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一開始便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不只拘限於對象的「描繪」,更不只是大自然一角的摘取;這也就是中國山水畫有長卷,西洋風景畫裝鏡框的原因。同樣的,西洋風景畫家要帶著畫架對著大樹來實地描繪,柯洛就曾經被一位農夫問過:還畫它作什麼?樹不是已經在那裡了嗎?因之,中國山水畫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全」字,每一幅畫都是完整的構圖而並不是對象的寫實,事實上也並沒有那樣的真山真水。而西洋的風景畫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裝在鏡框中就正如從窗口中透視過去,美景如畫的就在窗外...... ─李霖燦
本書內容是從李霖燦1970 至1980 年代,於各雜誌所發表的文章集結而成的。中國山水畫富「隱逸思想」之內涵,所嚮往的是漁讀耕樵四逸四樂之理想境界。這是源自於三國諸葛亮至晉竹林七賢,一種消極退避之思想。後來,經由文學家的渲染鼓吹,人們開始輕鐘鼎(從政為官)而讚山林,也造就了山水畫漸成中國畫的主流。
第一單元〈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源起、特色與功能〉:由「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山水畫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皴法的發明與特色」;「沈括《夢溪筆談》:凌空鳥瞰洞見奧曲的構圖滿全」;「點苔的重要性」等觀點切入,導讀山水畫的基本認識。
第二單元〈千古名筆―中國山水名畫欣賞〉: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大圖及局部解說,一一賞析北宋畫家范寬〔谿山行旅圖〕、北宋郭熙〔早春圖〕、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南宋馬遠〔山徑春行〕、南宋馬麟〔秉燭夜遊圖〕與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等山水名畫,在形式與內容上,對中國藝術史的關鍵影響性,還有畫家個人的特質及對中國畫史的貢獻。本書篇篇精彩,言近旨遠,是輕鬆進入中國山水畫的最佳導讀書。
為使讀者「讀畫」更上層樓,本公司特別企劃【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讓永遠的博物館員李霖燦,帶領您暢遊歷代書畫家之藝術哲思與堂奧。
作者簡介:
李霖燦(1913-1999)
1913 年生於河南省輝縣。
1938年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畢業之後,為研究麼些族文字,遠赴中國西南,在優美的麗江與險峻的玉龍大雪山下,深受麼些族生死觀的影響,而對生命有了全新的體悟。
1941 年任職於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助理員。
1949 年隨國民政府來臺後,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1956應美國國務院之邀,前往華盛頓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之麽些經典五百餘冊整理、編 目。 博得〝Mr. Mo-So〞麽些先生的美譽。
1961至1962年護送故宮國寶赴美展覽。
1965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兼任登記室主任。
1966 台大歷史系主任許倬雲與故宮院長蔣復璁力促以故宮豐藏之藝術文物與臺灣大學合作,應聘請故宮文物專家們在台大 開設中國美術史課程,是年9月故宮書畫專家李霖燦開始教學,每周授課三小時。
1971 三月 正式升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
同年九月台大奉准於歷史研究所内成立中國藝術史組,李霖燦繼續從事於中國藝術史教學,後惠及于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與其他等……。
1972 十一 月升任 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並兼任器物處處長。
1984年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內屆齡退休。之後仍繼續於藝術史的研究,並在臺大、師大等學校任教中國美術史及古畫品鑑研究等課程。
1999 年病逝,享壽八十七歲。
雄獅圖書出版的著作有:《中國美術史稿》、《藝術欣賞與人生》、《西湖雪山故人情》、《陽春白雪集》、《活活潑潑的孔子》、【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
章節試閱
■ 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
中國的山水畫就是西洋的風景畫,不過中國人情有獨鍾,肇錫(開始)之以此嘉名。今從中西文化交流的觀點,分作隱逸思想、特殊貢獻、和交流情況三方面加以詮釋,以供研討思量。
空城計是藝術,為顯示主帥的鎮靜,可以不顧事實,兵臨城下而絃歌不輟。但是《諸葛武侯集》上的「大亂居鄉,小亂居城」,以及〈出師表〉上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則是「經驗」。這一項經驗之談,如今七十上下的人也都深切知道,但是卻並不知道這和中國山水畫上的隱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帶關係。
三國時代到魏晉南北朝,換言之,三至七世紀是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大亂居鄉」,人到鄉間一看,發現原來鄉下,尤其是山林之間,竟然這麼美麗動人,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山林文學,山林文學也就是山水畫的前身。
這時候有了所謂的「竹林七賢」, 他們放浪形骸之外, 號稱為中國隱逸思想的代表集團。內中最有名的是阮籍(二一〇–二六三年)和嵇康(二二三–二六三年),他們都曾到河南輝縣的蘇門山上去拜望隱士孫登,孫登不理阮籍,卻對嵇康說:「君性烈而才雋,豈能免乎?」後來嵇康果然沒有得到善終,不像諸葛武侯能夠「苟全性命於亂世」。
山林文學在這一段時間之內開始發展,陶淵明(三六五–四二七年)就是一個最可愛的代表人物。他不但寫〈五柳先生傳〉以自況,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前一句說的是勞苦耕作,下一句就是藝術欣賞。並且還寫了一篇〈桃花源記〉以寄託他高蹈(隱居)隱逸的思想。
山林文學很自然地誘導了山水畫的發生,因為對象不曾變動,只是先用文字來寫,然後用筆墨來畫而已。果然到了十世紀左右,五代十國,天下又大亂,人民又襲諸葛武侯之故智,大家都逃到了山林中去。於是就有了五代時光的荊浩(八五五–九一五年)、關仝(約九七〇–九六〇年)、董源(?–九六二年)、巨然(活躍於十世紀前後)等山水大畫家的出現,藝術史家稱之謂荊關董巨;和北宋時代的李成(九一九–約九六七年)、范寬(約九五〇–一〇三二年)、郭熙(約一〇〇〇–一〇八七年)、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年)並稱為中國山水畫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人類在風景畫上的顛峰造詣。
■ 山水畫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
由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山水畫和西洋的風景畫,在歷史的背景上不相同,若以時間的早晚來作標尺,中國方面自十世紀起就有了山水畫,而西方則一直到十五世紀,達文西才在「蒙娜麗莎」的背景上有了風景的襯托,真正的風景畫則要到十八世紀的巴比松派寫田園景色才開始。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都是此中鉅子,那時間的早晚相差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中國山水畫有「隱逸思想」的淵源,使它的內涵格外豐富,這一點是西方藝術中所缺少的。而中國則由此發展出漁讀耕樵等四逸四樂的美麗說法。故宮博物院藏有〔四樂圖〕,傳為南宋畫家閻次平所作,而其實可能是清初袁江一派之作品,但是內中宣揚隱逸思想的高蹈並加以讚美是不爭的事實。我的故鄉蘇門山下流行著宋詩人邵康節(一〇一二–一〇七七年)先生的〈安樂窩歌〉,上面便說到窩中懸掛的對聯:
上聯是琴棋書畫,
下聯是漁讀耕樵。
這很顯然是一種晚起的隱逸思想,因為我們由歷史上的追溯,知道當初由諸葛武侯到竹林七賢,一直都是一種消極退避的意思,只求苟全性命於當世,並沒有積極的讚美。後來,經過了文學家的渲染鼓吹,如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等,人們開始有點薄鐘鼎(從政為官)而讚山林的傾向。因之山水畫也就由附庸蔚為大國,形成了中國畫主流。此中的一丘一壑,轉折消長,不但可供我們作縱深的體認,而且更重要是,由於山林文學的底色深重,所以山水畫一開始便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不只拘限於對象的「描繪」,更不只是大自然一角的摘取;這也就是中國山水畫有長卷,西洋風景畫裝鏡框的原因。
同樣的,西洋風景畫家要帶著畫架對著大樹來實地描繪,柯洛就曾經被一位農夫問過:還畫它作什麼?樹不是已經在那裡了嗎?—因之,中國山水畫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全」字,每一幅畫都是完整的構圖而並不是對象的寫實,事實上也並沒有那樣的真山真水。而西洋的風景畫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裝在鏡框中就正如從窗口中透視過去,美景如畫的就在窗外,請您仔細欣賞。
現在中國山水畫的冊頁,也時常裝嵌在鏡框之中,別有一種風貌。這是由於冊頁的形式和鏡框的規格恰相配合的關係,若仔細觀察,那構圖的意境,尤其是「全」與「部分」的分野,還是很顯著而易明。
■ 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
中國的山水畫就是西洋的風景畫,不過中國人情有獨鍾,肇錫(開始)之以此嘉名。今從中西文化交流的觀點,分作隱逸思想、特殊貢獻、和交流情況三方面加以詮釋,以供研討思量。
空城計是藝術,為顯示主帥的鎮靜,可以不顧事實,兵臨城下而絃歌不輟。但是《諸葛武侯集》上的「大亂居鄉,小亂居城」,以及〈出師表〉上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則是「經驗」。這一項經驗之談,如今七十上下的人也都深切知道,但是卻並不知道這和中國山水畫上的隱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帶關係。
三國時...
推薦序
寶劍贈英雄:《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序
──何傳馨
臺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院之寶-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每提到這幅畫,就讓人想到故宮前副院長,中國美術史家李霖燦先生。
〈谿山行旅圖〉約作於西元1000年,距今一千多年,在十七世紀後半明代晚期以前,沒沒無聞,被視為沒有畫家款印的宋畫,後來晚明大鑑藏家董其昌觀賞後,鑑定為范寬所作,並在畫幅上端題上「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為這幅畫訂了作者和畫名,明清之際也有鑑藏家留下兩則著錄,不過並未特別重視。清初進入皇室內府,貯藏於重華宮,收錄在《石渠寶笈》初編,在目錄編排上,列為「畫軸次等」,可知依當時品第標準,僅是次等之作。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谿山行旅圖〉仍然沒有受到青睞,1935年故宮文物首次出國在倫敦展出,〈谿山行旅圖〉缺席未入選。1949年〈谿山行旅圖〉隨其他文物運到臺灣,在台中北溝期間,逐漸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欣賞。1958年八月五日,李霖燦先生在觀賞此畫時,赫然在右下角一隊馱馬行旅的後面,闊葉樹蔭間,發現了「范寬」二字簽款,從此確認畫作所屬。那年先生撰寫一系列故宮讀畫劄記,第一篇即是〈谿山行旅圖〉,在文章中生動的描述發現范寬簽款的經過。此後故宮各類重要圖錄,國內外展覽,中國繪畫史論著,均以此畫作為北宋山水畫的典範名品。李霖燦先生當年的發現及研究,確實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先生對於故宮名畫的研究與推廣,〈谿山行旅圖〉僅是其中一例。他在從事教學,培養年輕學子對中國繪畫的興趣方面,更是廣泛而深刻的貢獻。1977年,我為投考台大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今藝術史研究所),每週六下午到台大旁聽先生的中國美術史。開學第一堂課,他說這門課選在週末,用好看的文物,送給大家一副美麗的眼睛,後來這句話成為他的名言。先生講課,和寫文章一樣,娓娓道來,流暢而生動,自己更是陶醉其中,語調不疾不徐,尾音長揚,有著抑揚頓挫的節奏,聲音略為沙啞,帶有河南鄉音,卻讓人有親切感。講課內容淺白易懂,透過精彩的幻燈片,引導學生走入中華文物的世界。這門課很受學生歡迎,每次上課都座無虛席,連走道都坐滿聽者。
第二年我入學台大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正式選修先生的「名畫欣賞」課程,每周在先生副院長辦公室上課,那是在故宮改建前正館演講廳後方,約五、六坪大長方形房間,三面牆六層書架堆滿圖書,先生座位旁書架上方掛著曾紹杰先生篆書「綠雪齋」橫匾,先生說當年他在雲南麗江大雪山下,研究納西族文字(麼些文),見大雪山的雪,雪白中泛著青綠色,所以將書齋命名「綠雪齋」。在綠雪齋中我們幾位研究生席地而坐,近距離聆聽先生講解分析故宮名畫,也拉近了與故宮名畫的距離。這段因緣一直延續到先生擔任我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以至1983年我任職故宮,成為他的部屬。
去年雄獅美術總編輯李柏黎告知,計劃編輯出版一套《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邀我為這套書寫序。今年初,主編黃長春寄來三本書的排印樣稿,包括《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重讀這三本書,彷彿又回到當年在台大階梯教室上課,在故宮先生辦公室席地而坐,優遊於書畫天地的情境。
《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是集結先生1970至1980年在《美育》、《中央月刊》及《幼獅月刊》發表的文章,分成兩部分,先以〈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為引導,從內容、思想、技法、構圖等角度觀看山水畫。第二部分〈千古名筆〉,則是六幅宋元名畫的賞析,范寬〈谿山行旅圖〉即為其一。
《獨秀:中國名畫之最》改編自1986年文建會出版的《中國名畫欣賞》,收錄了包括范寬〈谿山行旅圖〉在內二十八幅故宮名畫。每幅用約四、五百字解說,精簡扼要的講述該畫欣賞的重點。此次新編,每件畫作搭配多幅清晰的局部彩色圖版,對於想要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讀者來說,按圖索驥,的確是認識故宮名畫最佳入門途徑。
《三絕:中國詩書畫》改編自1995年文建會出版的《中國詩書畫欣賞》,以「畫中有詩」、「書中有畫」及「詩書畫三絕」三部分,分析中國繪畫的特質。「畫中有詩」單元中,為故宮藏畫找出相應詩意的來源;「書中有畫」從書法作品看到圖像;「詩書畫三絕」則是從文人畫的角度,探討中國繪畫獨特的藝術精神。
李霖燦先生生前與雄獅美術有長期淵源,1982年至1984年,連續在〈雄獅美術月刊〉發表〈從藝術看人生〉專欄,後來集結成書,於1984年由雄獅美術出版。後來又陸續撰稿,談古今書畫家、山水畫、人物畫、道釋畫、花鳥畫、歷史故事畫,也談玉器、青銅器、陶瓷、雕塑、敦煌藝術等,後來於1987年集結為《中國美術史稿》,由雄獅美術出版。現在再加入這三本圖版豐富,精心編印的導讀圖書,如先生所言:「我們在圖文並茂的例證來作參贊,中國畫的欣賞大門一定可以為你而大開,只須體會深切,愛心濃厚,馬上您就可以登堂入室見其廟堂之美及百官之富了。」
先生故宮退休前,有一天到我辦公室,送我一支羊毫大楷,筆盒上親書「寶劍贈英雄」五字,至今還捨不得用。想來先生這一系列《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不也是像寶劍一樣,送給讀者開啟中國繪畫的堂奧?(辛丑上元前夕)
一位圖書館員的校閱心得:
在學習欣賞藝術之餘,亦能賞讀文學的珠璣之美
──文/張光千
本文作者張光千女士,為李霖燦之子李在中之妻,曾任光啟社編審與策劃(1980-1987),也曾任職於加拿大皇家銀行多美年證券公司,擔任投資銀行圖書館副圖書館理員,在校閱本套書後的心得感想如下:
這系列三書:以〈富春山居〉、〈赤壁圖〉與〈麗人行〉 局圖為封面的設計,以及用原圖淡淡的底,襯入言簡意賅的封底介紹,這個呈現我特別喜歡,到底是雄獅的人才有著豐厚底蘊與藝術素養,才能有如此高雅的構思;我也深為雄獅歷年來堅持不懈,為闡揚中華精深的藝術文化所做的努力而感敬佩。
記得先夫在中先生曾跟我提起雄獅美術有做這一系列導讀的構想時,我們都很高興,他當時就說:要以全力支持,並無求償之想。 我想反倒是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先生的善意與熟慮,為我們平添了日後些許的意外福利。
我也十分驚訝雄獅美術不僅把書的開本大小改成菊八開,是為了希望能完美呈現家翁原文的構想。李賢文先生又親為此系列三書命名《神遊》、《獨秀》、《三絕》,足見他對李霖燦先生有著深厚的景仰之情,對此書更是重視。
家翁的文學造詣與用字、用詞的學養不是一般人所能匹敵,也非現代一般人所認知,雄獅美術的編輯為這些字、詞加上註釋的構想,是非常有意義與貼切的,相信讀者在學習欣賞藝術之餘,能夠賞讀文學的珠璣之美,也可以更加增廣此書的可讀性與廣泛性 。
在校閱本套書後,我的心得感想如下:
1. 我最喜歡的是,幾乎每幅畫中的款識與題跋都與圖同時顯示,特別是書法的部分在通幅的展示後,又有一節節的大幅展現與釋文的對照,讓我終於得知全貌,而深愧自己國學素養之貧乏。
2. 讀文時輔以圖:書畫躍然紙上,可以清楚的在大圖的細節中,看到每一幅畫者的構圖設色與運筆的技巧;我雖不懂作畫與書法也因此而得知皮毛。菊八開的設想真是造福不少正確極了。閱圖時佐以文:李霖燦先生的生花妙筆,不僅在文辭之間充滿聯想力和豐富的想像力,而且幽默令人莞爾;寫文字字珠璣、生動優雅又富哲思,不但讓我感受到書畫者所要呈現的情境、詩意、哲思與情懷,也進一步引導我進入欣賞與去瞭解這些書畫之所以精湛………。
尤其是家翁李霖燦先生深厚的國學造詣、精湛的文學素養與淵廣博大的學識………可以從歷代幾百首的詩詞裡;幾百年的歷史人物事蹟中,信手拈來舉例成書的聯想……真是令我更加的崇仰與敬重。
寶劍贈英雄:《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序
──何傳馨
臺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院之寶-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每提到這幅畫,就讓人想到故宮前副院長,中國美術史家李霖燦先生。
〈谿山行旅圖〉約作於西元1000年,距今一千多年,在十七世紀後半明代晚期以前,沒沒無聞,被視為沒有畫家款印的宋畫,後來晚明大鑑藏家董其昌觀賞後,鑑定為范寬所作,並在畫幅上端題上「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為這幅畫訂了作者和畫名,明清之際也有鑑藏家留下兩則著錄,不過並未特別重視。清初進入皇室內府,貯藏於重華宮,收錄在《石渠...
目錄
寶劍贈英雄:《 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序 ──何傳馨(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一、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源起、特色與功能
‧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
‧水畫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皴
‧皴法的發明與特色
‧沈括《夢溪筆談》—凌空鳥瞰洞見奧曲的構圖滿全
‧點苔的重要性
‧中西文化交流最成功的作品
二、千古名筆—中國山水名畫欣賞
北宋 范寬〔谿山行旅圖〕
北宋 郭熙〔早春圖〕
北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南宋 馬遠〔山徑春行〕
南宋 馬麟〔秉燭夜遊圖〕卷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寶劍贈英雄:《 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序 ──何傳馨(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一、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源起、特色與功能
‧亂世隱逸與山林文學及山水畫興起的關聯
‧水畫有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傳達皴
‧皴法的發明與特色
‧沈括《夢溪筆談》—凌空鳥瞰洞見奧曲的構圖滿全
‧點苔的重要性
‧中西文化交流最成功的作品
二、千古名筆—中國山水名畫欣賞
北宋 范寬〔谿山行旅圖〕
北宋 郭熙〔早春圖〕
北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南宋 馬遠〔山徑春行〕
南宋 馬麟〔秉燭夜遊圖〕卷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商品資料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1-07-01ISBN/ISSN:978957474162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12頁開數:菊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