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案】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日十分鐘=簡單的艾灸養生術
【內容簡介】寒濕為百病之因,艾灸為百效之療。一書在手,疾病可知,艾灸施用,療效速得,其體康健──中國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吳中朝(著有暢銷書:《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大都會文化出版)
補充人體元氣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
氣通則血行,氣滯則血淤。艾灸正是以溫熱的療法推動氣血的順暢運行,如同在擁塞的高速公路上安排交通警察,哨子一吹疏通堵車問題。舒經活絡、溫經散寒,達到養生保健、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陽氣充足則「年輕態,健康體」,元氣飽滿!
艾灸能改善氣色,使皮膚紅潤細膩、散發光澤
常做艾灸,溫氣行血、散冷除濕、調和陰陽、扶正祛邪,肌膚問題(例如青春痘、長斑、黑眼圈、浮腫)自然迎刃而解。
艾灸之餘,運用與病症相對應的簡單按摩和特效簡便方,平日按一按、捏一捏,同樣能夠減輕病痛,吃粥、喝茶就能治病與養生,何樂而不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石晶明
中醫名家施維智先生之真傳弟子,行醫三十餘年,開診所、寫文章、辦講座、收洋徒弟、批判偽中醫、網路義務諮詢……,年近六十仍然精力十足,只為將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傳承下去,讓中醫在海內外飄香。歷任上海濟南街道醫院、淮海街道醫院院長,上海市盧灣區衛生工作者協會副主任。曾多次在《解放日報》、《生活週刊》、《上海大眾衛生報》、《家庭生活》、《健康嚮導》、《上海中醫藥報》、《康復》、《搜狐網》等多家報刊及媒體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出版著作十餘部。
章節試閱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灸療中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艾葉,故灸療常常又被人稱之為「艾灸」。中國祖先使用艾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他們在每年農曆的四五月間,艾葉茂盛之時,將其摘下或連枝割下,曬乾或陰乾後以作藥用。其中以湖北蘄州出產艾草品質最佳,葉厚而絨多,這便是「蘄艾」為何如此著名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樣一味看似普通、貌不驚人的植物葉子,卻有著「百草之王」的美譽。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讚譽以艾葉灸療能夠治百病、祛風邪,保人體康健。
「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正是由於艾葉主要生長於光照較為強烈、山巒朝南的陽坡面,又是在每年陽氣正處於上升階段的端午節前後採摘收取,所以是純陽之品,具有起死回生、溫經通絡之神效。故著名藥物學家陶弘景在其《名醫別錄》中稱「艾葉,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在臨床上,艾葉除了可加工製成艾條、艾炷燃燒灸用之外,它還常與其他中藥組成湯藥供人內服。如中醫婦科中的「膠艾湯」、「艾附暖宮丸」等處方中均有艾葉。
秋季防涼健脾胃
秋季處在夏火冬水之間,人與自然陰陽轉換之時,故二十四節氣中有「秋分」一氣,寓意天地之中陰陽各半、夏冬之分。因此,隨著夏去秋來、酷暑漸去,人體養生保健的重點,也必須按照「天人相應」的原則,由養陽向養陰,並為以後的冬令進補做好準備。但五行中秋季屬金,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最易傷肺,是呼吸道等系統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此時既不可貿然進補,又要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關鍵是要調益肺氣,提高和強化整個人體的免疫代謝功能。根據五行中「實者瀉其子,虛者補其母」的理論,生金須培土,補肺須健脾,通過增強人的飲食、消化與吸收功能,盡可能地為機體攝取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一方面彌補因夏季高溫新陳代謝劇烈所造成的營養損耗和缺失,另一方面又為嚴寒主藏的冬季儲存好豐富的能量。
足三里穴
若要選經絡穴位,而健運脾胃,首穴非足三里不可。它能補能瀉、可寒可熱,不僅能夠疏經通絡、消積化滯、祛風除濕、瘦身減肥,而且可以健脾和胃、益氣生血、防病保健、強壯身體。上至頭面、呼吸道疾病,中到脾胃、消化功能紊亂,下至膀胱子宮的尿路感染、月經不調,都能舉重若輕、調節如一。故足三里穴,是人體諸多經穴中最具有養生保健價值的穴位之一,被譽為養生保健「第一要穴」、「長壽穴」。連日本的諺語中都有「不與不灸三里者同行」。若能經常溫灸足三里穴,採取迴旋灸,每次15至20分鐘,一定可激發體內經氣流動,延年益壽。平時可每天用食指按壓足三里穴20至30次,以局部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宜,亦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豐隆穴
艾灸秋季養生,還可將足三里穴與豐隆穴配合施行。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這個穴位比周圍的感覺更敏感,所以在按摩此穴時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感。豐隆在經脈中屬於足陽明經的「絡」穴,所謂「絡」穴就是絡脈之穴,主聯繫各條絡脈。所以,豐隆可溝通陽明、太陰兩經,手足陽明經屬陽,根據走向關聯到臟腑中的胃與大腸;手足太陰經屬陰,根據走向關聯到臟腑的肺與脾。兩經互為配合,則胃、大腸、肺、脾四者相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而灸治該穴時,既能治手太陰肺經的感冒、咳嗽、咯痰、氣喘、咽痛,又可療足太陰脾經的食欲下降、營養不良、便祕、泄瀉。同時,中醫認為,秋季主肺、主燥、易傷津化痰,而「脾胃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故要化肺中痰液,先當運胃中水穀;而豐隆穴就具有此等功效,若要以一詞來概括豐隆穴最大的特長便是「化痰」。
灸療時,可採用迴旋灸或者雀啄灸,每次15至20分鐘。除了艾灸療法之外,還可以用食指指尖點按豐隆穴30至50次,同樣能夠達到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冬令溫灸最驅寒
在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中,冬季屬陰、五行為水、主收藏,是一年中陰氣彌漫、陽氣微弱的時候,此時人與自然界均處在收斂封閉、潛藏休養的狀態,所以,它也就成了人們最適宜進補的時期。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自每年的冬至(12月22日或23日)起,到來年的立春(2月4日或5日)或春分(3月22日),都會服用點補品。其實,艾灸也可以進補,而且是一種非常好的進補方法。
中醫所說的進補就是兩件事:補先天之精、益後天之氣。然先天之精,由稟賦而定,也就是天生的;後天之氣,為水穀所化,說得直白點就是說人的生活規律,飲食作息。因此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要強壯後天脾胃之氣,就如宋人張來所講「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寢指的是睡眠休息,食指的是飲食營養,其中飲食營養,又與人的脾胃功能關係最為密切。所以,冬令進補,除了補腎以外就是運脾胃、生氣血。
中脘穴
中脘,又名太倉,是胃之「募」穴。古時「募」與「幕」字相通,是募結的意思,故經絡學說中的「募」穴,是指經氣結聚的地方。因而,中脘穴最可反映胃的運化功能。若胃的受納一旦出現障礙,就會影響人的消化、吸收、代謝功能,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各項生理機能減弱,故中醫有「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死」的說法。而灸療中脘之穴,一般迴旋灸15至20分鐘,即能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與代謝。不僅在宋人王執中的著作裡提到霍亂止瀉、消化不良可艾灸中脘穴,在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也有「霍亂長鳴、腹痛脹滿則艾灸中脘穴」的記錄。平時可以用食指指腹揉按中脘穴30至50次也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氣海穴
凡天地之中江河湖水最後彙聚之處,才能稱之為海;人身之中,諸氣諸血相聚部位,方有資格被譽為「氣海」或「血海」。這「氣海」穴,乃生氣之海,大氣所歸,是腎氣、精元之氣彙集的地方。腎中之氣乃人之元氣,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又經過脾胃後天的滋養,所以儲存於此,腎氣在經絡中運行,前走任脈從而生其陰,後走督脈才能壯其陽。所以艾灸此穴,能夠滋陰壯陽、健脾益腎,讓氣血生生不息。所以《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另外,中醫認為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可以急補,所以人之虛損,補氣為先;補氣之穴,氣海為先。《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因為邪濕是萬病之源,體內氣血充盈,才能抗邪抵濕,所以氣海穴對濕邪為患、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均有療效。臨床上,溫和灸氣海穴15分鐘左右,每天1次,對內科、泌尿科、婦科等常見病症,效果顯著。如果再以食指、中指併攏,按揉氣海穴50至100次則效果更好。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灸療中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艾葉,故灸療常常又被人稱之為「艾灸」。中國祖先使用艾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他們在每年農曆的四五月間,艾葉茂盛之時,將其摘下或連枝割下,曬乾或陰乾後以作藥用。其中以湖北蘄州出產艾草品質最佳,葉厚而絨多,這便是「蘄艾」為何如此著名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樣一味看似普通、貌不驚人的植物葉子,卻有著「百草之王」的美譽。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讚譽以艾葉灸療能夠治百病、祛風邪,保人體康健。
「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
作者序
月子裡著涼怎麼辦?把艾條掰碎了泡腳就行。小寶寶著涼了最愛拉肚子,媽媽每天給他灸肚臍,寶寶的身體會越來越棒!如果老是覺著腰部涼涼的,就每天用艾罐灸命門穴15分鐘。五十歲以後每天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預防各種疾病。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古人的養生方法真的超簡單: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天堅持十幾分鐘。艾的溫煦掃除了身體裡的寒濕,讓生命之火燒得旺旺,健康就是這麼容易。
不少人對取穴又敬又怕不敢下手,本書一頁12張圖片連排:骨骼定位、快速取穴、灸法、增效療法看上去一目了然,彷彿老中醫手把手在教,想不會都難!
在艾灸之餘,本書還提供了與病症相對應的極簡按摩和特效簡便方法,平時按一按、捏一捏,同樣能夠減輕病痛;煮個粥、泡個茶就能治病與養生,何樂而不為!
月子裡著涼怎麼辦?把艾條掰碎了泡腳就行。小寶寶著涼了最愛拉肚子,媽媽每天給他灸肚臍,寶寶的身體會越來越棒!如果老是覺著腰部涼涼的,就每天用艾罐灸命門穴15分鐘。五十歲以後每天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預防各種疾病。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古人的養生方法真的超簡單: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天堅持十幾分鐘。艾的溫煦掃除了身體裡的寒濕,讓生命之火燒得旺旺,健康就是這麼容易。
不少人對取穴又敬又怕不敢下手,本書一頁12張圖片連排:骨骼定位、快速取穴、灸法、增效療法看上去一目了然,彷彿老中醫手把...
目錄
前言
家庭常用穴位艾灸法
第一章:讓艾灸的溫暖驅走體內陰寒
陽氣不足是現代人的通病
寒濕趁「虛」而入最損陽氣
空調為「寒濕」入侵大開方便之門
濕氣凝煉則成痰,痰為百病之源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寒證、陰證、虛證最適合艾灸
古人善取天火驅體寒
中國人用灸已超過千年
孔子提倡「無病自灸」
大宋皇帝是灸療的忠實粉絲
古法艾灸牆內開花牆外香
第二章:古法艾灸一看就會
古法艾灸的三個關鍵:穴位、藥草、溫熱
古人經驗一:蘄州艾品質最佳
古人經驗二:火氣要足
古人經驗三:多灸背,少灸胸膈
古人經驗四:先陽後陰,先左後右
古人經驗五:文火為補,武火為瀉
古人經驗六:午時艾灸療效高
如何分辨艾絨的優劣
艾葉泡腳也驅寒
在家自製艾條、艾炷
性情溫和的艾條灸
直接充足的艾炷灸
名目繁多的隔物灸
省力又方便的輔助工具
選好壯數很重要
快速取穴有絕招
艾灸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腳部腰部宜常灸
古人認為灸出瘡花才能「開門驅邪」
在家灸療防燙傷
第三章:一年四季保健灸將寒濕擋在身體之外
三伏灸和三九灸
春時防風守四關:合穀穴、太沖穴
冬病夏治灸陽經:大椎穴、風門穴
秋季防涼健脾胃:足三里穴、豐隆穴
冬令溫灸最驅寒:中脘穴、氣海穴
第四章:驅寒暖子宮讓艾做女人的第二情人
女人體寒,最適合艾灸扶陽
胎位不正,古法艾灸有奇效
女人調陰血,宜多灸腹部和下肢
懷孕難多是因為子宮寒冷
女人必灸的保健穴:三陰交穴、氣海穴
以灸養顏,就選古法「竇材灸」
經痛:溫和灸中極穴、曲泉穴、陰陵泉穴等
月經不調:溫和灸關元穴、腎俞穴、血海穴等
習慣性流產:溫和灸命門穴、關元穴、氣海穴等
子宮肌瘤:雀啄灸曲骨穴、關元穴、子宮穴等
盆腔炎:迴旋灸中極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
產後缺乳:迴旋灸膻中穴、少澤穴、湧泉穴等
第五章:老年人艾火遍身燒才能活百歲
衰老的本質是身體裡的火燒不旺
明代醫學家的養生秘訣:常灸氣海穴
老年人必灸的保健四穴:關元穴、腎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糖尿病:雀啄灸脾俞穴、外關穴、陽陵泉穴等
高血壓:溫和灸足三里穴、太沖穴、湧泉穴等
高脂血症:溫和灸豐隆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等
冠心病:溫和灸心俞穴、膻中穴、豐隆穴等
心悸:溫和灸神門穴、內關穴、肺俞穴等
中風後遺症:溫和灸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
帕金森病:溫和灸百會穴、合穀穴、四神聰穴等
第六章:艾灸助陽健脾為寶寶提供溫暖的保護
孩子艾灸的四個關鍵期
寶寶必灸的兩大保健穴:身柱穴、天樞穴
小兒腹瀉:溫和灸神闕穴、下脘穴、天樞穴等
小兒遺尿:雀啄灸大杼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等
小兒哮喘:溫和灸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等
小兒驚厥:溫和灸肩井穴、湧泉穴、太沖穴等
小兒厭食:溫和灸身柱穴、脾俞穴、中脘穴等
小兒便秘:溫和灸大腸俞穴、天樞穴、上巨虛穴等
第七章:補腎壯陽氣灸出男人的力量
艾灸能激發身體的「陽氣之海」
男性必灸的保健穴:命門穴、長強穴
前列腺炎:溫和灸命門穴、腎俞穴、陰陵泉穴等
陽痿:迴旋灸腎俞穴、關元穴、氣海穴等
早洩:溫和灸三焦俞穴、足三里穴、陰包穴等
斑禿:溫和灸風池穴、大椎穴、太溪穴等
第八章:最適合艾灸祛寒濕的常見病症
風寒感冒:迴旋灸大椎穴、曲池穴、合穀穴等
咳嗽:迴旋灸孔最穴、列缺穴、膻中穴等
支氣管炎:溫和灸肺俞穴、中府穴、曲池穴等
過敏性鼻炎:雀啄灸印堂穴、迎香穴、手三裡穴等
腹瀉:隔蒜灸中脘穴、天樞穴、大腸俞穴等
慢性胃炎:溫和灸脾俞穴、中脘穴、天樞穴等
消化不良:溫灸器灸中脘穴、上脘穴、胃俞穴等
神經性皮炎:隔薑灸血海穴、三陰交穴、曲池穴等
白癜風:溫和灸風池穴、風市穴、血海穴等
蕁麻疹:溫和灸血海穴、合谷穴、曲池穴等
濕疹:雀啄灸肺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等
風濕性關節炎:隔薑灸肩髎穴、曲池穴、陽陵泉穴等
慢性腎炎:迴旋灸脾俞穴、腎俞穴、三焦俞穴等
頸椎病:溫和灸風池穴、天宗穴、肩井穴等
落枕:溫和灸大椎穴、陽陵泉穴、肩井穴等
肩周炎:隔姜灸肩井穴、肩中俞穴、曲池穴等
腰肌勞損:溫和灸命門穴、腰陽關穴、腎俞穴等
第九章:日常保健艾灸
失眠:溫和灸湧泉穴、膈俞穴、肝俞穴等
緩解壓力:溫和灸百會穴、印堂穴、太沖穴等
解除疲勞:溫和灸百會穴、四神聰穴、中脘穴等
足跟疼痛:隔薑灸太溪穴、照海穴、申脈穴等
美白祛斑: 迴旋灸大椎穴、三陰交穴、曲池穴等
減肥瘦身:隔姜灸三焦俞穴、陽池穴、地機穴等
豐胸乳:雀啄灸膻中穴、足三里穴、大椎穴等
穴位速查
附錄:常用特效保健穴
前言
家庭常用穴位艾灸法
第一章:讓艾灸的溫暖驅走體內陰寒
陽氣不足是現代人的通病
寒濕趁「虛」而入最損陽氣
空調為「寒濕」入侵大開方便之門
濕氣凝煉則成痰,痰為百病之源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寒證、陰證、虛證最適合艾灸
古人善取天火驅體寒
中國人用灸已超過千年
孔子提倡「無病自灸」
大宋皇帝是灸療的忠實粉絲
古法艾灸牆內開花牆外香
第二章:古法艾灸一看就會
古法艾灸的三個關鍵:穴位、藥草、溫熱
古人經驗一:蘄州艾品質最佳
古人經驗二:火氣要足
古人經驗三:多灸背,少...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