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畜牧業,始於舊石器時期原始人類的狩獵,後來經過人們對所捕野獸的馴化,到先秦時期已出現了飼養家畜的牧場。從這時起,畜牧業作為一個新的行業步入歷史舞台。
在中國畜牧業的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古人在實踐的基礎上,選育出了馬、牛、羊、豬等大型家畜及雞、鴨、鵝等小型家禽。與此同時,古人還積累了飼養這些動物的豐富的選種、飼養、管理技術。這一套完整的家畜家禽馴化飼養技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獸醫的出現和獸醫行業的發展,全程伴隨著古代畜牧業的發生發展史,從先秦時的最初積累開始,經秦漢至宋元的不斷總結,到明清時最終形成體系,期間遺留的中獸醫學專著十分豐富,對病畜的理、法、方、藥、針以及各種病症各有闡述。此外,相畜學說也在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魚的國家之一,《詩經•大雅•靈台》記敘周文王遊於靈沼,見其中飼養的魚在跳躍的情景,這是池塘養魚的最早記錄。
從天然水體中捕撈魚類,到人工建池養殖魚類,是漁業生產的重大發展。隨著漁業的發展,養魚的種類逐漸增多,同時,在魚池建造、放養密度、搭配比例、魚病防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中國近代養魚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本書將中國養殖史分成畜牧業、獸醫、漁業三章,按照時代循序漸進介紹技術發展,同時穿插一些小故事,讓讀者在學習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章節試閱
極其重視對馬匹的馴養
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馬匹不僅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役畜,更重要的是古代軍事和交通的必需物資。
所以古人在長期飼養家畜的實踐中,認識到在一切家畜中,以馬最為嬌貴,必須特別加以細心飼養,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馬匹來。
中國歷代從民間到國家都極為重視發展養馬業,並且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養馬方法,諸如科學飼養、如何馴教以及積極進行品種改良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方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養馬文明。
先秦時期,商代就將馬列為「六畜」之首,認識到養馬的重要性,必須關注馬的習性,注意馬的冷暖,適度馬的勞逸,慎對馬的饑渴,在飼養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吳起,從戰爭的需要出發,對中國殷周以來的養馬經驗,作了非常好的總結,對馬的廄舍環境、食草來源、饑飽控制、溫度觀測、毛鬣剃剔等,可謂體念入微。
先秦時期的人們還知道在飼養馬匹方面進行飼料的合理搭配。古代以粟和菽豆作為主要精飼料,統稱為「秣」。
粟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飼料,豆是蛋白質飼料。使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飼料、粗料和精料合理搭配,說明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比較科學的飼養技術。
此後,人們對馬匹進一步觀察,掌握牠的生活習性,在飼養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北魏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說的「飲食之節,食有三芻,飲有三時」,意思是說飼料不可太單純,飼飲要有定時,旨在強調精粗不等的三種餵牲口的飼料。這個養馬原則為後世所師法。
清代農學家張宗法撰寫的綜合性農學巨著《三農紀》中說:
凡草宜擇新草,細銼篩簸石土。
意思是說,飼馬的草料要新鮮,不可用發霉腐敗的草,而且要鍘碎簸淨石土,因為馬的消化器官最容易犯病,吃了發霉不潔的草,很容易發生疝痛而致馬死亡。這些飼養經驗,直到現在仍在被運用。
中國古人對馬匹的調教也很有講究。馬匹的調教是飼養馬的一項重要技術,中國古代馬匹調教技術是十分精湛的。
古代傳說少昊製牛車,奚仲製馬車,並製造鞍的勒靷,駕六匹馬拉的車子。這說明中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透過調教,用牛和馬來駕車了。
從殷墟的發掘情況來看,更證實了殷代已用四馬或六馬拖車,而且還有轡飾頭絡,和今天的絡制大同小異。
《詩經•大雅•綿》記載: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可見殷末已有騎術。戰國以前,在戰術中重車戰,戰車在戰勝敵人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了春秋以後開始重視騎兵,因而騎術更加重要。騎兵在歷代都有所發展。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部下有很多蒙古騎兵,為了要求能在馬上射箭準確,很注意對蒙古馬的調教。後來蒙古馬在速步時步法所以能這樣平穩,就是中國對馬的特殊訓練調教的結果,是有長期的歷史傳統的。
蹄鐵是馬匹管理上不可缺少的東西,由「無鐵即無蹄,無蹄即無馬」這句諺語,就足以說明蹄鐵的重要。製造蹄鐵和裝蹄、削蹄是一門專門技術,它可以提高馬匹的效能。
蹄鐵在中國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從中國古代人民發明了蹄鐵術之後,各地競相模仿。歐洲的蹄鐵術,受到中國蹄鐵術的影響加以改良而成。
古人對馬種的培育與改良,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漢武帝為了抵禦匈奴,曾致力於養馬業的發展。為了改良馬種,他曾派遣使臣到西域大宛,引入古代有名的汗血馬兩千匹,進行大規模的繁殖和雜交改良工作。
漢代以來,在改良馬品種的基礎上,還不斷從西域輸入大批的優良馬種。唐代在馬匹改良上也曾經作過極大的努力。
據《唐會要》記載:唐高祖李淵時,康居國即今新疆北境和中亞地方進貢馬四千匹,屬大宛種,體軀高大。
唐太宗李世民時,居住在瀚海以北的「骨利干」族人派遣使者來中國,帶來良馬一百匹,其中有十匹特別好,唐太宗極其珍愛,給每匹馬都取了名字,號稱「十驥」。
唐太宗曾用軍事力量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伴隨通商,引進了外國一些先進科學技術,良馬也傳進來了。「昭陵六駿」中的名馬之一「什伐赤」,就是引進的十分名貴的優良馬種。
漢唐以來,先後從西域輸入的,有大宛、烏孫、波斯、突厥等地的良馬。這些良種馬的引入,對於內地馬匹的改良,起了極大的作用。
漢唐以來所產生的改良駒,體質健壯,外形優美。這些名駒良驥的雄姿,到現在還可以從漢唐遺留下的陶俑馬、浮雕、壁畫和石刻中見到。
唐代除養有大量官馬以外,還透過同邊疆各少數民族茶馬互市和收納貢馬等途徑,獲得大量戰馬。因此,史稱「秦漢以來,唐馬最盛」。
漢唐有意識地引入外地種馬雜交本地種馬,無論是技術成就和數量規模之大,在當時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利用異種間的雜交方法來創造新畜種駃騠、騾等,也是中國古代家畜育種科學的重大成就之一。
閱讀連結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愛馬,他的坐騎陪伴他度過了整個戰鬥生涯。為了養好馬,唐太宗特意起用了有胡人血統的兩位養馬專家,並給予這兩位專家很高的禮遇。
有一次,唐太宗舉行國宴,招待西域各族酋長和外國使節,也讓兩位養馬專家參加。
有一位叫馬周的大臣認為他們只會養馬,並無其他長處,不配參加這種高貴的國宴,說唐太宗把他們抬得太高了。
唐太宗則認為,大唐基業的創立也有養馬專家的貢獻,他們理應受到尊重。
極其重視對馬匹的馴養
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馬匹不僅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役畜,更重要的是古代軍事和交通的必需物資。
所以古人在長期飼養家畜的實踐中,認識到在一切家畜中,以馬最為嬌貴,必須特別加以細心飼養,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馬匹來。
中國歷代從民間到國家都極為重視發展養馬業,並且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養馬方法,諸如科學飼養、如何馴教以及積極進行品種改良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方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養馬文明。
先秦時期,商代就將馬列為「六畜」之首,認識到養馬的重要性,必須關注馬的習性,注意馬的冷暖,適度馬的...
目錄
序言 養殖史話
馴養之路 古代畜牧
遠古時期畜牧業的產生
先秦畜牧業發展新階段
秦漢畜牧業的迅速發展
魏晉南北朝畜牧業成就
隋唐至明清期間的畜牧業
極其重視對馬匹的馴養
積累了豐富的養牛技術
歷史悠久的養羊技術
總結出科學的家豬飼養法
不斷進化的各種馴養家禽
六畜興旺 古代獸醫
先秦時期的獸醫活動
秦漢至宋元獸醫的發展
明清時期獸醫學成就
起源古老的相畜學說
捕魚為業 古代漁業
年代久遠的魚類養殖業
逐漸進步的魚類捕撈業
創造出的多種捕魚方法
不斷改進的魚鉤和魚竿
編寫了豐富的漁業文獻
序言 養殖史話
馴養之路 古代畜牧
遠古時期畜牧業的產生
先秦畜牧業發展新階段
秦漢畜牧業的迅速發展
魏晉南北朝畜牧業成就
隋唐至明清期間的畜牧業
極其重視對馬匹的馴養
積累了豐富的養牛技術
歷史悠久的養羊技術
總結出科學的家豬飼養法
不斷進化的各種馴養家禽
六畜興旺 古代獸醫
先秦時期的獸醫活動
秦漢至宋元獸醫的發展
明清時期獸醫學成就
起源古老的相畜學說
捕魚為業 古代漁業
年代久遠的魚類養殖業
逐漸進步的魚類捕撈業
創造出的多種捕魚方法
不斷改進的魚鉤和魚竿
編寫了豐富的漁業文獻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4-10ISBN/ISSN:978986516129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32頁開數:15*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