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練就高層次、融合閱讀內外功的武林祕笈!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從「閱讀理解策略」、「思考技能」、「語文發展」三大面向,採用探究對話的「文學圈」讀書會模式,以「練功夫」的意象,提供20個讀書會的活動示例與招式,引領教師有新/心的方向,在理論研究的鷹架下,搭配實作說明、教學實證,從一招一式的輕鬆自在練習,逐漸融會貫通的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思考和語文技能。進而帶領孩子練習閱讀理解策略、思考和語文技能,探究多元文本,合作討論學習,逐步培養「喜愛並了解閱讀對人生有益」的終身閱讀者。
本書把閱讀討論帶入課堂,把信任和民主帶進學校,讓閱讀和聆聽同樣的自然,讓學文字和學語言接軌,建立終身自主合作學習的文化。自主運作的班級讀書會,營造新的領導風格和民主風度,使民主不再是競爭和投票,變成互相尊重了解、參與討論、差異中求共識的社會。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教師、家長、閱讀推廣者
【本書特色】
1.教師增能教學的最佳工具書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為教學現場教師統整「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理念的最佳工具書。
2.理論與實作並重,提供20個文學圈讀書會活動示例
設計20個文學圈讀書會活動示例,提供教師新∕心的方向,在理論研究的鷹架下,搭配實作說明、教學實證,從一招一式的輕鬆自在練習,逐漸融會貫通的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思考和語文技能。
作者簡介:
吳敏而
紐約市立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致力於語文教育研究。曾任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主要研究項目:語文課程、教材教學、閱讀推廣、探究教學、師資培育、思維教育。
侯秋玲
臺灣師大教育博士,現任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曾任臺灣師大博士後研究員,關注弱勢者教育和語文教學。曾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執行長,喜歡跟孩子一同探索「思考」和「學習」的可能性。翻譯童書、教學書,未來會再繼續譯寫更多好書。
賈文玲
教學的興趣,啟蒙於臺北師專。借調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焦點轉向協助孩子學習。現任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陪伴教師、孩子練練語文功,幫助別人獲得學習的樂趣,拉大自己認知的框架,一同享受探索未來的妙趣!
賴玉連
我是退休比不退休還忙的小學教師,常常邀約更多教師一起探索各種教學的可能。喜愛旅行、賞鳥,閱讀自然美景,更愛讀書、聊書,跟大小朋友們享受聊書的幸福。現在最喜悅的是:常用本書的理念與活動,和兩個小孫女進行對話,發現了許多語文學習的驚喜。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針對「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最新力作。
得獎紀錄: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針對「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最新力作。
章節試閱
在書中相遇:讀者想法的結合
閱讀策略 連結 推論 圖像 提問 重點 統整 監控
思考技能 比對 線索 定義 目標 因果 解題 類比
語文發展 聆聽 表達 討論 字詞 大意 寫作 圖表
閱讀理解是每個獨立學習者必備的能力,不只在學校的考試上,也是現代文化社會一輩子需要運用的工具。人生的閱讀沒有固定的課文、考試題目和標準答案來複習,讀者需要依照個人的觀點來讀懂各類型的文本。臺灣大部分的學生,甚至教師,都被課本框住了,以為文章的意義是固定的,有「最正確」的詮釋,所以缺乏信心用個人的角度來理解,不斷的尋求「專家」的批示和說明。
其實,許多文章沒有標準的理解,所以閱讀測驗題應該注意到各種合理且有訊息支持的答案都能得分,國際閱讀評比的題目就是這樣的取向。可是,有些學生看到題目中有幾個可能的詮釋,認為自己的想法未經教師批閱、讀過,就不敢作答,或是未能充分表達個人的角度,所以在申論題中常會失策,甚
為可惜。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要讓學生了解每一個故事或事件,都可能從不同且合理的角度切入,從而培養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對別人的想法能聆聽、接納和尊重,並且看得到每個人想法的交集點。保持讀者的閱讀樂趣,並且對別人的意見感到興趣,這種態度和認知,就是文學圈成功的基礎。「在書中相
遇」的活動模式,亦即文學圈的基本模式之一。考慮多樣詮釋是文學圈的基礎,不管是哪一個年齡,都可以用本活動作為第一個文學圈活動,而且都可以用繪本、散文或小說進行。以下的流程適合低年級學生。
一步一步來
一、了解任務
1.把準備的繪本、讀寫用具,放在各小組桌子上
(1)每小組每人一本相同的繪本,以下五人一組做說明。不同組別看不同的書為佳。
(2)每小組一個信封袋,信封內有六張任務單(比小組人數多一張),
任務單具體內容如附件一,以下是六張任務單的重點(附件1-2):
◆找出書中最開心的一頁
◆找出書中最傷心的一頁
◆找出書中最好笑的一頁
◆找出書中最奇怪的一頁
◆找出書中最讓人害怕的一頁
◆找出書中最讓你覺得「有朋友真好」的一頁
(3)每組都有標籤貼(小貼紙)和便利貼(大貼紙)
2.對學生說明
每組的桌子上有信封,裡面有六個神祕任務,請每人抽一個任務,讀一讀,再說給組員聽。說完就依照任務單的指示閱讀桌上的圖書,先用小貼紙記下你找到的地方,找到幾個地方就貼幾張小貼紙,再用大貼紙標出最能代表你想法的那一頁。
巡迴各組,聆聽學生運思的說明,幫助他們了解任務。較小的一年級學生可能需要教師用放聲思考和實際動作示範如何完成任務,但盡量讓孩子自己閱讀,萬一誤會任務、讀錯任務也沒有關係,任務是輔助運思的小道具,作用在於輔助讀者表達觀點想法。信封裡剩下的任務不必由任何組員完成,只是用來增加「運氣」的氣氛。
二、獨立閱讀
讓學生依個人方法和速度閱讀繪本,包括識字量少的學生,也先讓他們獨立閱讀,給教師機會觀察他們的閱讀行為。況且,圖畫豐富的繪本,讓不識字的小讀者也能完成神祕任務,因為圖畫裡有許多資訊。
假如學生要求閱讀的協助,教練也應樂意服務,但要注意不加入個人意見或提問。
學生不知怎麼寫想法時,教師可以提供「祕書」的服務,幫他們先寫個開頭,例如:「我覺得這一頁最好笑,因為……」然後讓學生自己補充寫完,呈現師生的合作。假如事先印好學習紙給學生填寫,它就會變成功課,失去了文學圈的合作氣氛。
當四分之三的學生已看完書,就請每人寫便利貼,不要再閱讀了;書沒看完,也可以完成任務。教練要提醒自己:書不必看完,便利貼紙也不必寫得好寫得對,學生能練習邊讀邊想,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才是文學圈的重點。
三、討論分享
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貼紙貼在哪一頁,以及選擇那一頁的原因。分享時,逐一把貼紙貼在海報(附件1-1)相關任務的欄位上,並把貼紙貼在相關任務的欄位,如果有其他組員的小貼紙也貼在同一書頁,就把它們貼在同一行的相關欄位之下。這個動作,讓小讀者看得到相同的書頁或事件,可能出現多重的意涵,也就是說「在書中相遇」了。
許多繪本沒有頁碼,就趁機會讓學生練習寫出或說出(教師幫忙寫)該頁的主要內容。這個活動幫助學生練習描述和溝通,讓大家都知道出自哪一頁,就算不夠清楚也能達成目的,不必在意學生的描述是否正確和完整,重要的是學生能自由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別人了解他判斷的依據――為什麼這一頁是最開心/傷心/奇怪……等等。
四、寫一句話
當學生在同一書頁發現了不同的連結,就可以鼓勵他們討論出兩個連結之間的關係。可是,小讀者不容易理解什麼是「關係」,倒不如直接提供一些表達關係的句式作為輔助工具。可以考慮提供以下類型的句式,說:「請大家試一試,選用一個句子來說明不同任務的發現,都落在同一頁的情形。這個句子會說出兩個發現之間的關係,又能表達出兩個人的想法。
例如:(教師示範選用以下一、兩個句式造句)
◆……有……還有……
◆……既……又……
◆……又……又……,因為……
◆……不但……還……
◆……傷心的情形,會讓人覺得怪怪的,所以……
◆……雖然會讓人有點害怕,可是……
切勿要求學生每個句式都用,而且不應該要求照樣造句,因為這些句型是由內容和想法引出來的,不是找文字來套句式。教師應該鼓勵高年級學生運用自己的句式,所以只要提供兩、三個較複雜的句式來刺激思考和示範就足夠了。
閱讀策略:個人連結
本活動中,每人讀的文字都一樣,但各人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會產生強烈的對話。例如,這一組一年級學生讀《我不知道我是誰》:
生1:我覺得這一頁最開心,它有很多張小圖。
老師:為什麼開心?
生1:有東西吃,還有鳥朋友,還有……
生2:我看到有XX 住在蜘蛛網,很傷心。
生3:我有小貼紙,因為吃蚯蚓真奇怪。
生4:還有很多朋友,我有放小貼紙。
老師:這一頁有很多內容,有開心的,有傷心的,有怪怪的,還有很多朋友,都被你們找出來了。我們看故事書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看到更多。
這些孩子說出來的開心和傷心,都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作者在描寫主角潔西D的困惑,畫出蜘蛛網,只是用插圖呈現生態環境和各種動物所吃的東西。孩子們是不是不理解這個故事呢?不是的。他們在閱讀時把讀到和看到的內容,連接到個人的感情和知識,顯示他們能夠運用書中的訊息。
初學閱讀的孩子,需要老師支持他的解讀和感受,來促進自發自主的圖書閱讀,提升閱讀的樂趣。作者的主旨和重點,留在課文教學再加強。
思考技能:比對想法
本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故事的情節可能有多重的面向。發現別的讀者從相反的角度看一件事,也能幫助小讀者檢討自己的思考角度。
讀者往往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充分理解文本,可是,教練必須放手讓學生悟出自己的混淆或矛盾。理解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所以教練須等待小讀者自己回過頭去重新檢視當時的詮釋。一般學生忙著完成練習單的時候,不會停下來思考文章的意涵,因為他知道寫錯了會有人訂正。除了訂正學生的理解,教師應該做的,就是鼓勵學生做比較,提出一些思考的向度。例如:
「想想組員說的話,哪裡有相反的想法?」
「說說看,各人說的有什麼相同?」
「比較你的觀點和其他人的觀點,哪裡不同?寫成一個句子。」
「告訴同學你同意的地方和你不同意的地方。」
「想一想,同學的活動有沒有讓你改變你的觀點?」
語文發展:表達想法的鷹架
學生的想法其實很多,但教師提問的時候卻說不出來,這是常見的現象。這時候,教練必須替學生搭些鷹架,讓每個人的想法都受到尊重,不會被技術上的困難卡住。
底下提出兩個協助低年級學生的例子:
方法一:
一人寫一半。小朋友已找到「最好笑」的頁面,跟教師說:「我不知道怎麼寫。」教師判斷這是表達上的困難,不是不知道答案,就幫助學生開頭:「我幫你寫一點點,你就會了。」教師邊念邊在貼紙上寫「我覺得這一頁最好笑,因為」,停下來問學生:「因為什麼?」學生回答之後,常常就能夠自己寫了。
方法二:
提供句型。小朋友互相比較觀點之後,可能看得出各人的觀點是一件事情的兩面,可是不知道如何歸納,教師提供的句型,不只是一個整理和比對的方法,也是學習運用句型的機會。
在書中相遇:讀者想法的結合
閱讀策略 連結 推論 圖像 提問 重點 統整 監控
思考技能 比對 線索 定義 目標 因果 解題 類比
語文發展 聆聽 表達 討論 字詞 大意 寫作 圖表
閱讀理解是每個獨立學習者必備的能力,不只在學校的考試上,也是現代文化社會一輩子需要運用的工具。人生的閱讀沒有固定的課文、考試題目和標準答案來複習,讀者需要依照個人的觀點來讀懂各類型的文本。臺灣大部分的學生,甚至教師,都被課本框住了,以為文章的意義是固定的,有「最正確」的詮釋,所以缺乏信心用個人的角度來理解,不斷的尋求「專家」的批示和...
推薦序
精通閱讀,需要下功夫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半個世紀前,美國布朗大學的考古人類學家李伯曼教授,根據人類祖先在20~30萬年前的喉頭下降,指出人類的發音器官除了口腔和鼻腔之外,因此多出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喉腔,三腔交會的氣流撞擊出上百種可易於區辨的口音。這多樣又清晰可辨的口音的混合,可以表達成千上萬的訊息,使得人類的祖先走上了以口語作為溝通交流工具的演化道路。慢慢的,越來越複雜的社交環境,造成訊息量的擴大,語音的排列就必須有一致性、時間次序性和邏輯性的規則。語法油然而生,成為有限的語音和幾乎是無限量的訊息之間的介面。
幾十萬年來的演化過程,口說語言的產生和理解所必要的生理機制,就內化到人類演化(遠古到今)以及人類成長(個人由嬰兒期經兒童期到成人)過程中所擁有的生物能量(biologically endowed)。換句話說,口說語言的習得是一項俗稱天賦的能力。說得更白一點,任何一個正常嬰兒,在長大的過程中接觸周遭成人的語言,很自然就能學會講該種語言,不必特別去教他。
但閱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文字的出現不過五千年,不同地區的文字成為穩定的系統也不過四千年,而且並不是世界各地的口說語言都能發展出文字系統。這就是說,文字系統並非人類演化的必要產物,不像口說語言經過幾十萬年的內化而成為生物體系的一環,而是三、四千年前在某些文明較發達的地區所創造出來的人為工具。這也意味著文字的閱讀和寫作,不可能像口說語言一樣不必教就自然學會。所以,學會口說語言,在家庭和社區的非正式環境裡就可以,但要學會閱讀,卻必須等到學會說話之後,再學會它的文字系統,然後學會把文字轉成語音,從語音的組合中,了解語彙、語法、語義,還有文章內容的因果關係,最後完成理解!這整個學習過程需要調整腦神經不同部位所承擔的不同認知功能,對某些兒童而言很不容易,才會造成所謂的閱讀障礙學童。
另一方面,閱讀理解也分成不同的層次。要做到深度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須擁有分析、判斷和批評的能力。若能再提出自己擲地有聲的不同見解,那是閱讀理解更高的境界了。
這本書談閱讀,功夫很深!它所提到的教、學策略都是建立在有科學研究所建立的理論基礎上,但可貴的是它的敘述卻能深入淺出、簡單易懂,用了很多很好的比喻,例如使用便利貼、圖像化、偵探的思考、探索者的概念發展、教練的行動配合方案等作為引導的鷹架,而且搭配實例,讓人一目了然。
其實,深度閱讀的各項教和學策略,有如各門各派的武術練功,各有所長,但基本功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常說的「成智六步:仿、借、存/取、轉、聯、精」,套一句練功人常說的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我們都來練功吧!
精通閱讀,需要下功夫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半個世紀前,美國布朗大學的考古人類學家李伯曼教授,根據人類祖先在20~30萬年前的喉頭下降,指出人類的發音器官除了口腔和鼻腔之外,因此多出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喉腔,三腔交會的氣流撞擊出上百種可易於區辨的口音。這多樣又清晰可辨的口音的混合,可以表達成千上萬的訊息,使得人類的祖先走上了以口語作為溝通交流工具的演化道路。慢慢的,越來越複雜的社交環境,造成訊息量的擴大,語音的排列就必須有一致性、時間次序性和邏輯性的規則。語法油然而生,成為有限的語音和幾乎是無...
作者序
邀你一起往前走
探究總要有夥伴。
練功總要有教練。
探究閱讀功更要有教練和夥伴的陪伴分享,才能一起往前走。
浪漫的理想、扎實的理論、理性的反思……一切都得回歸教育現場,與學生真實的相遇,平等和尊重的對話,真實的實踐,滾動的修調。我們是這樣探索閱讀功,探索閱讀教練功。孩子學習和閱讀的歷程,也該是這樣不停的探究――在教練充分的信任,放心而開心!
2010年趁著臺中幾天的教學活動結束,緊接著,敏而「邀約」夥伴,到苗栗雲霞山莊展開閉關和旅行,用讀書會的方式,探究讀書會的功能和做法,把旅行的愉快氛圍,帶入工作和對話。閉關是到有「朋友」的地方,開心的擺桌,自主探究的開始。每次閉關成員不盡相同,圍著一張大桌子,輕鬆而認真的工作,反思整理走過的課堂,也討論將前往的閱讀課堂。
更早之前,閉關目的是為再版「聊書」系列,為閱讀運動的重點――聊書,注入聊書文化――文學圈,讓聊書活動更完整更細緻化。我們把一些試用過的閱讀活動整理出來,一步接著一步,用閱讀圈、探究圈幫助學生閱讀與理解,期盼能協助教師在課堂實踐,帶著孩子反覆閱讀、思考、討論,把詮釋的空間留給小讀者,放心的去探索,不擔心對錯和評價。從信任建立信心,鍛鍊自主思考,建構讀者自己的意義。
培養終身學習者,是教育工作的大事,練閱讀功,以培養終身閱讀者為核心信念。近十餘年,我們走過海內外大大小小的學校,帶著學生體驗真實的閱讀樂趣與意義。臺灣每個縣市、新加坡、印尼雅加達、菲律賓馬尼拉、香港、深圳、臺州、廈門、武漢、杭州、千島湖、重慶、成都、北京、長春、紐約市、舊金山、芬蘭赫爾辛基,都有小語會的足跡。在每一個地方,我們認識小朋友,同時與現場教師對話,思考閱讀教練的角色定位,觀察學生反應、了解學生,進一步給予幫助,恰如一位優質的運動教練,
總在關鍵時刻提出「恰恰好」的建議,帶著選手邁上新的里程。
旅程的各地,點點滴滴,記憶鮮明,其中幾次意義特別。2011年是悲傷又忙碌的一年。那年二月,小語會前理事長趙鏡中規畫了兩個重要的活動:第一屆的「海峽兩岸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和第二屆的「千島湖兒童讀書會教師研習會」。不料,他在研討會的前夕突然離開我們,夥伴們帶著沉重的心情,盡力把他構思的巨大任務扛下來。2011年和2012年暑假,我們在千島湖舉辦連續七天的研習,每次培訓三百多個小學老師,澄清和強化讀書會的價值。成員除了小語會的理監事,還有大陸的王林、宋旭、蔣軍晶和臺灣的曹俊彥、林武憲。同年的12月,敏而、玉連、文玲、惠美、曉君,在臺灣南奔北跑,將啟動讀書會的閱讀暖身活動整理出來。
2012年,我們在花蓮鳳信國小為全校師生(學生三十多人,教師十多人)辦五個上午讀書會,下午則跟校內老師聊課。那是首次用全校混齡的運作模式和「閱讀偵探」的概念,貫串讀寫結合的讀書會研習,效果極佳,奠定我們以讀書會作為終身閱讀合作學習的理念基礎,並規畫全書的理論架構。
小語會的文學圈一向採用「多文本」的設計,給學生自選不同的閱讀文本,再跟閱讀相同文本或不同文本的同儕聊書。這個設計似乎難度很高,引起很多教師的擔心和質疑。2013年,敏而、玉連、文玲和蔚雯在重慶辦理「群文閱讀」研習,並且介紹「迷你課」和「一學期小說文學圈規畫」,讓舉辦單位眼睛一亮,重慶立即成為大陸推動「群文閱讀」的重鎮。
回到臺灣,認為推廣文學圈必須快馬加鞭,趕緊重修本書架構,分為十個單文十個群文活動。我們在高雄師範大學試用,為中學生設計更完整、更自主的文學圈,交錯分配群文和學生任務。觀摩的教授、教師和大學生都同意,文學圈是自主學習必走的路,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2014年又到花蓮去做三天的閱讀課程,和小讀者及教師們一起探究和閱讀,白天上課、研習,夜來圍在友馨家的大桌子,回顧、反思、修調。敏而一如常態,帶著浪漫的理想,端上厚重的「文學圈活動資料夾」,邀請夥伴閱讀,有人隨口問:「這是什麼啊!」敏而哈哈大笑,說:「擺了很久,擺到快爛的書,就叫它爛書吧!」
「閉關擺桌」和「擺」書都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讓時間的巧手和夥伴的實踐成就美味。我們不停的實踐和來來回回擺動調整,也不停的「擺」進新的想法和體驗。「爛」是食物熟透而鬆軟,時間文火慢燉才能熟爛鬆軟,鬆才能再吸收。學習、閱讀、練功和食物都是如此,用時間幻化熟成美味,急不得。孩子和大人一樣,想法和體悟也要時間去架構去醞釀,急不得。後來,秋玲建議本書取名「練好閱讀功:文學圈20招」,一本書要有一本書的樣子,敏而初心不改,爛書終於微光初露,有個樣子也有名字。
每次和夥伴閉關擺桌寫書,都有令人興奮的對話與進展,卻也浮現更多需要增補的新角度、新想法,這樣邊辦研習活動邊滾動式的擺桌對話與寫書,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覺,已經滾動十年之久。總覺書仍有未竟之處,始終未能付梓。這一年多來,迫於疫情而閉關在家,最糟的時刻,要做最好的事――正是催生爛書最好時刻,賴科技之賜,也能在電腦前擺桌。爛書今日問世,這臨門一腳,竟是有賴新冠病毒,更多虧小魯/天衛文化的信任及耐心等待――一張大桌子,焦急但優雅的不斷的更新滾動著。
「十年磨一劍,今日把示君。」我們不求劍刃霜光閃爍,熠熠生輝;我們不授武功祕笈,不教套路。但願這一劍能引發老師探究的好奇心,讓教師試著邀請學生和夥伴合作探究,跟著我們一起體驗練習閱讀功,探究自己對閱讀和學習的新體悟。更期待更多學生能有機緣習武練功,從平等和尊重的對話中,獲得新知、開啟視野,成為會思考有感知的小讀者,練成心智活化、心靈健康與滿足的終身閱讀者。閱讀的課堂風景,不再是師生孜孜矻矻、朱墨爛然的勤教苦學,不再是學生苦求精熟課文與理解測驗的高分。讓每個孩子都帶著自己「原有的樣子」,一起往前走。
感謝夥伴(川惠、友馨、文韵、玉華、秀素、紋紋、素志、惠美、黃敏、翠玉、翠琴、曉君、鴻銘)和我們一起真實的實踐,一起閉關、對話與書寫,一起往前走。
邀你一起往前走
探究總要有夥伴。
練功總要有教練。
探究閱讀功更要有教練和夥伴的陪伴分享,才能一起往前走。
浪漫的理想、扎實的理論、理性的反思……一切都得回歸教育現場,與學生真實的相遇,平等和尊重的對話,真實的實踐,滾動的修調。我們是這樣探索閱讀功,探索閱讀教練功。孩子學習和閱讀的歷程,也該是這樣不停的探究――在教練充分的信任,放心而開心!
2010年趁著臺中幾天的教學活動結束,緊接著,敏而「邀約」夥伴,到苗栗雲霞山莊展開閉關和旅行,用讀書會的方式,探究讀書會的功能和做法,把旅...
目錄
推薦序 精通閱讀,需要下功夫/曾志朗
作者序 邀你一起往前走
壹・理論篇
第一章 從練功到練閱讀功
第二章 探究對話的文學圈讀書會
第三章 閱讀理解策略
第四章 思考技能
第五章 語文能力發展
貳・活動篇
01 在書中相遇:讀者想法的結合
02 跟書中人對話:透過對話了解人物
03 他怎麼做:做事過程的讀圖寫作
04 他想做什麼:了解角色的動機
05 我懂多少:判斷自己的理解
06 語詞處理器:用上下文揣摩詞意
07 這樣合理嗎:跟主角說道理
08 補寫一封信:填補文本的空隙
09 各有各的觀點:從不同角度抓重點
10 跟著故事做抉擇:加入個人立場
11 畫蜘蛛人:了解線索和已知
12 他們都……:文本間的連結
13 人物櫥窗:文本的連結與推論
14 搞什麼鬼:概念的比對
15 送禮物:理解書中人物的需求
16 是真的嗎:從故事到資訊閱讀
17 停停想想:修復自己的理解
18 怪怪人、怪怪詩:人物分析
19 畫故事圖:找故事結構
20 變與不變:找出故事的脈絡
展望 開練閱讀功吧!
參考文獻
參考圖書
推薦序 精通閱讀,需要下功夫/曾志朗
作者序 邀你一起往前走
壹・理論篇
第一章 從練功到練閱讀功
第二章 探究對話的文學圈讀書會
第三章 閱讀理解策略
第四章 思考技能
第五章 語文能力發展
貳・活動篇
01 在書中相遇:讀者想法的結合
02 跟書中人對話:透過對話了解人物
03 他怎麼做:做事過程的讀圖寫作
04 他想做什麼:了解角色的動機
05 我懂多少:判斷自己的理解
06 語詞處理器:用上下文揣摩詞意
07 這樣合理嗎:跟主角說道理
08 補寫...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衛文化出版日期:2022-02-01ISBN/ISSN:97895749055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