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進城市永續發展所做的嘗試中,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TOD)無疑是最成功的一種思維。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 陳彥仲 專文推薦
TOD思維從1980年代末逐漸成形。它是將運輸工程、土地利用和城市設計一起規劃的思維;也為當代城市問題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TOD 將人、活動、建築物和公共空間聚集在一城市場所,之間透過步行和騎車連接;到市區其它地方的交通服務,則是以大眾運輸為主軸。是一種高效率,也最健康的旅行方式。它花費最低的財務和環境成本,使多數人獲得包容性最高的機會和資源,以達到運輸與土地正義。
作者經過長年的研究,發現臺灣地區是一個極適合發展TOD 理念的地方。然而,臺灣發展TOD 的現況,相較於世界各大先進城市仍在起步階段。當前大多著重於硬體建設的改善,但針對所形成的TOD環境,仍少有著墨。然而TOD理念更著重於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的整合,對於生活環境的營造與規劃尤為重要。借鏡國際趨勢,考量我國軌道建設越趨完善,未來如何應用TOD理念,實踐於臺灣規劃實務上,勢必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
作者簡介:
李家儂 博士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農學院土地資源學系 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中心學術營計畫 講座教授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副秘書長
新竹縣政府 縣政顧問
內政部地政司住宅價格指數審議會 委員
桃園市政府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 委員
桃園市政府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變更審議小組 委員
花蓮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委員
新竹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交通部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會 委員
基隆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終身學習中心 主任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建築學院社區與計畫學系 訪問研究員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秘書長
基隆市政府區域計畫委員會 委員
嘉義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秘書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陳彥仲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前理事長、亞洲不動產學會前理事長、住宅學會前理事長、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特聘教授。
名人推薦:陳彥仲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前理事長、亞洲不動產學會前理事長、住宅學會前理事長、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特聘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郊區化、都市蔓延、新都市主義與TOD的成就
第一節 新都市主義之興起
一、發展背景
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是於1990 年代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逐漸興起的都市規劃及設計的一種新運動,它是在極端的都市化與極端的郊區化下所產生的一種衝突結果。1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初期,當時美國都市化現象發展快速,從1860 年至1910 年,都市人口從620 萬人激增4,200 萬人。都市過度發展將帶來空間與環境等議題,如環境汙染、住宅擁擠、交通系統超負荷、社會秩序混亂等。為改善都市環境品質的惡化,1920 年代起,美國白領階級與中產階級發起了郊區化運動,對於陽光、空氣與綠地空間的渴望與憧憬,紛紛離開市中心遷移至郊區。為美國人追求個人主義、私密性、安全性、領域感、流動性與土地所有權的外在表現。
二次大戰後,郊區化的現象急遽加重,都市紛紛無秩序地向外擴展,「遠離城市尋找好的環境」、「在郊區蓋一棟美麗愜意的房子」,以享受個人主義的樂趣,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潮。從1950 年郊區人口數占全美人口的26%,1960 年增至33%,1970 年占37%,1990 年則攀升為48%,遠超過都市中心人口增長的比例,帶來了嚴重郊區蔓延,致使郊區環境惡化,導致都市與郊區的失衡。
有鑑於郊區化現象,當時由若干建築師、社區規劃者成立「新都市主義協會(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另外,加上無秩序的都市化發展,造成城市中心不當規劃與投資,導致都市在收入、種族、年齡上的隔閡,而都市不斷擴張與蔓延的發展模式,也使自然環境、歷史軌跡、社會關係等都遭到嚴重破壞,「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的發展就在此背景之下應運而生。
新都市主義乃促進鄰里與地區健康的發展,提高生活質與量的一種運動。為消除郊區無限蔓延的窘境,並防止都市衰敗的一種整治更新辦法,同時也創造了經濟、環境與社會三方面的協調與健康發展的新典範。1993年新都市主義召開第一次會議,1996 年於第四次大會上通過並批准了《新都市主義憲章》,被認為是雅典憲章的反憲章,目的在清除現代主義的影響。代表著這股新風潮取代了原有的都市發展趨勢。
二、新都市主義的定義
新都市主義對於現代主義缺乏都市生活、薄弱的社會意識與社區意識的規劃提出了批判,強調已建構的物質環境在形成社區中的重要性,並且提出物質空間組織對於形成社會與社會間的個人有重要影響,其概念可追溯源自1961 年Jane Jacobs 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The Death and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一書中提及,應從人的日常行為出發,藉由簡單的觀察中發現「步行」是人最常使用的方式,由步道所營造的住宅社區既安全、多樣,也是鄰里最佳的活動空間,其主張「都市建設」應回歸「社區建設」:
(一)在郊區建立新的「舊城鎮」(19 世紀英、美之城鎮)。
(二)改造舊城市中心區,整舊如新,並創造新內容。
三、新都市主義的基本原則
(一)可步行
步行環境為新都市主義首重的基本原則,係創造具有人性尺度的步行空間,藉此在步行過程中促進人際關係,有助於社區居民的活絡,增進社區空間的連結與凝聚社區意識。
(二)建構便捷的交通系統(連通性)
建構相互連接的網狀道路結構、層級性的交通系統,以及高質量的人行道系統與公共空間步行的舒適度等,著重於組織道路網絡並於區域發展的範圍內系統化,保留大量的綠帶空間。
(三)混合使用和多樣性
其內涵不單只是建築形式或土地使用的層面,它強調內容的混合與多樣性。亦即將都市生活機能串連並融入區域範圍內,使得居民能方便的處理生活的各項需求。創造多樣化的都市環境。
(四)住宅的混合
強調不同居住型態、種類、規模與價值之間相互的混合,透過人際互動與接觸,使都市居民相互間的感受可以有效連結,消弭貧富之間的差距,增進社會階層相互間的交流。
(五)高質量的建築和城市設計
都市建設須合「人性的尺度」進行規劃,以培養人文精神,重視人與環境間的舒適及自在的體驗感受。著重於強調美學、舒適化、人性化的市政建設以創造環境的特色。
(六)傳統的社區結構
強調都市與郊區的邊界限制。於《新都市主義憲章》中提到都市邊界在都市規劃中的首要地位,亦即以大都市作為發展,已到一定的限度。
(七)增加密度
在步行可及的社區範圍內增加更多的建築、居民、商業和服務業等,使其各項生活機能相互靠近,有利於促進步行意願,使之有效地利用服務及資源。
(八)聰明的交通
對於大城市、城鎮及社區網絡公共交通等建設,鼓勵使用非機動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滑輪、滑行器及步行等作為交通工具。
(九)永續發展
發展及維護環境應用生態友善的技術、尊重生態及自然系統的價值、高效率利用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使用、更多使用當地產品、步行取代駕車,以落實環境可續發展。
(十)生活質量
綜合上述各項原則,營造高品質、低汙染、草根性、多樣化的社區環境,藉此改善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僅可提升生活品質,更也落實都市與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
新都市主義社區又稱作傳統社區開發(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TND),20 世紀90 年代確立它在社區及都市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而TOD 即為TND 之延伸。
第一章 郊區化、都市蔓延、新都市主義與TOD的成就
第一節 新都市主義之興起
一、發展背景
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是於1990 年代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逐漸興起的都市規劃及設計的一種新運動,它是在極端的都市化與極端的郊區化下所產生的一種衝突結果。1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初期,當時美國都市化現象發展快速,從1860 年至1910 年,都市人口從620 萬人激增4,200 萬人。都市過度發展將帶來空間與環境等議題,如環境汙染、住宅擁擠、交通系統超負荷、社會秩序混亂等。為改善都市環境品質的惡化,1920 年代起,美國白領階級與中產...
推薦序
推薦序
每一個都市,都有她的特性,正如同人一般。臺灣的都市特性,融合了多元文化,從早期漢人遷徙與原住民的互動,到荷蘭、日本殖民文化,以及戰後軍民大轉進,其所鎔鑄形成的都市特性,也自然有別於其他區域的城市文明。學習與研究臺灣都市,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能作為畢生的志業,是需要先民的庇祐,更要心存感恩。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結集了臺灣研究都市的各界菁英,從理論到實務,從新進到耆老,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也是促使臺灣都市價值得以持續不斷地被發掘、被論證,並進而提出創新的學習價值。
觀察臺灣長期的都市發展,正如同先進國家的都市演進,從結集、成長、擴張,到都市蔓延。已經明顯出現了大都市的發展困境,包括高房價、交通擁擠、生活壓力與社會冷漠等等都市病徵。而高強度的都市成長也對地球環境,產生了不可衡量的衝擊,例如空氣汙染、能源消耗、生態衝擊等等。於是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的提倡,透過發展大眾運輸,混合土地使用,維護環境永續,便成為解決都市發展困境的可行出路。臺灣的學界也有諸多先進,對此已多有著墨。而許多都市推動者也早已經身體力行,為永續都市發展做出實質的貢獻。
家儂教授長期致力於都市土地與交通運輸的實證研究,卓越有成。今匯集相關研究,有系統地整理了都市大眾運輸發展與土地使用的相關文獻與研究心得,結成大作,並出版成書為《大眾運輸導向發展與不動產開發》,特予推薦。年輕學者能力爭上游,非常值得鼓勵!能夠出版專書,擴大學術影響力,更是值得鼓勵!期待家儂教授,能在學術殿堂,持續精進,更上層樓!
陳彥仲 特聘教授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
2020.06.16
推薦序
每一個都市,都有她的特性,正如同人一般。臺灣的都市特性,融合了多元文化,從早期漢人遷徙與原住民的互動,到荷蘭、日本殖民文化,以及戰後軍民大轉進,其所鎔鑄形成的都市特性,也自然有別於其他區域的城市文明。學習與研究臺灣都市,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能作為畢生的志業,是需要先民的庇祐,更要心存感恩。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結集了臺灣研究都市的各界菁英,從理論到實務,從新進到耆老,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也是促使臺灣都市價值得以持續不斷地被發掘、被論證,並進而提出創新的學習價值。
觀察臺灣長期的都市發展...
作者序
序
2020年全球在新冠病毒(COVID-19)影響之下,人類活動減少,花心思去維持所謂的「社交距離」,首當其衝就是大眾運輸工具,包含飛機、高鐵、公車與各種軌道運輸,但實際上,全球最高2/3 人口鎖城,導致了小汽車使用量大幅減低,空氣品質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4月,新冠病毒已經導致超過20萬人死亡。
但病毒是一時,每年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更多人口流離失所,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空氣汙染對人類,特別是兒童的健康有著深遠影響,英國《衛報》2018 年發布報導,全世界95% 以上的人口呼吸著有問題的空氣,空氣汙染已成為全球僅次於高血壓、飲食和吸菸的第4大死因,並指出空氣汙染每年造成700 萬人死亡,影響人類健康,是一種「無聲的公共衛生危機」。然而大眾運輸的發展與推動,有效減低私人運具產生的巨量空氣汙染,雖然在新冠病毒時代拉開了你、我的社交距離,減低了大眾運輸使用量,但在未來的城市中,消滅無聲的危機,建構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為核心的城市系統,將是人類永續發展與健康生活的途徑。
為了促進城市永續發展所做的嘗試中,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無疑是最成功的發展之一。自從1980 年代末出現TOD 概念以來,TOD 作為一種將運輸工程、土地利用和城市設計融合在一起的方法,為當代城市問題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而TOD 是將人、活動、建築物和公共空間聚集在一起,透過步行和騎車連接,並且以大眾運輸為主軸,是一種有效率,也健康的旅行方式,創造了最低的財務和環境成本,使所有人都能獲得包容性最高的機會和資源,達到運輸與土地正義。而包容性正是TOD 實現城市長期以來,推動社會公平、共同繁榮的城鄉生活基礎。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研究TOD 之感想彙整,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在近年來成就非凡,但在全球資源與經濟發展權衡下,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成為發展TOD 的挑戰,本書透過過去的經驗與課題,彙整現在的策略與發展,期望提供一個新的思維,共同維護我們美好的家園,創造一個永續發展與健康生活的城市新型態。
李家儂 謹誌於祥鷺洲書院
2020.04.22(地球日五十周年)
序
2020年全球在新冠病毒(COVID-19)影響之下,人類活動減少,花心思去維持所謂的「社交距離」,首當其衝就是大眾運輸工具,包含飛機、高鐵、公車與各種軌道運輸,但實際上,全球最高2/3 人口鎖城,導致了小汽車使用量大幅減低,空氣品質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4月,新冠病毒已經導致超過20萬人死亡。
但病毒是一時,每年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更多人口流離失所,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空氣汙染對人類,特別是兒童的健康有著深遠影響,英國《衛報》2018 年發布報導,全世界95% 以上的人口呼吸著有問題的空氣,空氣汙染已成為全...
目錄
推薦序
序
第一章 郊區化、都市蔓延、新都市主義與TOD 的成就
第一節 新都市主義之興起
第二節 土地使用整合交通運輸引導都市模式
第三節 AOD 模式與TOD 模式
第四節 TOD 都市發展之成效
第二章 都市發展課題與TOD 的挑戰
第一節 臺灣都市發展之現況
第二節 臺灣都市發展之課題
第三節 臺灣與美國實施TOD 之背景差異性分析
第三章 TOD 的框架和基本原理
第一節 TOD 之規劃目標
第二節 TOD 之規劃效益
第三節 TOD 之實施手段
第四章 大眾運輸整合建成環境之城市空間規劃
第一節 綠色運輸衡量指標之建構與評估
第二節 以步行導向理念檢視TOD 區內土地使用配置的合理性
第五章 案例討論及TOD 準則
第一節 臺北市大眾運輸導向可申請開發許可地區細部計劃案
第二節 TOD 環境評估項目與分級
第六章 不動產開發方式
第一節 捷運周邊相關土地開發辦法
第二節 以增額容積籌措財源進行捷運周邊土地開發
第三節 增額容積機制建立—以桃園市為例
第四節 以增額容積開發機制檢討
參考文獻
推薦序
序
第一章 郊區化、都市蔓延、新都市主義與TOD 的成就
第一節 新都市主義之興起
第二節 土地使用整合交通運輸引導都市模式
第三節 AOD 模式與TOD 模式
第四節 TOD 都市發展之成效
第二章 都市發展課題與TOD 的挑戰
第一節 臺灣都市發展之現況
第二節 臺灣都市發展之課題
第三節 臺灣與美國實施TOD 之背景差異性分析
第三章 TOD 的框架和基本原理
第一節 TOD 之規劃目標
第二節 TOD 之規劃效益
第三節 TOD 之實施手段
第四章 大眾運輸整合建成環境之城市空間規劃
第一節 綠色運輸...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2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