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 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國都面臨著開放或進一步開放本國金融市場的壓力。銀行業作為金融服務貿易的主導行業,關係到一國金融體系和經濟的發展,一直是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各國歷來採取高度保護本國銀行業的政策, 相對謹慎地面對銀行業的對外開放;直到20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才開始對外資銀行的准入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
關於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的影響,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著激烈爭論。一些研究者認為對於新興市場國家來說外資銀行進入是消除其銀行業競爭障礙、加快金融業結構改革和不斷推動銀行業整體進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步驟。外資銀行進入有利於該國銀行業的整體穩定,特別是在外資銀行自身非常穩健而且其母國金融監管良好的條件下,外資銀行進入提供了一種激勵, 促進了該國銀行業的整體競爭,導致國內銀行利潤減少,改進了銀行績效。雖然外資銀行進入可能會加大成本,但支持者認為外資銀行進入國內銀行系統所帶來的收益將遠遠大於所帶來的損失。
Claessens、Demirg??-Kunt和Huizinga的實證研究支持了這種觀點,他們發現外資銀行進入與東道國國內銀行的營利性、非利息收入和間接費用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說明帶來了顯著的競爭效應和效率改進效應。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則給出了相反的觀點和證據,如Wang和Bayraktar使用不同的樣本重新進行實證檢驗,發現外資銀行進入與間接費用數額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而外資銀行進入和東道國國內銀行營利性、貸款損失準備金之間則並不存在任何明顯的關係。可見,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的影響畢竟還是一個實證問題,需要實證證據支持。
作者簡介:
馬如靜,大學教授。主講貨幣金融學課程,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國際金融、資本市場。曾在《金融研究》、《會計研究》等期刊發表十餘篇學術論文,著有《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影響研究》等書。
章節試閱
跟隨客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得以加速,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緊密。多數研究者認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之間不斷增長的經濟一體化程度,是推動銀行進行跨國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金融資產是經濟資源的運用和流動所必需的手段和方法,當經濟資源由於國際貿易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時,也必然要求金融資產的世界性流動和重新配置。在這一背景下,國內銀行為了給本國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跟隨客戶擴張到貿易對方國成為跨國銀行。早期銀行跨國經營主要是協助其國內客戶去開拓國際市場,因而跟隨國內企業到國外市場。例如19世紀殖民地跨國銀行興起的原因,即是東道國銀行業過於落後而無法為本國公司提供所需
要的金融服務。解釋這一現象的傳統理論就是跟隨客戶理論(Follow the Customer Hypothesis), 它認為跨國銀行是跟隨其客戶到國外並向客戶提供無縫隙金融服務的。許多實證研究證實了跟隨客戶理論能較好解釋外資銀行跨國經營的行為,表現為東道國吸收的非銀行部門FDI與銀行部門FDI具有正相關性,即可認為東道國與母國之間的經濟一體化程度與外資銀行參與程度呈正相關。
一些實證研究也證明跨國銀行進入的東道國銀行業並不一定落後, 那裡的銀行也能提供當地公司所需要的服務,銀行跨國經營可能是為了保護已有客戶資源或謀取更大的利益。Seth、Nolle和Mohanty通過對美國境內外資銀行的貸款流向進行研究,直接驗證了跟隨客戶理論,卻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外資銀行的主要貸款並不是貸給來自母國的企業,跟隨客戶並不是銀行從事跨國業務的唯一決定因素。美國的主要外資銀行分別來自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和英國, 而其中多數外資銀行並未將主要貸款借貸給原來的國內客戶。Miller和Parkhe對美國銀行在32個國家的海外業務模式進行研究,發現在發展中國家非銀行部門FDI流入增加並不必然導致更多銀行部門FDI流入,兩者之間沒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Esperanca和Gulamhussen採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53個國家外資銀行在美投資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銀行跨國擴張不
僅會追隨其原有的企業客戶。近年來越來越多有關外資銀行參與新興市場的研究文獻認為跟隨客戶理論難以合理解釋外資銀行參與新興市場的行為,說明對銀行跨國經營的動機還有新的解釋。
東道國市場的利潤機會
銀行跨國經營的根本原因是尋求更多的利潤機會。本國銀行業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變得十分狹小,而到外國市場他能夠利用管理技術和經營訣竅降低邊際成本,從而獲得較高的利潤,這就促使他去國外開拓市場,以尋求獲得更多利潤的市場機會。Focarelli和Pozzolo(2001)通過對OECD國家的實證研究發現,外資銀行的跨國經營源於在東道國市場上尋找利潤機會的動機,其目的國銀行業一般具有較高的營運成本、較低的淨利潤、較多的現金流量等特徵。
外資銀行可以借助其經營管理水準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等優勢獲取高額利潤,提高盈利水準。而由於發達國家銀行業競爭較激烈,外資銀行在發達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明顯不完全是為了爭奪利潤。由於1990年代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催生了許多高回報的市場機會,而當地法律體系和市場規則的完善更有利於銀行的風險管理, 這是外資銀行參與新興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金融開放前,許多新興市場的銀行業受到政府的高度保護,缺乏競爭,產品單一,普遍存在超額利潤的現象,因而新興市場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過程必然產生吸引外資銀行的高回報市場機會。同時,外資銀行進入新興市場,在某些銀行業務如零售業務、中間業務、衍生業務等方面獲得向市場提供新產品的機會,也由此獲取較高回報。現有多數文獻證實,外資銀行進入新興市場很大程度上是受豐厚的獲利機會和較大的發展空間所吸引。Brealey和Kaplanis、Yamori、Buch等的研究均證實東道國人均GDP與銀行FDI之間存在正相關性。Claessens、Demirgüç-Kunt和Huizinga採用1988—1995年80個國家的銀行數據作為樣本,檢驗發現外資銀行參與程度最高的階段通常也是外資銀行在東道國利潤最高、稅收最低或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時期。Focarelli和Pozzolo利用來自29個經合組織國家的近2500家銀行的數據研究發現,外資銀行是否選擇進入目的國與該國的經濟預期增長率密切相關,外資銀行進入的方式受銀行關係中信息不對稱和監管限制的影響與其他行業存在較大差異,這些都與外資銀行基於獲利目的而選擇進行海外擴張的經營理念是相一致的。
外資銀行效率優勢
在發達國家,本土銀行比外資銀行表現出了效率優勢(Berger、De Young、Genay等,1999)。但在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表現出了比本土銀行更高的效率。在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表現出比本土銀行更高的效率源於多方面的原因:外資銀行的母行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技術平臺,外資銀行可以比較容易地進入這一技術平臺,並且進入這一技術平臺的相對成本較低,對應的技術投資的回報也較高。外資銀行可以吸取所處國際化集團多國運行經驗,在集團內部以此為運行標準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運行和管理水準。外資銀行進入大型集團可以產生範圍經濟和規模經濟。母行(總部)進行一體化的風險管理、業務實踐(特別是借貸業務) 指導和產品的開發、創新和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外資銀行的自身運行效率和水準。全球化的產權市場對業務成功度的估值增加了按照期望收益進行業務調整的激勵。Demirgüç-Kunt和Huizinga考察了1988-1995年80個國家的銀行數據,比較了內外資銀行利差和盈利能力的差異, 發現在發展中國家,外資銀行的利潤率和利潤都高於本國銀行,這種效率上的差異導致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內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競爭中面臨的嚴峻形勢。林毅夫和孫希芳在對世界各國的銀行業結構進行了較為全面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將影響銀行業結構的因素分為法律傳統、金融管制、市場規模、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五個方面,特別是其中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政府採取的發展戰略起著重要作用,選擇正確的銀行業結構對於銀行績效提升和經濟發展均至關重要。
跟隨客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得以加速,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緊密。多數研究者認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之間不斷增長的經濟一體化程度,是推動銀行進行跨國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金融資產是經濟資源的運用和流動所必需的手段和方法,當經濟資源由於國際貿易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時,也必然要求金融資產的世界性流動和重新配置。在這一背景下,國內銀行為了給本國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跟隨客戶擴張到貿易對方國成為跨國銀行。早期銀行跨國經營主要是協助其國內客戶去開拓國際...
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問題提出
1.1.2選題意義
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1.2.1內外資銀行績效比較研究
1.2.2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影響研究
1.2.3發展中國家外資銀行進入研究
1.2.4簡要評價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3.1研究方法
1.3.2技術路線
第四節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
第五節主要創新
第二章外資銀行進入動因分析
第一節外資銀行概念界定
第二節外資銀行跨國經營的理論基礎
2.2.1內部化理論
2.2.2國際生產折中理論
第三節外資銀行進入發展中國家動因分析
2.3.1跟隨客戶
2.3.2東道國市場的利潤機會
2.3.3東道國金融管制的放鬆
2.3.4進入東道國的信息成本
2.3.5母國市場環境的變化
2.3.6銀行自身的機構特殊性
第三章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微觀影響分析
第一節銀行績效的內涵與衡量
3.1.1銀行績效的內涵
3.1.2銀行績效的衡量
第二節產權結構與銀行效率
3.2.1產權結構論
3.2.2產權結構與銀行效率
第三節外資銀行參股、東道國銀行產權結構與效率
3.3.1國有銀行的存在和效率
3.3.2外資參股與東道國銀行效率提高
第四章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宏觀影響分析
第一節市場結構與銀行效率
4.1.1市場結構論
4.1.2市場結構與銀行效率
第二節外資銀行進入、東道國銀行市場結構與效率
4.2.1提高金融服務水準
4.2.2外資銀行效率優勢
4.2.3競爭作用渠道
第三節特定市場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4.3.1東道國經濟發展水準
4.3.2東道國金融環境
4.3.3東道國銀行監管
第五章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模型構建
5.1.1研究設計
5.1.2模型設定與變量選取
第二節數據來源與處理
5.2.1數據來源
5.2.2描述性統計
第三節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影響的檢驗結果
5.3.1外資銀行進入與東道國銀行績效
5.3.2經濟發展水準、外資銀行進入與東道國銀行績效
5.3.3金融自由化、外資銀行進入與東道國銀行績效
5.3.4金融發展水準、外資銀行進入與東道國銀行績效
第四節小結
第六章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績效的影響與對策
第一節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6.1.1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歷程
6.1.2在華外資銀行規模
6.1.3外資銀行在華業務策略
6.1.4外資銀行在華發展趨勢
第二節中外資銀行績效比較
6.2.1主營業務分析
6.2.2盈利能力比較
6.2.3業務戰略分析
第三節外資銀行進入影響分析
6.3.1積極影響
6.3.2消極影響
第四節中國銀行業引入外資銀行的對策分析
6.4.1利用外資參股優化股權結構
6.4.2維持國有銀行的國家控股地位
6.4.3擴大銀行業向民營資本開放力度
6.4.4加強銀行業監管與國際接軌
第七章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主要結論
第二節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問題提出
1.1.2選題意義
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1.2.1內外資銀行績效比較研究
1.2.2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績效影響研究
1.2.3發展中國家外資銀行進入研究
1.2.4簡要評價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3.1研究方法
1.3.2技術路線
第四節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
第五節主要創新
第二章外資銀行進入動因分析
第一節外資銀行概念界定
第二節外資銀行跨國經營的理論基礎
2.2.1內部化理論
2.2.2國際生產折中理論
第三節外資銀行進入發展中國家動因分析
2.3.1跟隨客戶
2.3.2東道國市...
商品資料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5-29ISBN/ISSN:978957680425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0頁開數:17*2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