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凉是臺灣第一位女性核子物理學博士,
也是臺大物理系歷年唯一的女性系主任。
退休後的林清凉以校為家,隨時為學生解惑。
她想讓年輕人了解物理世界,
戮力撰寫一系列啟發性物理教科書;
為了推廣環境品質的科技與教育,
成立「馮纘華林清凉環境保護基金會」。
克服接近於零的視力及日益孱弱的身軀,
她奮力撰寫這部回憶錄,可惜未竟全功,
只留下生命前三分之二的紀錄。
為彌補缺憾,本書收錄她歷年來的著作、演講與訪談,
以及門生、同事與親朋舊友的側寫,來完滿她的精神面貌。
書中細細描繪她走過戰亂時期的成長歷程、求學之路,
與先生馮纘華的相知相惜,到後來協助臺大物理系步上正軌。
從對物理探索、作育英才、環境保護、社會正義,
到國家民族大是大非的堅持,
處處展現學術熱情與博愛精神。
作者簡介:
林清凉/作者
1931年出生於高雄岡山,自臺大物理系畢業後赴日本留學,獲東京大學物理學博士,學成後於1970年回臺大物理系任教。婚後曾短暫赴美,1976年重返臺大物理系。一生致力於原子核理論、電子散射、與核型態因數等領域的研究,作育英才無數。教學時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品質,也注重品格養成,是女性科學家的典範。除了物理的教學、研究、著作,林清凉並長期致力於推動臺灣的環境保護工作。
陳丕燊/編者
1950年出生於台北市。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物理學博士。2000年在史丹福大學推動成立「卡福立粒子天文物理與宇宙學研究中心」(KIPAC),2007年加入臺大並創立「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LeCosPA),擔任中心主任至今。現為臺大物理系特聘講座教授、臺大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2018年以提出「電漿飛翔鏡類比黑洞」概念,榮獲著名的法國巴斯卡講座。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第10章 回國服務
母親
我的母親從1969年開始生病,身體健康一天不如一天,到了1970年,我急切地盼望回臺灣看望她。1970年8月下旬(8月17回到臺灣)回到岡山時,我很慶幸十三年不見的母親沒什麼大變化,病情還算穩定,我們擁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平復思念的心情。和她生活數天後,我就到臺北,好高興看到了克服一切困難、守好臺大物理系的老師們—方聲恆、克洛爾、許雲基、黃振麟、崔伯銓,大家都很好,而且沒變!
我住進黃振麟老師幫我借的溪州街民房,準備迎接開學,同時粗略地遊覽一下久違的臺北市中心、新公園(目前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衡陽路、西門町,以及臺北車站附近。我發現在1957年時遠比日本好的臺灣,現在倒過來了。1970年的日本,比臺灣不知進步多少!
短短的十三年,臺灣與日本的活力,經濟、社會氣氛完全顛倒了!這對我打擊不小,要如何重建呢?
離開日本時,我大約預估了臺灣、中國大陸、日本、亞洲和世界的可能發展,同時就慢慢地計劃將來應該如何走,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相信在物理系的老師們(尤其是黃振麟和許雲基)的信任與支持下,我不但能度過難關,而且能做出想做之事。
由於母親生病,我必須經常在短時間內來回臺北與岡山之間。當時的岡山是快車不停,只有平快才停。所以一趟火車費時約8小時。我坐的是夜車,利用晚上睡在火車上以節省時間。母親看到我平安地回到她身邊,也許是太興奮了,病情反而加速惡化,在我回國一個多月的9月下旬便過世了。我有難以形容的遺憾與悲傷,責備自己為什麼沒有早一點回來?
等母親的喪事結束後,許雲基和黃振麟(下面稱許、黃先生)便給我龐大的工作:「從臺灣光復到1970年,物理系累積下來非做不可的工作!」我立即回答:「天啊!我怎麼可能做這麼多事!」許、黃先生說:「不是叫你自己做,妳不是很容易和學生混在一起嗎?我們只是要妳來計劃,而實際上讓學生工作!」好吧,就答應了。工作是:
1.整理物理系圖書館約一萬八千多冊的日、中、英文書和雜誌。
2.打開本來要運到大陸各大學去的儀器房間。這些實驗或裝備儀器是來自美國的先進儀器,由於大陸赤化,無法運去大陸。我大一(1950年)時堆滿整條椰林大道和兩邊道路。學校下令收到各建築物的空間儲藏。
3.整頓二號館物理系的硬體,使它上軌道(許、黃先生知道我會設計,又會分類安排)。
於是我動員我的全班學生(1972年6月畢業的學生)開始工作。那時候他們剛升上大三,師生幾乎生活在一起,一有時間就做工。大三這一班平均小康家庭子弟,內有少數家境較困難者,各個努力做事和念書。他們是將來要扛起國家的主人翁,一定要讓他們智力和體力雙壯,於是我就找時間,以導師會的名義請他們吃飯,從中飯吃到晚飯的機率也不少。如果目的是餵飽他們,就到「僑光堂」(現在的「鹿鳴堂」)或臺大校門口的館子去吃飯。我懂得,也很注意食物的營養。當然學校給的導師費不夠,沒關係,就用自己的薪水,萬一錢不夠,就向父親開口(父親很偏愛我,他當時的經濟能力還可以給我一點零用錢)。
同時利用一起吃飯的時間,我告訴他們國際情勢,以及可能的發展。我們無話不談,只要學生有問,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該班非臺北市籍的人約有60%,全班都是第一志願進來,且臺大物理系只收30名,即每年臺灣約十八萬高中畢業生的理科志願者的前30名,各個天賦高,又勤快,做事認真又負責,有緣教導這批年輕人,太幸運了。
臺大物理系約從1958年到1976年,每年收當年高中畢業志願理工的頭30名,全班都是第一志願是物理系,這現象是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帶來的結果。和這群充滿活力、衝勁十足、高智慧,又肯吃苦的學弟妹們生活在一起,每天雖忙死了,但是非常快樂,活得多麼有意義!
臺大物理系1972級學生,如何整理圖書館?
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持續兩年多,他們未完成的部分由下一屆,即1973年畢業的那一班接手,還好大約再一個學期就完成了。系圖書館的圖書編號有日、中、英文系統,目錄也是一樣,甚至有的書已經破舊不堪。還好,當時臺大總圖書館(目前的臺大校史館)在物理系館二號館對面,相隔不到20公尺,學生隨時可到總圖參考如何編號,以及修補書的工作。
整理書時發現老師們不但借好多書,而且借期甚長,學生們便去老師家,自掏腰包用計程車帶書回臺大。同時乾脆把系圖由他們來看管,從上午8點開到深夜12點。怎麼辦,晚上睡在哪裡?於是就拜託看管物理館的老謝(他是退伍軍人,住在二號館一進門的右邊房間),讓系上放一臺如宿舍用的上下雙層床供深夜無法回家的學生睡,洗澡和老謝共用一個房間,因此我們和老謝變成了好朋友。
系圖不見的書,如果是學生借的,這班的學生很厲害,都有辦法讓書歸還回來。我叫學生們絕不追究處罰,只要書回來就好了。我絕對相信學生,他們真可愛,系圖完全由他們自理自治。發生問題或困難時,師生一起討論解決,或請更有經驗的人幫忙。我們心連心,同時也大約瞭解臺灣和大陸、亞洲和世界的可能未來,於是無形中的口號是「團結」和「視野廣、眼光遠」,以及「身心必壯」。於是非臺北人的宿舍生有時想打牙祭,就買食物到我住的房子來自煮大吃,我就有免費的好吃料理吃,有的把女朋友也帶來。
我很希望跟他們的女朋友們也成為好友,因為我深知女性的重要性:
1.小孩的教育,主要在媽媽,丈夫會受太太的影響。
2.如果太太之間是好朋友,丈夫們雖不很好,但有一天丈夫會成為好友。
3.反過來如果太太之間互不順眼,雖然丈夫們本來是好朋友,結果只好偷偷地來往。
所以我都找機會讓學生帶女朋友來,並且變成好朋友。果然,1972年畢業同學的太太們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互相幫忙,分享家家的喜怒哀樂,創辦定期的餐會,大人小孩一起同樂,互相談好,各家帶不同的食物到場。我也有機會參與了好多次他們在美國矽谷一帶和洛杉磯一帶的同學會,結果在美國比1972年早畢業的或晚畢業的也來參與盛會。等到他們經濟有基礎後,在美國有時到餐館聚餐,留在臺灣的學生嘛,大部分還是到餐館,除了少數幾位才邀請到私人家,因為在臺灣幾乎沒有人有大房子。他們在臺大將要畢業時,就有了長遠的全盤未來計畫,當時我都無法相信的如下計畫:
畢業二十週年的1992年在臺大傅園會合!
二十年後的1992全班在一起?他們真的實現了該計畫,地點不是臺大傅園而是美國的太浩湖(Lake Tahoe),100多位(夫妻和小孩)來自亞洲和北美洲,他們邀請我參加,也答應了,但很遺憾,我岡山家發生事而沒去成。後來黃天來回臺灣時帶了他們在太浩湖的照片來給我,同時考我試,要我把參與的同學名字全說出來。哇!我完全通過考試,但誰是誰的太太的考試則不及格。他們的驚人地團結,每年都選出一位總負責人來聯絡班上發生的大小事,有難必相救,有福必共享,一直到現在,他們有自己班上的聯絡網,立即知道班上同學及家人的各種消息。
使物理系的硬體初步上軌道
物理系1972畢業班,一面整理系圖,一面整理本來要運到大陸各大學用的實驗儀器。它們從我大一時的1950年起就一直睡在系館的五、六個房間裡。雖然已經過了二十年,這些儀器絕大部分仍沒有損壞,完好如新。這是我首次看到四面玻璃的影印機!其他電學、光學、熱學用的儀器全都完好,於是就拿來充實大學部學生的實驗之用。
如果非物理系用不上的,就送給工、醫學院等有需要的系。拿走儀器後必整理房間,以供物理系使用。既然做了這些硬體工作,學生們也就順便整頓起系館來。該粉刷的粉刷,該修建繕的修繕,有的是由學生們自己來,有的是請學校做。由於儀器內有偵測輻射用的儀器,後來學生們拿來玩,在物理館內到處測「有沒有輻射物」。結果竟然有,而且是最危險的「中子」!有一天陳文進(1972級)同學跑來告訴我:
老師:「物理系有『中子』,中子偵測儀在系館2、3樓都有反應!」我當然不相信有這種危險物,我回答陳文進:「不可能,不要亂講,讓大家不安。」我太不應該,學核物理的我,竟然沒去查過!
在1981年我當物理系主任時,發現了相當強的中子源!(請看下面的中子源事件)不知已經傷害了多少人!當時每天和學生不但生活在一起,又要準備教書,又要應付其他事,忙死!同時我想:如果有中子源,只有許雲基才有可能。但性格非常小心又負責任的許雲基先生,不可能亂放會傷人的中子源,於是也沒問他,我犯了不能原諒的錯誤。
【摘錄自第10章】
【內文試閱】
第10章 回國服務
母親
我的母親從1969年開始生病,身體健康一天不如一天,到了1970年,我急切地盼望回臺灣看望她。1970年8月下旬(8月17回到臺灣)回到岡山時,我很慶幸十三年不見的母親沒什麼大變化,病情還算穩定,我們擁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平復思念的心情。和她生活數天後,我就到臺北,好高興看到了克服一切困難、守好臺大物理系的老師們—方聲恆、克洛爾、許雲基、黃振麟、崔伯銓,大家都很好,而且沒變!
我住進黃振麟老師幫我借的溪州街民房,準備迎接開學,同時粗略地遊覽一下久違的臺北市中心、新公園(目前的二二...
作者序
【編者序】
編者序
陳丕燊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講座教授
這本林清凉教授回憶錄得以順利出版,是許多她的同事、門生、故舊通力合作下的產物。其中她在臺大物理系任教的第一班—1972級學生不但是它的催生者,而且出錢出力,才能讓它順利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大約是 2015 年左右,本班幾位較常與林老師見面的同學不斷地嘗試說服她暫時放下物理教科書的寫作,著手撰寫回憶錄。能夠寫物理教科書的大有人在,但是身為生長於日據時代的臺灣第一位女性核子物理學博士,她走過臺灣近百年來變動劇烈的歲月,卻是獨一無二的經歷。如果能夠把這個活歷史記錄下來,應該會對國家社會有更大的影響。
林老師接受了我們的建議,動手寫起來,左手拿著一支超大的放大鏡,右手一筆一劃地雕刻她的回憶錄。兩、三年下來,她以一貫的堅毅個性,克服接近於零的視力及日益孱弱的身軀,竟然在離世前已經寫下了將近十萬字!可惜壯志未酬,她停筆時只寫到 1980 年代的中期,她的生命的前三分之二。
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我們決定擴充這本回憶錄的內容,收錄歷年來林老師的文章、緒論、講稿、訪談,並且向林老師的親人、故舊、同事、門生多方邀請撰寫回憶她的文字,最後附上一些林老師平生較有代表性的照片。希望這些追憶文字能夠略為彌補她的回憶錄未能涵蓋的部分,並且讓讀者可以從這些側寫中感受到林老師堅毅而博愛的精神。
綜觀林清凉教授的生平,我們感覺有三個面向特別值得一提。首先是,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禮教,以及男女極為不平等的社會氛圍下,她能夠克服萬難,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核子物理學博士,並執教臺大物理系,作育無數英才。由衷希望她的勵志故事能夠鼓舞更多的年輕女生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
其次是,林老師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博愛精神,具體表現在她對所有學生都像母親一樣的關懷。在她而言,一切都是發乎自然,無所謂而為之,但是在受教的學生這一方而言,往往在其一生中產生重大影響。變化氣質不正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嗎?
最後是,林老師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長,痛苦的經驗讓她深感國家民族復興的重要。而身為科學家,她更把這個願望具體的落實在提升國民的科學素養與科學態度,以及環境與生態的保護上。
雖然哲人其萎,但是她的典範長存。
【編者序】
編者序
陳丕燊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講座教授
這本林清凉教授回憶錄得以順利出版,是許多她的同事、門生、故舊通力合作下的產物。其中她在臺大物理系任教的第一班—1972級學生不但是它的催生者,而且出錢出力,才能讓它順利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大約是 2015 年左右,本班幾位較常與林老師見面的同學不斷地嘗試說服她暫時放下物理教科書的寫作,著手撰寫回憶錄。能夠寫物理教科書的大有人在,但是身為生長於日據時代的臺灣第一位女性核子物理學博士,她走過臺灣近百年來變動劇烈的歲月,卻是獨一無二的經歷。如果能夠把這...
目錄
編者序
01回憶錄
第1章 我的出生地,以及大約到公學校六年級的生活
第2章 準備考中學
第3章 防空洞生活
第4章 逃難生活
第5章 臺灣光復
第6章 父親輩們的經驗
第7章 中央政府遷臺
第8章 我的大學生活
第9章 到日本留學
第10章 回國服務
第11章 旅居美國
第12章 定居臺灣
02著作及演講
為何走上學物理和教學之路/林清凉
《物理學基礎教程》緒論/林清凉、戴念祖
《近代物理》序/林清凉
《複變函數導論與物理學》序文/林清凉
臺大次震宇宙館落成典禮致辭/林清凉
03訪談
救救我們的基礎科學教育/《理代會訊》
我在臺大物理系的回眸/林秀美
核物理學家眼中的核能發電議題/歐柏昇
與林清凉老師訪談/周品君、曾可維、顏敬哲
04同仁紀念文
我所認識的林清凉教授/張國龍
懷念林清凉教授/劉源俊
永銘於歷史長河中的林清凉教授/張添晉
懷念馮纘華和林清凉兩位教授/李季眉
飲水思源感念馮師母林清凉教授/駱尚廉
05門生紀念文
臺灣囝仔學物理/廖榮隆
懷念林清凉老師/蔡娟娟
最堅強貞毅的林老師/盧志遠
吾愛吾師,典範長存/張懋中、高麗芳
懷念林清凉老師/施純清、吳素妙
忘記了近代物理,但不會忘記林清凉老師/張文瀾
來自林老師的一封信/王克中
何年何日第三震?/陳丕燊
我印象中的林清凉老師/胡迪群
亦師亦母/廖榮隆、曾俊三、許世興、李文彪、傅衣建、葉炳輝
半個世紀:感悟/趙丰、董梓則、汪文周、丁祖輝、韓曉琳、張卯中、劉保羅、洪銘輝、吳繩熙、徐希平、左大川、釋近永、林鵬
06親屬紀念文
我們的姑姑,林清凉教授/林坤俊
附錄
我的親身經歷(林清凉)
飲水思源憶馮纘華教授/駱尚廉(林清凉校稿)
照片選集
編者序
01回憶錄
第1章 我的出生地,以及大約到公學校六年級的生活
第2章 準備考中學
第3章 防空洞生活
第4章 逃難生活
第5章 臺灣光復
第6章 父親輩們的經驗
第7章 中央政府遷臺
第8章 我的大學生活
第9章 到日本留學
第10章 回國服務
第11章 旅居美國
第12章 定居臺灣
02著作及演講
為何走上學物理和教學之路/林清凉
《物理學基礎教程》緒論/林清凉、戴念祖
《近代物理》序/林清凉
《複變函數導論與物理學》序文/林清凉
臺大次震宇宙館落成典禮致辭/林清凉
03訪談
救救我們的基礎科學教育/《理代會訊》
我在臺大物理系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480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