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部分,多角度、多層面
結合具體歷史事例,勾勒出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
為讀者展現移民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
著名歷史學者葛劍雄與安介生合著
一部深入探討移民歷史及其文化影響的權威著作
▎波瀾激盪撼九州──中國歷史上著名移民運動掠影
從上古時期的遷移開始,夏商周時期向中原地區的內聚型遷移,先秦時期華夏族的擴散型遷移,封建時代的內聚型移民,到歷史上三次南遷大潮,每一次遷移都影響了當時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格局。
▎人才薈萃話繁盛──移民與文化發達區域的變遷
關中文化區、中州文化區和江南文化區是中國歷史上三大重要文化區域,每一個區域的文化興衰都與移民密切相關。西漢長安的五陵文化區、北魏後期的河洛文化區、南宋杭州的繁華錢塘,這些文化中心的繁榮無不依賴於大量移民的貢獻。
▎燕山胡騎鳴啾啾──周邊民族內遷與中原文化
匈奴、拓跋鮮卑、女真人等周邊民族在內遷過程中逐漸接受漢化,並最終融入中原文化,對中原文化區的轉型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民族的遷入,不僅改變了中原地區的社會結構,也帶來了新的文化元素,豐富了中原文化的內涵。
▎歷經風雨綻奇葩──移民的文化貢獻
移民的艱辛生活和流離失所的經歷,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催生了大量經典作品。此外,移民的跨地域流動也促進了學術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對學術研究產生了正面影響。而移民帶來的不同語言和文化,也在漢語方言地理和傳統戲曲的發展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西天高僧送經來──移民與西域文明的傳播
西域高僧的到來,不僅帶來了佛教經典的翻譯和傳播,也帶來了西域的音樂、舞蹈和其他文化形式。這些西域文化元素與中原文化的融合,極大地豐富了中原地區的文化生活,使中原文化更加多元和豐富。
▎皇城根下「西洋客」──西方移民與西學東漸
耶穌會士等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帶來了西方的科技、文化和思想,引發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與衝突。近代租界的形成,則使得西方移民在中國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對中國舊有的社會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和影響。
▎多少海客到瀛洲──邊疆及海外移民與中國文化的外傳
中國移民在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活動,不僅帶去了中華文化,還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發展。徐福東渡、鄭和下西洋等歷史事件,充分展現了中國移民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和文化傳播的成就。此外,近代「豬仔出洋」和「唐人街」的形成,也反映了海外華人的艱辛歷程和文化適應。
▎穿越迷空覓祖根──移民史與當代中國尋根文化
客家人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移民群體,其形成和發展歷史,展現了中國移民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當代中國的尋根文化運動,則反映了人們對自身歷史和文化根源的重新了解和重視。這一運動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情感的回歸和身分的認同。
本書特色:本書透過各個歷史時期的移民案例,探討了移民如何促成文化交流、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內容涵蓋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多個移民潮流,分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移民對中華文化的影響,並討論了周邊民族內遷及西方移民的文化交流。本書以具體歷史事件和生動事例,深入剖析移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與發展的貢獻。
作者簡介:
葛劍雄,文科資深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指導教授。曾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出版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等著作。
安介生,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出版有《山西移民史》《歷史民族地理》等著作。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波瀾激盪撼九州──中國歷史上著名移民運動掠影
移民史是中國通史的重要分支,重大移民運動同時又都是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無論對政治演變與經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與意義。重大移民運動是移民史的主幹,我們熟悉與了解移民歷史的捷徑,就是從了解這些重要移民運動著手。
第一節 行行重行行──上古歷史中的移民運動及其文化遺韻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上古歷史正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源頭,是中國文明歷史的發育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經歷了從原始野蠻到初級文明階段的漫長發展階段。與此階段歷史特徵相呼應,上古時期的人口遷移也同樣表現出十分奇特的狀況,如遷移頻繁,方向多樣,遷移規模較小等等。在人類社會制度尚未成熟之前,造成人們遷移的最主要因素往往來自外界的侵害,包括自然災害與其他族群的攻擊等。
一、歷史自遷移始──遠古傳說時期的移民行蹤
古老的中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那裡的挑戰是什麼性質,怎麼出現的,還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那裡的情況絕不是安逸的,而是困難的。
──(英國)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
邈遠綿長的歷史,是每一位華夏兒女的驕傲,但人們卻很難體會到先民開拓的艱險。從元謀猿人、藍田人、北京人的出現,到仰紹文化、龍山文化的形成,先民在文明發展中走過的每一步,都滲透著打拚的血汗與慘痛的犧牲。先民們在遼闊土地上的往來遷徙,正勾畫出文明進步的艱難歷程。
廣袤的森林大片消失之後,猿人離開樹叢,來到地面,以直立行走為象徵,開始了向文明人類的艱難跋涉。除卻豺狼虎豹的威脅不談,桃李瓜果已不能滿足演進中人類的需求,為了生存,為了尋找食物,早期人類必須走向更廣闊的地域,尋找合適的生存空間。在這一漫長過程中,先民們學會了用火,學會了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點燃了原始文明的火種。遍布中華大地的原始文化遺址正是早期人類活動留下的深刻印記。然而,所謂「遺址」又可以說是早期人類所遺棄的生活地點,當時,先人們抵禦各種侵害與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還相當薄弱,當他們無法應付面臨的侵害之時,或居留環境惡化之後,往往群起遠徙,另找生存之地。遷徙是原始先民抵禦外來侵害,謀求生存之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正是透過不斷的移徙,他們才為後人留下了繁星般灑落在版圖上的「文明之光」。遷徙與原始文明的創造息息相關,難分難捨。
見於史冊的上古傳說也為我們傳達了同樣的訊息。遷徙活動是華夏族先民早期開拓歷史的主幹,沒有遷徙,就不會演繹出先民可歌可泣的創業之功,也不會有華夏族集團的興盛。根據遠古傳說,中華民族的遠祖應從伏羲及神農算起,是他們帶領先民們開始了農業生產的嘗試,而全面掀開華夏族歷史的始祖,則非黃帝莫屬。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無疑都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創世紀的偉大英雄,而他們的遷徙傳說也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如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當神農氏統治晚期,諸侯部族相互征伐,混戰不休。黃帝安撫萬民,發展農業生產,組成強大的武裝力量,與凶暴的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獲得了全面勝利,從而被各部族首領尊為「天子」。從此,為了除暴安良,維護天下萬國的和睦,黃帝奔波四方,「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步履所及,已包含相當遼闊的地域:
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同「崆峒」),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同「獯鬻」),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
繼位的顓頊進一步發揚了黃帝的功業,他的統轄區已相當遼闊:「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同址、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到帝嚳即位之時,統轄區更是廣袤無垠:「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在我們今人看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均是上古時期最著名的部族集團首領的化身,他們的艱苦努力,也是那時部族首領們艱苦努力的寫照。他們統治的區域及居留地往往顯得較為模糊,正說明他們活動區域已相當廣闊,正處於從游徙向定居生活邁進的過程之中,「遷徙往來無常處」是當時部族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們躲避災禍,尋找新的生存空間的最佳途徑。
上古帝王傳說中,唐堯、虞舜兩位的事蹟更多更複雜,他們的行蹤也更為明確。如「堯都平陽」、「舜都陶城」。關於這些遠古帝王的遺跡,太史公司馬遷的觀點最為通達: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在司馬遷的眼中,所謂「黃帝、堯、舜之處」,也不過是先民的「文化遺址」而已。但是,如果遠古先民在開天闢地後就一直生活在固定不變的區域,也就不會有分布各地的文化遺址。因此,離開對遷徙活動的深刻認識,我們也就不可能全面了解先民生存與演進的真實過程。
正如華夏民族通常將自己家族的始祖與黃帝子孫貫通起來一樣,上古傳說中的遷徙活動也深深滲透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蘊之中。一些傳說中的遷徙事件不僅成為著名的典故,而且成為後人詮解歷史演變軌跡的依據。其中較典型的有「流四凶」的傳說。遠古時期,部落首領對所謂凶頑之徒往往採取驅逐方式,將他們流放於遠離部落的荒僻之地。如一代聖主堯在位之時,工師共工淫邪不堪其任,被流放到幽陵,「以變北狄」;三苗部落頻頻在江淮地區作亂,被遷往三危,「以變西戎」;奸臣驩兜被流放到崇山,「以變南蠻」。舜帝即位後,又有渾沌、窮奇、檮杌、饕餮等四位無惡不作的「不才子」,被稱為「四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憂慮。舜採取果斷措施,將四凶之家遠遠地驅逐至「四裔之地」,天下蒼生拍手稱快。賈逵注云:「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這些傳說應該是遠古時期部落集團內部爭鬥狀況的縮影,無論是否實有其事,但可以肯定,應有不少部落成員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原來的部族,離開原來居留地,移向寥廓荒僻的遠方。
這些移徙傳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因為這些寶貴文獻也是後代人追溯歷史的依據。即使是凶頑難化的「四凶」,就其血統而言,依然是古代帝王的後人,炎黃一系的血脈。他們被遷往四方絕遠之地,也可視為中原華夏族人向邊遠地區的開拓,因此,後世的邊遠民族往往將這些人視為自己的祖先,從而使自己歸入黃帝子孫的行列。
二、匯聚「中國」──夏商周時期向中原地區內聚型遷移
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西漢〕司馬遷《貨殖列傳》
大禹是上古傳說中的一位聖王,他的功業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帝王。在遠古洪水滔天,江河氾濫之時,四海塗炭,萬民悲苦。為拯救黎民於水火,大禹勞身焦思,在外奔波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終於制服洪水,造福庶民,開闢了華夏歷史的新紀元。同時,大禹又是中國最早的王朝──夏王朝的創始者。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夏王朝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如先秦時期最重要的一個民族與國家概念就是所謂「中國」,而「中國」方位的確立與夏朝歷史有密切的關係。
傳說中夏國國都並不只一個,「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而大禹最早受封為夏伯,封地在豫州外方之南,即今河南禹州市。又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夏朝歷代帝王居住過的首都有六個之多:(1)陽城,在今河南登封市東南。(2)斟尋,在今河南鞏義市西南。(3)帝丘,在今河南濮陽縣西。(4)原,今河南濟源市西北。(5)老丘,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6)西河,在今河南內黃縣東南。
都城一般都是王朝中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區域,都城的遷移象徵著王朝政治中心的轉移以及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儘管夏王朝的存在與否,尚未在學術界獲得一致意見,不過,文獻所記載夏朝國都的頻繁遷徙,依然為我們了解上古先民的生活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資訊。遠古時期統一政治共同體──國家形成初期,社會生產力極度低下,人們抵禦自然與他族侵害的能力非常脆弱,維持穩定需要強盛的實力。當感到力不從心之時,部族首領們不得不選擇遷移來躲避災難,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開始新的生活。
與以往印象模糊的遷移運動不同,夏朝國都遷移的起始方位更為具體。然而,不難發現,這些昭示出夏朝君主們行止的方位,地理跨度並不大,集中於今天山西省南部及河南省大部。這些方位所在的區域,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最初的輪廓。「國」字古文為「或」,為武裝守衛一地之意。在天下萬國之中,「中國」自然是居於核心之地的邦國。沒有中國的確立,也就不會有與「四裔」、「四海」的區別。夏王朝作為當時最強盛的部落聯盟集團,其國都遷移的軌跡,就劃出了「中國」的方圓。從此,「中夏」、「東夷」、「西戎」、「北狄」、「南蠻」等兼有地理與民族意義的概念相繼出現了。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時期,誰要想成為天下萬國的統治者,就必須要占領「中國」,而「中國」的地域範圍也有逐步擴展的趨勢。
第一章 波瀾激盪撼九州──中國歷史上著名移民運動掠影
移民史是中國通史的重要分支,重大移民運動同時又都是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無論對政治演變與經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與意義。重大移民運動是移民史的主幹,我們熟悉與了解移民歷史的捷徑,就是從了解這些重要移民運動著手。
第一節 行行重行行──上古歷史中的移民運動及其文化遺韻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上古歷史正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源頭,是中國文明歷史的發育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經歷了從原始野蠻到初級文明階段的漫長發展階段。與此階段歷史特徵相呼...
推薦序
序
十多年來,我在研究中國移民歷史的過程中,深感移民與文化傳播關係之密切、影響之深遠,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包。但在我與同事合著的六卷本《中國移民史》中,能夠用於這一方面論述的篇幅相當有限。所以我很希望有機會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或者將已有成果做更廣泛的傳播,所以這些年間常以移民與文化為題寫些普及性的文章,或做些這方面的講座。但與移民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豐富內容相比,實在只是九牛一毛。
介生自攻讀碩士學位起即以移民史為研究方向,並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出版了一部區域移民史專著──《山西移民史》。他從事中國移民史研究多年,一直留意移民對文化傳播的影響,累積了相當多的成果。因此當我們一致認為應該寫這本書時,我很自然地希望以他為主將計畫付諸實現。但因忙於其他工作,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只是與他討論了章節目錄,並看了全部書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
在寫作過程中,介生參閱了包括《中國移民史》在內的大量學術著作,這在本書後的「主要參考書目」中有著充分的反映,同時也結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將本來是面向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充分消化吸收後,再融入自己的理解與研究心得,使之轉化為可讀性強且內容豐富的新作,是要花費不少精力的,這些都是介生的貢獻。不過,移民與文化的關係和影響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實在不是這本小書所能負擔,所以本書只能選擇了其中的一部分。為了使本書有更多的讀者、適應更廣泛的需求,本書著重提供了眾多典型而生動的歷史事例,以求從多方面、多角度反映移民與文化之間複雜的關係,同時避免煩瑣的考證和過多的注釋。有興趣的讀者可按「主要參考書目」的指引,在相關專著中繼續尋找更詳細的論述。
照理我不應署名,更不應排在介生的前面。不過由於我與介生之間的師生關係,在他的執意堅持下,只好使他屈居次位。所以我必須做此說明,使讀者明白實際情況。至於對書中可能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我自然不能辭其咎。
葛劍雄
序
十多年來,我在研究中國移民歷史的過程中,深感移民與文化傳播關係之密切、影響之深遠,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包。但在我與同事合著的六卷本《中國移民史》中,能夠用於這一方面論述的篇幅相當有限。所以我很希望有機會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或者將已有成果做更廣泛的傳播,所以這些年間常以移民與文化為題寫些普及性的文章,或做些這方面的講座。但與移民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豐富內容相比,實在只是九牛一毛。
介生自攻讀碩士學位起即以移民史為研究方向,並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出版了一部區域移民史專著──《山西移民史》。他...
目錄
序
引言
第一章 波瀾激盪撼九州—中國歷史上著名移民運動掠影
第一節 行行重行行—上古歷史中的移民運動及其文化遺韻
第二節 遭遇強權—封建時代的內聚型移民
第三節 逃避災難—中國歷史上三次南遷大潮
第四節 附麗都城—由遷都引發的移民運動
第五節 渴望土地—歷史上墾荒型移民潮
第二章 人才薈萃話繁盛—移民與文化發達區域的變遷
第一節 五方雜處的「天府」—移民與關中文化區的變遷
第二節 人眾方為天下中—移民與中州文化區的盛衰
第三節 南人多是北人來—移民與江南文化區的興盛
第三章 燕山胡騎鳴啾啾—周邊民族內遷與中原文化
第一節 胡越一家聚中華——內遷—周邊民族接受漢化的捷徑
第二節 堂堂「天府」成「戎落」—周邊民族內遷與中原文化區的轉型
第四章 歷經風雨綻奇葩—移民的文化貢獻
第一節 夢斷故園山川—移民與文學創作
第二節 梅花香自苦寒來—移民與學術研究
第三節 天涯何處覓鄉音—移民與方言地理及傳統戲曲
第五章 西天高僧送經來—移民與西域文明的傳播
第一節 西域「鑿空」胡風吹—西域移民與中原的「胡化」之風
第二節 天竺高僧成帝師—西域移民與佛教文化之傳播
第六章 皇城根下「西洋客」—西方移民與西學東漸
第一節 中西曆法孰優劣—洋教士與西方科技知識的傳入
第二節 「十里洋場」費思量—近代租界移民對中國舊文化的衝擊
第七章 多少海客到瀛洲—邊疆及海外移民與中國文化的外傳
第一節 於迷離處見真情—古代中國向日本、朝鮮移民的文化影響
第二節 「三寶靈廟」遍南洋—東南亞地區中國移民遭遇與「鄭和崇拜」現象
第三節 「豬仔出洋」與「唐人街」—近代苦力貿易與海外華人社區狀況
第八章 穿越迷空覓祖根—移民史與當代中國尋根文化
第一節 「客民」「客家」遍中華—移民史與客家文化源流
第二節 何處家山何處根—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巡禮
第三節 四海同根—尋根寄語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序
引言
第一章 波瀾激盪撼九州—中國歷史上著名移民運動掠影
第一節 行行重行行—上古歷史中的移民運動及其文化遺韻
第二節 遭遇強權—封建時代的內聚型移民
第三節 逃避災難—中國歷史上三次南遷大潮
第四節 附麗都城—由遷都引發的移民運動
第五節 渴望土地—歷史上墾荒型移民潮
第二章 人才薈萃話繁盛—移民與文化發達區域的變遷
第一節 五方雜處的「天府」—移民與關中文化區的變遷
第二節 人眾方為天下中—移民與中州文化區的盛衰
第三節 南人多是北人來—移民與江南文化區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7-10ISBN/ISSN:978626394486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6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