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婁勝華
定價:NT$ 230
優惠價:79 折,NT$ 18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1
本書為「澳門知識叢書」之一種。本書追尋澳門社團的起源與流變,描繪澳門社團發展的歷史軌跡與線索,分階段概括澳門社團發展歷程及其特徵;同時也敘述與分析澳門社團在特區時期的發展現狀,從數量與結構上觀察回歸以來澳門社團的發展新貌。通過對澳門社團角色與功能的演變進行概括分析,並對其中的代表性社團進行重點介紹,從而以點、線、面的結合向讀者呈現澳門社團的整體形態。
作者簡介:
婁勝華,澳門理工大學公共行政學教授兼博導,博士。先後擔任多項職務,包括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全職顧問、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非全職顧問、社會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學會會長、澳門學者同盟副會長、中華慈善百人論壇召集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政府管治與公共政策。出版學術著作《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澳門公共行政案例研究》、《新秩序:澳門社會治理研究》等多部。發表〈澳門政府規模的實證研究〉、〈社會合作主義與澳門治理模式的選擇〉等學術論文百餘篇。
譯者簡介:
導言
澳門素有“社團社會”之稱。在澳門諸多令人注目的社會現象中,社團及其頻密的活動堪稱一絕。澳門有數量龐大的社團組織,也有蓬勃活躍的社團活動以及市民志願性活動。在澳門,社團不僅表現出林立街頭的社團牌匾、眼花繚亂的社團媒體廣告等隨處可見的外在表徵,而且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著全方位強度滲透和深度參與,由此成為澳門社會的一個標誌性特徵。可以說,社團構成了觀察澳門社會的一個獨特視角,要認識澳門,就不能不認識澳門的社團。
澳門社團具有悠久的發展史。社團在澳門存在的歷史與本地社會史一樣久遠。從神緣組織到世俗性慈善組織,再從職業性社團到知識性社團,各種形式的社團都曾在澳門出現。實際上,社團的類型與形式是社會需要的結果。在澳門社團起源階段,民間宗教信仰組織是其主要形態。而隨著社會對慈善公益的需求,包括宗教性與世俗性慈善社團在內的公益性民間結社興起為一種重要的社團組織形式。進入19世紀之後,崛起的澳門華商出於保護和增進共同利益的考慮,開始創建工商社團,尤其是會館組織。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澳門經濟中現代性因素的增長,原有行會性質的會館組織分化為雇主階層的商會組織與勞工階層的工會組織。1913年,作為澳門工商界樞紐組織的澳門商會正式成立,1916年更名為澳門中華總商會。1920年,作為澳門知識界團體的中華教育會成立。至20世紀50年代初,隨著新中國的創立,一批政治上傾向新中國的社團在澳門成立。1950年,澳門工聯、澳門婦聯、澳門學聯等社團陸續創建。至此,澳門主要的功能性代表社團多告成立。回歸後,澳門的政治環境發生轉折。按照《澳門基本法》的規定,社團成為特區政府管理社會的重要參與者,開始深度參與特區社會事務的管理。由此,結社參政成為推動社團成立的重要動力之一。同時,回歸後特區政府財政收入迅猛增長,為向社團輸入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政治環境的改變及其他有利條件的形成推動澳門社團進入加速發展期。數量驟增、發展迅速、結構多元、涉域廣泛,成為特區時期澳門社團發展的基本特徵。
在澳門歷史上,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發揮了無法代替的作用。回歸前,澳門由葡萄牙管治,葡管澳門實行的是間接治理,即由葡萄牙掌管的澳葡政府未能深入到社會中下層的治理,也極少向社會提供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因此,中下層社會治理則通過社團(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團)作為仲介實行社會自治,由此,社團出現“擬政府化”與“擬政黨化”功能。“擬政府化”是指社團類似政府那樣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維護社會整合與承擔社會價值,甚至提供身份證明;而“擬政黨化”是指社團像政黨那樣,發揮參與選舉、利益整合與利益表達等功能。
隨著澳門特區的成立,澳門社團在多個領域深度參與公共治理,從社會服務到政策倡導,從參加選舉到輸送人才,都成為社團組織治理參與的內容。在社會服務提供方面,社團組織直接為居民提供綜合性、專業性與志願性社會服務。在選舉參與方面,社團組織直接參加行政長官選舉與立法會選舉。在政策參與方面,社團組織是特區許多政策的倡議者與特區公共政策的主要諮詢者。在治理人才輸送方面,社團組織是特區管治人才來源的主要渠道與培養平臺。在權益維護方面,不同類型社團積極推進會員及居民的權益保障工作。澳門社團組織的治理參與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社會服務領域,形成了社團與政府合作供給的局面;在政治形態上,形成和諧型政治而非對抗型政治;在社會政治力量方面,形成多元均衡分佈格局。
因此,本書以澳門社團的起源與流變為線,描繪澳門社團發展的歷史軌跡,分階段概括澳門社團發展歷程及其特徵。本書並敘述與分析澳門社團在特區時期的發展現狀,從數量與結構上觀察回歸以來澳門社團的發展新貌,並對澳門社團的角色與功能演變進行概括分析。本書挑選澳門的代表性社團進行重點介紹,以點、線、面的結合向讀者呈現澳門社團的整體形態。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婁勝華
優惠價: 79 折, NT$ 182 NT$ 23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1
本書為「澳門知識叢書」之一種。本書追尋澳門社團的起源與流變,描繪澳門社團發展的歷史軌跡與線索,分階段概括澳門社團發展歷程及其特徵;同時也敘述與分析澳門社團在特區時期的發展現狀,從數量與結構上觀察回歸以來澳門社團的發展新貌。通過對澳門社團角色與功能的演變進行概括分析,並對其中的代表性社團進行重點介紹,從而以點、線、面的結合向讀者呈現澳門社團的整體形態。
作者簡介:
婁勝華,澳門理工大學公共行政學教授兼博導,博士。先後擔任多項職務,包括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全職顧問、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非全職顧問、社會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學會會長、澳門學者同盟副會長、中華慈善百人論壇召集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政府管治與公共政策。出版學術著作《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澳門公共行政案例研究》、《新秩序:澳門社會治理研究》等多部。發表〈澳門政府規模的實證研究〉、〈社會合作主義與澳門治理模式的選擇〉等學術論文百餘篇。
譯者簡介:
導言
澳門素有“社團社會”之稱。在澳門諸多令人注目的社會現象中,社團及其頻密的活動堪稱一絕。澳門有數量龐大的社團組織,也有蓬勃活躍的社團活動以及市民志願性活動。在澳門,社團不僅表現出林立街頭的社團牌匾、眼花繚亂的社團媒體廣告等隨處可見的外在表徵,而且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著全方位強度滲透和深度參與,由此成為澳門社會的一個標誌性特徵。可以說,社團構成了觀察澳門社會的一個獨特視角,要認識澳門,就不能不認識澳門的社團。
澳門社團具有悠久的發展史。社團在澳門存在的歷史與本地社會史一樣久遠。從神緣組織到世俗性慈善組織,再從職業性社團到知識性社團,各種形式的社團都曾在澳門出現。實際上,社團的類型與形式是社會需要的結果。在澳門社團起源階段,民間宗教信仰組織是其主要形態。而隨著社會對慈善公益的需求,包括宗教性與世俗性慈善社團在內的公益性民間結社興起為一種重要的社團組織形式。進入19世紀之後,崛起的澳門華商出於保護和增進共同利益的考慮,開始創建工商社團,尤其是會館組織。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澳門經濟中現代性因素的增長,原有行會性質的會館組織分化為雇主階層的商會組織與勞工階層的工會組織。1913年,作為澳門工商界樞紐組織的澳門商會正式成立,1916年更名為澳門中華總商會。1920年,作為澳門知識界團體的中華教育會成立。至20世紀50年代初,隨著新中國的創立,一批政治上傾向新中國的社團在澳門成立。1950年,澳門工聯、澳門婦聯、澳門學聯等社團陸續創建。至此,澳門主要的功能性代表社團多告成立。回歸後,澳門的政治環境發生轉折。按照《澳門基本法》的規定,社團成為特區政府管理社會的重要參與者,開始深度參與特區社會事務的管理。由此,結社參政成為推動社團成立的重要動力之一。同時,回歸後特區政府財政收入迅猛增長,為向社團輸入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政治環境的改變及其他有利條件的形成推動澳門社團進入加速發展期。數量驟增、發展迅速、結構多元、涉域廣泛,成為特區時期澳門社團發展的基本特徵。
在澳門歷史上,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發揮了無法代替的作用。回歸前,澳門由葡萄牙管治,葡管澳門實行的是間接治理,即由葡萄牙掌管的澳葡政府未能深入到社會中下層的治理,也極少向社會提供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因此,中下層社會治理則通過社團(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團)作為仲介實行社會自治,由此,社團出現“擬政府化”與“擬政黨化”功能。“擬政府化”是指社團類似政府那樣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維護社會整合與承擔社會價值,甚至提供身份證明;而“擬政黨化”是指社團像政黨那樣,發揮參與選舉、利益整合與利益表達等功能。
隨著澳門特區的成立,澳門社團在多個領域深度參與公共治理,從社會服務到政策倡導,從參加選舉到輸送人才,都成為社團組織治理參與的內容。在社會服務提供方面,社團組織直接為居民提供綜合性、專業性與志願性社會服務。在選舉參與方面,社團組織直接參加行政長官選舉與立法會選舉。在政策參與方面,社團組織是特區許多政策的倡議者與特區公共政策的主要諮詢者。在治理人才輸送方面,社團組織是特區管治人才來源的主要渠道與培養平臺。在權益維護方面,不同類型社團積極推進會員及居民的權益保障工作。澳門社團組織的治理參與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社會服務領域,形成了社團與政府合作供給的局面;在政治形態上,形成和諧型政治而非對抗型政治;在社會政治力量方面,形成多元均衡分佈格局。
因此,本書以澳門社團的起源與流變為線,描繪澳門社團發展的歷史軌跡,分階段概括澳門社團發展歷程及其特徵。本書並敘述與分析澳門社團在特區時期的發展現狀,從數量與結構上觀察回歸以來澳門社團的發展新貌,並對澳門社團的角色與功能演變進行概括分析。本書挑選澳門的代表性社團進行重點介紹,以點、線、面的結合向讀者呈現澳門社團的整體形態。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