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此刻正處於一個飛躍變遷的時代,為能理性掌握社會發展的脈絡,以為社會參與、人際調適,甚而是對社會問題的解決,則無不端賴對社會科學這門學問的理解與把握。因此「社會科學」一詞,不僅已為大眾所熟悉,「社會科學概論」亦成為大專院校普遍開設的博雅課程之一,期能提供青年學子對社會現象的系統知識。本書以精練論述方式系統性地陳述社會科學的內容,茲分為「總論」及「分述」兩大部分加以論述。總論部分,包括概論、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及重要學者等;分述部分,則涵蓋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傳播學」、「管理學」等基本性社會科學,以期能提供讀者對社會科學的梗概知識。
作者簡介:
葉至誠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現任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經歷
普考社會行政類科及格
高考勞工行政類科及格
東南工專兼任講師
空中商專兼任副教授
德育護專專任副教授
世新大學專任副教授
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人力資源室主任
實踐大學主任秘書
著作
《高齡者社會參與》
《老人長照政策》
《老人福利服務》
《社會科學概論》(第四版)
《社會工作概論》
《社會福利概論》
《教育社會學》
《社會學是什麼》
《當代社會問題》
《社會福利服務》
《社會學概論》
《社會學》
編著
《高等教育發展的策略與願景》
作者序
序
「教育是我們可以用來改變世界最強而有力的利器。」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社會科學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知識,社會現象被認為是宇宙間一種運動形式。凡社會生活的形式、內容、組織、作用,以及過去和現在的種種事實和人類策劃改進社會生活的各項理想、計劃和方法,都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的範圍。由於社會生活範圍極廣,所以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它們各自對社會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專門的研究。同時,隨著人類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門社會科學之間以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都有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和相互合作的趨勢。
社會科學的宗旨是為個人適應及充實社會的發展而作為,體現「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隨著科技的急遽變化,如何發揮大眾在社會科學議題上的參與,以型塑成熟的公民社會,成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社會科學在今日扮演了溝通人文素養與科學知識兩大領域的責任,是要培養在社會中個人生存發展所須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涵養的過程,以期現代公民具有理性評估、周延推理、清楚溝通、瞭解知識、探究問題、講求方法等能力。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社會現代的表徵有:教育水準的提升、社會福利的加強、電子媒體的普及、男女地位日趨平等……等,要想探索現代社會是如何進行的,即現代化的歷史發展過程,可以說是一件是相當複雜的事,其中的過程有充滿挑戰的、偶發的各項事件,而且不同地區的社會可能會有不同的發展型態。透過特定社會議題的分析與討論,以培養獨立思考與觀察社會與自身間關係的能力。
社會科學是人類在社會中行為之研究,所有人類行為都發生在某個社會背景中。該背景包括文化、團體、社會互動以及社會制度的影響,且以上所述皆扮演著形塑人類行為與思考的重要角色。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及其對人類團體影響的一種科學思維,著重適度地使用科學方法,以兼備人文社會、科技知識的素養,深入分析社會現象,以協助能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開啟有效的人際互動,關注社會影響與人際行為的議題。
社會科學知識能關切人類社會,對社會現象作探討,以充分地理解到社會知識的起源和發展重心,並進一步發展科學知識對現實社會的觀察與思辨能力,將所學用於自己週遭的人際關係及生活中,藉此培養自己具有開闊的視野面對現實生活環境,進而養成對社會關懷的能力。
第一,藉由相關理論的介紹,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各基本面向。
第二,正視人類存在的價值,以肯認多元文化並具備公民素養。
第三,拓展視野並培育面對社會變遷與發展的思考力與行動力。
為了能使「社會科學蘊育現代公民,現代公民開創優質社會」,培育對社會現象的思考,並進行邏輯的推演,並形塑對於多元文化的認識與公民素養。本書選擇了十四個主題,以期能為現代社會做導引和公民素養做的啟蒙。
本書的完成感謝揚智文化公司閻富萍總編輯及諸先進的玉成,方能使斷簡殘篇的文字得以彙集成冊。然而限於才疏學淺、腹笥甚儉,撰述或援引有謬誤之處,祈請方家讀者不吝批評賜正。
葉至誠 謹序
二○二一年六月
序
「教育是我們可以用來改變世界最強而有力的利器。」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社會科學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知識,社會現象被認為是宇宙間一種運動形式。凡社會生活的形式、內容、組織、作用,以及過去和現在的種種事實和人類策劃改進社會生活的各項理想、計劃和方法,都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的範圍。由於社會生活範圍極廣,所以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它們各自對社會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專門的研究。同時,隨著人類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門社會科學之間以...
目錄
目 錄
序 i
Chapter 1 社會科學的基本概述 1
第一節 社會科學產生的背景 2
第二節 社會科學的定義與學科範圍 6
第三節 社會科學的目標 7
第四節 社會科學的基本性質 8
第五節 社會科學的主要功能 11
第六節 社會科學的研究限制 15
Chapter 2 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 19
第一節 科學研究方法的產生 20
第二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範疇 24
第三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意涵 29
第四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特徵 31
第五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步驟 33
Chapter 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42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 45
第三節 觀察法 46
第四節 訪談法 47
第五節 問卷法 49
第六節 測驗法 51
第七節 實驗法 53
第八節 內容分析法 55
第九節 社會指標分析 56
第十節 田野研究 56
Chapter 4 社會科學發展的領航人(一) 59
第一節 馬基維利 60
第二節 馬丁.路德 63
第三節 培根 64
第四節 霍布斯 65
第五節 洛克 66
第六節 孟德斯鳩 67
第七節 盧梭 69
第八節 亞當.史密斯 70
第九節 邊沁 73
第十節 馬爾薩斯 74
Chapter 5 社會科學發展的領航人(二) 77
第一節 孔德 78
第二節 達爾文 79
第三節 馬克思 80
第四節 史賓賽 82
第五節 馮特 83
第六節 巴烈圖 85
第七節 弗洛伊德 86
第八節 泰勒 88
第九節 涂爾幹 89
第十節 韋伯 92
Chapter 6 社會科學發展的領航人(三) 95
第一節 葛蘭西 96
第二節 馬歇爾 97
第三節 馬庫色 98
第四節 帕森斯 100
第五節 布勞 101
第六節 丹尼.貝爾 102
第七節 約翰.羅爾斯 104
第八節 托夫勒 106
第九節 哈伯瑪斯 107
第十節 吉登斯 109
Chapter 7 心理學概要 113
第一節 心理與心理過程 114
第二節 心理學的主要學派 115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單元 119
第四節 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129
Chapter 8 人類學概要 135
第一節 人類學的主要意涵 136
第二節 人類學的研究範圍 137
第三節 人類學的主要分支 141
第四節 人類學與現代社會 143
Chapter 9 社會學概要 149
第一節 社會學的研究領域 150
第二節 社會學的主要理論 153
第三節 社會學與現代社會 162
第四節 現代社會的省思 165
Chapter 10 經濟學概要 171
第一節 經濟學的主要思潮 172
第二節 經濟學的主要領域 176
第三節 經濟學的基本議題 178
第四節 現代經濟制度特質 184
Chapter 11 政治學概要 189
第一節 政治學的發展脈絡 190
第二節 政治學的內涵 193
第三節 現代政治發展趨勢 197
第四節 政治學與現代社會 200
Chapter 12 管理學概要 207
第一節 管理的基本概念 208
第二節 管理的基本原理 212
第三節 現代社會的管理 214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221
Chapter 13 法律學概要 227
第一節 法律的基本意涵 228
第二節 法律的研究領域 241
第三節 法律的制裁規定 242
第四節 法律制定與修正 245
Chapter 14 傳播學概要 251
第一節 傳播媒介的主要類型 252
第二節 傳播學者的理論觀點 254
第三節 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 261
第四節 傳播媒體與現代社會 266
參考書目 271
目 錄
序 i
Chapter 1 社會科學的基本概述 1
第一節 社會科學產生的背景 2
第二節 社會科學的定義與學科範圍 6
第三節 社會科學的目標 7
第四節 社會科學的基本性質 8
第五節 社會科學的主要功能 11
第六節 社會科學的研究限制 15
Chapter 2 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 19
第一節 科學研究方法的產生 20
第二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範疇 24
第三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意涵 29
第四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特徵 31
第五節 社會科學研究的步驟 33
Chapter 3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42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 4...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