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巴哈不是小溪,是大海。」
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舉世聞名的練習曲之父
賦格曲與複音音樂的天才藝術家
傳承家族榮耀、作品多樣的音樂家巴哈!
巴哈在世時是出名的演奏家、樂器鑑定家,而非以作曲家的身分為人所知。
他的一生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贏得應有的尊重,大部分作品也沒被出版,更不為人們所理解。
1802年德國史學家福克爾(Johann Forkel)出版了第一本巴哈傳記;1828年浪漫樂派的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從一堆陳舊的卷宗發現巴哈的《馬太受難曲》,並於1829年演出,巴哈音樂從此復甦。
【巴哈家族的榮耀】
在音樂百科全書中,列在「巴哈」條目下的音樂家高達數十人。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人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他們都來自於德國中部的圖林根邦,屬於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族——巴哈家族。
在德語中,「巴哈」的本意是小溪,不過在中世紀的薩克森地區這個詞又衍生出音樂家的意思。由此可知,巴哈家族成員以音樂為業的人數之多。
在燦若群星的西方音樂界,每一位巴哈家族的成員都發出了耀眼的光芒;而本書介紹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更是當中的佼佼者。
【巴哈音樂的繁複美學】
巴哈的作品題材多種多樣,且深受當時他所遇到的音樂家的影響。
他的特點在於絢麗的修飾、感官和色調的對比,以及對位法的熟練運用,而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相繼受到各種對立風格的影響卻難以統合,因而他的作品在當時就顯得不合傳統,從形式上來看毫無規則可言。
然而,這位年輕的音樂家很少考慮這些,他隨心所欲地進行創作,嘗試著用一切可能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音樂題材,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想像力和感染力。巴哈早期的名曲《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BWV 565)就屬於他的非凡作品之一。
【練習曲的集大成者】
巴哈的一生中創作了不少知名的練習曲集。時至今日,所有學習鋼琴的人或多或少都曾在練習時演奏過他的一兩首曲子,其中《平均律鋼琴曲集》更被稱為「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在這種完美的音樂巨作面前,後人只有驚嘆,蕭邦(Frederic Chopin)曾說:「《平均律鋼琴曲集》是音樂的全部和終結。」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介紹音樂家巴哈的一生,除了介紹音樂家的生平及重要作品外,更有對其作品藝術性的詮釋及理解。作者以平易近人的筆調書寫,帶領讀者走近大師,走近藝術,以豐富現代人的視野及心靈。
作者簡介:
劉一豪,音樂系畢業,擅長演奏鋼琴。對古典樂情有獨鍾,時常記錄音樂會聆賞心得。
林錡,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悲慘的童年
偉大的巴哈家族
說起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很多人首先想起來的都是貝多芬、莫札特等音樂天才,但是請你不要忘記,在他們之前還有一位更偉大的音樂家,他就是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的巴哈。這個「巴哈」是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而在音樂百科全書中,列在「巴哈」條目下的音樂家高達數十人。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人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他們都來自於德國中部的圖林根邦,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族——巴哈家族。在德語中,「巴哈」的本意是小溪,不過在中世紀的薩克森地區這個詞又衍生出音樂家的意思。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巴哈家族很可能因此以「巴哈」作為姓氏。在歐洲燦若群星的音樂界,每一位巴哈家族的成員都發出了耀眼的光芒。不同於轉瞬即逝的流星和默默無聞的行星,他們是一群熾熱的恆星,照亮人類的音樂世界。
圖林根邦位於德國的中部,被稱為「德國的綠色心臟」。這裡是德國音樂劇和詩人的搖籃,巴哈家族的祖先維特.巴哈(Veit Bach),也就是巴哈的高祖父,就誕生在這裡。維特.巴哈是一個烘焙師與磨坊工,他非常喜愛音樂,自己動手製作了一把魯特琴,每當在後院磨麵粉的時候,他就開始彈奏他的魯特琴。他的節奏是從磨坊輪子的拍打中與供磨坊引水的靜謐、深沉的溪流聲中得來的,這可以說是巴哈家族愛好音樂的開始。此後,巴哈家族延續了對音樂的熱愛,他們在圖林根邦的艾森納赫小城的音樂界頗有名氣。
巴哈的曾祖父約翰內斯.巴哈(Johannes Bach)原本從事烘焙,後來才轉而成為城裡的樂手;在工作之餘,他喜歡演奏小提琴,是家族的第一位職業音樂家。約翰內斯.巴哈(Johannes Bach)有三個兒子,長子小約翰內斯.巴哈(Johannes BachⅢ,艾福特家系)是巴哈家族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作曲家,他曾經在什文福、蘇爾及艾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並留給後人三首作品,真實生動地展示了德國30年(1618~1648)的社會風貌;次子克里斯多福.巴哈(Christoph Bach)是宮廷兼城鎮音樂家;三子海因里希.巴哈(Heinrich Bach,阿恩施塔特家系)擅長演奏管風琴,他在阿恩施塔特教堂工作了51年,一直擔任管風琴師。巴哈的第一任妻子瑪麗亞.芭芭拉(Maria Barbara)即是其孫女。
海因里希.巴哈(Heinrich Bach)有兩個兒子,長子約翰.克里斯多福.巴哈(Johann Christoph Bach)是一位「偉大而又富有表現力的作曲家」,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精美而優雅的聲樂曲和器樂曲,其中專門為雙合唱團而作的兩首經文歌《主現在捨棄了》和《我不捨棄你》尤為優美;次子是約翰.麥可.巴哈(Johann Michael Bach),他能夠熟練地製作小提琴和大鍵琴,寫下不少音樂作品,可惜沒有流傳下來。約翰.麥可.巴哈(Johann Michael Bach)有5個女兒,其中最小的一個瑪麗亞.芭芭拉(Maria Barbara)就是巴哈的結髮妻子。克里斯多福.巴哈(Christoph Bach)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年幼的是約翰.安布羅修斯.巴哈(Johann Ambrosius Bach),他就是本書主人公巴哈的父親。約翰.安布羅修斯.巴哈(Johann Ambrosius Bach)繼承父親的音樂細胞,擅長演奏管風琴、小提琴和中提琴。最初他在艾福特工作,後來他來到艾森納赫,在這裡他繼承了堂兄的工作。
在這樣的一個音樂世家,音樂把整個家族緊緊聯繫在一起。每年秋天,巴哈家族的成員都要從全國各地來到圖林根邦,舉行一年一度的家族聚會。巴哈對自己生活在這樣的家族之中十分自豪,他曾經繪製了家譜《巴哈音樂家族起源》(Ursprung der musicalisch-Bachischen Familie),詳細考證和記錄了巴哈家族的發展史。在現代最權威的音樂辭典《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中,關於巴哈家族的文字有100多頁。根據現代人統計,在三百多年(16世紀至18世紀)的時間裡,巴哈家族誕生出53位管風琴師、唱詩班領唱或市鎮樂師。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採取最嚴格的標準,這個家族也至少有75人是以音樂為生的。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1685年,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出生時,巴哈家族中已有14人以音樂為職業,而且還有10人正在孜孜不倦地學習音樂。從1550年巴哈的曾祖父約翰內斯.巴哈(Johannes Bach)誕生到1845年巴哈的孫子去世為止,巴哈家族的音樂生涯延續了近三百年之久。在這三百年中巴哈家族主宰著德國中部地區的音樂生活。在當地的大小教堂、各個城市的音樂廳和每位王公貴族的府邸裡擔任重要音樂職務的巴哈家族成員都活躍著。這是一個多麼不同凡響的家族啊!他們當中很少發生有損家族名譽的事,幾乎沒有出現智能障礙者、酒鬼,即使偶然有缺陷,也會很快被輝煌的家族形象所掩蓋。人們驚訝於他們在音樂領域做出的輝煌成績。甚至,即使巴哈沒有那麼高的音樂天賦,他也不會成為一個三流的音樂家。對於巴哈家族來說,音樂天才在這個枝繁葉茂的家族裡,似乎是一種遺傳,同樣,事業或婚姻的選擇也是如此:兒子們都成為音樂家,女兒們則都嫁給了音樂家。
巴哈的父親約翰.安布羅修斯.巴哈(Johann Ambrosius Bach)是艾森納赫的市鎮樂師,當地的貴族都很欣賞他,認為他是一個有誠信、品德高尚、性情溫和而且才華出眾的人。由於他的才華橫溢,當地政府給予了他釀造啤酒免交稅捐的優待。他生性隨和,與世無爭,對任何事情都要求不多。在艾森納赫為當地名流服務了20年,並為他們創造了無數的歡樂之後,他提出想到妻子的娘家艾福特去工作,那裡由於發生了一場鼠疫而增設了許多職位。但他的請求沒有得到批准,因為人們太愛戴他了。而巴哈的伯父約翰.克里斯多福(Johann Christoph Bach)更是不簡單,他是當時巴哈家族最偉大的作曲家,他教導了巴哈關於管風琴的演奏藝術,正是在他的教導下童年時期的巴哈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似乎預示著巴哈之後的成就。
1685年3月21日,約翰.安布羅修斯.巴哈(Johann Ambrosius Bach)的第六個兒子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出生於艾森納赫,Johann Sebastian的名字從他的教父Johann Georg Koch和Sebastian Nagel各取一個合併而成。兩天後在當地的聖.喬治小教堂舉行洗禮。根據最新報導,這個教堂依然存在,而且牧師們每天在巴哈用過的同一個聖盆裡給新生兒洗禮時,總要提起那段歷史。大概是談起這件事會讓受洗的孩子們更有出息。事實上,差不多每一位巴哈家族的成員都是非常優秀的音樂家,但是誰也沒有超過約翰.塞巴斯蒂安,不信你可以追溯到巴哈家族的前五代。不過,始終沒有發現比約翰.塞巴斯蒂安更厲害的人。
巴哈一生有很多的子女,但最終長大成人的只有10個,其中5個成為專業的作曲家。在巴哈所有的兒子中,要數「倫敦巴哈」——約翰.克利斯蒂安.巴哈(Johann Christian Bach)最有成就,一般簡稱J.C.巴哈,他在當時的名聲甚至幾乎超過他的父親。約翰.克利斯蒂安.巴哈1735年出生在萊比錫,他是巴哈最小的兒子,巴哈去世時他只有15歲。約翰.克利斯蒂安.巴哈繼承了巴哈的優良基因,從小就對音樂非常喜愛。1760年,年僅25歲的他被任命為米蘭大教堂的管風琴師,1762年接受倫敦皇家歌劇院院長的聘任,擔任歌劇院作曲家,並擔任蘇菲亞.夏綠蒂(Sophie Charlotte)王后的音樂教師。1763年,他的第一部歌劇《俄里翁》(Orione)首演,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次年,他與低音維奧爾琴演奏家阿貝爾(Carl Friedrich Abel)合辦了當時整個歐洲最權威的「阿貝爾與巴哈定期音樂會」,歷時20年盛況不衰。約翰.克利斯蒂安.巴哈曾經與音樂神童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有過一段師生之緣,莫札特的《第一交響曲》就是在他的影響下寫成的。1764年,年僅8歲的莫札特以神童的身分訪問倫敦,並向他求教,為此他創作了四首鋼琴二重奏曲子,由莫札特坐在他膝上彈奏演出,轟動了整個英國。他一生除了13部歌劇外,還創作了大量器樂曲,包括古序曲、奏鳴曲、四重奏、三重奏等,它們巧妙的配置、動人的旋律對後世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柏林巴哈」——卡爾.菲利普.艾曼紐.巴哈(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一般簡稱C.P.E.巴哈,他是「倫敦巴哈」的異母兄長,J.S.巴哈的第三子,他出生於1714年,比「倫敦巴哈」年長21歲,可以稱得上「倫敦巴哈」的啟蒙音樂教師。卡爾.菲力普.艾曼紐.巴哈4歲就開始學習管風琴,年齡稍大以後,他遵從了父親的意願學習法律,但仍然對音樂戀戀不捨,24歲時他以卓越的鍵盤演奏技巧名噪柏林。1740年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即位後的第一次長笛獨奏會,就請他伴奏,並擔任宮廷樂師長達28年之久。卡爾.菲力普.巴哈在進行大量音樂創作的同時,還潛心於理論研究,他的著作《論鍵盤樂器藝術的真諦》是研究18世紀鍵盤樂器演奏方法的重要依據。1768年,卡爾.菲力普.巴哈的教父泰雷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去世,腓特烈大帝命令他去漢堡,身兼五個教堂的樂師長,由此可見他在當時的音樂地位。卡爾.菲力普.巴哈去世後,這兩個城市都爭著把他當作本城人,柏林人稱他為「柏林巴哈」,而漢堡人則稱他為「漢堡巴哈」,其聲譽之隆可見一斑。
「比克堡巴哈」——約翰.克里斯多福.弗里德里希.巴哈(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Bach),一般簡稱J.C.F.巴哈,1732年生於萊比錫,他自幼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音樂,17歲時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第二年到比克堡宮廷任職,直到去世。他寫有大量的音樂作品,包括交響曲20首,以及協奏曲、室內樂、鍵盤樂、清唱劇(cantata)等。他的聲樂作品因為富有戲劇性和抒情性,因此頗為世人所稱道。
這個蔚為壯觀、興旺發達的音樂世家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正如歷史學家所說的那樣,「巴哈的血液已經停止流入凡人的血脈中」。從此,巴哈家族逐漸脫離了音樂界,而人們往往在失去寶貴的東西之後,才會發現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1829年,年輕的孟德爾頌(Mendelssohn)在柏林首次演奏沉睡將近一百年的《馬太受難曲》,此後巴哈的藝術價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家族像巴哈家族那樣,湧現出如此之多、如此優秀的音樂家,這是空前絕後的。幾個世紀以來,巴哈家族的影響深深浸染著他們曾經生活的土地。近年來,隨著巴洛克音樂的復興,巴哈家族音樂作品的價值逐步被人們發現和認識。在浮躁、煩悶、茫然的一個新世紀,這些淳樸明淨的音樂多少會慰藉人們的心靈,對於以J.S.巴哈為代表的巴哈家族,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第一章 悲慘的童年
偉大的巴哈家族
說起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很多人首先想起來的都是貝多芬、莫札特等音樂天才,但是請你不要忘記,在他們之前還有一位更偉大的音樂家,他就是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的巴哈。這個「巴哈」是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而在音樂百科全書中,列在「巴哈」條目下的音樂家高達數十人。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人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他們都來自於德國中部的圖林根邦,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族——巴哈家族。在德語中,「巴哈」的本意是小溪,不過在中世紀的薩克森地區這個詞又衍生出音樂...
推薦序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處絕妙的風景,即音樂家們的作品。他們的生命從哪裡開始,他們有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童年、怎樣的愛情、怎樣的病痛,又怎樣成長、怎樣探索、怎樣謀生,那些偉大的作品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你會在這裡一一找到答案。
他們其實不是藝術聖壇上那一張用來膜拜的畫像,而是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哀有樂。巴哈(Johann Bach)一生與兩位妻子結婚,生有20個子女,但只有10個存活;天才的莫札特(Wolfgang Mozart)只有短短35年的人生,而舒伯特(Franz Schubert)更短,只有31年;華格納(Wilhelm Wagner)娶了李斯特(Franz Liszt)的女兒;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學生;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中年失聰;舒曼飽受精神病的折磨……每一首曲子,都不再是唱片上的音符,而是與鮮活的生命相聯繫。你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樂曲是由怎樣的雙手來譜寫和演奏的。
當這許多位音樂家彙集在一起,便串起了一部音樂史,他們是音樂史的鍊條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位藝術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應,他們是自己傳記中的主人翁,同時又是其他傳記主人翁的背景。有時,幾位名家同時出現或前後承接,你會發現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竟如此相近,你彷彿來到了19世紀維也納的鼎盛時期,教堂的管風琴、酒館的樂隊、音樂廳的歌劇、貴族城堡的沙龍,處處有音樂繚繞。你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正在去宮廷演奏的路上,正在教堂指揮著唱詩班,正在學院與其他派別爭論。
你的音樂素養不再停留在幾段旋律、幾個名字上,你與藝術的聯繫更加緊密。你會在一場音樂會上等待最精彩的樂章,你會在子女接受音樂教育時找出最經典的練習曲,你會在某個地方旅行時說出哪位音樂家曾與你走過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好,享受精神的盛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那雷霆萬鈞的激昂力量;舒伯特的《小夜曲》,那如銀河繁星般浪漫的夢境;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那如天宮聖殿般的純潔神聖;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第一交響曲》,那如海上旭日般的華美絢爛……
林錡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
目錄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一章 悲慘的童年
偉大的巴哈家族
音樂天才
巴哈家族
9歲成為孤兒
第二章 少年巴哈
在大哥家的日子
呂訥堡的學習時代
第三章 踏入音樂旅途
年輕的管風琴師
「出走」呂北克
早期的音樂作品
第四章 巴哈在威瑪
重回威瑪
不戰而勝
被囚禁的音樂家
第五章 巴哈在克滕
最好的歸宿
芭芭拉之死
又一次被冷落
第六章 巴哈在萊比錫
初到萊比錫
恢宏巨制清唱劇
艱難中突圍
馬太受難曲
家庭悲劇
第七章 晚年巴哈
柏林之行
最後的傑作
眼科手術
附錄 巴哈年譜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一章 悲慘的童年
偉大的巴哈家族
音樂天才
巴哈家族
9歲成為孤兒
第二章 少年巴哈
在大哥家的日子
呂訥堡的學習時代
第三章 踏入音樂旅途
年輕的管風琴師
「出走」呂北克
早期的音樂作品
第四章 巴哈在威瑪
重回威瑪
不戰而勝
被囚禁的音樂家
第五章 巴哈在克滕
最好的歸宿
芭芭拉之死
又一次被冷落
第六章 巴哈在萊比錫
初到萊比錫
恢宏巨制清唱劇
艱難中突圍
馬太受難曲
家庭悲劇
第七章 晚年巴哈
柏林之行...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6-23ISBN/ISSN:978626332429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8頁開數:25K/21x14.8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