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的父親突然倒下,變成半身不遂了,該怎麼辦才好?」
在決定進行照護前,必須先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上。
只要具備「管理力」,即使不離職也可以完美地照護家人、親人。
我們即將面臨及已進入高齡化時代。雖然基於責任與親情,需要照顧生病的親人,但這只是一個短暫期間,除了特殊原因必須換工作、轉換跑道外,實在不應出現照護者必須「離開職場」的選項。因為,「照護」並不是你的職業。你會發現,即使不離職也可以完美地照護親人。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你需要的是──具備「管理」能力。
針對上述目標,本書將介紹「四加一」的管理方式,即包括四個照護環境管理(即家庭、親族;公司、職場;行政、地區;醫療、照護)、思考職涯的方式,以及「心靈管理」,好預防「根據統計,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會因此陷入的『照護憂鬱症』」。
本書重點包括為什麼要辭職呢?開始「在職照護」、不是只有父母需要照護、「在職照護」管理、家庭管理、工作與政府補助管理、照護管理、心靈管理、疾病管理、感動的安寧療護與繼承問題、從癌症末期學習醫療與照護的合作、了解失智症、兼顧照護與工作對於人生的效果。
臺灣也已進入老年化社會,照顧問題與日本相近,企業必須因應的問題也變多了。期待有需要的照護者及企業相關部門都能閱讀本書;並在受理照護相關的諮詢與申請服務時,能以本書作為處理方式的參考。
作者簡介:
飯野三紀子
日本「一般社團法人照護離職防止對策促進機構」理事。於Well Link株式會社成立「照護與心靈諮商室」,現為專任首席顧問。曾任職於一般企業的人事部,之後於人才仲介公司擔任職涯顧問。二○○○年與母親一起照護阿姨並進行安寧療護,後來因為母親罹患失智症,再加上同時照護陷入憂鬱症的友人,在龐大的負擔下放棄了上班族生活。之後,在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涯後,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獨立接案。為了能處理照護者自我的心理問題,於是重新回到大學修習心理學。目前一方面針對長照需要等級四的母親進行居家照護,也同時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與「兼顧照護與工作」狀況提供支援。其擁有五人的照護與四人的安寧療護經驗,並主管「身心照護實驗室」。
譯者簡介:
張瑜庭
現為自由譯者。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到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交換留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為什麼要辭職呢?
因為照護而被迫離職的悲劇
即使現今日本社會勞動人力不足,但根據統計,包括換工作、轉換跑道的人在內,每年約有十萬以上的人為了照護而離職【日本總務省(編案:即類似臺灣的內政部)二○一二年「就業結構基本調查」】。日本政府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訂定「零照護離職」的目標,並著手修改法律。
然而,大部分的人(無照護經驗者)認為,「這個目標應該是正確的,但是不可能達到『零』照護離職吧?因為每個人都有父母要照顧啊!」彷彿這個問題絕對不會影響到自己似的。
現今這個時代,如果不明白「防止照護離職」背後的涵義,那無論是年輕世代還是年長的管理階層,誰都無法安穩的工作下去。
就從實際的案例來看看這個照護離職的問題吧!
阿孝是個系統工程師(當時他年約四十歲,住在東京),他的母親因為腦溢血而住院。從進行手術、聽醫師說明病情、幫已因生病而半身不遂的母親辦理轉院到復健病房、辦理第二次轉院,以及接二連三的緊急狀況,讓阿孝不得不常常需向公司請假。
即將要到向公司報告新專案的日子了。阿孝雖然把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給下屬做,以免耽誤進度,但是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最終阿孝被主管叫去訓斥了一番。
阿孝:「我的母親住院了……」
主管:「現在是公司的忙季,你不能請其他兄弟姊妹或親戚幫忙照顧嗎?」
阿孝:「家中只有我和母親兩個人。」
主管:「你就不能想想其他辦法嗎?」
語畢,主管發出「嘖」的一聲,面色凝重【這舉動幾乎已算是「在職照護騷擾」(編案:日文為『ケアハラスメント』,指的是妨害在職照護者使用照護休假的權利,或使在職照護者產生不愉快的騷擾行為。」可參考https://yourbengo.jp/roudou/704/)】。
由於母親出院後需要有人照護,為了到母親居住的大阪規劃照護事宜,阿孝找主管商量他的休假安排規劃,可是主管卻說:「要請假是沒關係啦!不過如果你一直這樣,公司會很困擾。而且,你如果請假請太多的話,也會影響之後你的工作和績效考核哦!」(這些話應該也算是「在職照護騷擾」)
阿孝聽了啞口無言。但即使如此,為了照護母親他還是請了假去處理照護事宜。結果,新專案的進度嚴重落後,阿孝也聽到下屬抱怨和擔心的聲音。
「主管那麼常請假……」
「以後會變得怎麼樣呢?」
阿孝感覺到自己似乎已被全公司上下所有人責怪。
而另一方面,阿孝的母親討厭入住安養照護機構,堅持要求阿孝回到老家照護她。
阿孝回憶著當時說道:「那時候總覺得只有自己才能照顧母親,所以乾脆就辭職回老家。但那是一個失敗的決定。」
因為,專心投入照護母親的阿孝在兩年後得到了憂鬱症,他已無法再好好地照護母親,只好將母親送入需自費的老人安養院,自己則專心治療憂鬱症。
五年後,阿孝的母親去世,也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
「系統工程師如果有六年的工作空窗期,通常是無法再重返工作崗位的。雖然我可以繼承老家的房子,但那棟房子不僅老舊,距離車站又遠,就算想賣也賣不到好價錢,也沒有重親翻修改建的資本。所以,我只能繼續住在那棟老房子裡,屈就於不穩定的工作,孤獨終老。」
看了上述案例,各位還認為阿孝的遭遇只不過是別人的家務事嗎?
再重新檢視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最初面對需要照護生病的母親這一難題時,阿孝身為公司的系統工程師所面對的是:
一、工作職場對照護所需的支援一無所知。
二、主管與下屬出於無知,而不經意的犯下「在職照護騷擾」。
三、與母親的親子關係(屬於共依共存的傾向,雙方都在不知不覺間將持續的照顧當作自我評價的依據)。
四、欠缺對當事人照護的資訊,只能以坊間未經查證及分析的「迷思」進行判斷。
最終,阿孝的人生因此陷入混亂。
近年來,「老後破產」、「下流老人(編案:即又窮又孤單的老人)」的現象,讓日本社會人心惶惶。因為,這些人經歷了經濟泡沫時熱烈投入工作的時期,即使是打工或派遣工作,都能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在年老後因為老人年金與積蓄不多的情況下,使得過去的風光職涯和現在的辛苦生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而感到痛苦。
而所謂照護離職後的老後破產,則是以下的惡性循環所造成的:
單身男性、女性或非正職勞工與父母同住,選擇辭職回家照顧生病的父母
↓
這些照護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照護憂鬱症或身心症
↓
在漫長的照護人生中,他們花光父母的存款與財產
↓
父母過世後,由於不能再順勢領父母的年金,只能接受政府低收入戶的補助過生活
三個迷思
阿孝離職照護的決定,使他最終必須住在老房子裡,平時做著不固定的工作過生活,也擔心自己會孤老一生。
如果阿孝在四十歲時能夠兼顧照護與工作,那他現在或許已經組成了新的家庭,也或許已經在公司獲得好的工作評價、升職加薪。母親的房子可以當作他的第二個家,然後繼續過著充實的人生。
如同上述阿孝的例子,只要選錯了照護的選項,就會導致未來悲劇的發生。
但是,人們為什麼會選錯了照護的選項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當父母陷入危急中,身為子女的不免心慌意亂,而無法清楚的思考,只能被內心的「迷思」牽著鼻子走。
所以,遇到這種需要照護的情況,請先自我檢查自己是否也有照護的「迷思」吧!
「因為照護而離職是不可饒恕的惡行。辭職照顧父母只會讓自己和受照顧的父母走向貧窮。」
老實說,聽到這句話你有什麼感覺?
「為什麼?照顧父母不是身為子女的義務嗎?如果子女只想逃離照顧生病父母的責任,那這個社會還有良心,還有道德嗎?因為每個生病的父母都希望是由子女親自照顧,而不是被不認識的陌生人照顧啊!」
你是否也會像上述這樣生氣反駁呢?
父母對於許多人而言,是最值得我們深愛、信任的人。因為父母生我們、養我們、給我們必要的教育,讓我們能在社會上獨當一面。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都要歸功於父母養育我們時的犧牲。
即使父母不曾養育你,他們也是生下你的人,他們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當父母向子女發出求救的訊號時,大部分的子女都會挺身相助。可見,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道無法透過言語表達的深刻羈絆。
因為上述那句話而認為「說會走向貧窮真的太過分了」感到怒氣沖天,我覺得是相當正常的心態。但是,為了達到「防止照護離職」的目標,是否存在那個相當正常的心情,以及是否存在傳統家庭觀的「迷思」,將會是一個大問題。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思考有什麼「迷思」吧!大約可以分成以下三個迷思:
迷思一:不要把家務事帶進職場
迷思二:最好由家人照護
迷思三:說出照護的事情很丟臉
稍後,我將詳述這三個迷思。
現在先來看看,上述案例中阿孝經歷了哪些事情,從而導致他陷入嚴峻的狀況中。
被說是「不孝子」
阿孝專心照顧母親大約兩年後就罹患了憂鬱症。
「母親強烈表示不想被陌生人照顧,而且我們家只有我和母親兩人,所以只有我能照顧她。我當時以為這點小事自己可以做得到,以為自己可以因為親自照護讓她恢復健康。」
阿孝繼續回顧。
「但是,我太小看整個狀況了。剛開始的半年間,我為了因應病情變化,在家中廁所加裝扶手等等無障礙的設備,費了好大心力將家裡改造成適合照護的環境。母親出院後,透過復健治療,體力已恢復到一定程度。我開始學習新知、擬訂計畫,打算在家裡從事寫程式的工作。對於母親,我則鼓勵她能早日康復。」
就在那時,阿孝參加了一個創業研討會。他和職涯諮商師對談時,職涯諮商師對他說:「照護也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阿孝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激勵。之前因為氣惱無知的主管與下屬而衝動選擇辭職的阿孝,在聽到「照護是了不起的工作」後,就產生了一股使命感,並直接蓋過了之前因為衝動辭職後導致的不安。
「沒錯,照護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它和職場上的工作一樣辛苦,也需要創意。我強迫自己認為自己應該專心於照護工作。」
然而,某一天,當阿孝說服很討厭術後復健的母親出門復健時,因為母親的一句「不孝子」瞬間感到極大的憤怒和悲傷排山倒海襲來。阿孝在大喊一聲:「我都這麼努力了!」之後就奪門而出。他在外面晃了一整天才回家,回到家發現,他的母親在他出門後卻只是在原地呆坐著。
「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母親不再是以前的她了。」
情況變得越來越糟。阿孝的母親開始出現失智症狀,阿孝必須每分每秒地看著她,阿孝的日常生活也漸漸被準備母親的三餐、處理母親的大小便、帶不小心出門遊蕩的母親回家給填滿。
「那時候我真的很辛苦。因為母親的日常作息日夜顛倒,導致我長期睡眠不足,最後得到了憂鬱症。」
阿孝的自白真是令人痛心。
母親失智症病發後,阿孝申請了長照保險服務,也雇用了看護。但是阿孝的憂鬱症越來越嚴重,於是照顧管理專員建議他讓母親住進照護機構,不然再這樣下去阿孝也會倒下。
阿孝如同過去專注於職場的工作般,不僅訂定下照護的目標,也積極地投入照護,從而漸漸地將自己逼入絕境。
令人遺憾的是,阿孝只因為缺乏照護知識的職涯諮商師一句──「照護也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而侵蝕了阿孝的心。
「因為家中只有我和母親兩個人,所以必須自己想辦法。」──如此執著的想法驅使阿孝全心投入照護,並在出於自我的使命感下持續照護生病的母親。
就這樣,阿孝強制壓抑了自己「其實不想辭職」、「其實想在公司繼續工作」的心情,讓自己暴露在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中。
親人的身心在年齡增長下漸漸老化,讓人無法預測未來的發展。但是阿孝卻誤以為這就像考試、工作般,是個「只要努力就能夠解決的事」。阿孝的這種想法實際上已偏離了照護母親的實際情況。
憂鬱症病發後的阿孝,為了休養身心、進行治療,只好將母親送進可以立刻入住的昂貴、需自費的安養機構,結果連自己的積蓄都花光了。
「雖然存款逐漸減少,但是母親很信賴安養中心裡的年輕職員,不僅能漸漸展露笑容,日子也過得很安穩,所以我沒辦法更換機構以減少開支。」
第一章
為什麼要辭職呢?
因為照護而被迫離職的悲劇
即使現今日本社會勞動人力不足,但根據統計,包括換工作、轉換跑道的人在內,每年約有十萬以上的人為了照護而離職【日本總務省(編案:即類似臺灣的內政部)二○一二年「就業結構基本調查」】。日本政府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訂定「零照護離職」的目標,並著手修改法律。
然而,大部分的人(無照護經驗者)認為,「這個目標應該是正確的,但是不可能達到『零』照護離職吧?因為每個人都有父母要照顧啊!」彷彿這個問題絕對不會影響到自己似的。
現今這個時代,如果不明白「防止...
作者序
前言
今天「照護與心靈諮商室」裡來了一位上班族。諮商開始後,他低下頭含糊地說著:「照顧父母是身為子女的責任……」
他會來到這裡,是因為公司的主管擔心他即將決定離職回家照護生病的親人,就建議他先來「照護與心靈諮商室」接受諮商。
「獨居的父親突然倒下,變成半身不遂了,該怎麼辦才好?」
「母親住院的醫院打電話到我工作的地方,說她半夜吵鬧,造成他人的困擾,院方希望她可以出院回家……但是母親罹患的是失智症,該怎麼辦才好?」
「我老公因為腦出血住院,醫生說會留下後遺症……」
只要遇到上述情況,每個人都不免要背負著沉重的壓力,無暇顧及工作,甚至會產生「家人陷入危急中」、「我必須趕快採取行動」的想法。而面對這些情況,任憑誰當下都會心生恐慌,不知該怎麼做才好。
對於上述這些情況,我通常會對來諮商的人說:「別擔心,你其實可以繼續工作並同時進行照護。前提是,第一步要先清楚掌握所有狀況。」而對於已經下定決心要離職回家照護親人的人,我則會再進一步進行以下提問:
問:「當你照護的父母往生後,你的工作和收入會變得如何?」
答:「……」
問:「結束照護回到社會後,你有自信找到比現在更讓你滿意的工作嗎?」
答:「……」
問:「開始照護後,你能活用你原本的專長和人脈嗎?」
答:「……」
問:「對於你而言,『離職回家照護』是最佳選擇嗎?」
答:「……」
問:「你什麼時候可以結束照護?」
答:「……」
一般情況下,我的每一個提問通常都得不到任何回答。
沒錯,在決定進行照護之前,必須先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上。
我們即將面臨及已進入高齡化的時代。在開始照顧父母、伴侶、家人之後,我們通常還有長達三十至五十年以上的人生。而且,在四十歲到六十歲,正是我們必須規劃自己樂齡人生的時候。
在這個時期,雖然基於責任與親情,需要照顧生病的親人,但是你如果把「照護親人」只當作職涯規劃的一個短暫時間,那麼除了換工作、轉換跑道外,實在不應出現「離開職場」的選項。因為,「照護」並不是你的職業。
接著,請你借助以照護為職業的專家之手,同時肩挑著照護與工作的擔子朝著自己的人生邁進。你會發現,即使不離職也可以完美地照護親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你首先需要的是──具備管理能力。
針對上述目標,本書將介紹「四加一」的管理方式,即包括四個照護環境管理、思考職涯的方式,以及「心靈管理」,以預防根據統計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會因此陷入的「照護憂鬱症」。
不僅是面對沉重照護壓力的人,我希望所有在職場工作的人都能了解「四加一」的管理和「心靈管理」。
此外,由於日本的育兒照護休假法修法,企業必須因應的問題也變多了。希望企業內部必須因應這些問題來調整的部門都能閱讀本書,並在受理照護相關的諮詢與申請服務時,都能以本書作為處理方式的參考。
我因為曾對五個家人、親戚、朋友進行照護與安寧療護,所以也順勢轉換跑道,形成我的專業。
在這些年的照護工作期間,我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也有過真心和善意都被無情打碎的時刻。
我也曾事與願違,悲嘆自我的壓力已到極限,但沒想到,我的心靈因此而更加成長,還獲得了許多精神糧食。
現在,我一邊對長照需要等級四的母親進行居家照護,同時開設「照護與心靈諮商室」繼續從事照護顧問的工作,為即將或已從事照護者進行心靈與職涯的諮商,以期達到照護離職的比率為零。
請你以本書為契機,為高齡化時代全面來臨預做準備吧!
本書舉例的人名為假名,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會修改實際情況。
飯野三紀子
前言
今天「照護與心靈諮商室」裡來了一位上班族。諮商開始後,他低下頭含糊地說著:「照顧父母是身為子女的責任……」
他會來到這裡,是因為公司的主管擔心他即將決定離職回家照護生病的親人,就建議他先來「照護與心靈諮商室」接受諮商。
「獨居的父親突然倒下,變成半身不遂了,該怎麼辦才好?」
「母親住院的醫院打電話到我工作的地方,說她半夜吵鬧,造成他人的困擾,院方希望她可以出院回家……但是母親罹患的是失智症,該怎麼辦才好?」
「我老公因為腦出血住院,醫生說會留下後遺症……」
只要遇到上述情況,每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要辭職呢?
照護離職的悲劇
三個迷思
被說是「不孝子」
第一次體驗照護的阿孝
迷思一──不要把家務事帶進職場
迷思二──最好由家人照護
父母輩並不期望家人的照護
失智症照護由專家來做會比由家人來做更好?
迷思三──說出照護的事情很丟臉
不自覺想隱瞞的心理
第二章 開始「在職照護」
一開始任誰都會恐慌…54 為什麼照護會讓人身心俱疲?
一開始照護陷入的隧道效應…61 為什麼會這麼慌亂?
憑原先的專長難以搞定照護…69 「求助」的優點
為了消除在職照護騷擾…75 了解照護休假制度
第三章 不是只有父母需要照護
漸增的執行功能障礙與半身癱瘓…86 丈夫腦出血倒下的阿圭
照護者的心理照護也很重要…92 組合長照保險與精神障礙手冊
第四章 「在職照護」管理
使照護成為可能的四個管理
將職涯規劃加入照護生活的雅美
不要忽略受照護者的期望
以遠距工作兼顧照護與安寧療護的美佐子
配合照護改變工作方式
有心結的親子的照護管理
「有隔閡」時的處理方式
心結很深的親子應將互動降到最低
第五章 家庭管理
不以自己為優先考量而弄壞身體的美奈
家庭管理一──與親戚、兄弟姊妹間的分歧
家庭管理二──同步父母的狀況來填補落差
家庭管理三──女性來照護不是天經地義
家庭管理四──家族會議
家庭管理五──議長是誰?
家庭管理六──家族會議的注意事項
家庭管理七──注意長男的刻板家庭觀
家庭管理八──不要讓孫子輩擔任主要照護者
家庭管理九──必須關心未成年的孩子
家庭管理十──逆向抵押貸款
家庭管理十一──預先討論續命治療問題
與照護相關的法律
第六章 工作與政府補助管理
工作管理一──從在職照護思考職場環境如何改善
工作管理二──具備心理健康的觀點
工作管理三──提高工作的專注度與生產力
工作管理四──照護的利他行為會使人感到幸福
工作管理五──換工作與考證照…157 政府補助與鄰里的管理
第七章 照護管理
照護管理一──與醫師接觸
照護管理二──詢問醫師的方式
照護管理三──困難的失智症診斷
照護管理四──初遇照顧管理專員
照護管理五──居家照護服務
可利用的服務
第八章 心靈管理
決定適合自己的照護模式
外在動機
社會動機
動力的變遷
以自己為第一優先
在職照護的心理健康 六大重點
重點一──了解憂鬱症狀
需要心靈管理的失智症照護
重點二──是否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
重點三──感覺「憂鬱」時請立刻行動
重點四──利用喘息服務
重點五──稱讚自己
重點六──獲得自己與家人的認同
第九章 疾病管理
需要照護的「腦血管疾病」與「癌症」
面對「腦血管疾病」時整理環境並給予適度刺激
面對「癌症」時精準掌握資訊進行管理
第十章 感動的安寧療護與繼承問題
安寧療護並不可怕
各自的地方
與當事人確認是否進行安寧療護
順從父親的意願不進行續命治療的真木
修法進度跟不上時代的日本
衰老的安寧療護
孤獨死
由照護機構與短期照護服務進行的安寧療護
繼承問題 多加子的狀況
第十一章 從癌症末期學習醫療與照護的合作
一旦診斷為癌症即申請長照保險服務
癌症的安寧療護過程
末期醫療的用語與基礎知識
第十二章 了解失智症
了解失智症的七大重點
重點一──失智症是什麼?
重點二──發病與過程
重點三──失智症的診斷
重點四──不生氣、不責怪、不說教
重點五──順著對方的智慧
重點六──配合個性
重點七──說話時的禮儀和舉止
第十三章 兼顧照護與工作對於人生的效果
照護是人生的財產
企業應將照護視為確保人才的推力
互相展現弱點的組織才強大
「同工同酬」的時代即將來臨
結語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要辭職呢?
照護離職的悲劇
三個迷思
被說是「不孝子」
第一次體驗照護的阿孝
迷思一──不要把家務事帶進職場
迷思二──最好由家人照護
父母輩並不期望家人的照護
失智症照護由專家來做會比由家人來做更好?
迷思三──說出照護的事情很丟臉
不自覺想隱瞞的心理
第二章 開始「在職照護」
一開始任誰都會恐慌…54 為什麼照護會讓人身心俱疲?
一開始照護陷入的隧道效應…61 為什麼會這麼慌亂?
憑原先的專長難以搞定照護…69 「求助」的優點
為了消除在職照護騷擾…75 了解照護休假制度
第三章 不是只有父母...
商品資料
出版社:書泉出版日期:2021-01-01ISBN/ISSN:978986522130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