艾莉緹的成長冒險又增添了諸多奇妙的色彩。這一集裡,有春天的新綠、逃脫與遷徙的動盪心情,還有認識新朋友、找回舊夥伴的溫暖色澤。瑪麗‧諾頓再度並陳微觀與宏觀的視角,用精靈的眼睛,探看借物者的世界從來不平凡的每日生活。跟隨艾莉緹的新冒險,跟她一起緊張得心臟怦怦跳,也一同看見陽光灑落在身上的自由與美好。
──兒童文學翻譯評論工作者 黃筱茵
■ 一次又一次不同空間的尋物借物歷程,我們在艾莉緹與其他借物者身上看見這不僅是他們的維生方式、存活之道,其實也讓他們感到新奇好玩而樂在其中,彷彿玩著辦家家酒的遊戲,甚至也有資源回收再利用般的現代意識流動。
不管在教堂、墓園、廚房等任何地方,艾莉緹與所有借物者都在尋物借物的過程裡,學習感知每個物品與人的關係,想像物品背後的故事,並期待物品被借用後的新生模樣與作用。除此之外,透過艾莉緹與所有借物者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覺的外在世界、人類與物品之間,不時有著複雜的悲歡愛欲等行動與衝突發生,也啟發他們的自覺和成長,好像也從世界、人類與物品之中借來了智慧。第五集尾聲艾莉緹曾聆聽惦記的教堂詩歌,歌詞中提到的「普天下的所有生靈」,艾莉緹對經歷過的事情,對「普天下的所有生靈」產生的悲憫愛憐,她的若有所思,也將在閱讀中引領啟迪我們去思想。
──兒童文學作家暨研究者 謝鴻文
■ 《借物少女》是迷人的「惜物之書」,道出小人對於自然、素樸日常與自由的嚮往。書中的少女艾莉緹認為,人類沒有那麼壞,她不想再關在地板下,既不能被看見又渴望冒險。
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孩子必須冒險。但艾莉緹的冒險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故事以孩童般的純真凝視展開,從多次漂浪的旅程中,修繕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裂隙。
戰爭因素,瑪麗‧諾頓帶著孩子離鄉背井,過著簡樸的生活,體會出生靈的脆弱。與前四集相隔二十一年,再提筆向造物主提問──人類要是下一代借物者,如小人一樣為了日子安穩而遷移,真能永保平安嗎?
她要我們想像重拾過去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要我們思考「家」的定義不在於空間大小,在於居住自由。假使借物者必須擺脫依賴人類而活的焦慮,人類更需要學習與萬物共存的智慧。面對環境的永續課題,故事不斷衍生減量、維修、再利用的惜物巧思與美學,提醒我們借物者真實存在於生活之中。
瑪麗‧諾頓擅長以放大視角拉近物體的輪廓,運用自如的感官描寫,設置驚心動魄的海陸空場景,模型屋與教堂,彷彿親身遁入那些奇絕的微縮世界,成為借物者的一員。她說的借物者其實就是我們。
──作家、兒少文學研究者 薩芙
作者簡介:
Mary Norton
瑪麗‧諾頓(1903-1992)
英國兒童文學家。醫生的女兒。從小在萊頓巴扎德鎮一棟喬治時代風格的宅院裡長大。這片宅院目前有部分是萊頓中學的校舍,據說就是《借物少女》故事發生的場景。諾頓在倫敦的教會學校求學,後來接受演員訓練。二戰時帶著四個孩子遷往美國短暫居住,這段時間為英國陸軍駐紐約的採購部工作,同時開始她的寫作生涯。
一九五二年出版《借物少女》,即榮獲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卡內基文學獎。這部作品是她最受歡迎和廣為人知的著作,曾多次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她一手打造的完整迷你世界,使她與托爾金、C‧S‧路易斯、路易斯‧卡洛爾三位奇幻文學大師齊名。
封面插畫
SUI
喜歡月亮,喜歡種花種草,喜歡飄雨的夜晚。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華大學外文所畢業,專職譯者。譯有《時間的皺摺》系列、《現形師傳奇》系列、《世界需要怪小孩》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作者:瑪麗.諾頓
優惠價: 9 折, NT$ 378 NT$ 4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睽違21年,瑪麗‧諾頓《借物少女》系列完結篇!
令人不捨結束的故事,
將讓借物者一族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今夜的任務,
是航向屬於我們的夢想之地!
吉卜力動畫《借物少女艾莉緹》原著小說
暢銷70年全新譯本
孟奇絲小姐終於決定報警了,警察卻無法完成筆錄。
模型村的失竊案?失蹤案?還是綁架案?
她不知道的是,被綁架的艾莉緹一家能夠成功脫困,回到模型村的家,卻發現待在這裡的每分每秒都不再安全。他們搭上史比勒的餐具盒小船,有月光為他們引路,新的旅程看起來平順美好……人類的說話聲卻劃破河面的寂靜,那聲音是如此可怕,又如此熟悉!竟是綁架犯划著船迎面而來!
這次的旅程,究竟將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
還是從一座天堂航向另一座天堂?
《借物少女》初版於1950年代,吉卜力動畫公司根據原著改編成家喻戶曉的動畫電影《借物少女艾莉緹》。諾頓一手打造的迷你世界使她與托爾金、C‧S‧路易斯、路易斯‧卡洛爾三位奇幻文學大師齊名。時隔七十年,我們重新翻譯此書,重現諾頓優美如詩的文風,以更活潑、現代的語言貼近讀者。期待將這部奇幻經典傳承下去,啟發下一代小讀者用保有想像力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也體會到故事裡小小人們面對困境、未知時的勇氣與韌性。
得獎紀錄
★ 卡內基文學獎十大童書
★ 紐約公共圖書館百年百大童書
★ 路易斯‧卡洛爾書籍獎
★ 美國圖書館協會榮譽推薦
感動推薦
【專文導讀】邱常婷|小說家
【各界好評】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侯怡慧|「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版主
凌性傑|作家
傅宓慧|桃園市龍星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黃筱茵|兒童文學翻譯評論工作者
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家暨研究者
薩芙 |作家、兒少文學研究者
■ “Just because you can’t see something, doesn’t mean it’s not there.”「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閱讀《借物少女》,這部經典傳世的小說時,湧現腦海中的諺語,第一次讀到,是在英國非裔微雕藝術家威拉德.維根(Willard Wigan)的作品故事中,他的作品細微到必須使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小到可以放進針孔中肉眼無法直接看見。
人類居住的世界,眼睛視力所及的範圍,仍非常有限。對於未知或尚未被證實的訊息,艾莉緹口中「普通人類」,對此往往也是充滿好奇與恐懼的。
《借物少女5》,故事一開始便緊抓住讀者的心,到底,是誰「綁架」了「時鐘」一家人?還有多少借物者深受危機呢?人類和借物者之間能否有值得信賴的友誼?更在危急時刻看得見孟奇絲小姐和艾莉緹的真情。
貫穿整部小說情節的信念──「自由」,更是艾莉緹絕對的內在渴望。她需要有行動的自由,思考的自由,更期望能有與人類交往的自由,但自由往往是必須付出代價的。只要是人類,就是壞人?譯者巧妙的在翻譯時做了有趣的諧音連結;譬如:艾莉緹認識的人類男孩湯姆‧郝仁(好人)。
而艾莉緹此生的課題便是學會「借物」。這不僅關係到她的未來,更是整個家族存亡的關鍵。而借物者的存活之道,則是只借生活必需品,其餘皆靠想像力與創造力,利用大自然的產物來完成。
而生活中,同時必須有信仰來支撐。如「教堂」的出現,已在暗示著我們。教堂不僅為艾莉緹一家提供了最後的歸屬,而且也讓露萍伯母有了極大的轉變。
因為新朋友皮格林,讓艾莉緹有機會看見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從閱讀、畫畫、寫詩到寫書,對於艾莉緹來說,是多麼浪漫可敬的事。
父親、母親、史比勒……都是家庭與愛的象徵,藉由小堂弟提姆斯遭遇的最大危機,探討借物家族的生存之道。是否值得為親近人類冒這麼大的風險?
萬物皆平等。人類和借物者有朝一日,是否也能和平相處?
讀著讀著,我彷彿掉進小說中,成為艾莉緹的角色。我想不斷探索生命的種種變化,看看世界的廣闊多彩。
──「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版主 侯怡慧
■ 歡迎來到瑪麗‧諾頓那迷人的借物者世界。所謂的經典,就是即使是物換星移,這故事在漫長的時間軸上仍未被遺忘。瑪麗・諾頓的《借物少女》出版至今已七十餘年,但依舊迷人,透過借物者視角呈現出的「普通人類」世界,以及當時流行的(現在老派的)英式鄉村風景,都能讓我們一窺那世紀的風貌。
拜宮崎駿作品《借物少女艾莉緹》之賜,艾莉緹的形象,躍然紙上,但其實,透過文字,更能看見精緻的借物者世界,細緻的筆觸來寫物、寫景,從第一集就讓我們眼睛一亮。
從他們的視角來看,發現所有習以為常的風景,都變得巨大而新奇。這些小人兒的生活,引人入勝不說,在人類世界的夾縫中生活,也讓他們經歷了很多高潮迭起的磨難。
在第五集的故事中,一開始就從孟奇絲小姐「報警」的一幕拉開序幕,原來艾莉緹一家人「被綁架了」!光是跟警察說著「五六吋左右的借物者失蹤了」,讀者內心就跟警察龐弗雷先生一樣,畫下了大大的問號。
在這一集中,除了有更多的新人物登場之外,驚心動魄的場景也少不了。這一次,他們在普通人類的世界,經歷了綁架、逃亡、搬家,也認識了不一樣的借物者──「壁爐架家」,跟著不善移動的皮格林,在鬧鬼的大房子中住下,一邊享受儲藏室中的美食,一邊聊著他的詩、畫作與閱讀。艾莉緹一句「可是有誰會讀你的書?畢竟會讀書寫字的借物者很少。」,讓人重新思考文學與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故事末尾,一場在教堂中的追趕跑跳蹦,也為整個故事帶來了緊張而刺激的氛圍,幸好他們總能一次次的逢凶化吉。在驚險中,也讓人不禁期待,若還有下一集故事,艾莉緹一家人又會經歷什麼挑戰呢?
──桃園市龍星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傅宓慧
■ 艾莉緹的成長冒險又增添了諸多奇妙的色彩。這一集裡,有春天的新綠、逃脫與遷徙的動盪心情,還有認識新朋友、找回舊夥伴的溫暖色澤。瑪麗‧諾頓再度並陳微觀與宏觀的視角,用精靈的眼睛,探看借物者的世界從來不平凡的每日生活。跟隨艾莉緹的新冒險,跟她一起緊張得心臟怦怦跳,也一同看見陽光灑落在身上的自由與美好。
──兒童文學翻譯評論工作者 黃筱茵
■ 一次又一次不同空間的尋物借物歷程,我們在艾莉緹與其他借物者身上看見這不僅是他們的維生方式、存活之道,其實也讓他們感到新奇好玩而樂在其中,彷彿玩著辦家家酒的遊戲,甚至也有資源回收再利用般的現代意識流動。
不管在教堂、墓園、廚房等任何地方,艾莉緹與所有借物者都在尋物借物的過程裡,學習感知每個物品與人的關係,想像物品背後的故事,並期待物品被借用後的新生模樣與作用。除此之外,透過艾莉緹與所有借物者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覺的外在世界、人類與物品之間,不時有著複雜的悲歡愛欲等行動與衝突發生,也啟發他們的自覺和成長,好像也從世界、人類與物品之中借來了智慧。第五集尾聲艾莉緹曾聆聽惦記的教堂詩歌,歌詞中提到的「普天下的所有生靈」,艾莉緹對經歷過的事情,對「普天下的所有生靈」產生的悲憫愛憐,她的若有所思,也將在閱讀中引領啟迪我們去思想。
──兒童文學作家暨研究者 謝鴻文
■ 《借物少女》是迷人的「惜物之書」,道出小人對於自然、素樸日常與自由的嚮往。書中的少女艾莉緹認為,人類沒有那麼壞,她不想再關在地板下,既不能被看見又渴望冒險。
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孩子必須冒險。但艾莉緹的冒險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故事以孩童般的純真凝視展開,從多次漂浪的旅程中,修繕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裂隙。
戰爭因素,瑪麗‧諾頓帶著孩子離鄉背井,過著簡樸的生活,體會出生靈的脆弱。與前四集相隔二十一年,再提筆向造物主提問──人類要是下一代借物者,如小人一樣為了日子安穩而遷移,真能永保平安嗎?
她要我們想像重拾過去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要我們思考「家」的定義不在於空間大小,在於居住自由。假使借物者必須擺脫依賴人類而活的焦慮,人類更需要學習與萬物共存的智慧。面對環境的永續課題,故事不斷衍生減量、維修、再利用的惜物巧思與美學,提醒我們借物者真實存在於生活之中。
瑪麗‧諾頓擅長以放大視角拉近物體的輪廓,運用自如的感官描寫,設置驚心動魄的海陸空場景,模型屋與教堂,彷彿親身遁入那些奇絕的微縮世界,成為借物者的一員。她說的借物者其實就是我們。
──作家、兒少文學研究者 薩芙
作者簡介:
Mary Norton
瑪麗‧諾頓(1903-1992)
英國兒童文學家。醫生的女兒。從小在萊頓巴扎德鎮一棟喬治時代風格的宅院裡長大。這片宅院目前有部分是萊頓中學的校舍,據說就是《借物少女》故事發生的場景。諾頓在倫敦的教會學校求學,後來接受演員訓練。二戰時帶著四個孩子遷往美國短暫居住,這段時間為英國陸軍駐紐約的採購部工作,同時開始她的寫作生涯。
一九五二年出版《借物少女》,即榮獲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卡內基文學獎。這部作品是她最受歡迎和廣為人知的著作,曾多次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她一手打造的完整迷你世界,使她與托爾金、C‧S‧路易斯、路易斯‧卡洛爾三位奇幻文學大師齊名。
封面插畫
SUI
喜歡月亮,喜歡種花種草,喜歡飄雨的夜晚。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華大學外文所畢業,專職譯者。譯有《時間的皺摺》系列、《現形師傳奇》系列、《世界需要怪小孩》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