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楞嚴經》白話翻譯本,開啟修心之門,走入覺悟之道。
【本書簡介】
◎為方便對照解讀經義,採用分卷逐段譯釋的方式,為讀者開啟趣入之門。
◎翻譯盡量貼近經文原意,不另做註解,給予讀經者流暢的閱讀體驗。
◎文字音聲皆為助緣法相,心念動處信手讀來皆為緣法,無不是開悟之機。
《首楞嚴經》者,諸佛之慧命,眾生之達道,教觀之宏綱,佛門之要關也。
《楞嚴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代中葉開始流通,共十五卷,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推崇,有「佛教全書」的美稱。
宣化上人讚譽說,在佛教裡,所有的經典,都很重要,但是《楞嚴經》更為重要。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
網路時代,各種資訊取得方便,種種的道理和說法如恆河沙,但學佛必須具備正知見,才能免於墜入末法時代的附佛外道,作者以《楞嚴經》白話翻譯本邀請諸位善知識,一起來理解楞嚴,同享甘露,共品醍醐。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阿難說:世尊現在詢問心在哪裡,而我用心仔細推敲尋找,這個能夠思考推求尋找的,就是我的心。
佛陀斥責說:不對!阿難!這不是你的心!
阿難驚慌失措,離開座位上站起來,雙手合掌對佛陀說:這不是我的心,那它是什麼呢?
佛陀告訴阿難:這個是你對現前塵境塵影虛妄業相攀緣分別而生的推想,它迷惑了你真正的心性,讓你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以假為真,迷失你原本常住真心,所以受到生死輪迴之苦。
章節試閱
卷二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當時阿難和在場大眾,聽聞佛陀的開示教誨,心開意解,身心泰然。思量著無始以來,迷失了本心,妄認攀緣塵相,用意識心分別塵境塵影。今日聽聞佛陀教誨開悟,好像沒有母乳哺育的嬰兒,忽然遇到了慈母一樣。大眾合掌頂禮佛陀,希望能聽聞佛陀說法,開顯身心的真實與虛妄,明確指出現前生滅和不生滅的兩種體性。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願聞。
這時波斯匿王,起立向佛陀說:我以前沒有承受諸佛教誨,見到迦旃延毗羅胝子時,他告訴我說,人死後不會再生,這樣名叫涅槃。我雖然遇到世尊,現在還是心裡懷疑,要如何證入本心,到達不生滅的果地。現在法會大眾和有煩惱的人,都希望能聽聞世尊開示。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你目前的身體,我問你,你這個色身,是和金剛石一樣常住不朽?還是會變老變壞呢?波斯匿王說:世尊,我現在這個肉身,終究會變壞滅亡的。佛陀說:大王你肉身還沒變壞,你怎麼知道肉身會壞滅呢?波斯匿王說:世尊!我這個無常會變壞的肉身雖然還沒滅壞。但是我觀察當下,在念念思惟間,身體不停的代謝造化,新的組織剎那間又被更新的取代,循環不停。就像火燒木頭化成灰燼,漸漸的銷殞直到至滅亡,一刻都沒停過。所以我知道這個身體,最終還是要滅亡消失的。佛陀說:正是如此!大王!你現在的年齡,已經慢慢的衰老,你的容貌哪裡像是青少年時的樣子呢?波斯匿王說:世尊!我從前還是孩子時,皮膚潤澤。成年後,血氣充足。而現在年紀大了,衰老疲勞,氣色憔悴,精神渙散,髮白面皺,可能不久人世,怎麼能和狀況最好的時候相比呢?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復令我微細思惟,其變寧唯一紀二紀,實為年變。豈唯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沈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佛陀說:大王!你的形體容貌,應該不是馬上就衰敗的吧?波斯匿王說:世尊!這個老化是密集緩慢不間斷的改變,我實在是感覺不到。但是時光流逝,慢慢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為什麼呢?我在二十歲時,雖然說是少年,但是容貌已經比十歲時衰老了。三十歲時,又比二十歲時衰老了。到了今天我六十二歲了,觀察我五十歲時,比現在要強壯多了。世尊!我觀察這種緩慢密集的變化持續不斷。人類肉身衰敗死亡的過程,其中時間變化,先以十年為一個階段。但是我仔細思考,這個變化哪裡是十年、二十年,實在是年年都在變。不止是年年在變,每個月也在變,何止是月月變化,每天都在變。再仔細觀察思考,每個剎那,念念之間,變化都沒有停止,所以知道我的身體,最後總有一天會衰變滅亡。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你看見身體的變化,遷改不停,領悟到肉體一定會滅亡。但是肉體滅亡時,你知道你身體中有不滅的東西嗎?波斯匿王合掌對佛陀說:我實在不知道。佛陀說:我現在開示你不生滅的自性。大王!你是幾歲見到恒河水的?波斯匿王說:我三歲時,母親帶我去祭拜耆婆天,經過這條河流,那時就知道是恒河。佛陀說:大王!像你所說,二十歲時,比十歲衰老,一直到六十歲,你的身體日日月月年年,念念之間都在變遷代謝。那你三歲見到的恒河,和你十三歲時見到的恒河,有沒有變化呀?波斯匿王說:和三歲時見到的一樣,沒有不同。甚至到現在我六十二歲了,這條恆河也沒有什麼不同。佛陀說:你現在感傷髮白面皺,你的面容一定比童年皺。但是你現在看恒河的能見之性,和你童年時的能見之性相比,有童年和老年的差別嗎?波斯匿王說:沒有差別!世尊!佛陀說:大王!你的面容雖然皺了,但是這個能見之性不曾皺過。起皺是變化,不皺是不變的。變化的有生滅,不變化的本來就沒有生滅,又怎麼會和身體一同滅亡呢?為何還要引用末伽黎等外道的斷滅言論,說人死後一切全然滅盡?波斯匿王聽聞這話,確信這個身體死後是捨棄舊生命,開始新生命。於是和法會大眾,高興喜悅,感受從來沒有過的快樂。
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必不生滅,云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阿難從座位起身合掌禮佛,再跪著對佛陀說:世尊!如果這個見聞覺知的本性是不生滅的,為什麼世尊還斥責我等眾人,迷失真性,顛倒行事呢?祈願世尊慈悲開示,讓法水洗去我等眾人累積的塵垢。
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今見我母陀羅手,為正為倒?阿難言:世間眾生以此為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佛告阿難:若世間人以此為倒,即世間人將何為正?阿難言:如來豎臂,兜羅綿手上指於空,則名為正。佛即豎臂,告阿難言: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隨汝諦觀,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為顛倒?
這時佛陀垂下金色手臂,千幅輪相手指朝下,對阿難說:你現在看見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倒的呢?阿難說:世間眾生,都認為這個樣子是倒的,但是我不知道那個是正?那個是倒?佛陀告訴阿難:如果世間的人,認為這樣是倒的,那麼世間的人,認為怎樣是正的呢?阿難說:世尊豎立手臂,讓手朝上指向空中,這樣就是正的。佛陀就把手臂豎立起來,告訴阿難說:如果這個就叫做顛倒,不過就是把手臂和手指的位置互相交換,手的本質沒有變化增減。但是世間大眾對這個現象,就多了一種不同的意識看法。依照這樣分析你就了解,你的身體和諸佛清淨法身,也像這個道理一樣。如來的身體,被稱為正遍知,而你們的身體,就叫做性顛倒。你仔細觀察,你的身體和如來的身體相比,被稱為顛倒,這個顛倒指的是哪裡呢?又為什麼叫做顛倒呢?
卷二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當時阿難和在場大眾,聽聞佛陀的開示教誨,心開意解,身心泰然。思量著無始以來,迷失了本心,妄認攀緣塵相,用意識心分別塵境塵影。今日聽聞佛陀教誨開悟,好像沒有母乳哺育的嬰兒,忽然遇到了慈母一樣。大眾合掌頂禮佛陀,希望能聽聞佛陀說法,開顯身心的真實與虛妄,明確指出現前生滅和不生滅的兩種體性。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
作者序
讀者前行
網路時代,各種資訊取得方便,種種的道理和說法如恆河沙,學佛必須具備正知見,依法修行才能事半功倍,請堅守佛陀教導辨別正法的最重要原則。
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金剛經: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拘留孫佛:
所行合宜不合宜,反省自我非查他,憎惡不喜與其他,彼行未行莫觀察。
舍浮佛:
心本無生因境有
維摩詰所說經: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
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說一切法 為度一切心
若無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眾生見諸法 但隨諸法轉
不了法無性 是以不見佛
眾手助指月 莫論手是非
了得月真義 何須手多言
文章盡量以原文意義翻譯為白話,文字音聲皆為助緣法相,請莫執著,盼佛力加持,使讀者隨機得悟,功德迴向讀者、輾轉流通者及一切有情,願正法常住。
讀者前行
網路時代,各種資訊取得方便,種種的道理和說法如恆河沙,學佛必須具備正知見,依法修行才能事半功倍,請堅守佛陀教導辨別正法的最重要原則。
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金剛經: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拘留孫...
目錄
讀者前行
有關首楞嚴經
卷一
卷二
卷三
讀者前行
有關首楞嚴經
卷一
卷二
卷三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5-01ISBN/ISSN:978986358968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4頁開數:14.8x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