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完整研究馬克思的生平傳記 全新梅林譯本】
馬克思,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
其重要著作《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以及創始的「馬克思主義」
深深影響人類歷史至今,延伸出許多派別、學術體系。
梅林的馬克思傳記,包含及總結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當時經濟、政治、文學和哲學的發展中所有的著作、政治和組織活動,以及他們的生活樣態,是第一部全面介紹馬克思生平的書,首次出版在1918年,而後再刷多次,銷售逾上萬冊。
本書是根據1933年(馬克思逝世五十週年)所發行的新版所編譯,書末新增〈附錄〉,使讀者能進一步認識1918年後的馬恩原作發表、新出文獻、各方研究結果,以及它們所引起各種最為重要的問題和社會進展。
※列寧曾在著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提及:「梅林不僅是一位願意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而且是一位善於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
※馬克思的女兒勞拉.拉法格形容作者筆觸:「家庭生活許多已遺忘的記憶,透過梅林的描述而重新鮮活起來。」
※集權威性、資料性及藝術性於一體的傳記,欲一探馬克思主義的叩門磚。
作者簡介:
弗朗茲.梅林(Franz Mehring)
新聞記者、報社主編、歷史學家、社會主義者。出身中產階級,但致力工人階級(無產階級)運動,其最大貢獻為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方法應用在文化和文藝上,著有《萊辛軼事》、《馬克思》等書。
譯者簡介:
李華夏
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南伊立諾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等校兼任教授。審定多本經濟專書,譯有《論降低利息和提高貨幣價值的後果》、《效益主義》、《資本主義的未來》、《國富論》、《凱因斯》等書。
章節試閱
【作者自序】
本書有它自己的一段小歷史。當建議發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集的時候,馬克思的女兒勞拉.拉法格女士,提出一個她贊同這建議的條件,要我作她的代表參加編輯工作。一九一○年十一月十號她寫信來允許我作一些我認為必要的注釋、說明或修改。
其實我並不曾使用過這種特權,因為並無重要異議發生於編輯之間,即編輯伯恩斯坦和我自己之間—倍倍爾不過掛名在這工作上而已。我既沒有機會,也沒有權力,自然更沒有存心依照拉法格的意旨去干涉他的工作,除非有確實而急需的理由。
然而,在編纂這通信集的長久工作期間,我在學習時所獲得的關於馬克思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了。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把它組織成一部傳記,尤其是我知道拉法格女士會喜歡這計畫。我取得她的友情和信任,並不因為她以為我是她父親最博學、最賢明的弟子,而是因為她覺得我對於他的性格曾經有過最深的考究,而或許能夠把他描寫得最清楚吧。在談話和通信中她往往使我相信,她家庭生活的許多多半已遺忘的記憶,曾經由於我的《德國社會民主
黨史》中的敘述而重新鮮活起來,尤其是在我所發表的《遺文集》中,而由於我的著述,她常聽見她父母說過的許多姓名,都從模糊的存在顯現為分明的實體了。
不幸,這崇高的女性在她的父親和恩格斯的通信集出版之前早已離世了。在她自願脫離生命之前幾小時,她寄給我一封友好的遺書。她稟賦著她父親的宏偉性格;我要向逝者表達感謝之情,因為她信託我發表許多他的珍貴遺作,絲毫沒有意圖干預我任何批評的判斷。例如,她把拉薩爾給她父親的信都交給我,雖然她從我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史》上知道我如何用力替拉薩爾反駁馬克思。
當我開始實行寫作馬克思傳的志願時,馬克思主義者陣營中兩位衛道的健將就不能表示一點如這心胸廣大的女性的寬宏氣概。他們竭力吹起義憤的號角,因為我在《新時代》上敘述馬克思與拉薩爾和與巴枯寧的關係,有一兩處竟敢首先不向黨中流行的傳說叩頭。
最後,考茨基斥責我在大體上「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辜負了」拉法格女士的委託。當我固執著實行寫下去的時候,他甚至用了《新時代》的六十多頁寶貴篇幅來攻擊我。在這攻擊之中梁贊諾夫曾經竭力證明我犯了最卑劣的背叛馬克思的罪,夾帶著只有發昏才會那樣糊塗的滔滔辱罵。出於禮貌而不願說出他的真名的那麼一種感情,我曾經任隨這些人去說,但是我應該對我的讀者聲明:我對於他們的精神的恐怖行為並不曾絲毫讓步,而且我在本書中敘述馬克思與拉薩爾和巴枯寧的關係,是嚴格遵照史實的真確性來處理的,並不理會黨中流行的傳說。當然,在這樣做的時候我也曾經避免任何爭論。
我的讚美和我的批評—這兩者在任何好傳記中必定有同等地位—都集中在一個偉大人物上,這人論及他自己最愛說的話是「人情的事沒有一件對我而言是生疏的」。當我從事這著作的時候,我規定給自己的任務是表現他的一切崢嶸雄壯的偉大性。
我的目的決定了我達成它的方法。一切歷史的著作同時是藝術和科學,而這尤其適用於寫傳記。我一時不能記起哪個丑角首先發表這奇怪的意見:美學的考究在歷史科學的殿堂中是沒有地位的。而且我必須坦白供認—或許這是我自己應該羞愧的—我厭惡資產階級社會還不如厭惡那些粗暴的思想家們那麼深,他們因為要誹謗可敬的伏爾泰(Voltaire),說只有一本正經的可厭文體才是可以容許的文體。在這一點上馬克思大約是和我一致的。對於他所喜歡的古希臘人,他曾經把克利俄(Clio)算作九個繆斯(Muse) 之一。真理是:只有輕蔑繆斯的人才是繆斯所輕蔑的。
倘若我可以假定讀者贊同我的著作所採取的形式,那麼我還必須請求稍稍原諒它的內容。才一開始我就面臨一種無可奈何的必要:防止這書發展得太長,同時要把它保持在至少是較為進步的工人們所能理解的限度之內。現在它已經發展到比我原來的計畫多出一半了,我常常被迫而把一行減縮為一個字、一頁減縮為一行、一章減縮為一頁!當我分析馬克思的科學著作時尤其苦於這種外來的壓迫,而為預防對於這事的任何疑惑,我刪掉了一個大作家的任何傳記所慣用的副標題中的第二項目:「他的生活和著作」。
無疑的,馬克思無比的高度,多半是因為思想和行動在他是不可分割地聯貫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更無疑的是,鬥士的他往往勝過思想家的他。社會主義的偉大先驅者們全都同意這一點;如拉薩爾所說,只要行動的時機一到,他是何等高興地放下他所知道的一切不寫的!馬克思的終身信徒們,三、四十年以來沉思冥想過他著作的每一逗點的人們,到了他們可以、且必須像馬克思一樣起而行動的歷史時機,卻全然失措了。他們只是搖擺,像在狂風中顫抖的風向標似的。
不過,我並不願裝出自以為是被請來指示別人馬克思所領有的浩大智識疆域的神氣。例如,因為要給予讀者明確適當的馬克思《資本論》第二、第三卷的概觀,我曾經請求我的朋友羅莎.盧森堡的幫助,因為她的慨然應允,馬克思也許會像我一樣感謝她。本書第十二章第三節〈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她寫的。
我很歡喜能夠把她的珍貴作品收編在我的書裡面,而我同樣欣喜我們的朋友蔡特金允許我在她的旗幟之下把我的小船駛入滿潮的海裡。這兩位女士的友誼對於我是一種無上的安慰,當洶湧的狂風已經把那些「男子氣概、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先驅者」像秋風裡的枯葉般掃蕩掉的時候。
梅林(Franz Mehring)
柏林,施泰格利茨鎮,一九一八年三月
【作者自序】
本書有它自己的一段小歷史。當建議發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集的時候,馬克思的女兒勞拉.拉法格女士,提出一個她贊同這建議的條件,要我作她的代表參加編輯工作。一九一○年十一月十號她寫信來允許我作一些我認為必要的注釋、說明或修改。
其實我並不曾使用過這種特權,因為並無重要異議發生於編輯之間,即編輯伯恩斯坦和我自己之間—倍倍爾不過掛名在這工作上而已。我既沒有機會,也沒有權力,自然更沒有存心依照拉法格的意旨去干涉他的工作,除非有確實而急需的理由。
然而,在編纂這通信集的長久工作期間...
作者序
【編譯者序兼導讀】
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再來回顧十九世紀受大規模工業發展引起了人與人關係驟變,所帶來社會科學波瀾壯闊的興盛,雖不如當今資訊、半導體產業風起雲湧,引發人與環境關係至危急關頭那樣的炫麗奪目;但其影響之深遠實不遑多讓。而推動這股風暴的領導人物,正是「譽之者,謂之勞工運動的精神導師」,「毀之者,謂之階級鬥爭的作俑元凶」的馬克思!由於本書對其一生之行事已有足夠的陳述及評論,再加上附錄,補上解密的文件。在此不必贅言,僅想就本書所提供的素材,用中國傳統對知識分子(士)的期許予以對照,俾印證地無分西東,人無分中外,能成就一份志業的人,都符合若干普世的標準。
一、生存的環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馬克思從出社會後一直都不順),勞其筋骨(由於居住環境惡劣,常被慢性病折磨),餓其體膚(馬克思曾窮到全家只靠啃麵包渡日),空乏其身(常被家庭瑣事煩心,子死、女死竟要借錢下葬),行拂亂其所為(推動許多計畫都有意想不到的打擊),所以動心忍性(堅持數十年完成他的《資本論》),曾益其所不能(其畢生著作對後世的影響不可謂小)。
二、對革命的堅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解放無產階級),造次(受通緝)必於是,顛沛(流寓國外)必於是。
三、對改造社會的策略:盈科(先改進一地之不足)而後進(再擴及全球)。
四、對服務社會的態度:樂則行之(符合其追求目標的任務傾全力以赴),憂則違之(損及其目標的達成雖厚利都不屑為之)。
五、與恩格斯的盟誼:誠西方之「管鮑之交」,勝於「伯牙子期」之知音(恩格斯長期無怨言金援馬克思至其生命告終,再整理其遺著)卻無介之推的遺憾!
總括一句,微斯人,弱勢族群(的前景)其誰與歸(靠誰指引),故冠以
其懷璧(創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法)無浮沉感(堅信一定能應驗);
人在山(不參與一般的社會應酬)有進退心(茍有利革命,不計寵辱)。
是否公允,留待讀者看完全書再細細體會,或許對現今時局有所啟發。
李華夏
【編譯者序兼導讀】
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再來回顧十九世紀受大規模工業發展引起了人與人關係驟變,所帶來社會科學波瀾壯闊的興盛,雖不如當今資訊、半導體產業風起雲湧,引發人與環境關係至危急關頭那樣的炫麗奪目;但其影響之深遠實不遑多讓。而推動這股風暴的領導人物,正是「譽之者,謂之勞工運動的精神導師」,「毀之者,謂之階級鬥爭的作俑元凶」的馬克思!由於本書對其一生之行事已有足夠的陳述及評論,再加上附錄,補上解密的文件。在此不必贅言,僅想就本書所提供的素材,用中國傳統對知識分子(士)的期許予以對照,俾印證地...
目錄
作者自序
費茲傑羅序
編譯者序兼導讀
第一章 早年
一、家庭和學校
二、燕妮女士
第二章 黑格爾的學徒
一、在柏林的第一年
二、青年黑格爾派
三、自我意識哲學
四、博士論文
五、《逸話》和《萊茵報》
六、萊茵議會
七、鬥爭的五個月
八、費爾巴哈
九、婚姻和放逐
第三章 流寓巴黎
一、《德法年鑑》
二、哲學的展望
三、〈論猶太問題〉
四、法蘭西文明
五、《前進報》和馬克思被逐
第四章 恩格斯
一、辦公室和軍營
二、英國文明
三、《神聖家族》
四、一部社會主義的基本著作
第五章 亡命布魯塞爾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
二、「真正社會主義」
三、魏特林與普魯東
四、歷史唯物論
五、《德文布魯塞爾報》
六、共產主義者同盟
七、布魯塞爾的宣傳
八、《共產黨宣言》
第六章 革命與反革命
一、二月和三月
二、六月
三、對俄戰爭
四、九月
五、科隆的民主
六、弗萊里格拉特和拉薩爾
七、十月與十一月
八、背信的法令
九、又一懦弱的詭計
第七章 流寓倫敦
一、《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
二、金克爾事件
三、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分裂
四、流放中的生活
五、霧月十八號
六、科隆共產黨審理案
第八章 馬克思與恩格斯
一、天才與社會
二、無比的盟誼
第九章 克里米亞戰爭和危機
一、歐洲政治
二、厄克特、哈尼和瓊斯
三、家庭和朋友
四、一八五七的危機
五、《政治經濟體批判》
第十章 王朝的興替
一、義大利戰爭
二、和拉薩爾的爭論
三、流亡者之間的新鬥爭
四、幾段插曲
五、《福格特先生》
六、家務和私事
七、拉薩爾的煽動
第十一章 國際工人協會的早年
一、國際工人協會的創立
二、《國際工人協會開場白》
三、和施韋策的決裂
四、倫敦第一次大會
五、普奧戰爭
六、日內瓦大會
第十二章 《資本論》
一、產前劇痛
二、第一卷
三、第二卷和第三卷
四、《資本論》的際遇
第十三章 國際工人協會的極盛時代
一、英國、法國和比利時
二、瑞士和德國
三、巴枯寧的煽動
四、社會民主聯盟
五、巴塞爾代表大會
六、日內瓦的混亂
七、機密通信
八、愛爾蘭大赦和法國公民投票
第十四章 國際工人協會的衰落
一、色當
二、色當之後
三、《法蘭西內戰》
四、國際工人協會與巴黎公社
五、巴枯寧的反對派
六、第二次倫敦會議
七、國際工人協會的瓦解
八、海牙會議
九、臨別的悲痛
第十五章 最後十年
一、馬克思在家裡
二、德國社會民主黨
三、無政府主義與近東戰爭
四、新時代的曙光
五、暮色
六、最後一年
附錄
一、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準備工作
二、《黑格爾法律哲學批判》
三、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四、馬克思的初期經濟學研究和著作
五、作為第一國際組織者的馬克思
六、《德意志意識形態》
七、馬克思與科隆「工人協會」
八、第一國際
九、馬克思—恩格斯與拉薩爾—施韋策
十、馬克思與巴枯寧
卡爾‧馬克思年表
作者自序
費茲傑羅序
編譯者序兼導讀
第一章 早年
一、家庭和學校
二、燕妮女士
第二章 黑格爾的學徒
一、在柏林的第一年
二、青年黑格爾派
三、自我意識哲學
四、博士論文
五、《逸話》和《萊茵報》
六、萊茵議會
七、鬥爭的五個月
八、費爾巴哈
九、婚姻和放逐
第三章 流寓巴黎
一、《德法年鑑》
二、哲學的展望
三、〈論猶太問題〉
四、法蘭西文明
五、《前進報》和馬克思被逐
第四章 恩格斯
一、辦公室和軍營
二、英國文明
三、《神聖家族》
四、一部社會主義的基本著作
第五章 亡命布魯塞...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76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